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2021年10月16日 蜀汉分舵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以“我”为主,妥善处理属于我的问题

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接下来将由我带来3-1拆书分享。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Alex,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中年大叔、学习和改变。

【分组】 在正式拆页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看具体情况,选组长】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亲子关系中父母需求的满足面临威胁的时候,各位小伙伴能够运用【行为】“我—信息”三要素法,向孩子明确地发出“我—信息”【澄清】,助力解决生活中与孩子间遇到的需求冲突【界定】问题。

场景:各位家长朋友在节假日带小朋友去外面玩,路过玩具店,小朋友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缠着要你给他买这买那的,你想起上周花了几百块买了个玩具,玩了不到两天就不想要了;

提问:这些个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什么反应呢?是大声呵斥孩子,气冲冲地告诉他你不得给他买玩具了,还是不管不顾地一把把他拽出玩具店呢?

影响:这些做法简单直接,从家长的角度看效果明显,从孩子的角度看长期后患无穷,因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一个孩子心中微妙的感受和情绪。 据统计,很多小时候在情感上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会有种种的心理结节和困惑,严重的甚至抑郁或自杀。

解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来自托马斯.戈登博士出品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相比同类书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介绍了一种“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实用技巧,并能够切实给出建议,让每个人在冲突中都成为赢家。当孩子的行为影响了父母需求满足时,我们要学习的拆页,会告诉我们一种“我—信息”的信息传递方法,助力于这种冲突的解决。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完以后,请大家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G先生是一所高中学校的校长,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富含戏剧性的故事:

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痛苦地忍受着一群男孩的行为,他们一直无视某些校规。一天早晨,我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他们一边抽烟一边悠然地穿过草坪,这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我决定采取行动。由于刚刚上了关于“我-信息”的PET课程,因此我跑出去,开始对他们抛出一些我的感受:“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我已经尽了全力帮助你们完成学业。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而你们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就只是打破一条又一条校规。我费了很大力气,才为你们争取到了合理的关于头发长度的校规制定,但是你们这些家伙根本就不遵守这些規则。现在,你们还在抽烟,这也是违反校规的。我真想辞掉这份工作,回到常规的高中去工作,因为在那儿我多少还能有一些成就感。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当天下午,G先生居然看到那群男生前来拜访,这令他大吃一惊。“嘿,校长,我们一直在想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你会生气,因为你以前从来不发脾气。我们不希望这里换校长,他一定没有你好。所以,我们决定再也不在校园里抽烟了,我们也会遵守其他校规。”

G先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带着男孩们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他们都顺从地理了发,好让头发的长度符合学校的规定。G先生告诉PET班上的同学,关于这次事件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这个自愿的剪发过程,学生们都乐在其中。“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他说。男孩们与他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亲近了。他们在离开那个房间时都成了朋友,这种温暖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通常是共同解决问题产生的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感谢大家;

【What/强化概念】从拆页中我们看到了“我-信息”在校长需求满足面临威胁的时候神奇作用。“我-信息”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就是“在沟通过程中,发出一个以“我”为主体的信息,包含对方的行为、对“我”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定义属性)的信息(一般类别)。这里对他人行为的描述指的是不带评判的、如实地描述;

”那什么样的信息才算是“我-信息”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你起床到出门共花了30分钟,已经赶不上校车了,我送你去上学我上班就要迟到了”,【问】这句话只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行为和影响,但是没有表达出感受。这个算不算是“我-信息”呢?【邀请回答】不算,【孩子是愿意体谅成年人的需求的,只不过这种意愿常常被成年人低估了。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远远比指责对方引起了这种不良感受的威胁意味减少了很多。】

再比如:“看到你的餐桌上这么乱,我有点心烦”,这句话描述了行为和感受两部分,没有表达出影响,算不算是“我-信息”呢,【邀请回答】不算,【要记住,发送“我-信息"的全部目的在于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改变当前的行为。仅仅描述你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让你心烦、生气、沮丧,通常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必须听到一个很好的理由才会去改变,所以,我们需要把影响告诉他。】

再比如:“我有点生气,因为你没把碗洗干净就跑出去玩了,我累了一天实在不想再洗碗了。”这句话包含了“对方行为、感受、影响”三要素都已经表达清楚了,那他是不是“我-信息”呢?【邀请回答】是,对吧。

使用“我-信息”的表达方法,不太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有助于亲子间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际互动关系,彼此愿意去了解真实的对方。

适用边界】 “我-信息”沟通法适用于亲子间当孩子的行为影响了父母需求满足时的情况,/但是当孩子对于某种特定行为的需求,与父母要求他改变行为的需求产生冲突时,这种沟通方式得升级为另一种“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细化原文步骤】具体如何应用“我-信息”来表达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1.描述行为: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从五感的角度来看,通常是指的看到的和听到的,他做了/说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价。常用的表达有:“我看到/听到……(行为)。”

2.述说感受: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等。常用的表达有:“我感到……(感受,不要使用我觉得,如我觉得你是个/不/没有……,后面容易接负评价词)。”

3.阐明影响:要清楚地阐明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精力或额外的工作等的影响。常用的表达有:“这样我就不能/能,我希望……(如餐桌是干干净净的/草坪在星期天看起来很漂亮)。”

【预防异议】那如果孩子对“我信息”没有回应时(尤其是在父母刚开始使用时),父母需要再发送另一条语气更加强烈、声音更大或者表达更多情绪的“我信息”。(如“哎,我在告诉你我的感受,这对我很重要。我不喜欢被忽略的感觉,当你从我面前走过,甚至都不听我的感受时,我很不喜欢。我不能忍受这样。当我真的有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这样被对待真的很不公平。”)

【举个例子】

上周我儿子吃完晚饭后出去玩,一直没回家,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回来后我是这样和他沟通的:

/描述行为/我:“儿子,我看到你晚上10点之后到的家,而且你的电话手表没充电也打不通;”

儿子:“我准备回来的时候又碰到同学了,两个人在一起聊了会天就忘记时间了。”

/述说感受/我:“爸妈感到很担心,怕你出什么事,一直心神不宁;”

儿子:“爸爸妈妈,对不起!”

/阐明影响/:“爸爸晚上要在家加班,这样我就没有办法专心工作了。”

儿子:“爸爸,下次我会按时回家,如果不能的话我会提前和你沟通的。”

通过这种“我—信息”三步法完整的告知了孩子他的晚归行为会导致爸妈的担心从而没有办法专心工作。这种沟通方式,把责任留给了孩子,信任他能够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前的情况,相信他会尊重我的需求,同时也给他一个机会做出更具体的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编剧本

下面请大家当一回编剧,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想一个在未来你很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沟通场景,如: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的不亦乐乎不肯回家,你呢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要做/看电视不肯睡觉等;

剧本中的部分对话需要运用今天学习的“我-信息”的三个步骤,请大家花5分钟的时间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重要提醒对话)、动作等,摘要写在拆页上。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请组长帮忙主导一下,在编写过程中大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举手示意我,谢谢!

下面请Power小姐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回应点评,可以参考前述预防异议/看情况部分

Power小姐姐分享:

10月31号@公司,Power和她的下属:

Power:“小丽,昨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我看大家都交上来了,但你的没有交到我这里,是什么原因呢?”【描述行为】

小丽:“没什么,不想做。”

Power:“我看到你不重视的态度,我感到很难过【述说感受】,因为我在全力为团队付出,这个作业是我想了一周才制作出来的,但是我看到你没有重视这个作业,我感到非常失落,因为这个作业是我们整个团队都需要去攻克的,如果大家都完成了你没完成,就会拖累整个团队的业绩【阐明影响】;所以我感到很难过。”

小丽:“好的,主管,我知道了,我今天下班之前会把这个完成的。”

非常感谢Power小姐姐的分享,这个分享从“描述行为”、“述说感受”、“阐明影响”完整的呈现一个“我—信息”三要素,与下属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相信通过这次沟通,能让下属明白Power小姐姐对她的期望以及他自己努力的方向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信息”三步法:

1.描述行为:描述看到的和听到的,而不是想到的不可接纳的行为;

2.述说感受:说出自己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3.阐明影响:阐明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谢谢大家的配合和支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非常开心,非常享受,希望今天拆页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