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21.11.30 青岛五月风分舵 市区码头 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掌握联机学习,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张蕾Emma。我的三个标签是:、爱演讲,我一直参加成人演讲俱乐部,同时也教小朋友演讲;爱美食,虽然不会做,但是很爱吃。爱拆书。

今天我将进行TF2-4的拆书练级,拆页的主题是:掌握联机学习,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预计时间在50分钟。

分组:在开始拆页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左边的小伙伴一组,右边的小伙伴一组。

拆页关系:今天的这两个拆页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个拆页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第二个拆页让我们把学到的内容进行输出。

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面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时,能够使用联机学习三步法的方法进行联机学习;能够掌握以问题为导向,将自己的知识输出为产品的方法。

F:这个拆页选自古典老师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老师是三百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同时也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在个人成长领域深耕多年。这本书主要从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等6个角度给出了关键的知识方法和逻辑。

A:本书在当当网评论超过6万条,好评率超过99.9%。同时这本书由俞敏洪,罗振宇做序,徐小平,李笑来,樊登等人联袂推荐。他不是一本励志鸡汤书,或者成功学书籍,而是从现实中的案例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个人跨越式成长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让我们在读完之后可以思维升级。

B1: 你有没有感觉这个时代信息太多,而思考太浅?你有没有感觉到周围世界让你时刻感觉到压力和焦虑?你是否希望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价值,却找不到好的方法?推荐你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实现个人成长。

B2: 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某种技能,学到某些知识?

而又如何能够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价值?快来跟我一起走进本书的两个拆页吧。

拆页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第一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在面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时,能够使用三个步骤,进行联机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李小龙的快速崛起之道

李小龙是第一位在国际舞台上屹立的华人巨星,更是功夫高手。李小龙对于武术界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泰森这种一代拳王对拳坛的影响,他还是一位开创者。他是武术思想家。他把哲学、健身、舞蹈、中国传统武术、跆拳道、空手道、菲律宾短棍术、柔术等相融合,形成一门独特的功夫。事实上,功夫的英文“Kong Fu”,就是他创造的。《时代周刊》评选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人之一。日本则尊称他为“武之圣者”。

要知道李小龙刚到美国的时候,19岁,练习过几年咏春拳,但也不是最杰出的。而他24岁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在唐人街打败其他中国武术高手时,已然有一代高手风范,其间只用了5年。是什么让他在短时间内,在武术思想和造诣上有那么快的发展?除天赋以外,他是怎么学习,从而快速成为高手的呢?

李小龙也许是中国武术界第一个联机学习者。(意译)当时的武术界相对封闭,一人拜入某个流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未经允许学别家的功夫就是欺师灭祖,更别说公开传授了。李小龙没有这种门派之见,大二开始他就租了个停车场开始教授咏春拳。这吸引了大量的功夫高手,他最早收的两名学生,一个练习柔道,一个练习空手道。李小龙不仅教授功夫,还教授课堂上刚学到的哲学和心理学,搭建起自己的武术哲学体系。整合了传统中国武术和西方哲学心理学的这套功夫后,李小龙将其命名为截拳道。这是他传授给世界的第一个知识模块。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开放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理解——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他自己的功夫逐渐集大成。(意译)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看完了,下面我为大家来详细讲解一下。
【What】
今天的拆页通过李小龙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进行联机学习。
意译案例:
李小龙的案例可能稍微有点难理解,分享一个我的案例。虽然我不是拆书界第一个联机学习者。
当时我打算做视频号的时候,视频号才刚刚开始,怎么申请开通,怎么上传编辑视频都没有系统的教程。我就开始慢慢摸索,去看别人的视频号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让我发现了秋叶大叔写过一本《点亮视频号》的书。
我不仅通过看书了解了视频号的基本操作,还结合自己过去带小朋友读书的一些经验,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方向。整合了自己的资源之后,我申请了自己的视频号“我是EMMA一起读书吧”,做出了第一个记录陪女儿读书经历的视频作品。接下来 我本着开放的态度,宗旨就是集百家之长。我加入了一个视频号博主群,在那里学习其他博主的各种长处。整合到自己的视频号中,再分享给其他人。学习—理解—分享,让我自己做视频号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最一开始靠的是自己学习,通过自己看书,实践,去完成最基本的操作实践。接下来,为了得到提升,需要借鉴他人,跟专业的人去学习交流。最后思考整合,形成自己的体系。


【Why】
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人们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第一反应会是自己去研究一下。
产生后果:但是这样会导致花费了很多时间,可能并没有什么成果;学到的内容可能并不适合不断变化的形势,甚至作为外行,压根就没有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反例:比如刚开始拆书的时候,我在家里认真的读了一遍手册,信心满满来拆书,却发现其实我只理解了字面意思,对于拆书的技能点并没有掌握。导致拆书很不顺利。
而联机学习可以让我们向更加专业的人请教,随时跟外界形势链接,让我们更快的解决问题。
【How】
三步走的具体步骤是:
1. 自己学习:首先对待要学习的主题,自己要有基础的学习和思考。
2. 借鉴他人:跟更专业的人讨论交流,参加相关的课程,听从不同人的反馈和建议。
3. 思考整合:进行知识整合,形成自己的体系,真正的去吸收。
反例变正例:回到我们刚才我拆书的案例。为了让我自己更好掌握拆书技能,使用联机学习三步走。
1.首先我自己学习,阅读手册对技能点有了基本的认知。
2.然后借鉴他人,看拆书实录,跟其他拆书家去沟通讨论某些技能点如何做会更好,拆书过级接受反馈。
3.最后进行思考整合。结合实践经验和大家的反馈,可以让我更好的掌握拆书过级的技能。

【where】
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比较新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方面。如果大家是学习如何更快操作excel这种非常系统化的知识,按照固定步骤去学习就可以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引导A1:思考一下在自己过去的经历中,你有没有想要学会某个技能或者掌握某个知识的时候?比如写个公众号推文或者学会RIA便签读书法?再比如说了解如何吃的更健康?如何养成跑步的习惯?等等等等

你是怎么去做的呢?思考一下过去的经历,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讨论时间2分钟,2分钟之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案例记录:

甜甜:最近一个月,从原本的教培行业转行到了财税行业。这个行业需要学习很多会计的专业知识。所以买来了专业的书籍来学习,发现专业术语很多,很难看懂。

回应:谢谢甜甜的分享,她跟我们分享了她在学习财税行业方面遇到的困难。

引导A1+:接下来,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根据大家刚才提到的每个人的不同经历,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场景或者需求,如何可以使用联机学习的三个步骤来进行学习?
大家有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看如何解决自己实际场景中的问题。

案例记录: 帅哥过去的经历是前两年想要学习,却发现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之后没有什么效果。
为了更好的学习,使用联机学习法。首先自己学习,听课看书,丰富自己的储备。其次借鉴他人,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输出的。然后进行系统整合,把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打散再跟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组合,最终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回应反馈:
我们在这个分享中听到了这位小伙伴从自己学习到借鉴他人,再到系统整合的一个过程。运用的非常好。

承上启下:相信通过第一个拆页的学习,我们大家对于联机学习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在将来可以多多应用,通过自我学习,借鉴他人,思考整合三个步骤,去实现联机学习。

那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知识,相信大家都会想要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价值。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我们的第二个拆页。
拆页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案例背景下,练习使用4个步骤输出知识产品。进而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去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老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出国学什么?”(I)在新东方常年讲课、做留学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生涯规划”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我开始学习(P),开始在自己的GRE课堂上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O)。
“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I)授课给我带来更多咨询以及更大的平台,也接触到比出国人群更大的群体,这个问题逐渐浮现。我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心理学、测量、教练等领域,于是我去中科院读心理学研究生,拿到生涯规划师、ICF(国际教练联合会)教练认证(P),学习成果输出就是销量达300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O)。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看完了,下面我为大家来详细讲解一下。

【Why】

通过刚才的沟通,我能感受到在座的小伙伴都非常的热爱学习,除了希望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外,相信大家都希望能够让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的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以问题为导向,来整合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大家进行知识输出,同时可以确保这个输出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是有价值的。

【What】

今天的拆页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最终输出产品,实现知识转化为价值。

【How】

细化步骤

具体怎么做呢?

1. 找到问题,问题需要是真实的,相关性高的,能被解决的

判断真假(互动):
如何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 --这个问题需要是真实可以被解决的。钟爱一生只有在一生过完之后才能判断,所以问题并不真实。
哪几部电影影响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 ---这个问题是否跟我们工作生活相关?这个问题不相关。
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公平? ---这个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否可以被解决?不能被解决,我们可以换成: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里,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进XX方面?
2. 收集知识:收集所有跟问题相关的知识。可能这些知识会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面。注意收集知识要考虑跟问题的相关性。
3. 系统整合: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保留自己所需的部分。
4. 输出产品:通过各种形式输出,比如写文章,做视频,做一段分享,讲课等等。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有朋友来找我说,她觉得想要提升自己孩子的演讲水平,但是市场上的演讲课程大多是专注在口才,主持上面的,并不是真正想要的。向我寻求帮助。
这便是我发现的问题:如何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演讲水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收集了很多知识,包括头马学到的演讲技巧,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自己听过的演讲课程,看过的演讲书籍。
然后进行系统整合,梳理出来自己的课程体系。
最后输出产品:做成了8节课的PPT并进行了讲授。用8节课程让初中生学会演讲的基本技巧。
在这四个步骤之后,我成功的把自己的知识输出为产品,转化为了价值。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说输出产品或者课程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
其实输出产品的大小没有限制,小可以小到朋友圈的一段文字感悟,大可以大到2天的课程。而我们需要做的根据这种思路不断去整合我们的知识,坚持输出,通过不断打磨,最终让我们的产品不断迭代。

【Where】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家想要梳理个人知识系统,打磨个人课程,实现知识变现的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设计:
最近,公司领导从小王同学的朋友圈里发现了小王同学通过在拆书帮的不断练习,成为了一名三级拆书家。领导便跟小王说:小王啊,你发挥自己的知识,给公司的同事们组织一场1小时的培训。希望这个培训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具体的方向你可以自己确定。
小王很兴奋也有点小紧张,他找到了自己的师傅小张出谋划策。
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描述的场景,大家现在两人一组分组讨论,一位扮演小张,使用我们学到的模型帮小王去梳理。而小王则需要提供一些同事需求,个人特长等方面的具体信息。
小张和小王需要通过讨论来帮助小王梳理出结果。
接下来我们讨论8分钟的时间。如果讨论进展比较快双方可以互换角色。
8分钟后,我们会选一位小张和小王为大家展示一下。
如果大家都清楚了,就开始讨论吧。

我们有请懵懂的小王和他的师父小张。

谢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绎,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3个步骤,找到问题—收集知识-系统整合—输出产品。相信大家对于如何通过IPO来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案例记录:
小王:师父,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们公司领导想让我给公司同事们做一场培训。因为他也听说我在拆书帮学习。但是我一直找不到培训的方向。
小张:这个机会很好啊,那你这次培训想解决大家工作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
小王:我觉得公司的年轻同事对于职业规划方面有些困惑。
小张:那挺好的,你想一下拆过的书里有什么跟个人职业规划相关的吗?
小王:上次有个拆书家拆了古典老师的《跃迁》挺好的,还有我读过的《精进》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内容。
小张:嗯嗯,这两本书很好。你要不要从这两本书里关于职业规划的一些拆页找回来,整合一下?
小王:嗯嗯嗯,我也觉得是,这样我都可以做好几次课程了。那我就先选择两个拆页,正好一个小时。

回应反馈:
感谢两位的精彩演绎。
从刚才两位小伙伴的对话大家可以感受得到,小王同学通过对同事的观察,知道了同事们的困惑,找到了问题。
然后,去收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跃迁》《精进》两本书籍
然后,结合同事们的需求,选取适合的拆页。
最后,输出一场拆书活动,或者一场工作坊都可以。
我们可以听到清晰的四个步骤。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在找到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尽量精准一些。可以让后面的讨论方向更加清晰。


在小王和小张的示范下,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我们的四个步骤。
A2 分步催化应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思考一下,你周围的同事,朋友,家人,会有什么样的需求,让我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呢?比如想要亲子沟通更顺畅,想要孩子提升专注力,想要在冬天喝到适合自己的茶,想要提升时间管理技能等等。
你的身边会有什么需求呢?请大家思考讨论一下,请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想到的需求。

案例记录:
帅哥:我能想到亲子教育的一些需求,比如孩子如何早睡早起?如何能够更专注?如何如何实现高质量陪伴?如何更好的跟孩子互动。
比如个人成长,认知类的需求:比如如何找到更好的学习渠道?如何能有更好的学习方法?
子豪:读书方面的需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到适合的书?如何养成阅读习惯?

好的,谢谢分享。

A2 分步催化应用: 那接下来我再来思考一下,如果遇到了类似的需求,我们如何用刚才的4个步骤去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输出一个产品,让我们的知识产生价值呢?
接下来大家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两个需求,讨论一下具体的实践步骤。

案例记录:
苏菲
1.找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2.收集知识:按照书单排名;按照专业找到一些书籍
3.系统整合:结合出版社,大V推荐等等信息,来整合一下。
4.输出产品: 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来分享给需要的人。
谢谢苏菲的分享。虽然很简短,但是特别清晰。感觉苏菲的视频号马上就要更新了。


强有力的结语: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自我学习—借鉴他人—思考整合,让我们学会联机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找到问题—收集知识—系统整合—输出产品。让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整合我们的知识体系,最终输出为产品。、
希望大家今天都能够掌握联机学习的方法,打造自己强大的知识体系,输出更多的产品。让我们的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