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帮常州龙城分舵场,我是今天的1-1拆书家陈程。在这里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工作方面,目前主要从事财税相关的工作,主业之外是一名哺乳指导,为一些新手妈妈的哺乳问题答疑解惑;在家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喜欢旅行,玩手账和折腾自己的生活,在不断折腾的过程中加入了拆书帮,并且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同频的朋友。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这里的“拆书”并不是把书一页一页劈开,而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过往的经验,再从中获得方法,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学习中。
拆书的方法又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个人学习拆书法应用的是便签法,也就是RIA便签学习法。其中R指的是书中的一段你认为可以实际运用的知识原文;I指的是第一张便签,需要把原文理解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A分为两个部分,A1是第二张便签,我们可以在这张便签上写下过往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事件的过程,以及我们的反思;A2是第三张便签,在这张便签上,我们可以写下从反思中获得的有效方法,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个预演,这样就可以运用并吸收新知。组织学习是指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各地会有各个拆书帮分舵,比如咱们今天参加的是拆书帮龙城分舵的活动,所有的分舵是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在这里拆书可以看成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升级打怪,那么下面就到了我的第一次打怪环节。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出版至今已有40个年头,可谓长销不衰。下面请大家阅读书中的片段,读完请举手示意。
1.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 提示。
“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 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 写便条。
(贴在毛巾架上)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谢谢!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都读完了,很简短的一段文字。
【What】首先原文讲了什么呢?
当看到孩子做了一些我们觉得不合适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通过这5个方法,来让我们用比较平和的心态以及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来一起解决这个事情。
【Why】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呢?
下面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小朋友在洗手,水龙头的水开得哗啦啦很大,我们脑子里的水表指针就和跑马灯一样跑得飞快,仿佛听到了水费流失的钱的声音,这时候你是不是怒气上头,想开始训斥小孩了呢?那么如果你这个时候怒气冲冲地让勒令小朋友关水,他是真的知道了“水太大要关小”?还是“只是觉得妈妈太凶了,我还是听话一点配合她”呢?相信大家肯定是希望小朋友乖乖配合,甚至今后不用提醒就可以完成同一件事对吗?
【How】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具体怎么运用。
1. 第一个方法,不带评价地把你看到的问题说出来,不要加入当下的负面情绪。比如早上看到小朋友乱糟糟的床,我们可以说:“我看到床上被子还没有叠,床尾还有几件脏衣服”。
2. 第二个方法,把这件事已经或者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给一点提示。比如小朋友进门没有随手关门,可以说:“天气冷了,门开着风很大,大家容易感冒。”
3. 第三个方法,抓重点,用最简单的词语说最重点的事物。举个例子,睡觉前地上的玩具还没有整理好,我们可以指着玩具直接说“玩具!”
4. 第四个方法,把我们当下的感受告诉孩子。同样是睡前看着满地的玩具,可以这样说:“妈妈看着满地乱糟糟的玩具,特别想发火!”
5. 第五个方法,把我们对这件事的期望传达给小孩,可以直接口头表达,对大一些的小朋友,我们还可以用留言条等更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方法。比如可以在小孩的玩具车上贴个纸条:“我想每天都回停车场休息。”
【Where】
可以看出来,在碰到这类非原则性问题,主要是习惯养成类事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5种方法。可以每次用其中一种方法,或者从中选取几种方法一起用,这是需要我们在和自家娃的多次沟通中摸索出来的。
下面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小孩关水龙头这个事儿。
每天吃饭之前规定小朋友要洗手,尤其现在疫情期间,饭前必须用洗手液。之前小朋友洗手水龙头就开挺大的,不过洗手时间很短,我也就没有过多干涉,但是现在洗手液用得多,每次都是洗很久,水龙头也就开在那儿很久,作为很爱钱的金牛座,这我那儿能忍?于是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洗手洗这么久,洗的时候水就应该关小一点啊!你知不知道这样很浪费水资源!还很浪费老妈的钱!”训完我过去把水关小。小孩这时候一脸气愤地看着我,然后继续把水开到最大,冲掉手上的泡沫然后关水。我又被气到,再继续说她:“怎么说你不听呢?水一直开这么大,不知道节约?真是浪费!”
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带入情绪而且喋喋不休,成功让小朋友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弄得自己也很生气。
那么我该如何运用这个新学习的方法呢?小朋友洗完手喜欢用纸巾擦手,擦完经常随手丢在桌边,不扔进垃圾桶,每次整理房间我都要到处找,看看是不是遗漏了没整理的纸巾,明天早上小朋友擦完手我可以尝试这样和小朋友沟通:
“宝宝,你刚刚擦手的纸巾在桌子上。”(这里用的是第一个方法,没有情绪和评价地说出我看到的。)
小朋友可能会看看我,没有动作,这时候我可以继续说:
“纸巾在桌上越堆越多,我整理起来很累,一大早看着乱糟糟的桌面也觉得很烦躁。”(这里用到第四个方法来告诉小朋友我对这些她乱放的纸巾的感受。)
“我想这些脏纸巾一定很想和你说:小朋友,快把我扔进垃圾桶吧,那里才是我们的家呀。”(这里用第五个方法把我希望小朋友把纸巾扔进垃圾桶告诉她。)
或者我也可以采用第三种抓重点的方法,直接和小朋友说:“纸巾!”
相信通过上面几种不同方式的对话,可以把小朋友随手扔纸巾的坏习惯慢慢纠正过来。
以上是我今天对这本书中片段的拆解,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有所帮助。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