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首先,请叫我Everytime,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自己。现在我们按照人数先分成两组(或3组)准备一会儿互动交流。
我希望通过读《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个关于温暖的陪伴的片段后,能够带大家一起学会用里面的方法给孩子或者爱人和朋友一个温暖的陪伴。)
【图书介绍】
【F特征】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和林·洛特 ,简·尼尔森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的这本书主要讲养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正面管教的准则和方法,同时也是很多成年人用来改善家庭人际关系和自我修炼的宝书。
【A优势】本书与另外5本正面管教的书在豆瓣的评分都高达8分左右,是当今风靡全球的正面管教理念的首选书目。简·尼尔森所著的这个系列的书都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其他国家的销量也超过了200万册,其内容则被称为养育十几岁孩子的黄金准则。
【B利益】
( B.1.)在陪十几岁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在陪家人的时候,当你注意到一些你觉得有错误的细节或问题时,你是不是会急于说出你的想法,结果因为遭到反对就陷入被动情绪呢?那这本书就有很多又全面又实用的方法来帮你既能保持原则又不焦虑的面对那些问题,做好十几岁孩子的家长或者做好家人的朋友。
(B.2.)如果你很想给孩子或家人一次温暖的陪伴,可是又总会因指出他们那些你觉得不对的地方,而引发他们的反感和不解的话,那么这次的拆页就给了你一个方法,能让你通过一次陪伴,就成为你的孩子或家人、朋友心里的支持者。
下面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拆页的内容,看完之后向我示意。
无声的陪伴
还记得每周抽时间带儿子出去吃午饭的布菜恩吗?他以从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把孩子放在首位,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真心奉献。
我们发现,只是与孩子“闲待着”——在你知道孩子会在你身边的某些时候,陪在孩子身边——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你期待自己的十几岁孩子会注意你、在意你,或者跟你说话。即便他们看上去没有注意你,你真正陪伴他们所产生的能量,与你虽然“在那儿”但却想着其他事情或由于太忙而不愿意操心孩子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十几岁的孩子能够看出来你对他们的期待——而期待会造成抗拒。我们听到过很多父母抱怨:“我抽时间待在那儿,但我的十几岁的孩子还是不眼我说话。”“闲待着”意味着随时能够倾听,无论十几岁的孩子想或不想跟你说话。这意味着要做一个“隐蔽的”倾听者(不明显表现出你在倾听)。这意味着要倾听他们是谁,而不是关注他们的言辞。下面5个有帮助的建议,会有助于你将与孩子“闲待着”的时间变成高质量的共处时间。
使共处时间更有意义的建议
每天与你的十几岁孩子至少闲待5分钟,并要保持:
1.闭上嘴(倾听)。
2.幽默感(洞察)。
3.打开你的耳朵(保持好奇心)。
4.你的内心要流露出温暖和感激(爱)。
5.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望(专注)。
想象一下你的十几岁孩子每天拥有或缺乏这5分钟特别时光的结果。
路易外公去看女儿和女儿的继子里科。外公很会鼓励人,因为他能透过表面看到别人的优点。里科经常很晚才回家,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用完车里的油也不加,学习成绩很差,而且经常因为各种事情陷入麻烦。外公每次看到里科,总是说:“里科,你很好!”里科会困惑地看着他,等着后面的圈套,即使在他故作微笑的时候。在路易外公至少告诉过里科一百次“你很好”之后,里科才看着他说:“外公,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很好,是吗?”外公只是抬起头看着他,笑着。外公与里科共度的这种特别时光是没有预先安排的,而且每次只有几秒钟。然而,对于生活在一个总是听到那么多负面评价的环境中的里科来说,这对提高其自信具有难以估量的效果。
拥抱,是另一种只需要几秒钟的有效办法。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要确保不要在别人面前拥抱他们。你甚至可以运用你的幽默感:“我知道你现在无法忍受我的拥抱,但是,如果不抱你一下我可能就活不了啦。能请你屈尊3秒钟救我一命吗?”
【What】这片拆页主要给了5个建议,虽然说内容是面向给十几岁孩子的陪伴,但里面的方法和理念也同样适合成年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给对方一份支持与关心。
【How】根据这里面的5个建议,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步骤来帮助我们学会给对方提供一个真诚的有爱的陪伴:
1. 首先,选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和对方共处的机会(日常吃饭、休息、运动或旅行……)
2. 接下来,就是安静的陪着对方,不管对方干什么,你都不要说话;
3. 第三步,如果需要向对方传递你的正面意思,那就用一个你们之间有默契的简单动作(而非过多的话),可以让他感受到你在身旁的支持。
4. 第四步,继续专注于体会对方的想法或者心声,保持好奇心,多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Where】当你真心想要给予对方陪伴和鼓励,也能有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但如果你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心情,精力或时间都不够的话,那就很难做到再去给对方一个有耐心的陪伴了。还有一种,就是当你想要借机抛给对方很多你的想法时,也不适合用这个方法。
【Why】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无声的陪伴”其实是一种可以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紧密、让你给想要关心的人更多的爱和关怀的最好的方式。
其实很多时候,过多的语言解释,只会加深你和对方存在的不快乐,加大你给对方施加的压力。
一些有十几岁的孩子在家的大人总觉得孩子已经大了,没必要再更多的陪伴了;又或者有些家长只要一陪孩子,就会忍不住去提醒或责怪孩子。那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孩子的心里缺乏家长的鼓励和爱,从而缺乏成长的动力。
而对于成年人之间的陪伴,也更多的需要以心换心、无声的陪伴,而不是互相指出缺点。有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只是静静地的待着,不管时间长短,就是最好的陪伴。
(有举例,有体现出预防学习者可能的疑义)(我的A1)
比如我上周一和孩子都放假在家,我就事先跟他说好,说:“你从上午起床到下午晚饭前的时间就自己安排就可以了,学习累了的话可以自己去体育馆或者楼下活动一会儿。” 而我就在家里忙我的。我以为这天我肯定能做到不提醒他什么,但当他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又开始了一些唠叨的话语,然后孩子就又开始了和我的抵触感。
(我的A2)
在注意到“无声的陪伴”的方法后,我打算在下一个周六用这个方法陪孩子。首先,晚饭后的家人休息时间,在我洗过碗筷之后;接着,我就静静地在家里摆摆东西或看书,不盯着孩子的举动,也不去跟他说话;第三步,我一边和他外婆聊天,一边简单问他:“要不要一起下楼散步?”;第四步,看看孩子的想法,用心体会孩子的心声,并不做任何强调,只是自然的在家待着,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真诚陪伴。
(异议预防1)但是你可能会觉得“要是我陪孩子的话,肯定要说一两句话的,很难不指出他的一些不对的地方。”
(预防讲解)那你是否试过真正的安静陪在孩子身边的那种感觉?
(异议预防2)你也可能觉得用这样的步骤太麻烦了,你可能会想,既然有机会陪着,那就要及时的商量一下各自想法!
(预防讲解)但如果对方的想法还跟不上你的思考节奏,你该怎么办?如果她就只是想得到你更多的陪伴、鼓励和爱,而不再想跟你讨论什么决定,那你何不干脆腾出5分钟或十分钟的空儿去安静的给她一次安静的陪伴呢?
(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想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接下来,为了能促使你给对方一个好的“无声的陪伴”,请设想一下你可能会在哪些场景中给爱人、家人、孩子或者朋友一次心的陪伴?
比如在你和家人吃完晚饭出去散步的途中、在你和你的伴侣一起看海时……
再想象一下在未来一个月内,可能遇上像你的孩子正在为考试发愁需要你陪着时,或者在你和家人一同看到一张老照片回忆起往事时,这些类似的场景,在便签上写下关键词,1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Katherine 的A1案例记录】:趁公司年假,我回老家和父母团聚在一起,陪母亲一起包饺子的时候可以多和母亲待一会儿的场景。
(分步催化中,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接下来,根据你刚才写下的具体场景,设想运用今天学到的步骤如何就能给你在乎的人一次暖心的陪伴?
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讨论。在3分钟后请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3分钟过后)
好,时间到,我想邀请小伙伴分享一下呢?
【学习者采薇的A2案例记录】:首先,我选一个在孩子晚上刚写完作业后,到他上床睡觉之前的一小段时间;第二步,我会静静的陪在孩子身旁不说话,等孩子自己慢慢收拾好笔和书包;第三步,我会很高兴的跟孩子击个掌并且说:“这么快,你真棒!”;第四步:我就保持好奇心的待在一边,理解并相信孩子能按着他自己的习惯慢慢的洗漱完后上床睡觉,给孩子自己一个自然的发挥空间,就不去催促他了。
【结束语】
这至少5分钟的无声陪伴,其实更像是一个微习惯,能让我们都开始学会给十几岁的孩子或者自己在乎的人、家人、朋友……传递一次有效的、温暖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