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昆明筹备分舵78期线上过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TF2-2

开场:

【开场+分组】1分钟

大家好,我是Amber, 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

电视媒体从业者、印象派油画热爱者和漫威电影迷。非常感谢各位的时间来参加我今天的TF2-2拆书过级。

晚点我们会做一些练习,由于今天人数较少,就请大家自成一组。

【学习目标】

通过跟随我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学习者能够在未来假设可能会遇到的场景中,练习制定出用“前否后肯对比法”消除沟通中常见误解问题的行动计划。

【图书介绍】2分钟

【Feature特征】(以书为核心来满足好奇心)

今天的拆页选段源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这本书对“关键对话”的定义是指双方观点不一致、双方情绪都很强烈、有很大的风险的对话。我们常常认为一旦在沟通中到达如此关键的时刻,就很难再进行下去,可是这本书提出了简单易学的方式和模型,让我们能够轻松应对沟通中遇到的艰难时刻。

【Advantage优势】(用比较建立安全感)

我们要说说这本书的江湖地位

《关键对话》在2012年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沟通技巧都给出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并且这些案例是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人的实证调查所写,具有很强可操性和实用性。

【Benefit利益、好处】(强调学习者能学到什么以引发兴趣)

【B1】(学完本书可得利益)

它好在哪里呢?本书告诉我们一套完整的对话流程,从明确对话目的,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他人畅所欲言,不但有方法,而且有实际的案例的供参考学习,帮助我们在面临关键对话场景时能通过高效沟通达成目的。

【B2】(学完此片段可得利益)

我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 比如你需要朋友帮你一个忙,可是在讲述你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却让朋友觉得你在利用他;再比如要和团队一起做项目复盘,明明你在阐述目前遇到的问题,大家却认为你是在批评他们。是不是你心里都觉得很委屈?自己的初衷并非如此,为什么别人会误解。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学习完拆页片段后,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前否后肯对比法”的方式,消除别人对你的误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2分钟

关于图书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拆页选段

【片段主题】:让沟通中产生的误解原地消失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第5章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 (否定部分)。

·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好,大家目前都已经完成阅读拆页。这个片段在讲什么呢?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告诉我们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时,我们如何通过肯定和否定的对比方式为对方重塑安全感, 从而消除误会。

【Where】(适用场景)

这个方法很适合用于在沟通中,当别人误解了我们的意思,甚至出现比较激烈的负面情绪,我们想要寻找方法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本意,消除误会。

【How】(具体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大家就好奇,我该怎么做呢,简单,两步:前否后肯

方便大家记忆哈,我举个例子,这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英语,对于反义疑问句有个口诀,前面否定,后面肯定,前面说It is not…(它不是…),后面说 是吗,就要用 “is it?”,前否后肯。

我再来拆解一下“对比法”的结构:

1. 否定(打消误解)

提出对方可能有的疑虑或误解,在其基础上予以否定

2. 肯定(明确态度、表达初衷)

表明你对他的认可与尊重,阐述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如果在沟通中我们不能及时打消掉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当下看起来可能就是一场不欢而散的谈话,严重一点就是针锋相对的争执。可是各位有想过它对未来的影响吗?你们失去了对彼此的信任,感情无法回到从前,如果还有幸能够再见面,就算不是仇敌,心里也仍然有解不开的疙瘩。

【案例】

举我的个人案例,17年我刚去一家公司,是部门运营leader,为了配合负责人的工作,我需要知道另外几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所以会经常询问他们进展。有一次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个部门leader把我投诉到我的上级以及总负责人那里,说我不懂他们的专业。当然,两位负责人觉得她的借口很幼稚,根本没有告诉我这件事,而我事后听说了还是很震惊的。事件起因是我询问了这个leader部门的一个姑娘如何操作他们的系统,而我的初衷是为了掌握全局,从而了解大家每天在做的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我才能整合资源找到最优方案。可是在她看来,我的行为似乎是为了监督他们 我当时的做法是直接找她谈话,尽管我知道这位leader平时的脾气非常暴躁,可我的脾气也不会轻易承受这种误会。经过两个多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她由开始对我的防备、怨恨,变成了对我的理解,而且表示未来会支持我的工作。

【反思】

而结合我们今天的拆页,我也在反思。比起和她聊两个多小时,我完全可以通过对比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沟通,达到同样的结果。

1. 先否定,打消她的顾虑:你要知道我从来没有想过监督任何一个部门,去找xx聊也不是想打探你们的部门机密;

2. 后肯定,阐明我的初衷:正相反,你们部门是关键的一环,而我又看到你们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在全方位了解你们的工作流程后我才能看到你们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我才能让大家做事更舒服一点。

【预防异议】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想,使用这种“前否后肯对比法”太麻烦了,用平时的沟通方法多省事,或者干脆别人非要误解我也没必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去解释。可是如果不通过这个方法消除误会,你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而那些能真正成就你的,往往是和你产生冲突但最后变成你战友的人。就像那位曾经对我很不满意的leader,虽然当时有矛盾,其实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反而帮助了我很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7分钟

【分步催化1】多个情景

为了促使大家更好地在生活中使用“前否后肯对比法”的沟通方式,请试着想一下那些会引起别人误解你的场景,比如你和父母在聊未来想要周游世界的想法,他们觉得你华而不实、浪费金钱;比如开会的时候你针对一个人提出的问题说了你的想法,别人觉得你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摆故意给他难堪;再比如你最近压力大,和伴侣说话都是简单的一两句,伴侣认为你不重视他

请大家在便签写下这个场景,我们各位30s的时间记录。

【分步催化2】把情景深加工为情境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自己写下的这个具体场景,让我们运用“前否后肯对比法”来整理思路,大家在这个场景中要怎么去说,才能重建安全感,让面前的人消除对你的误解呢?

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把具体步骤写出来,可以参照PPT模板上面的模式。30s后我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范范姐分享—与孩子的沟通

时间:下周末孩子休息时

否定: 妈妈从来没有想过要干涉你自己的时间安排,问你做什么的时候不是为了限制你,让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肯定:恰恰相反,我因为相信你对于自己时间的把控而又看到你在做的事,所以想和你确定你正在做的事。这样我和你就能更清晰知道对方要做什么,我们知道彼此做什么后,会更加相信对方。

【结束语】

今天的拆页就到此结束。再来总结一下关于消除误解的“前否后肯对比法”,记住口诀是:前否后肯。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沟通中遇到被别人误解的问题时,能够无往而不利。最后分享一句话: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我是Amber,再次感谢各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