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子棋,很高兴参加本次拆书训练活动。首先,自我介绍我的三个标签是:
1. HR:我自踏入职场以来就从事人力资管理的工作,工作为处理组织里有关「人」的议题。例如:人员招募、任用、教育训练、薪酬、留才、员工关系、人员离退…等。这些工作有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大的乐趣。
2. 和谐粉彩师: 我喜欢涂鸭,所以对任何非正统的绘画方式都乐于尝试。和谐粉彩是用简单的工具、材料,以基本技巧和无限的创意来画图,作画的过程很纾压,所以乐此不疲,也透过学习和作画的过程取得日本和谐粉彩师的认证。
3. 图卡:自从学会知识卡片制作后,就爱上图卡,因为它可以运用的范围太广了。之后担任图卡营助教,协助更多伙伴顺利学会制作图卡,一起享受制卡的成就感。
期待在拆书学习的过程中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抱团前行,造就自己成就他人。
〔拆书帮介绍〕
拆书帮是利用拆书法来促进学习及达到学以致用的一群人所组成的社团。
其中拆书法是一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及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将一本书的实用知识化为一份与自身经验紧密结合的便签,甚至可以转变成一门教学课程。
所以拆书法又叫做RIA便签法,大致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1. R:阅读原文
2. I:利用3W1H(What? Why? Where? How?)的提问方式,将原文以自己的口语来进行分析理解。
3. A1:将自己的过去经验与这个知识相关联的部分提出来做检讨,有自己也做到的部分(正面例子)及自己还没做到的部分(反面例子)。
4. A2:规划未来的场景可以如何应用这个知识点?
拆书帮的成员会互相帮助彼此作拆书过级的过程,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及学以致用的目标以及成为学习促进者的拆书家理想。
〔本次拆书内容〕
片段主题:演讲前,用三步骤精心准备演讲内容
片段来源:《高效演讲》P37-P38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彼得•迈尔斯 (Peter Meyers)
你可以将演讲活动比作一次晚宴。你邀请人们参加晚宴,肯定不会等到他们来了之后才打开冰箱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果你是一位好客的主人,那么,你会花些时间思考客人的情况:谁会来?什么时候来?准备哪些菜合适?你不只是准备一顿饭而已,你还在为客人提供一种体验。为了这次晚宴,你需要考虑下列因素:有多少道菜?准备什么酒?如何在高潮时以极好的甜点结束晚宴?答案都在你的准备过程中。
沟通也是如此。
下图展示了准备过程的三个步骤:
1.结果。
2.关联。
3.要点。
如果你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演讲,可能觉得来不及准备。但是我们教给你的准备过程将会节省你的时间。一旦你掌握了其中涉及的原则,随着说话艺术的进步,这些步骤会说明你成功。
这三个步骤的设计,也可以帮助你避免人们经常对演讲内容的抱怨:演讲太长,与听众无关,或没有什么要点。在下次进行电话交谈之前,花30秒在你的脑子里过一遍这个准备过程,那你演讲的影响力将产生质的变化。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准备过程的三个步骤:
1. 确定你想要的结果。你想要获得什么?
2. 找出关联性。为什么听众要关注?
3. 要点明确。在令人难忘的语句中,你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WHAT】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提供了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我们可以在演讲前,用三个步骤法来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准备过程的三个步骤是「结果」、「关联」、「要点」。使用这三个步骤法,可以帮助你避免人们经常对演讲内容的抱怨:演讲太长,与听众无关,或没有什么要点。
【WHY】有时我们演讲,先不论演讲主题是什么,或是听众是谁,会常出现其中一种状况,那是风格状态都还行,但是演讲的内容的质量就觉得不到位,例如:内容的主轴不明确无法切中听众想要的答案,所举的例子无法与听众的经验连结而吊不起共鸣….等等。这时候会发现这场演讲的效果很差,不仅浪费了讲者和听众的时间,还会打击自己对演讲的自信心,甚至可能因为错过沟通的最佳时机而产生了损失。我们要如何保证演讲内容的质量呢?使用作者建议的三个步骤,是一个很值得去实行的作法。
【HOW】那么要如何准备呢?大家可以由以下的三个步骤来进行:
1. 定结果。确定你想要的结果。你想要获得什么?我们做的每一场演讲要确定在演讲束后,听众会因此决定什么或赞同做什么事,达到你希望透过演讲而达到的目的,这就是定结果
2. 找关联。找出跟听众相关的理由。如果你讲的都是他们不关注的,他们怎么会想听呢?这些关联可能与听众的生活经验、痛苦难点、往日经历…等相关。
3. 明要点。在令人难忘的语句中,你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呢?可以用一句话(金句)概括自己的演讲的要点,并明确把它点出来。在演讲中我们讲了很多,但对方常不容易记住,所以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提炼概括出自己最终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把这句话点明出来。现在我们常讲的「金句」就是这个意思。
举个例子:
上周一晚上我有一场一个小时的在线演讲,主题为「会议规划与执行」。听众是某个社团里的新进伙伴。前几周我读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就把我的讲稿从头到尾再看一次,看看是否有符合这三步骤的内容?
看完我所准备的演讲内容之后,我重新整理了一下:
1. 定结果。我想要的结果,是听众在听完这场演讲后,他们可以明确的依会议主题及目的,初步做出一份会议规划书。
2. 找关联。举一些过去实际的例子,说明好的会议规划与不妥善的会议规划,对主办单位及与会者的影响。
3. 明要点。我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自己的演讲的要点,让听众记住将会议规划好并细致的执行是很重要的事。我这么说:「会议是正式的社交活动,是许多人展开商业往来和专业交流的起点。顺畅的流程和缜密的细节,正是以我们的会务及行政能力促进成功的实力展现。」
演讲结束后,主办单位请我多留一个小时,因为听众有很多的细节和问题想请教,希望我能给他们解答。一场能触发行动的演讲,足以证明了演讲内容的质量,而演讲前的准备正是提升演讲质量的重要因素。
【WHERE】三步骤法适合在演讲前使用,同时它也能适用于较复杂的一对一沟通。对于复杂的事情,如果能提前使用三步骤来构思如何与对方沟通,效果应该会比单刀直入来的好吧?
A1
今年三月开始因为COVID-19疫情的影响,公司里的培训活动都先暂停办理。为了让同事持续抱持对学习成长的热情,培训部门除了积极计划将实体课程转为在线课程之外,也希望透过虚实整合的活动,在公司里将学习团体建立起来,第一个活动便是成立读书会。我平时喜爱阅读,于是我自告奋勇要在在线进行一场演讲,㰻吹同事们加入读书会。
我将阅读的优点整理好了之后,也跟各个营运据点的协办人连络好演讲时间,我信心满满,心里想着在我的演讲结束后,大家一定会十分踊跃的加入读书会…
在演讲结束的3天后,我询问各个营运据点的协办人,同事们加入读书会的状况,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每个营运据点的参加人数,平均不到我们计划预估人数的30%。
反思:
在我准备演讲的时候,我只做到了「定结果」。我订出同事加入读书会的目标人数,但却没有将阅读这件事与同事们的工作、生活、困难点……做关联。以致同事们会觉得此事立意虽好,但引不起他们的关注。我应该先去了解同事们阅读的习惯、频率、喜好书籍的类别,以及曾经实际运用的状况,来调整我的演讲内容,也就是我在准备演讲时并没有做好「找关联」。因为第二步骤做得不够到位,即便最后我虽然有「明要点」,但并没有起到让大家愿意加入读书会的动机。所以我在准备演讲时应该让这三步骤环环相扣、相互检核,这样才会是一场有效的演讲。
A2
目标:十一月初对社群伙伴发表在线演讲,号召伙伴们加入社群岁末大型活动的筹办小组担任工作人员。期待演讲结束后一周内确定加入工作团队的人数,会超过计划预定的35人。
行动步骤:
1.【定结果】确定我的演讲结果:是演讲结束后,伙伴们决定加入活动筹办小组担任工作人员,且确定加入的人数会超过计划预定的35人。
2.【找关联】找出伙伴们关注的理由:我提出了三个理由。(1)加入筹办小组担任工作人员后,将会与社群里的伙伴有更多的接触,是拓展人际网络的好机会。(2)一群人一起做事,可以学习到计划组织、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技能,可以很实际且更有效的,将学习经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3)社群的岁末大型活动是社群的年度盛事,所有社群的长老们都会关注这个活动办理的状况,担任工作人员能增加个人的能见度,让大家看见你,也是让你获得社群干部提名的重要机会。
3.【明要点】明确我的信息要点:加入社群岁末大型活动筹办小组担任工作人员,除了时间上必须有所投入,而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外,对大家是利多于弊的事情。这是既能让你学习组织运作的奥妙,又能帮你拓展人脉,获得干部提名的重要机会。所以赶紧加入工作小组吧!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