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上午好,我是林文斌,也可以叫我Steven。接下来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新晋拆书家],这是我的一个新身份,在这我也立下一个FLAG,我要在一年半左右拆完3-3,欢迎大家来监督我一起努力。
第二个标签是[人力资源从业者],这是我的十年来职业生涯的主线,先后做过HR,人力资源咨询顾问以及目前在深入实践的管理培训。
第三个标签是[基督徒],这个跟我师傅映琼一样,坚持信仰和践行敬天爱人,多造福祉。
从去年底至今,我快速完成了从粉丝到菜鸟级拆书家的升级, 这里,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赵周老师提出的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践行“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RIA便签读书法这个核心方法,将知识点拆为已用。
具体一点说这个方法体系:R是阅读原文,I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A是应用,分为A1和A2,A1指的是激活过去的经验,A2对应的是未来的计划。拆书有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个人学习方法,另一种就是现场学习法。为了便于开展线下活动,各个城市都有拆书社群,即“拆书帮”。
拆书帮是一个拆书学习爱好者的社群,过去的8年里我们在28省份建立了47家正式分舵、15家筹备分舵。我们也非常欢迎更多粉丝朋友加入“拆书帮”大家庭,在这里成长为一名能够促进他人学习及能力提升、同时成就我们自己(成人达己)的拆书家。
另温馨提示一下哈,拆书等关键字已是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欢迎大家来分舵参加正宗的拆书活动。
接下来,邀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原文片段,时间是2分钟,请大家读完后示意我:
…….
(让大家看拆页,拆页内容为《提问力》P35-36)
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
首先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它包括WHAT是什么,WHY是为什么,HOW如何用及WHERE适用边界这四部分。
what—这个片段讲了什么
这两页介绍一种很高明的咨询方法——提问式(启发式)咨询法,核心就是“苏格拉底提问法”的四步,关键就在于——在对话中用一系列具有深度的发问让人开悟。
why—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会在遇到迷茫困惑时,向专家或朋友咨询。假设你现在就是被朋友跑过来咨询的人。
同时,你听完后发现自己也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答案,但还是想尽力帮他们,那你该怎么办呢?
这时你如果因为出于面子等原因随便给答案和建议,那无疑是在误导,跟人家挖坑,这样损人也损己,伤害了自己口碑。
其实你也可意识到的,如果他们因为很多想法或选择而迷茫困惑,他们内心往往也是有答案或者自己做选择的思考维度。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去启发他们。
how—如何用,具体步骤有哪些
对于上面说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苏格拉底提问法”的四步。这四步我理解并总结为“三引后一发”——前三步都是“引而不发”,第四步才是真正的“发”(发问)。具体说来是这样操作的:
1、一引:先听不说。这里一定要克制自己倾向插话的本能冲动!
2、二引:确认他们说的核心要点,这如同打枪过程,瞄准对话的靶心。
3、三引:在面对对方要答案时,运用特定的话术,比如“不好意思,我也无相关经验,但我很愿意陪你继续聊”,这样就可以巧妙规避给答案的角色压力。
4、一发:到这一步才真正发力,通过直指本质的连续发问,牵引他们深入想清楚目标问题的一些核心要素(比如假设、标准、边界外情况、关键细节等),甚至获得顿悟,醍醐灌顶。
where—适合边界
苏格拉底提问法适用于各种咨询场景,包括企业管理咨询(2B),以及个体咨询(2C),用的好的话都能更大程度发挥咨询效果。
不过依我经验,这种方法对于咨询提供方的聆听、控场/引导和洞察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咨询需求方要聪明、有悟性。
因此,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当慎用这个方法。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那大约是4年前,我一个在华为上班的哥们,当时差不多35岁,也就是很快就到了“被退休”的年龄。他向我表达焦虑并想找我做生涯咨询,寻求中年危机的解决方案。
我当时从事HR管理咨询师有一段时间,并认证了国际生涯规划师,自感有经验也有技术,加上我们关系不错,所以很爽快就答应了。
我当时的操作是,先给他做测评和问答收集了基本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生涯规划方法,直接给出了一整套框架方案。
我那哥们收到后,表示对我提供的咨询结果大致满意,不过没有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因为他同事找的其他咨询师,能循循善诱,通过发问让他们豁然开朗,自己悟到思路或方案,因而后续的理解深度和执行效果很好。
这次咨询未达标,主要问题是出在我身上,原因主要包括:
1、太直男。没好好问,就去启发人家思考和探寻,直接给人家答案!
2、犯了熟人咨询的忌讳。按我后来了解的业内的经验共识,生涯咨询的对象宜生不宜熟,也就是尽量避免给熟人咨询,因为对对方了解过多反而容易被代入,影响咨询诊断与建议的客观中立性,以及咨询价值的发挥。
最后,我分享一下我的A2便签,也就是我近期的一个应用计划: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跟我不算熟,他最近发了笔横财,下周出差来深圳,约我周末见面喝茶请教在深圳投资房产的建议(PS:他说他在深圳有可代持的门路)
出于一些原因,我愿意帮他,给他提供一些咨询。而我这次的目标就是,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三引后一发”要诀给他启发而不给答案:
1、一引:静听他的陈述,只做必要回应,不说实质性的观点及建议;
2、二引:确认他所讲的要义,也就是在深置业想法相关的一些核心信息。
3、三引:巧妙规避直接给建议的话术,比如客套说“我在深圳买的刚需房,对于投资类置业我确实一窍不通,不过我倒是想听听你更多的考量,帮你理理思路”
4、一发:通过一系列具有穿透力的提问,比如“你这次房产投资,对你未来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房产代持这种方式的风险,你觉得有大?”、“你家人对这次房产投资是怎么看的?”等,帮助他对于在深圳的投资置业的比之前有了新的思考和权衡,那么我也算帮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