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专注的做一件事,也都明白专注带来的能量,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思路被打断,多项工作绕身是避免不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有效的进入多线程工作模式吧。
【F】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提出盲目的努力是一个缓慢的叠加,而持续精确的努力才能撬动更大的可能,这就是精进的力量。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方面,规划了精进的路径,教会我们如何走上自我提升的成功之道。【A】作者采铜是一位知乎上的大V,是一位心理博士,被誉为大神级的人物,在知乎上最著名的“一答成名”就是回答网友关于“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推荐给年青人”的问题,这个答案也是精进书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价值半衰期理论”。【B】领会了这本书,我们将建立平衡的时间观,有策略的培养自己后天的“才能”,并且通过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开辟出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R】核心思考区间”的工作不可中断
从认识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严格来讲实现人的“多线程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任何瞬间,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这个注意焦点牵引了人的认知加工资源。有时你误以为同时关注了两个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即焦点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实际上还是一个串行而非并行的过程。当然有一种例外是,有些很熟练的技能,可以自动化地不加注意地进行,那么就可以和其他事情同时做。
比如你骑自行车,你的女朋友坐在后面笑,这时你的注意焦点保持在你女友身上,你和她聊天的同时,你的腿一刻不停地蹬,你不需要停下来是因为骑车不需要你的注意和认知资源。但如果此时突然前面窜出一只猫,你可能立马就会将焦点转移。
而很多人关心的“多线程”并非这种秒级毫妙级的多线程,而是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同任务之间需要切换的“多线程”。
(辅助):任务转换也可以算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了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为“转换损耗”,损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已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WHAT:这一段讲的是“多线程工作”以及实践中的难度。
”多线程工作“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同时外理多项工作和任务,并且各项工作是相互穿插进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工作状况是难以想象的,正如大多数人左手画方右手画圆,结果是方不象方圆不象圆一样,多项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同时进行。
处理完一个工作再处理一个工作所用的时间,与同时处理这两项任务的时间相比,是1+1远远小于2的关系,也就是说“多线程工作”中,各项工作会相互干扰,任务处理的效率变低。在原书中叫“任务转换损耗”。 如果加入第三件甚至更多的事情,那么效率就会成几何的倍数下降。
我们现场实验一下,让大家更好的记住什么叫“转换损耗”,请大家记住三句话,很简单的,第一句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我们今天拆的书,第二句“拆书帮国际庄吾同院分舵”,是我们的组织名,第三句话“1\2\3\4\5\6\7\8\9\10\11”,更好记了。三句话都是十一个数字。记住了吗?好的
我们先把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穿插组合,每一个汉字的后面加一个数字。请念出来,写出来的句子是:如1何2成3为4一5个6很7厉8害9的10人11……
我们再把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穿插组合一下,默默体会一下。写出来的句子是:如拆何书成帮为国一际个庄很吾厉同害院的分人舵……
感觉怎么样?同样的几句话,你是不是发现,穿插着念的时间远远大于分别念的时间?在在汉字和数字之间的转换,导致了“转换损耗”,大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时间。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在忆一下,在上一周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在全力以赴的做某件事,却被领导、家人或朋友打断了,不得不穿插进行另一件事,当时的转换损耗的感觉如何。请把这件事和感受写下来。 |
大家都分享了多线程工作中转换的损耗情况,这其实就是在现实情况我们时时在面对工作状况,不断的被领导、同事或下属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同样也不断干扰他们专注的工作状态。因为每个人的节奏总是有差异的,所有人完全合拍,一个节奏工作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看不可能进行的”多线程工作“,并寻求解决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
虽然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种需要任务切换的“多线程”的感觉很糟,效率很低,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一个任务做到一半被打断,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然后又被打断,又去做另一个……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地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施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为此我提出了一般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间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我称为“核心思考区间”。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即“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
刚才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汉字与汉字之间的组织难度更远远大于汉字与数字之间的组合?
我们可以把这种多线程分为几类
1、简单认识事情组成的“多线程工作”,这个是有可能做到的。比如我们把1-10和1-10的数字穿插念出来,无非是1122334455667788,基本不浪费时间。我自己也经常在上班的路上听音乐或听罗辑思维。
2、简单认识与复杂认识事情组成的“多线程工作”,这个稍微难了一点,但并不是不可能。“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与“1\2\3\4\5\6\7\8\9\10\11”的组合,虽然耽误时间,但大多数人是能念下来的。比如在思考工作的同时喝水或散步。
3、两个复杂认识事情组成的“多线程工作”,这个是最难的。我们刚才的实践中哪一个是这种组合?是的,汉字与汉字,甚至有些人一时间都念不下来。这就相当于同时写两份工作文案一样。
这部分要教会我们的关键是把工作分为复杂与简单两部分,让出固定的时间使复杂认识的部分不受打扰,而在那些多线程工作时间里进行简单和简单的组合部分,从而避免转换损耗
片段中提到的“三明治模型”,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划分出简单认识和复杂认识。这个模型由三层组成: 1.核心思考区间:认知复杂度最高,是任务中最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因此需要集中精力,属于“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2.支持性思考区间:认知复杂度较高,是任务中支持性的、补充性的、难度不高的事务,属于“容忍中断”的部分。 3.操作性动作区间:认知复杂度最低,体力活,属于“容忍中断”的部分。
举个例子,领导让你做一个PPT,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吗?是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什么,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在这个过程中,你非常专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只笔。
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的内容(“支持性思考区间”)。
之后,等你再为这个PPT选择模板、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操作性动作区间”),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三明治模型”让我们找到一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清晰一个任务的内在逻辑,然后尽量保证完成了这个任务的某个逻辑单元——先把“硬骨头”啃下来,而不是按照时间段来机械地切分任务。它把事情分为容忍中断和无法容忍中断两个部分,将这两个部分与自己的时间进行结合,从而保证多线程工作的可能性。
——无法容忍中断部分:核心思考区间,按二八理论来说,这就是决定这件事能否成功的关键的20%。要找出自己可掌控的时间,确保在进行这项工作内容时保持专注,不会被打扰、打断。
——容忍中断部分:属于二八理论中的80%,是在核心思考区指导下的辅助工作。
一部分是操作性的动作:比如一个方案的美化、打印、装订、排版、审稿之类的操作性任务占大多数的工作。
一部分是支持性的思考:属于在主思路下辅助性的思考任务,虽然也建议不被干扰,但相对主思路来说,这部分还是可以容忍的。
我们来现场分组练习一下,请大家结合近期的一项工作或学习,比如说准备过级用的拆书文稿,比如说准备一次现场的分享活动,你将如何把这件事情分成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的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三部分?同时,找出无法容忍中断部分和容忍中断部分。
请大家准备完毕后先在小组中进行练习,最后每组推荐一个小伙伴进行一下分享。
好的,经过练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三个区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写一下日后应用的规划。当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或学习时,我们在清单式的笔记中看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时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内容,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对这件事情进行规划呢?
我们都经历过在全神贯注的时候被打断的无奈甚至愤怒,但事实上多线程工作在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今天拆的片段就是要帮助我们如何正确的在多个任务中进行切换,请大家牢牢记住今天片段中提到的两个关键定义“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核心思考区间”,只要我们不断的应用和练习,相信大家很快就将拥有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多线程工作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