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要主义》 所属活动: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第148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学习目标: 教会大家抓住容易忽略的那些关键信息

开场: 【学习目标】(第一个RIA)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明确目标,权衡取舍,选择做对目标最有利的事。(第二个RIA)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先探究问题的本质,再确定问题的解决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Emma。我的本职工作是在建筑行业做弱电工程师。与其他的拆书家比起来,我的嗓门比较大,所以后面的朋友,如果听不清的话,朝我挥挥手,我会努力让你们都听到的。听过我拆书的人,给我的反馈是,(男)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女)同事说听特喜欢听我夸她,(男)带下属变得容易了,(女)我老公都说我变漂亮了~ 前边儿都是我分享过的内容,最后这个可能真跟我没什么关系,也许只是因为双11快到了,他就那么一说,为了让你少花点钱~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最近我同事很苦恼,本来已经答应了女朋友去爬香山,结果领导告诉他周末要加班,他希望两件事都别耽误,问我有什么办法?
在同一时间里,同时有几件事要做,大家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吗?你会怎么做?
有人说:我可以两者兼顾,带着随身Wi-Fi去香山加班嘛。请问,女朋友和领导谁会满意?如果不考虑取舍,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讲了关于取舍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雷曼兄弟前任CFO,因为不懂得取舍,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最后她的生活中只有工作。

第二个故事,培养儿子读哈佛的父母,因为目标明确,就是让孩子进哈佛,懂得取舍,不让孩子做对实现目标来说不重要的那些事,这是舍,孩子才有机会进读哈佛读书,这是取。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所取,必有所舍。

可能有人说,那个CFO也有取舍啊,她取了工作舍了生活嘛?

问题是:她追求的是只有工作的生活吗?到底是她主动的舍了生活?还是被动地被工作填满了生活?大家请看第一段第二行最后一个词:牺牲,由此可以推测出作者认为她是被动地。相比之下,案例中的父母,从是一开始就明确了目标,以此作为权衡的标准,主动地进行取舍。

 

那怎么取舍呢?书中给出的方法是“强迫自己权衡两者,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换成我自己的话说就是,

首先,要明确目标。因为目标是我们的战略,是我们权衡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标准。如果你的目标不够明确,试着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

其次,权衡做什么、不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权衡的标准,主动地进行取舍;

最后,选择做对目标最有利的事。什么叫战略性地选择?战略就是从全局考虑,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略性地选择”也就是对全局、对实现目标最有利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选择增加了实现目标的机会。

 

可能有人不赞成书中的观点,认为我就是可以两者兼顾啊,不用考虑取舍啊。

让我们来问个问题自测一下:如果你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出类拔萃,那将会是一件什么事?

如果你有答案,说明你已经在进行取舍了。

如果没有答案,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权衡的标准,也就不存在取舍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请自己编一个小故事,设计一段人物角色的对话,其中部分对话使用运用“明确目标->权衡取舍->做出战略性选择”的方法,使人物对问题的回应产生情节变化(有起因、经过、结果

故事灵感可以来源于你经历过的两难的选择,你当时是怎样取舍的,结合今天的知识点,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

可以参照示范的故事结构,使用第二页的空白表格,写下一段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微光的分享

事件背景

&

人物设置

朋友有了调岗的机会。新的岗位有晋升的机会,但是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工作量也很大。现在的岗位,发展空间有限,人际关系简单,但是工作比较清闲。在此之前,她一直坚持写文章。

人物对话

朋友

情节发展

现在的上班都没什么事,感觉太荒废了,最近不是开放了一个新的岗位吗,我想申请过去,没准儿还有晋升的机会。

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只是因为厌倦了现在的工作环境,想换个新的环境?还是想在工作上创造一番成就,赶快晋升?

起因

可能两方面的因素都有吧,我知道那个新的岗位很适合我,我经常会写一些文章发在简书啊豆瓣啊这些社交平台上,读者也很多,比较符合我的兴趣。

你的性格适合那个岗位吗?那里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你能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吗?再说,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写文章还是晋升?

经过

嗯,我的性格好像是不太适合那个环境。我得明确一下我的目标。目前来说,还是写文章对我来说更重要,我想建立自己的个人IP,需要充足的空闲时间来写文章。新岗位那么忙,不是我想要的。

是啊,不过没关系。毕竟你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IP,你专注了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有取必有舍嘛,只要你选择了对达成目标最重要的事就好。

结果


【总结过渡】我们明确目标、权衡取舍、作出战略性选择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遇到两难的选择时,能够权衡该做什么,不做什么,知道什么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为学习如何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打好基础。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在阅读拆页之前,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完成自测题,并统计总分。

 

请仔细阅读以下5个题目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按照1~5的程度打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1

看新闻的时候,我读完内容后,还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意味着什么。

1

2

3

4

5

2

我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先寻找关键所在,再采取行动着手解决

1

2

3

4

5

3

面对各种要求,我不会犯晕,而是能够清晰辨别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1

2

3

4

5

4

解决问题时,我擅长聚焦于最重要的细节。

1

2

3

4

5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了解自己是否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时思维表现

得分低于8分,说明你对问题的认识流于表象,缺少深度分析,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缺乏头绪;

得分在8~16分之间,可能你局限于对事实或者细节做出反应,没有关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抓不住要领;

得分高于16分,说明你能够认清问题的本质,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一开始,设计学校的这个课程给他们的挑战是什么?(设计低成本的保温箱)所以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保温箱的成本降低到1%”

第二段一开始,简的团队把这个项目仅仅看作是一个成本问题了吗?(没有)

他们上来就着手制造便宜的塑料保温箱了吗?(没有)

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煞费苦心地干什么呢?(去实地探索,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

问题的关键所在意味着问题的本质。只有明确了问题的本质,才关注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们明确了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农村缺电,无法使用现有的保温箱)

问题的本质是缺电。只有解决了保温箱不用电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如果简的团队一开始就上手解决成本问题,就算做出了便宜的但是需要用电的保温箱,尼泊尔的农村家庭会用吗?(显然不会。)

现在团队真正的挑战就变得十分明确了,他们的解决目标是什么?(创造不用电的低成本保温箱)

有了这种关键性的认识,他们开始解决手头的问题,制定了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最终设计出了真正实用的保温箱。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简的团队是怎么行动的?

首先,充分研究问题,设计一个便宜的保温箱,并不等于,用最便宜的材料;

然后,进一步认清问题的本质,这个箱子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缺电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真正的解决目标应该是,设计一个便宜的不用电的保温箱;而不只是一开始想的那样,换一种便宜的材料那么简单;

最后,制定行动方案,聚焦于最重要的细节,找到一种便宜的不用电的保温材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我把行动步骤写在了第三页的左侧,请大家看一下,这就是我们待会儿要讨论和练习的方法。

 

这个方法适合于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而不适用于应试的问题。

比如说,考试问你线性代数的问题,不需要挖掘什么问题的本质,因为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填上就完了。

我们都经历过应试教育,所以有时候面对问题,第一反应就想填个答案,而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情况,不像应试那样填个答案就能解决,需要我们挖掘一下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解决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接下来,是我们的分组讨论时间。


请阅读我给出案例场景,

11.11快到了,曾经好好的一个“光棍节”,现在活生生被绑架成了一个“抢”节。你是否也曾跟风消费,被忽悠着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有划算的,也有后悔的。下周又到双十一了,看着满屏的优惠活动,你有点儿心动了……

 

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今年的双十一买不买?”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人扮演“双十一潜在消费者”,其余的人通过深入追问的方式,明确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待会儿我们请一个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出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我在明确一下接下来每一位学习者都要讨论的问题是:今年的双十一买不买?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S所在的葫芦娃组分享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

在你的这个经历中,如何体现拆页中的明确问题的本质的呢?

小S:

我们组的剁手党是我,大家刚才深入追问的问题主要是这些……

 

我们明确了讨论的问题是

 

今年的双十一买不买?

 

为了探究问题的本质,我们提了这些问题来深入追问……

你买到的东西是不是确实是你需要的?

之前买过的东西是否现在还再用?

消费本身满足的是哪方面的需求,心理的还是有使用需求?

今年比去年购物车里的东西更多了还是精简了?

最后大家提了一个很刻薄的也刺到了我的痛楚的问题就是:

如果今年就是不买的话,你会怎么样?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综合以上问题,我发现我买的东西不全是我有使用需求的,更多的可能满足了我的心理需求。虽然我今年的购物车已经有所精简了,但是,不买的话我可能会有点空虚感。所以,我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享乐主义和满足物欲。

拆书家:

好,谢谢小S的分享。其他组认同这个本质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要分享?

 

其他组大都表示认同,有一个小组有补充。

 

馒头所在的豪华套餐组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消费习惯不同,女生常年都在买买买,而男生一年只集中采购一次,不如就选在折扣力度最大的这一次。所以他们对问题的本质又补充了一点,就是享受折扣带来的成就感。

对这一点,其他组也表示认同。


好,现在大家把问题的本质集中到了“享乐主义”、“ 满足物欲”、“ 享受折扣带来的成就感这三类问题上,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出解决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今年双十一,你认为自己做到什么样就算实现目标了,你对自己很满意。再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成这个目标,最终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各组有一个人把你们的解决方案写下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梓瑄所在的小组分享解决目标和方案。

拆书家:

在你们的讨论中,如何体现拆页中的明确解决目标的呢?以及为了达成目标,你们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了行动方案?

梓瑄:

解决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在一定的限额内按需消费。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制定的行动计划是……

我们的的行动计划是:

1.     列一个购物清单。(从克服物欲的方面考虑)

这上面的东西都是最近一个月会用到的

2.     设定一个消费限额。(从克服享乐主义的方面考虑)

比如只能买¥1000块。这个是为了克服满足物欲。(学习者上钦补充:最好再设定一个浮动限额,来帮助自己适应这个过渡期,矫正消费习惯。)

3.     找一个人来监督自己。(从克服折扣成就感的方面考虑)

比如,我在提交订单之前,给家人看一下购物车,他会帮我审核一下,把把关。



【A2】催化应用

即使你在理智上认同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的理念,也记住了行动步骤,但由于这不是往常你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你可能第一时间还是不会去探究问题的本质。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方法应用起来。

接下来的一周内,请你刻意留心面对问题,需要解决时,把你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记下来,然后试着用深究问题本质->明确解决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方法,再分析一次,比较两次的差异在哪里?


学习者案例记录

淑意分享的未来要做的应用

我写的文章浏览量比较少,如果不用精要思维的方法,我就觉得是不是我写的东西大家不爱看,不够迎合大家的阅读口味,是不是应该写点吸引眼球的内容。用了精要思维的方法后,我分析“我如何建立自己的IP”的问题的本质,是应该提升自己的的价值和影响力,我的解决目标是成为高效阅读者、三级拆书家、简书签约作者,制定的行动计划是每周读本书、半年之内完成拆书所有晋级、每天在简书上输出1篇文章。


【总结】经过这么热烈的讨论,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在权衡取舍的时候,关注最重要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盲目地行动,而是能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明确真正要解决的目标,再开始制定行动方案。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