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粉黑天空,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分别指向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个标签是传播者,我做过记者,后来跨界做过品牌传播;
第二个标签是学习者,目前在学习拆书,还有正在考取2020年国家人社部发布的三个互联网新职业的从业资格证,分别是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和在线学习服务师,有专家推测,在未来10年,从事互联网相关自由职业的人数将超过传统全职工作,这么做也是想为自己发展第二职业曲线提前谋划;
第三个标签是个人成长教练,这是我未来的目标,目前正在进行个人蓝图拆解,近期对个人职业或者前途感到迷茫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我,我可以提供限时免费咨询。
【设定学习目标】
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想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准确区分“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并会使用“有目的的练习”方法。
【场景】
我的朋友小李最近有点郁闷,他在一家外企做销售,是一个很努力工作的人,每天一大早就去跑客户、经常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回家。用小李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努力到感动自己了,没想到却依然混得不好。更让小李郁闷的是,和他同组的一个女同事Andy明明没他勤奋,每个星期才出去见客户两三次。然而,去年一年下来Andy的业绩却比他高出3倍。
【提问】
大家觉得小李为什么明明这么努力,还是拿不到想要的结果呢?Andy明明看起来比较懒,为什么业绩反而比较好呢?是因为Andy比较聪明,还是运气比较好呢?
【影响】
不少人和小李一样,陷入低水平努力的误区走不出来,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去付出,修炼自己的技能,就一定会有收获。事实上,如果不改变努力的方式,很可能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仍然止步不前。甚至会忍不住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解决】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是你的智商出了问题,而是你的努力的方式不对,我们需要马上停止这种低效的努力。正如《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目的的练习”方法,就能够让你找准努力方向,更高效地学习。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
【R】
R便签 选自《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史蒂夫·奥尔(Steve Oare)是威奇托大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专家,他曾提供过一段假想的对话,假设对话在一位音乐导师和年轻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关于练习的对话,音乐导师经常会跟学生讲。在这个例子中,导师试图搞懂为什么年轻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阅读2分钟)
好的,时间到了,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读完了。
【what】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下,原文中提到了哪两种练习技能的方法?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大家试着回答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天真的练习”:只靠反复单一练习,就希望能提升水平和表现。
“有目的的练习”:有明确的目的,考虑周全,更加地专注。
【why】
我们经常是“天真却不自知”,所以会出现一些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教了20年书的老教师,看了20年病的老医生,可能稍微还比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因为一旦觉得自己的表现还可以,可以做到自动化后,那你再重复练习多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还有很多人抱怨说,“为什么我明明这么努力了,还是做不好事情”?这些都是因为你在进行天真的练习,这种练习的成效是很低的,我们需要找到更高效的练习方式。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原文告诉我们,有目的的练习比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加的专注。”那我们就不能十年如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不思考怎样优化,这样的重复都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我给大家提供几个例子,大家看是否属于有目的的练习。
1、小白为了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每天都拿着手机到处拍照。这是否属于有目的的练习呢?
不是,因为小白只是在进行简单重复,没有明确的目的。
2、小李很喜欢音乐,给自己定下了3个月时间学会弹吉他的目标。这是否属于有目的的练习呢?
不是,因为他虽然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却没有对目标进行拆分细化,没有考虑周全。
3、小黑想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决定每天中午午休前阅读1个小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小黑还会不时处理下手机里面的工作信息。请问这是否属于有目的的练习?
不是,因为小黑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也细分了目标,但是练习的过程中却不够专注。
4、ANDY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定下了坚持100天写作日更的目标,并且要求自己的阅读量逐步达到100人次以上。并为了专心做这件事,他每天早起,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写作。请问,这是否属于有目的的练习?
是,有明确的目的,考虑周全,并且专心去投入。
【How引出具体要素】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有目的练习的步骤:
1、制定可量化的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具体的练习计划;
3、练习时设置番茄钟,每练习25分钟休息5分钟。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小李,他想提高业绩可以这么做:
1、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小李可以定下目标,在2021年,完成多少业绩。
2、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练习计划。小李制定了全年的业绩目标后,还需要把全年的目标拆解为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的目标,逐步去达成总目标。
3、练习时设置好番茄钟。小李要找出一个不被其他事情打扰的时间,设置好番茄钟,专门去做跟提升业绩相关的事。
【预防异议】
(直接回应反馈)
有小伙伴可能会对重复不能带来结果有些疑问,都说熟能生巧,怎么到这里,重复就变成没有意义了呢?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熟能生巧”的作用。当我们刚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我们通过重复练习去掌握技能,这时候“熟能生巧”理论非常管用的;但是当我们已经掌握这项技能,可以自动化去进行的时候,你还在努力地重复练习,就会开始变得越来越低效。
【where】
有目的的练习适用于在练习中想事半功倍,更高效学习的人;不适用于安于现状,假装努力,得过且过的人。
下面,我想请大家编写一个小故事,需要包含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对话内容,讲述使用“有目的的练习”方法的场景。大家可以参照我提供的模板,来编写你的故事,我们不需要一字一句都写出来,只需要简单记录下关键词就可以,时间是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上台起来分享他的剧本。
有准备好的小伙伴可以直接举手上来分享。
学习者A:
我这个案例是一个减肥的案例:
1、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就是两个月内要瘦3斤。
2、对目标进行分解的话,就是制定一个练习计划,有两个策略,少吃多动,少吃就是吃基础代谢热量的食物,而且不喝含糖的饮料,包括代糖的。多动的话就是少吃的基础上,每天跳绳1000个,瑜伽半小时。
3、设置番茄钟,每个星期如果完成,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小礼物。
拆书家:OK,我觉得你的步骤非常清晰,不过大家可以看下我的要求,就是需要讲清楚故事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那我们再邀请一位小伙伴,我看李丹是最先写完的,我们再邀请小丹上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B:
我的故事是小丹和小方,小方有很多阅读的计划,但是执行不下去,家里买了很多书,但是看不完,她就忘了怎么执行下去。我是小丹,我就跟他探讨了下这个阅读计划要怎么执行下去。
小丹:我给你的建议第一就是要制定一个可量化的目标,现在马上就是10月份了,可以制定这个月看两本书的目标。
小方:好的。
小丹:要10月份看两本书可以这么来做。
小方:要怎么做呢?
小丹:你可以这样子,两本书15天就要看一本,每周就看半本书。你可以做到吗?
小方:应该可以的,还有其他具体的方法吗?
小丹:我们可以把时间定下来,你可以早上五点半起来看半个小时,或者6点钟起来,看半个小时。在晚上睡前看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那么我们这个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
小方:这样我应该可以完成了。
【回应反馈-号召鼓掌】
好的,掌声鼓励两位伙伴的分享!时间比较紧,我们小伙伴用起来可能不是特别熟练,但这个演练是想让小伙伴们知道,一个知识你知道和你会用是两回事,我们一定要多实践。我们最后再一起回顾下,让你目标更清晰的有目的的练习三个步骤:分别是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制定行动计划;练习时设置番茄钟。希望今天学习过后,让在座的各种离高效能人士更进一步。本场拆书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