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要去相信》 所属活动: 拆书帮大连知行分舵2021线下第十九拆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规避暴力性质的爱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此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

1、学习规避暴力性质的爱,使用健康有界限的方式来拒绝家人强行施加的爱。

2、学习不含暴力的爱的方法,让身边所关爱之人心甘情愿的做事。

【自我介绍和分组】

欢迎大家来参加线下拆书过级活动,我是这次的拆书家心音。我是 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同时又是一名精神分析师。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左边的伙伴一组,右边的伙伴一组。

用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次我领拆的书籍,这本书《你要去相信》作者艺名:微奢糖,是一名践行积极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让人们选择积极看待生活,体会当下时刻的拥有,而不必受限于过去的不成功和未来的遥远。

【A优势】
这本书在心理学类图书里面非常畅销。书中的心理学知识让人读起来并不觉得生涩,因为有很多的实际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这些案例又非常贴近生活,给人感觉就像一个朋友在专门为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众多读者的好评。

【B1本书的好处】
我们是否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一直困扰于生活的种种限制而找不到幸福的感觉?这本书就能给你多个维度去来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我们有时候是否也会因为失败或者挫折等出现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这本书也能够帮助你寻找到积极的角度去改变情绪,并逐步满怀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
【B2本拆页的好处】
今天带给大家的这两个片段,是从两个方面提醒大家暴力爱的危害,通过讲述如何让自己远离他人施加的暴力的爱和让自己不去施加给他人暴力的爱,教给大家以非暴力的爱的沟通方式,和身边的人互动、交流,从而关系更和谐、感受更幸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用1-2分钟时间读一下我给大家发的第一个拆页部分,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你要去相信》p218-221

爱暴力是很难拒绝的,因为有爱作为支撑。

爱情中的“爱暴力”常常以“我都是因为爱你”开始,它很难识别,也让人很难说“不”。

有这样一个求助者,和男友谈了4年,她说早就没有了爱,但却无法提出分手,因为每次分手,男生就声泪俱下地道歉,甚至以死相逼。

他很敏感,也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女生刚好非常包容,很愿意照顾男生,所以,男生对她有着深深的依赖。

两人闹矛盾大多是因为男生的怀疑,而且每次闹起来,男生会口不择言,贬损女生,但情绪稳定后,他又开始道歉和承诺。女生总劝自己,男生还是爱自己的,只是没有安全感,所以每次都选择原谅。

有一次,女生参加公司聚会,但没带手机,男朋友打了232个电话,后来直接跑到聚餐地,朝着男领导一顿大骂。

女孩辞掉了工作,但也提出了分手,男生连续10天蹲在门口道歉,就这样,女孩再一次原谅了他。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爱,但也的确伴随着伤害。这样的爱情终归是一场绑架,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然后告诉对方“这都是因为我爱你”,言外之意就是“情到深处,身不由己”。但心理咨询师帕萃丝·埃文斯说,无意识不是控制的理由,它只是让控制变成可能。

爱暴力不好拒绝,但从长远看,它也不会长久,因为带有暴力的爱是一种消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很多伙伴都读完了,那么现在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我们是否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爸妈这都是为你好,不听爸妈的,你早晚会吃亏的。”

“父母都是过来人,知道什么才是对的,按父母说的去做没错的。”

类似这些强行以爱的名义施加自己的意愿给对方的行为,就是暴力的爱。

WHY NOT
面对家人暴力的爱的时候,我们经常无力反驳。这种自作主张的爱常常带有强制性,令人要么逃避、要么无论对错一味唱反调、要么在道德绑架之下无奈顺从,这样做的坏处是会令我们的生活、人格都出现扭曲;我们用作者建议的方法可以让爱既不被辜负,也不令人想逃离,而是各得其所。

案例意译
文中给了我们一个亲密关系的案例,我们现场很多伙伴都是父母,我下面用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母爱的例子从与我们更相关的角度来诠释一下这个例子。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朋友和她儿子洋洋身上的一个案例。

妈妈认为学校里有几个爱打游戏的男生总是引诱儿子洋洋一起玩游戏,这让她非常担心儿子会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习。于是未经儿子同意就转学到一所新的学校,没想到儿子更不爱学习,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睡觉,妈妈一查竟然发现儿子好几个晚上都通宵打游戏,而且在新的学校里也找到了几个一同打游戏的伙伴,这让妈妈非常恼火,她找到儿子,大声的质问:“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了你能够到这里读书花了多大的成本,你上课睡觉对得起妈妈为了你来到这里的这份心意吗,你竟然还通宵打游戏,真的让妈妈太失望了!”

儿子:“我为什么要上课睡觉,因为我累,你给我报了一堆课外补习班,我几乎每天放学就要不停的赶往各个补习班听课、写作业;你知道我为什么打游戏吗?因为我在这里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为什么不爱学习,因为无论我取得多大的成绩,在你眼里都会被忽视,你永远都看不到我,你只知道盯着分数......”
是不是听起来感觉很熟悉,紧张的学业下暴躁的青少年和焦虑的母亲的故事经常在各个家庭上演。

HOW
和原文作者给出的案例一样,这样的爱都是暴力性质的爱,
面对这样暴力的爱我们可以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以下三步来应对:
1、建立边界感。当对方带有暴力性质的爱对待我们时,温和又坚定的告诉对方我们拒绝这样的方式;
比如,直接告之对方:“请让直接决定自己的事情好吗?我不想你来替我做安排。”
2、有条件接纳。拒绝对方以我们不喜欢的方式表达爱,告诉对方自己期待什么方式的爱。
比如:“我喜欢偶尔和你可以开心的聊聊天,吃你做的饭菜,生活和学习的问题,让我以自己的节奏来面对可以吗?如果我有困难,会去寻求你的帮助。”

3、肯定自我。无论对方用什么方式对待我们,始终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有选择的权力。只有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有力量独立和对方相处。

比如,“你总干预我的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非常的不成熟,也让我经常觉得很气馁,当你否定我时,我会莫名的想发火。但是跟朋友在一起,我很自信,情绪很好,大家都非常愿意跟我交往。我知道自己是在长大的,你也来看看我的成长部分。”

WHERE
在面对他人强制性的爱的时候;当我们希望保持独立性,摆脱家人的掌控的时候。

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这做起来太不容易了,我的妈妈怎么会接受我拒绝她的观点呢,真的会不眠不休强加给我,直到我接纳为止。
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任由这种我们难以接受的暴力性质的爱继续存在的话,自己会更艰难。好在对方是我们的家人,只要爱还存在,最终是能够达到效果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提问设计:
下面,请现场的小伙伴回想一下,在你过去的生活中,是否有被家人施加暴力性质的爱呢?
比如,替你选择安稳的没有波澜的工作或者对象,而否定你自己的选择;或者以爱和责任的名义,让你为家中其他人的生活提供经济保障;或者无微不至的参与到你的生活中,替你打理生活内容,为你的完美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让你难以拒绝等等。

请你回忆一下这样的时刻,把这样的场景写下来。然后和小组内的伙伴讨论一下,给大家2-3分钟时间,之后我会邀请1-2位伙伴来给我们做一下分享。

【案例记录】

分享者:雪菲【A1激活】

我爸爸一般会有这种暴力,他是传统的男人,表达方式都是从自己出发,他会认为这是对你好的。但是他表达的会比较激烈。一次我上大学的时候,大约晚上9点多种,我爸爸给我打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寝室其他人都在,我在图书馆。然后我爸爸打我手机,他平时知道我有手机,却只给我打宿舍电话,然后劈头盖脸的骂了我一个小时。其实他是关心我,害怕我走偏了,但是他就用这种暴力的方式来表达。

【A2规划】

分享人:雪菲
未来一两个月内再发生这样的事,我可以这么做:

1、建立边界,告诉他我长大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他可能会不相信,这涉及到的是信任问题。然后会让我的事实尽量告诉他,我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世界。
2、选择接受,首先肯定我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女儿一个人去求学之后,他看不见的焦虑。要安抚他的焦虑,我知道你 爱我,关心我,但是你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很受伤。当时的情形我还记得。就好像我是不良少女一样。所以,一部分肯定他的担忧和爱。一方面告诉他什么样的方式我是难以接受的。
3、肯定自我。我很好,我在学校里都很好,有那些佐证,你不用这么草木皆兵。

非常感谢现场的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应对暴力的爱的方法,之后当我们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使用今天学到的方式去让自己免于被伤害。
我们的三个方法是:
1、建立边界。
2、选择接受。
3、肯定自我。
希望大家把这三种方法应用到刚才讨论的暴力爱的内容上,回去之后写出新的行动规划。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我们刚刚讲述了解除被人施加暴力的爱的方法,现在要介绍给大家的是不让自己成为暴力爱的实施者。



请大家用1-2分钟时间读一下我给大家发的第二个拆页部分,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你要去相信》p225-228

拒绝爱暴力,别让爱成为消耗

爱暴力式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以自我为出发点的表达,带着改变对方的期待,不管多合理,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捆绑和束缚。

除了应对来自父母和爱人的爱暴力外,我们也要避免让自己成为爱暴力的施加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那些期待?

如何有效地驱使另一个人主动做事呢?

第一,尊重。所谓尊重,就是不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要尊重对方的发言权、表达权,甚至拒绝权。简单来说,就是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了不起。

在相处中,我们一定要谨记,尊重就像空气,它在时,我们毫无察觉;但一旦不在,我们就会窒息。

第二,放下托付心态,打造平等关系。爱是两个人的事,是你情我愿的互动,而不是带着理所当然的期待负重前行。一旦相爱,就把自己所有的愿望都寄托在对方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失望,甚至会伤害彼此的关系。

就像阿德勒所说,一段长久的关系,首先一定是平等的,平等意味着我们的每一句话,对方都有答应或者拒绝的权利。

第三,非暴力式沟通。面对一件事情,关系中的双方有各自的感受和期待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向对方表达,但理所当然的期待却充满了霸道和暴力,因为我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期待,还给对方提前设计好了回应的内容。

对于每一个我们说出口的期待,最深信不疑的是我们自己,而对方则截然相反。所以,每当我们想要说出对对方的期待时,试着给对方一个选择权,把“你必须”变成“你可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很多小伙伴都看完了,好的,现在我呢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不结婚生子人生就不完美?没有考上众多大学就没出息?很多时候我们会带着这样的“暴力”去爱。那么我们要如何没有“暴力”的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事或者生活呢?

WHY NOT
带有有暴力的性质的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即使对方已经很痛苦,也依旧固执不肯放弃对爱的方式的控制,并强行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期待和要求;这样的爱通常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令人感受到被捆绑和束缚;没有“暴力”的爱,可以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事和生活,反而能够达到我们对他原先期待的目标。

我侄子比我儿子小四个月,上周曾经希望把他带回家一同管理,于是,就跟老公交流这件事。

“老公,我想把侄儿带回家一起管理学习,他父母都没时间管他。不能看着他成绩下滑。”
“不行,我们儿子今年中考,自己时间都不够,哪能再分散精力来给他辅导?”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这不是你的亲人,所以,你不会觉得有责任去关心。亏我弟弟还曾经那么信任你,帮助你。那好,我接他回来,自己辅导。我就让他在我的书房活动,不去影响儿子,我也不需要你同意。就通知你一声。”
显然这样理所当然的沟通方式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HOW
如何驱使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事呢?
1、尊重所爱之人。
如何表达尊重呢?原文表达比较粗略,我来细化为3个小步骤。
第一:提问。用提问来给对方表达的机会。
比如,宝贝,你有什么想法,都告诉妈妈好吗?
第二:倾听。可以带着微笑注视对方的眼睛,并随时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对方的语言。
第三:反馈。无论对方表达的内容是什么,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对方的表达和自己原先的期待相反时。
比如:虽然你拒绝了妈妈了提议,但是我还是会支持你的,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妈妈相信你。


2、打造平等关系。爱是你情我愿,不是理所当然。

可以自问: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吗?如果平等的条件下我应该怎么做呢?

3、非暴力式沟通。
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期待,也说出对方的感受、想法合和期待。
比如:“我的感受是(期待的事情未完成的焦虑或者被对方误解后的失落等)......我的想法是(让事情有个圆满的结果)......我的期待是(经过我安排之后事情会更好)......;
然后询问对方同样的感受、想法和期待,对方通常会愿意在温暖的爱的交流中妥协而以某种方式回应对方之前的期待。

当对方时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对方说这个句式,你的感受是不是(伤心、愤怒)......你的想法是不是(令情绪难过的事情不发生)......你的期待是不是(自由的爱)......”。
在通过同理和共情来消除暴力和冲突之后,孩子也会愿意接受家长的好意。

回到上文我说的和老公沟通的事情上,我会使用文中提到的方法在一两天之内,重新跟老公沟通一下,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让他心甘情愿的愿意和我一起帮助侄儿。
我:“LG,昨天的事情我有些冲动了,我们重新聊聊好吗?我想要把侄子带回家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提问、倾听)


2、我:“你是不是担心会影响我们儿子的注意力,担心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会说说笑笑浪费时间。我理解你的担心,而且家是我们两个人的,你有权拒绝任何你不欢迎的人和事情来到家里。”(反馈)

3、我:“我的意思是我们是平等的,我会按照平等的原则来和你交流。你也是这样来看待我的吧?”(平等)

4、我:“我侄子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担心,担心他因为成绩落后而放弃学习。我想作为他的长辈,我离他又这么近,能够花一点精力帮助到他,就可以改变他成绩下滑后分流入社会的危险。我期望他能够和儿子继续在高中做好朋友、好兄弟。这样从小到大的友谊真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以后同时从学校毕业,同时进入社会,还可以互帮互助,多好啊。但是我也想听听你的感受和想法”(我的感觉是...我的想法是...我的期待是...)


5、我就知道你也是关心侄儿的,你也是希望他们两兄弟能齐头并进,长久相助。是我说话的口吻太强势了,你是不是为儿子能考上好的学校也有些焦虑,我没有考虑到这些,一定也让你有些恼火。我跟你道歉。你看我们可不可以折衷一下,我把他接到我的工作室,每周三天,你给他补习理科,行吗?

WHERE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爱人、朋友、孩子不自觉的使用爱的捆绑或者实施了爱的暴力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学会没有暴力的爱;
当我们对所爱之人想提出期待和表达爱的感想的时候,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反馈;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对工作伙伴使用了暴力,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让和谐的氛围重新回来。



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质疑,这样的方法会不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会不会让对方放任散漫,这倒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尊重和平等就带来以身作则的方法。另外,我们的初衷是让对方从内心接纳我们是真正的爱,这需要耐心,我们只要持续的做到这三点,就会看到反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不使用暴力的方式沟通,来让家人心甘情愿的做事的三个步骤,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的演练。请大家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妈妈一直包办小贝的生活,随着年龄见长,小贝很反感这种方式,也给妈妈说过几次,可是妈妈还是愿意为儿子做这做那。
昨日小贝和妈妈又吵了一架,原因是妈妈看到小贝的白鞋脏了,就想:“我把这双鞋洗洗吧,他最爱这鞋子了,脏了很不好看。”
晚上小贝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发现小白鞋不见了,才得知妈妈给他洗了,非常生气,说到“我跟你说过很多遍,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打理,你怎么总是替我做决定?”
妈妈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怎么是自作主张呢?你这样说话,太令我寒心了。”
小贝气头上脱口而出,“你是不是有强迫症啊,我不是告诉你,我一直不想你来参与我的生活吗?”
妈妈又伤心又恼怒,大声说,“好,我一切都是为了你,结果你这样跟我说话,这样对我,我算是白养你了,你这个白眼狼,以后你爱怎么地就怎么地,我再也不管你了,你滚出去!”
......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可以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小贝,现在在这个场景发生之后,妈妈和小贝使用无暴力的方式又开展了一场交流。建议大家把讨论内容写在纸上,可以对照刚才讲述的“无暴力的爱的三个方法”来进行讨论。时间是5-8分钟,然后我们找一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时间差不多了,下面请一个小组来表演一下,时间是2-3分钟。

【案例记录】

表演者:老K——妈妈,联想——小白,桃子——旁白
妈妈:刚刚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洗也洗了,不能马上干了,你看看这种情况还有什么补救吗?(提问)
小贝:我就想穿那套红色的衣服,配小白鞋,你把我的小白鞋刷了,我怎么出去啊?(倾听)
旁白:妈妈认真的倾听。看着孩子。
妈妈:我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衣服可穿,或者是否还有其他的鞋子啊,这么帅,穿什么都好看。(反馈)
小贝:我就喜欢这套衣服,我觉得这套衣服最帅。
妈妈:那我们选择别的鞋子好不好?
旁白:妈妈这个时候心理想,我想我们是平等的。
妈妈:其实妈妈不是想强制你换衣服,而是妈妈觉得咱们是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找到方法去解决它。(平等)

妈妈刚才看到你挺生气的,是不是妈妈破坏了你的计划啊?你是不是特别希望妈妈在下次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提前给你打招呼啊?(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期待)
小贝:是的。我今天情绪有些过火了,妈妈你别生气啊,我错了。现在亲爱的妈妈,你帮我搭配一套衣服吗?
妈妈:我非常愿意这么做。因为妈妈不是希望打扰你的生活,就是觉得你长大了,我能照顾你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想能多做些就多做些。

你今天说的话让我当时特别难过,我觉得你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也冲动的骂了你。是妈妈的错。

那我们现在就换一套衣服去,来吧。(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期待)。

小贝:我永远爱你,妈妈。
旁白:母子两高兴的取衣服去了。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表演,非常具体的给我们展现了非暴力的爱如何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做事的场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和我们的家人继续演练这种方法,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实用性。

[A2]分步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通过演练,相信大家对非暴力的爱的方式更加熟练,那么,现在,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到两个月之内,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情景:

比如,当你一直觉得你老公还不到退休年龄就要买房车去自驾游的方式非常的不负责任,以前总是强行压制和威胁,你越是反对,你老公越是念念不忘的经常提及;
比如,你也曾支配儿子的学习安排,尤其是当他对学习厌倦的时候,你以前曾经从古至今给他讲了很多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故事来激励他一遍又一遍的刷题,儿子现在听到你讲道理就想上厕所躲一会儿。
比如,你跟孩子、老公表达某种期待的时候,平时想让他做事时候的命令式口吻,经常说“你应该......”等等。

请将类似场景写在标签上,并分享在小组内。只需要写出场景,不需要写怎么解决。每人1-2分钟左右讨论时间。有完成的小组可以示意我。稍后,我想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案例记录】

1、激活过去

分享者:婵婵

我的下属可能没有经验,事先我会把工作框架甚至文档的模板全部都制定好,然后要求她这样做。她表面上说可以的,没问题。但是操作是国内,从细节上和她提交文档的质量来看,她其实还是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是暴力她的结局是,她不会全心全力去努力做的工作。

[A2]分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那我们现学现用,如果未来一个月内你的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类似的场景,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来化。我们试着将今天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你刚才设想的情景中。
给小伙伴每人用2-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并把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写在便签上,一会儿邀请一位小伙伴儿分享一下。​

【案例记录】

分享者:婵婵

回到我刚才提到的案例情况。我把东西做好之后,不直接给她,跟她平等的讨论,就她所辖外地老师不合格的事情跟她讨论,比如,对于外地老师的状况的不合格,你有没有什么想法?你的质量是什么?(提问)

她肯定会说,加大质检的力度和频率,我说你表达非常好,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倾听)
我就反思这样是不是平等的立场,是尊重她的。(平等)

然后我会说,你的想法很好。(反馈)

我感觉你认为我只接受自己的工作方法,不给你发挥的空间。所以你没有完全按照我的模板来做。我原来是想这样做可以让你更有效率。所以我建议你使用我的模板,你可以参考一下。

你不用和我的东西完全一致,但是你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过往的成功经验,我期待你的工作质量既有你的风格,也有很好的质量。(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期待)
你的感受可能会觉得是领导给你的东西,但是我给你讲这只是一个参考,你也许有你的电子和想法,你完全可以按你的想法去行动。只要我们目标是统一的,我们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也是你的期待吧?(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你的期待)

感谢刚才分享的小伙伴,让我们看到我们刚学习的方法如何进一步的应用到实际的和家人的交流之中。没有暴力的爱有时候不能通过一些技术性的话术一次就达到让对方被爱驱使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最终会使得沟通更高效,因为爱是一种让人安全和信任的情感,恰当的爱就像让人舒心的营养,它所要表达的目标一定会被对方接收到,并心甘情愿的接纳。

好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就结束到这里,感谢各位伙伴的参与和讨论,我们今天讲述了去除暴力爱的具体方法,既要和别人施加给我们的暴力爱保持距离,也要避免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施加了暴力性质的爱。爱需要界限,我们可以选择以自己接纳的方式来让身边关心我们的人去表达爱,也可以通过自立独立的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勇敢的来向他人证明我们是值得被爱的,是有能力选择更好的爱方式;我们还需要通过尊敬和平等,通过非暴力性质的沟通来和我们所爱之人正确的表达爱,不让对方感受到爱的暴力。
1、我们可以使用提问、倾听、反馈来表示尊敬。
2、通过自问“自己是否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对方,如果以平等的态度会怎样做”来反省和自查自己的行为。
3、通过非暴力句式;“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期待”来真诚的表述自己,并同样给对方表露心声的机会,最终达成让对方在爱的温暖之中心甘情愿做事的结果。
好的,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