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此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改变对自律的刻板认知,以轻松愉悦的感受去做到自律,从小目标开始逐渐达成最希望的自律效果。
招呼分组:欢迎大家来参加线上拆书过级活动,我是这次的拆书家心音。我是 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我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同时又是一名精神分析师。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
图书介绍:用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次我领拆的书籍,这本书《你要去相信》作者艺名:微奢糖,是一名践行积极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让人们选择积极看待生活,体会当下时刻的拥有,而不必受限于过去的不成功和未来的遥远。
【A优势】
这本书在心理学类图书里面非常畅销。书中的心理学知识让人读起来并不觉得生涩,因为有很多的实际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这些案例又非常贴近生活,给人感觉就像一个朋友在专门为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众多读者的好评。
【B1本书的好处】
我们是否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一直困扰于生活的种种限制而找不到幸福的感觉?这本书就能给你多个维度去来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我们有时候是否也会因为失败或者挫折等出现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这本书也能够帮助你寻找到积极的角度去改变情绪,并逐步满怀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
【B2本拆页的好处】
本拆页部分是给大家提供更容易实现目标的自律建议。这种自律以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而不是苛求自己作为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让自律目标逐渐变成生活的习惯。
请大家用1-2分钟时间读一下我给大家发的拆页部分,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你要去相信》——自律的人生,心想事成p91-95(微信读书页)
都说自律很苦,其实体验过自律的人都不这么说,许多读者是这样说的:
“因为自律,我攒了三年工资,付了第一套房的首付款。”
“我坚持健身十年,从一个产后肥胖妈妈到现在的健美健身专业运动员,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生完二胎,我130多斤,现在106斤,沉迷自我管理的乐趣,我要为马甲线加油。”
“一年时间,我从200斤减到137斤,我变得更加自信,遇到任何困难,我都觉得我能行。”
我从意识层面讲,因为犯错,所以后悔,但从潜意识层面讲,因为后悔,人才会去犯错。所以,聪明的自律是给自己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并让潜意识从中获得好的体验,最后心想事成。
关于聪明的自律,你可以参考这两点建议:
第一,转换认知。自律的焦点是解决具体的事情,而不是逼迫自己。
以目标为导向的自律,是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就去做,是享受其中的,也是沉迷的。而像小刘,她以管理自己为导向,逼迫自己成为自律的样子,所以各种反复和难受。当我们没有达成目标时,需要检查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忙着去定义自己是自律还是懒惰。要学会放过自己,把自律当成一种应对策略,而不是特质。
第二,合理规划。从小事开始,把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也列入规划中。
比起一开始就制订完美又严苛的计划,不如从容易完成的、难度不高的小事着手,一步步培养自律的习惯。潜意识很直接,它喜欢美好,否则它就出来搞破坏,所以,规划不能太死板。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他不把写作当成唯一的事情,规划里一定有跑步、交友等娱乐和放松性的东西,这样能让自己保持舒服的节奏,带着愉悦去创作。
无论如何,你都要告诉自己,自律不是把你逼到死角,而是帮你解决眼下的事情,在愉悦中达到心想事成。更喜欢自律的另外一个名字——心想事成。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如何实现自律效果。
WHY NOT
自律的困难在于我们陷入被困难阻止之后的悔恨之中,然后重复自律之前的认知,认为自己是积习难改的,或者是被动不自主的,在不断的反复中,或自虐又严苛的要求自己,或任命又懒惰的放任自己,最终把自己逼到死角,沮丧的放弃;聪明的自律是以美好的心态去进行规划。既不逼迫自己去挑战高难的目标,也不盲目的给自己下标签,而是带着愉悦的心态,舒适的节奏,同时兼顾生活的娱乐和放松,一步步的心想事成。
我自己就曾经陷入自律的误区之中,我给自己制定了一年读书50本以上的计划,同时写出这50本书的读书笔记,最开始的执行还算顺利,突然时间被打乱了,读书笔记在混乱中或是忘记写,或是写成了摘抄笔记,之后又强迫自己补上之前的遗漏部分,达到以前的标准。这种逼迫使得我自己把读书这件事当初生活中头等重要的事件,带动着情绪的焦虑,像是给自己带上了一个枷锁。
HOW
要做到聪明的自律须满足两点:
1、改变认知。
焦点由逼迫自己改为解决问题,不去逼迫自己成为便签化的自律者。
比如:回到我上面的例子,如果我想完成一年读书50本的目标,首先要制定读书书目:读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应用知识,不是为了变成研究者和学者。所以实施的时候,以能够应用为目标就足够(解决问题);遇到干扰因素,也不必刻板的要求自己一定要付出固定的时间、按照固定的方式(不逼迫自己)。我在持续的读书和学习,这就是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情。(解决问题)
2、调整规划。制定计划的时候,不必过于完美,可以从小事开始,逐步达到最恰当的目标,并加上一点完成阶段型目标的奖励。
比如:再看我上面的读书规划,最开始可以进行一下内容简单有趣的书籍,用脑图的形式记录笔记的框架(小事开始),让自己逐步适应这种坚持读书的节奏;对完成目标的自己奖励一些有特色、非常便利高效的文具等(奖励)。
3、习惯自律。
第一、习惯自律。把这种为目标而生活的状态变成生活的习惯,就少了痛苦和失控。就好比每天的洗脸和刷牙一样的自然。
第二,他律。加入社团,找到伙伴陪伴,一群人通常可以走得更远。而且他人即可以鼓励,也可以监督。把全部自律转变为部分他律,就不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指责。
比如,回到上面的例子:我找到一些伙伴来共同分享书本的内容,每坚持一个月就约朋友们一起出来小聚一次。(陪伴、他律)
WHERE
要完成一项既定目标的时候;
要学习一项新的内容的时候;
改变拖延的自我认知的时候。
异议
也许有的小伙伴会提出异议,觉得自律这件事情短期坚持不难,长期坚持不易。无论我当初的美好愿望是什么,可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总是被打断,一打断就坚持不下去了。
确实如此,很多小伙伴都经常面临这样的局面。
自律最难的是认知问题,尤其是没有放弃的成本,因为“自律”自己一个人的事,所以遇到困难想放弃就放弃了。
但是,只要我们给自己找到可靠的伙伴团体和同样自律的他律对象,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陪伴和监督,再加上自己的意愿和努力,就容易坚持下去。
[A2]分步催化提问设计:
在未来的一到两周内,你可以设想一下,你想要给自己规划的一个自律的场景: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拆书家,这需要你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片段,并思考。你可能非常忙碌,因此需要早起30分钟。
再比如,你想保持健康的体能和苗条的身形,需要每天在小区跳绳30分钟。等等。
大家想象一下,你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这样类似的场景,你会怎样达到自律呢?
请把你想到的场景写在便签上,然后和现场的伙伴讨论一下,1-2分钟以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给我们做一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老K
如果未来1-2周,我制定有氧健身计划,以前健身做普拉提等一次30分钟,做完之后浑身酸痛,一次就会跑,我以后,就会重新养成自律健身习惯,重新制定方法,以适合自己为主。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两个方法,请你再重新规划一下你的目标,以便达成你想要的自律效果。
比如,当每天因为早起不能坚持而痛苦的时候,你是否可以调整一下行动策略,给自己找到能够有效实施的时间段?当你被一些事情打乱了节奏而气馁时,是否调整一下自己的认知,不要被自律套上枷锁?当你因为时而的身体不舒服或者偷懒想停一下的时候,是否想到给自己的奖励或者他人的监督呢?等等。
把你对未来的规划和伙伴们讨论一下,然后写在便签上,我一会儿也会找1-2位伙伴为大家分享一下她的便签内容。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老K:
首先改变认知,以前一下子减掉10近,有些着急了,不符合我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后准备改变认知,我要解决的是健康,减掉的10斤这个目标慢慢来实现,一个月减掉2近就好。
调整规划,以前一次30分钟,现在一个月从每10天10分钟,20天以后每天20分钟,30天以后每天30分钟,从小幅度开始慢慢的增加运动时间。
为了增加有趣性,我准备拉上我老公做,看他做的不如我,鄙视他很有趣,更有意思。
养成习惯,21天打卡。同时拉个小群,把一些伙伴都拉进来。让自己养成习惯。
感谢伙伴们的参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现场讨论就停在这里。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自律的三个行动方针:
1、改变认知:焦点由逼迫自己变成解决问题;
2、调整规划:从小事开始,给自己完成目标的奖励;
3、习惯自律:加入社团,让他人来鼓励和监督自己,逐渐让自律成为习惯。
这是通过思维和行为上的双重动作来达到自律的结果。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帮助到大家实现自律。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