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2021年9月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赢得合作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谭亭亭,欢迎大家来到我的3-1练级场,我的三个标签是:8岁孩子的宝妈;高校教师;二级拆书家

【分组】为了等下讨论充分,先请大家分成两组,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图书介绍】

【场景】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分享,每次当她要提醒女儿写作业时,原本关系还很好的两个人马上就变得关系紧张,朋友提出的任何建议女儿都会充满敌意,不仅不听从建议,反而质问朋友不像以前那么爱她了,这让朋友非常委屈。这就是典型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孩子处于抵触情绪中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影响】当孩子已经处于抵触状态的时候,如果家长还是一味的对孩子说教、提供建议,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导致亲子关系破裂,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走向极端;也有的家长为了避免抵触,对孩子言听计从,放任不管,那么孩子就会一直按照错误的方式走下去,很可能误入歧途,家长更会悔不当初。

【解决】今天带来的这本《正面管教》被很多国家都奉为家庭教育的“黄金准则”,作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的家庭教育和从业经验给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步骤解决家庭教育难题。比如其中的“赢得合作”便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与孩子共同面对难题。

【学习目标】可观察到的动作,具体内容,完成程度

跟随今天的RIA现场学习,伙伴们可以在对方陷入情绪拒绝合作时,运用“赢得合作”四步骤,平抚对方情绪,走近对方内心,专注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l R

片段:《正面管教》

当琼斯太太得知自己6岁儿子杰夫偷了东西以后,她也使用了“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她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杰夫坐到她腿上,然后,她告诉杰夫,她听说他从商店里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随后,她告诉孩子,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指导那样做很不应该,心理非常愧疚,所以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值得。杰夫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琼斯太太引导杰夫讨论店主需要卖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付房租、店员工资、仓储积压,以及养家糊口。杰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她和孩子还讨论了他们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杰夫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再也不想偷东西了,并且要去小店为自己的泡泡糖付钱。琼斯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l I

【what】片段中提到了一种“赢得孩子”的方法,与此相对应的是“赢了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而“赢得”孩子则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赢得孩子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Why】为什么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呢?

这取决于我们与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家长与孩子沟通一定不是希望让双方陷入战争,而是希望解决问题的。如果要解决问题,就要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在1970年提出的“三脑理论”中指出,人的大脑分为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只有当人处于理性脑状态下时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而当人有恐惧、焦虑、伤心等情绪时,情绪脑会主导行为,这时人会陷入情绪不能自拔,做出许多非理性的行为,比如反抗、逃跑、逃避等。“赢得”孩子,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前,首先将孩子从情绪中拉出来,回归到理性脑状态下,然后才专注解决问题。

【强化讲解概念】

我们结合案例中的场景对比一下“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区别。

当发现孩子偷了东西时,家长会怎么做呢?

场景一:拉过来打一顿!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我再也不敢了”!

场景二:当众数落一番,我们家怎么会出了你这个偷偷摸摸的小坏蛋,不要认我当爸爸!孩子小心翼翼的听着爸爸的数落,低头说“以后不敢了”!

这两种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学习者回答:赢了孩子。

拆书家反馈:是的,这两种没有做到尊重孩子。

看看案例中的琼斯太太是怎么做的?

琼斯太太找了个没人打扰的地方,让孩子坐在腿上,做到了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因此,“赢得孩子”第一个要素就是“尊重孩子”。

场景三:蹲下,很严肃的跟孩子说:偷东西是不对的,必须将东西送还并道歉。孩子看着你严肃的眼神,将东西送还并道了歉。

互动:这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学习者回答:赢了孩子

拆书家反馈:是的,这个场景中看似是尊重了孩子,但孩子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迫于你的权威而为之。

看看案例中是怎么做的?

琼斯太太描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对孩子的做法表达了同情而非宽恕。

这时,孩子已经放下戒心,开始跟家长吐露心声,“反正泡泡糖那么多”

这时,琼斯太太讨论了店主的不容易,以及不喜欢别人拿自己东西,这是在表达自己对偷东西这件事的感受,让孩子心甘情愿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迫于权威。

因此,赢得孩子的第二个要素是孩子心甘情愿认识到错误;

场景四:蹲下,抚摸着孩子的头,和善的说,孩子,偷东西是不对的,听妈妈话,你把东西还回去,妈妈给你买两个!孩子听了高兴的把东西还回去。

互动:这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学习者回答:赢得(赢了)孩子

拆书家反馈:场景四有的伙伴可能会有疑问,看似家长尊重了孩子,孩子也心甘情愿去做了,但这依然不是赢得孩子,因为这是依靠奖赏让孩子去做,这种效果是不持续的,当妈妈没办法满足他的愿望时,孩子可能再去偷东西。

案例中的琼斯太太是怎么做的呢?她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行动予以支持,这样做的好处是效果持久,并且能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赢得孩子的第三个要素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效果持久。

【how】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 以尊重的态度表达理解

二、 表达同情而非宽恕,可以陈述自己的经历

三、 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 专注解决问题,并予以支持。

回到篇首提到的朋友和她女儿的例子,当女儿拒绝写作业时,朋友可以首先运用赢得合作四步骤:

首先坐在女儿的身边,抱抱女儿(尊重的态度表达理解)

然而,跟女儿说,我小的时候也不愿意写作业,记得有一次开学前一天补作业补了通宵。(表达同情而非宽恕)

等女儿平静下来,跟女儿说,我就是不希望你也跟我一样,到开学了再急急忙忙补作业,所以平时就会唠叨一下;(表达自己感受)

要不这样好不好,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我一定非常乐意。(专注解决问题)

相信通过这样的沟通,朋友和女儿一定会在平和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Where】赢得合作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如父母希望介入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还可以用于夫妻或同事沟通中,当一方陷入情绪,导致沟通无法继续时。当然,对于不想继续达成合作的双方,此方法就不适用。

【预防异议】然而,赢得合作的方法并非总是有效的,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前两步的成功实施,目的是让对方从情绪脑中走出来,关注当下的问题。如果前两步实施结束后,对方仍然无法从情绪中走出来,整个过程便无法取得效果。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终止对话,等到合适的时机再重复前两步,尝试确认对对方的理解是否准确。另外,如果自己本身还在情绪中,使用此方法也是无效的,要先让自己从情绪中走出来,比如深呼吸一分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l A2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赢得孩子”以及如何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走进孩子内心,参与孩子成长。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我们今天就现场演示一下如何在你未来可能遇到的场景中应用“赢的合作”四步骤走进对方的内心,赢得对方合作。比如你想让已经近视的孩子减少玩游戏时间;想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想安抚陷入愤怒的另一半;想让对你有意见的同事继续合作等等。

现在就请大家想像一下,你可能在哪个场景下会用到赢得合作方法?这个场景下在哪里?有谁?产生了什么冲突?

请在刚才设想的场景下设计一个剧本,运用赢的合作四步骤解决问题。剧本中要有人物对话,场景切换,对话需要能够呈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来构思,可以将关键点写在便签上。3分钟结束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呈现一下。

【伙伴展示】

场景:

时间:某一天刚放学

地点:家里沙发上

人物:爸爸,8岁女儿

事件:女儿贪玩儿,放学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已经3个小时了,爸爸喊女儿写作业,女儿大发脾气

(爸爸走过去,安静地坐在女儿旁边,陪她看了一会儿电视)(尊重的态度表达理解)

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婷玉,我看到你放了学就坐在这里看电视,现在感觉如何呢?

女儿:(一边盯着电视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很好呀

爸爸:嗯,其实爸爸小的时候跟你一样,也喜欢看电视,因为从电视里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快乐,经常一看就几个小时(表达同情而非宽恕)

(女儿回过头看着爸爸)

爸爸:不过现在的爸爸却因为那时的不懂事得到了教训,你看我的眼镜,就是那时戴上的。所以,我很担心你也过早地戴上眼镜。我的想法是:电视可以看,但是要适度,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其他更好玩儿的事情代替看电视呢?(表达自己感受)

女儿:你以为我想看电视啊,看电视时间长了也很无聊的

爸爸:那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可以玩儿的?

女儿:其实我希望能有时间跟你一起玩儿

爸爸:那是不是可以这样?每天放学你可以看半个小时电视,我利用这个时间完成工作,然后我就放下手机,我们就可以一起玩儿游戏,你觉得怎么样啊?(专注解决问题)

女儿:可以啊

【给出反馈】好,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可以看到爸爸刚开始让女儿不要看电视的时候,女儿还是有情绪的,但是爸爸运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尊重理解-表达同情-表达感受-解决问题,慢慢地平复了对方的情绪,并让双方专注于解决问题。最后女儿和爸爸达成了协议:限定看电视的时间,爸爸每天预留时间陪女儿玩耍。

【结语】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伴随着小伙伴们精彩的剧本,我们今天的活动也将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赢得孩子”,一种方法:“赢得合作”四步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要合作先安抚,只有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才能赢得对方的“芳心”。希望大家学以致用,让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如鱼得水,工作中得道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