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要去相信》 所属活动: 拆书帮大连知行分舵2021线下第十七拆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探索属于自己的幸福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此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感觉到不幸福的时候,觉察出自己对幸福认知的模糊或者错误观念,而主动去探索当下生活中由真实的事情引发的个人幸福感受。

招呼分组:

欢迎大家来参加线上拆书过级活动,我是这次的拆书家心音。我是 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我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同时又是一名精神分析师。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

用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次我领拆的书籍,这本书《你要去相信》作者艺名:微奢糖,是一名践行积极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让人们选择积极看待生活,体会当下时刻的拥有,而不必受限于过去的不成功和未来的遥远。
【A优势】
这本书在心理学类图书里面非常畅销。书中的心理学知识让人读起来并不觉得生涩,因为有很多的实际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这些案例又非常贴近生活,给人感觉就像一个朋友在专门为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众多读者的好评。
【B1本书的好处】
我们是否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一直困扰于生活的种种限制而找不到幸福的感觉?这本书就能给你多个维度去来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我们有时候是否也会因为失败或者挫折等出现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这本书也能够帮助你寻找到积极的角度去改变情绪,并逐步满怀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
【B2片段的好处】
本次我节选的片段,是通过两个问题的自我检测来引导读者重新认识幸福。幸福是对当下的生活的满足,是自己的感受,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幻想通过这两种自我检测的方法,可能会幻灭,却也是一份新的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要去相信》p41-43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不幸福成为一种常态,那可能不是幸福出了错,而是我们出了错。

那你的幸福又是怎样的状态?今天,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你觉得幸福没有如期而至,你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首先,从模式上看,是不是价值外化?比如,妈妈以孩子的表现作为自己幸福的标准,以有没有结婚、有没有生子作为幸福与否的前提。如果是这样,请告诉自己:幸福是我自己的感受,它不是别人给予的。一旦把幸福和外界关联在一起,你就走进了被动幸福的怪圈。

其次,从心理上看,幸福背后有没有“反事实思维”?留意自己的语言里会不会经常出现“要是……就好了”“只要能……我就会很开心”这样的话。

我们能够平安地活着,本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有爱人相伴、孩子绕膝本就是幸福。

幸福既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WHY NOT

如果我们把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他人相连的基础上,就会非常的被动,因为幸福的前提需要别人达成某种条件,这就导致当下的自己跟幸福有很远的距离;而幸福其实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是对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的感受,如果我们能够从认知层面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会经常感受到幸福萦绕的满足和快乐。

比如,在接触心理学之前, 我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老公和孩子身上的。

孩子的开心快乐、老公的升职提薪都令我非常幸福。孩子参加围棋比赛每次取得前三名的成绩、参加英语课外学习,被老师夸奖为学习小楷模等,我都感觉非常的幸福;对老公也是如此一荣共荣,他的每个工作成绩我都能够感觉到是增加我自己幸福感的因子,也因此,我尽力支持老公的职业发展、也尽力保障孩子的成长和成绩。只是,有时候也会茫然自己的价值到底有多少。也会自问:这样的状态算不算幸福的状态。

HOW

对幸福的感受可以通过以下两点例子来进行判断:

1、不依靠他人。也就是说幸福的判断不是找到一个自己之外的人来衡量。

比如,认为结婚后,就可以什么都依靠老公,老公的金钱和地位就等同于自己的金钱和地位。这样的价值观就不是幸福的价值观。

2、不违反事实。也就是说幸福感受背后没有违反事实的思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说话模式“只要我......(具备一些更充分的人生条件),我就能......(实现人生目标)”或者“要是我......,1、就好了”

比如,要是我是王健林的儿子,我也会很轻松的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要是我能有范冰冰的美貌,我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和喜欢。

这些思维模式的依据不是真正的事实,可以说是一些幻想。

3、活在当下。不会被过去的失败所束缚,也不会因为未来太遥远而感受不到希望。

回到我上面讲过的例子中,我把幸福和老公的发展、儿子的快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我们今天讲到的两点检验幸福的标准来看一下。

一、我的价值观中没有对自己个人的部分,而是外在于自身的他人。以希望老公和儿子得到他们的幸福时,我也得到同样的感受。

二、我当时的思维是:“要是我的儿子是开心、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要是我老公是职场精英,我也是非常幸福的”。很多人一看这个条件从句,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这里面的条件在生活中经常被转变为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才......”我们转换之后,再来看这个句子,就变成“只有我儿子开心,我才幸福”、“只有我老公是精英,我才幸福”。我的幸福只有在这两个人都实现幸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些都是“违反事实”的思维模式。

WHERE

当认为生活过于平凡,感受不到幸福的时候;

当受到了挫败,感受到生活的不公平时候;

当无止境的追求都难以满足自己对生活的期待的时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提问设计(显像问题):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过往的经历中,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呢?比如,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你幸福吗?爱人升职加薪,你幸福吗?想象一下你过去幸福时刻的那个场景。

给大家1-2分钟时间,把这样的幸福场景用几个关键字写到便签上。稍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进行现场分享。

分享人:联想

我儿子小学四年级,刚开学不久,也就是上周五,老师进行了一次测试,我儿子数学考了100分,我当时觉得幸福极了,自己养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子,真的开心。

但是,这周又做了一次测试,当我看到孩子成绩很低,情绪就很糟糕,觉得白投入那么多时间,成天看着你,就考这么点分数,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幸福…… 结果一下午心情郁结,也让孩子对考不好这件事有强烈心理负担。

[A1+]反思加工提问设计(回到过去):

大家分享了自己过往的经历,我们发现,那并不是我们真正幸福,如果今天大家一起坐上时光机,来一场“时光穿梭”,回到过去,应用今天学到“找到幸福”的步骤,你会怎样判断自己的幸福呢?

给每人1-2分钟时间,写下关键词,在小组内讨论,时间比较充足,希望每位小伙伴都积极参与。然后再请1-2位小伙伴现场分享。

分享人:联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幸福观念,认为确实有些误区,如果能够回到过去的时刻,我会转换思维:

1、不再把幸福依托在别人身上。孩子成绩是否好,作为家长,我应该督促和帮助,但是不应该把幸福感建立在他身上,建立在他是否学习好这件事上。所以孩子学习好,我很高兴;孩子学习成绩差了,就帮助他找到原因,也不必太在意。孩子在努力,我应该为这件事高兴。

2、我不应该认为如果我盯着他,他就一定是学习好,不要有这种思想,我应该和孩子一起订立学习目标,帮助他找到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为我而学习。

也不应该认为如果他学习好,我就一定幸福。

我的幸福感应该是建立在自己身上,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感受为主。

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活动就结束到这里。我们今天学习了判断幸福的两个步骤:

1、不依靠他人。2、不违反事实。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收获。

好的,感谢在场伙伴的参与,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