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大家好,我是春霞,我的三个标签
1.大学财务老师,我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证和国际注册会计师证;
2.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3.两个孩子的妈妈。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在分享前,我想请大家分一下组,每一桌为一组,方便大家讨论,谢谢!
在拆书前,我想先做一个小调查:现场家里有小孩的伙伴们,请举手示意。今天活动结束后,希望你们晚上回家,和孩子交流,可以运用上现场学到的反馈话术。没有小孩的伙伴们,这种反馈话术对你们也有用,你们则可以用这种反馈话术与自己对话,使自己具有更好的成长性思维。
拆书主题:“重过程轻结果”反馈话术
【F特征】 - 3分钟
今天我要拆解的书籍是《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作者赵周。赵周老师是拆书帮创始人,教育实践家,专栏作家。这本书里,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赵周老师谈到了三个很重要的问题:1)学习对孩子意味着什么;2)孩子的认知思维怎么建立;3)家长跟孩子的亲子关系。
【A优势】
我是一名大学财经类老师,通过我的调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这本书里,赵周老师将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而学习本身就应该充满乐趣。
【B利益】
这段时间,中小学家长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双减”政策对自己家庭的影响。也使得“究竟怎样管理自己娃的学习”这个问题,再次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按照《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中的方法培养孩子,有两大益处:
首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主学习力;
其次,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次愉快的自我成长之旅。
【B2】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对孩子的行为或表现做出反馈。很多时候,对自己的行为或表现,我们在大脑里也会做出一下反馈。实际上,我们不经意的反馈,日积月累,会对孩子或自己的底层思维产生巨大影响。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反馈话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工具,塑造孩子或自己的成长性思维。
【学习目标】
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孩子或我们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中或人际交往时有好的表现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以运用书中的“反馈话术”,将对人的评价或结果的反馈,转化成对过程的反馈,从而逐渐塑造孩子或自己的成长性思维。
先花1分钟来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
塑造“成长性思维”的反馈话术
“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跳得太好了”……孩子确实做得好,但是这样的积极反馈只会让孩子觉得结果是最重要的,而且结果是跟对个人的评价绑在一起的。结果好,我就是一个能干的人,我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就是个讨爸爸妈妈欢心和骄傲的人:否则,我就不聪明、不能干、不像公主、不是天才了。
怎么样能够保证结果好?挑有把握的事情做,挑简单没挑战的事情做。进而,如果遇到困难,孩子就倾向于放弃;如果遇到争执, 孩子就会倾向于退出。
这就是德韦克的实验最震撼的结论:我们不经意的反馈,日积月累,对孩子的底层思维有如此大的塑造能力。
孩子的大脑若是雕塑,我们的话语就是斧和凿。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今后,当你发现自己想说的话是对结果的反馈时,停一下, 嘴角保持微笑,同时快速加工一下即将出口的话语,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对过程的反馈。
对人的评价或对结果的反馈——塑造“固定型思维” 对过程的反馈——塑造“成长型思维”
你真聪明! 你尝试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我很喜欢!
你真是个好孩子! 今天你主动把绘本和玩具都收拾了,还打扫了房间。
你跳得太好了,像公主一样! 这半年来,你每天花在舞蹈上的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你付出了这么多努力,
我们在今天的表演中都看到了!
这篇作文写得真棒,我拍照发朋友圈了!
这篇作文能看出你遣词造句的精心,用哪个词都是花了心思的。
全对! - 道都没错!你真是个数学天才! 看来这些题目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我们再找些能让
你的大脑真正发挥水平的题目吧!
同样,当我们需要给出一些消极反馈时,可以这样对要做出的反馈进行加工:
对人的评价或对结果的反馈——塑造“固定型思维”
对过程的反馈——塑造“成长型思维”
用点心好不好! 这个法子看来没用。你觉得具体是哪儿出的问题?还能有其他什么法子?
没关系,我知道你尽力了。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初的目标……确实没能实现目标。那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可能你没有学钢琴的天分。 分解练习!寻求反馈!不断修正!每天你都会离目标更近一步。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你做了一个选择,这是个不好的选择。以后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父母和老师不同的反馈方式,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固定性或成长性的思维模式。
why:(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前因后果说明)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人有两种思维模式: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很难改变。成长性思维则认为:通过不断学习可以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
如果父母的反馈重在结果或对孩子的评价,会让孩子认为:结果是最重要的观点,结果好,我这个人才好;结果不好,我就是失败者。
相反,如果父母的反馈重在过程,可以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变得更好、更优秀。
【反例】
例如:我女儿有一次写了一篇很有想象力的童话,我看了非常自豪,对她说:“妹妹,你写得真不错,我拍下来后发在朋友圈里哈。”她同意了,而且很快收到很多点赞,她很开心,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不这么做的坏处】
看了这个片段以后,我才意识到之前的反馈不恰当,这种通过赢得点赞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只会让我女儿更加看重结果。
How:
那怎样通过对过程的反馈来塑造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呢?这个片段里的“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话术很实用,可以用一句话,那就是形容“三思而后言”:
1、停: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或不好的行为,我们在习惯性做出反馈前,让嘴巴停一下;
2、想:快速想一下,我想说的话关注的是结果还是过程?
3、说:强调对过程的反馈,比如孩子做事时的态度、方法、具体做得好的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我女儿的作文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运用“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话术做出积极的反馈。当她向我展示她的童话作文时,我可以“三思而后言”,首先让自己的嘴巴停一下。然后,在脑中想一想:如果我夸她写得好,这是关注结果还是过程呢?很显然这是关注结果,实际上这篇童话展示了她很好的想象力。那么我可以这么跟她说:“妹妹,我仔细读了你的童话,写得很有趣,很有想象力,让妈妈很开心。”相信听到我这样的反馈,女儿会更加清楚她哪个地方做得好。
Where:
“重过程轻结果”这种反馈话术不仅适合对自己家娃好的表现或不好的行为或结果做出反馈,同样也适合于对下属或自己做反馈。但是不适用于和上级的沟通。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在座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们家有神兽,请认真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考试成绩很理想或不理想,当你看到孩子拿回家的试卷时,你是怎样做出反馈的?
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们,当你自己用心做一项工作时,结果不尽人意,你在脑海里是怎样对自己做出反馈的?
请将自己当时的反馈写在便签纸上,时间为2分钟。
好,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做一下分享,分享时间为1分钟,
告诉我们当时你是怎样对孩子的成绩或自己的结果做出反馈的?
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学习案例记录:
小伙伴华华的分享: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儿子成绩有很大提高。当他拿成绩单回家给我看时,我很开心,直接说:“哇,考得真不错!来,我们买个蛋糕庆祝一下。” 听过春霞的分享,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只关注了结果了,没有关注过程。
A1+(反思加工)(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其实我也和这个小伙伴一样,习惯性的这样去给出反馈。
现在我们学习了“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术,我们来运用这个反馈术重新构建一下刚刚失败的例子。
有没有小伙伴愿意尝试一下?或者我们请这位妈妈尝试做一个“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时间为1分钟。
学习案例记录:小伙伴华华分享
小伙伴华华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当我看到儿子的成绩单,在做出反馈之前,我会先停一下,让自己的嘴巴停一下,想一想自己要说的话是重在过程还是结果,然后这么跟儿子说:我观察到你期末考试前状态很好,学习很用功。这次考试结果很不错,是你努力的结果呀。 ”。
结束(1分钟)
非常好啊,通过这个小伙伴加工的重过程轻结果的反馈,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种反馈是可以让我们发现不好的结果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机会,经常运用这种反馈术,相信我们的娃们会成长为一名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
今天的拆书到此为止,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