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北海筹备分舵第12期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预期管理的三个步骤

开场: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分组,方便我们后面的讨论分享,同桌的两俩一组,小组成员相互打个招呼,确认一下眼神。

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大家晚上好!我叫雨溦,雨为水,水为财,溦是小雨,小雨润物细无声,在拥有财富同时不忘感恩,因此取名雨溦。我从业保险销售14年,我是个很懒的人,懒到只爱睡觉,最近却开发了一项新技能,成为一名空间规划整理师,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个很勤快职业,其实我是为了更懒,因为一次整理,永不复乱。当然,在座的小伙伴如果有整理需求,我愿意为你们勤快起来。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会经常关注沟通力超强大咖们,例如著名的明星经纪人——杨天真,她每天都要做大量的沟通工作,但她只做有效沟通,明确要什么不要什么,但对方被拒绝了,仍能欣然接受,并赞同她的观点和做法。而这些沟通经验都写进了她的第一本书《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今天就解锁她其中的一个沟通密码——沟通中的预期管理。我们花2分钟简单阅读一下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个问题所体现的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预期管理。也就是给了对方心理认知和选择上的充分主动权。因为在沟通中突如其来的直接有可能会在情感上击溃对方,而情感一旦崩溃了,所有的内容都会白费。

预期管理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奠定基调。

很多人说话时经常会有这样一句开场白:“我这个人比较

直,要说了什么您别介意。”这其实就奠定了一个沟通的基调。

“你最近怎么胖了?”“你这事儿做得不地道。”“你穿这件衣服

真难看!”

性格直爽的人总是有什么说什么,这些话很容

易在没有奠定基调的情况下冒犯他人。如果我们做好了预期管

理,沟通者就会提前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语言来自性格而非恶意,

并提醒对方不要把一些因为耿直而脱口而出的话放在心上。

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好的沟通需要坦诚的态度。而预期

管理的出场正是坦诚态度的一种表现:“接下来我要和你说的是

我的心里话,它可能不好听、不中听,却代表了我最直实的想

法。”我们需要在谈话的一开始就奠定这样的基调,

第二步,把决定权交给对方。

许多人可能都痛恨一句话:“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因为跟在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多半都是不当讲的。不得不说,虽

然这句话令人讨厌,但是“当讲不当讲”这个表达确实是一种

预期管理,作为选择方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如果是我遇

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回答:“你想讲就讲,不想讲就算了,但是

请你想清楚再讲。”

我的回答也给了对方选择的权利,我希望对方能够重新权

衡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的分量。我已经把状态调整到真诚的频

道,而对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

第三步,让对方做好准备。

很多时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对问题进行标记,“接下来

问的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尖锐”。新闻学的主流观念会认为这句话

不准确,因为一场好的访问是不可以让被采访者预知接下来问

题的属性的,这样会让对方产生防备心理。但放到沟通的场景

中,这样的提醒恰恰是一种良好的预期管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到,大家基本已经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了这个片段,没看的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这个片段讲的是

What:在沟通告知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对方做预期管理就是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让对方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安全感。

Why:人总是对未知的东西表示恐惧,对突如其来的东西表示难以接受。一旦情感上出现抗拒,所有的沟通就会白费,就像有些人买彩票,好不容易中了大奖,人却疯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预期。

Where:什么样的沟通我们需要做预期管理呢?在告知对方某些原因时需要做预期管理,例如批评孩子的时候,向别人提建议的时候,拒绝别人的时候等等,都可以用预期管理。

How:而在沟通中如何做心理建设即预期管理呢?有以下三种方法,我总结为三个字:定、给、备。第一种:定,是对沟通方式定基调。例如,“我说话比较直,说了什么你别介意”,说话直接、简单、粗暴是基调;“我这人比较慢热,做事喜欢一步一步来”,稳,踏实就是这个人基调,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基调也会有所不同,向对方展示基调的同时也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种,给,例如“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也是种预期管理,当有些话不是很好听,但要不要听,给对方选择,他听,我们就说,不听就不说。第三种,备,让对方有提前接受的心理准备。例如“接下来我要讲的事情很严重”,让对方有个接受严重事件的心理准备。

大家能理解吗?现在不理解也没关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做家长的,我们会经常批评孩子,但很少给孩子做被批评的心理准备,孩子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批评吓哭。当我们在批评前,对孩子做预期管理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发现孩子边做作业边玩手机,这时对孩子说,“妈妈是个做事认真的人”,那么“认真”是我的基调,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次谈话的严肃性。这就是——定。接着我想告诉孩子一些意见时,我们可以问“我看到你有些表现不好,你想不想听”,给孩子自己选要不要听,让他有个接受及反思的过程。这就是——给。孩子知道我发现他边做作业边玩手机这个不好的表现,于是决定不听。孩子虽然知道错了,但做错事就要受处罚,在处罚之前,我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不好,接下来的处罚可能会有些重。……”这就让孩子接受表现不好带来的后果,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不抗拒受罚。这就是——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孩子这周回来,因为孩子第一次住校,担心孩子回来闹不肯去学校,所以我要提前和先生做了沟通

第一种:定,是对沟通方式定基调。这周你一定要撑我。

第二种,给,孩子回来,要不你撑住,让他坚持去学校,不撑住的话,由孩子闹不去学校。你自己选吧!

第三种,备,让对方有提前接受的心理准备。这次回来如果闹的话,你要提前做好准备,想好应对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