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现场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乌冬。
在开始我今天的拆书之前,我们先来分个组。两两一组,方便后面沟通讨论。(刚刚上一位拆书家已经分了组,那我们就继续沿用之前的分组)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拆的这本书叫《影响力》,作者是罗伯特·西奥迪尼,一个专门研究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专家,被称为“影响力教父”,这本书也是一本畅销了30多年的经典之作,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睿智书”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有些人总是容易上当受骗?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那些劝说高手们,就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乖乖就范。
本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深远的意义,教我们学会对“套路”说“不”,同时也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对他人有影响力的人
今天我们一起拆解的片段讲的是面对“稀缺原理”影响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大家花一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抬头用眼神示意我一下。
所有这些为我哥大学学费做了贡献的买家,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下决心买车的一点基本事实:刺激他们出手买车的强烈欲望,跟车子自身的价值毫无关系。他们之所以没意识到这一点,原因有二:
●理查德设计的买车环境让他们产生了情绪反应,买家的脑袋不清醒了;
●出于前一个原因,他们从来没停下来想过——自己买车是为了使用,而不只是为了拥有它。理查德利用稀缺资源营造的竞争压力,只影响了他们对车的占有欲。而从买家买车的真正目的来看,这种压力并不会影响车子的实际价值。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顺从环境中受到了稀缺压力的包围,那么,我们最好采用两步应对法。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短缺影响下产生了高度的情绪波动,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波动当成暂停的信号。要做出明智的决定,恐慌、狂热的反应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拾理性的眼光。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转入第二个阶段: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如果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因为想拥有它,那么我们应当利用它的稀缺性来判断该为它出多少钱。倘若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为了它的功能(即想要驾驶它、喝它或吃它),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该物品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简而言之,稀缺的饼干并没有变得更好吃。
好的,大家看完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what】
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稀为贵」,通常来说,当一样东西非常稀少或变得稀少时,它会变得更有价值。这一心理也被各商家熟练运用。它们推出各种限时购、满减活动。有时是真的,有时候却完全骗人的;不过不管真假,用意都一样,那就是让顾客相信某种东西不可多得,从而提高它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从而做了些冲动的决定
【why】
冲动的情况下我们做出的决定一定是不好的,导致最后并非我们最想要的结果出现。所以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来避免被稀缺原理左右。
【how】
那如何做呢?简单来说就是先暂停,再确认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把这个步骤细化一下。
第一步:我们先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这种“短缺资源”造成的影响下,内观自己情绪状态,比如激动、兴奋、躁动。“稀缺”很多时候跟限定的时间和数量有关,商家很多时候会用比如说最后一天啦、最后3件、或是仅限十个名额等来制造这种稀缺感,所以当你听到这些限定时间或限定数量时,就需要注意啦;发现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赶紧暂停下来,停止做决定;
第二步:问一问自己最开始为什么想要这件东西
1) 一种是,本身我想拥有他的稀缺性。比如就想买限量款包包。这类稀缺资源本身已经被市场赋予了高价值,也不能因为我们冷静了、不买了就便宜。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评估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也就是说你会为这种稀缺出多少钱,才能让你既能有机会得到它又不会花冤枉钱买贵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知识体系以及自己金钱能承受的范围来评判。
2) 当需要的只是这类东西本身的使用价值,那就从他的使用价值上去考虑,是不是当下真的需要?是不是还有其他同类商品的选择?价格和以往比是否真的优惠了呢?
想清楚之后,就要按照我们的决定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因为环境会不断的变化,可能在交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诱惑,聪明的商家一定会有很多套路,再次激发起我们的欲望。
给大家分享一个来自我自己案例:
去年十一我在一方成逛街的时候,发现一个牌子的衣服在搞活动,折扣力度还不错,里面人潮涌动,就像不要钱一样,看了一下活动日期,恰好是最后一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撸起袖子,加入抢购的行列。回来拍张照片,发到闺蜜群,炫耀一下我的战利品,那些小姐妹们都给我疯狂的点赞
这些好不容易买回来的衣服,我穿了几次呢?有件穿了一两次,有的甚至是穿都没穿过。
当时的决定我完全是被现场的气氛和最后一天优惠所影响,通过这篇拆页的思考逻辑我的反思,如果我能运用这个办法识别到当下我正处于稀缺的影响下,那我这个时候就要先停下来不要去做决定,然后判断下我为啥想要这些衣服,我的需求是需要一件冬天时在商务场合穿的外套,我要做出判断应该基于我试穿过后,满足我的需求、符合我的身型觉得ok再决定要不要买。所以想清楚之后,我就会拿起来试穿一下。即使这个时候店员说最后一件再便宜几十块,也还是要试,而且还要和其他几家对比一下,看哪个穿起来感受最好,不符合我这个需求的就立马放下,择日再来挑选。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过去印象深刻的一次被“促销”“限时购”这些字眼左右的行为,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做法与感受,如果当时使用上述的方法,你要如何改进。
请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并请一位代表分享本组的一个经验
小伙伴谭璐分享:走在马路上,遇到美容美发店的人给她推销店里的活动,并说她的头发如何干枯、如何没有色泽,需要保养,碰到这种情况,她总是不会拒绝,最后只能任由被拉到店里去。
【A2】催化运用
请大家结合“稀缺原理”的影响力的应对方式,思考下一次做决定过程中如果有面临类似场景的出现,你将如何应对,并写出具体的做法。
请每一位学习者都用便签写下具体的做法,不能仅是决心或者口号,要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明确时间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效果的便签
小伙伴分享:
第一道防线就是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要冷静,重拾理性的眼光。
转入第二个阶段,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那件东西。要明白一点,对于稀缺东西的喜悦常常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是来自对它的占有。当碰到稀缺东西时,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从这件东西获得什么?如果答案是,占有这件稀缺的东西能让我们享受来自社会、经济或者心理上的好处,那就去占有它。我们想要它,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我们想看它、喝它、摸它、听它、开它或者以各种方式用它。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会因为难以弄到手,就会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好的,今天的拆页学习就到此结束,希望这个方法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