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laura,首先用三个标签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富士康一名员工,从事电脑硬件测试,拆机装机可以找我;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6岁男孩、一个一岁五个月女孩,但是无法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所以先从拆书帮自我成长开始;我已经35岁了,终于有个小目标和梦想了。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应用。
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R(Reading,阅读拆页),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学习者理解拆页知识并关联自己,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看到的拆页内容。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分为A1,A2 便签。A1便签,是学习者把自己或者他人相关经历跟知识点关联,然后对这段经历进行反思。A2便签,规划具体应用。规划自己以后遇到同类问题应该如何运用这个知识。RIA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所创造的价值不会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看拆页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我-信息”的基本构成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受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 “我-信息”的这个部分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令你烦恼,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送出“你-信息”时,他们无需确认孩子的不可接受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把我逼疯了”、“你真懒”等。 而当父母送出“我-信息”时却不是这样。 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 “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等?”
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什么影响
通常,一种实际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 它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需要做的事。 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适。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小时候我们做了某些事情之后,父母会吼我们说”你调皮捣蛋“”你胆小“”你不乖““你讨人嫌”“你要气死我了”,这些熟悉的话,让我们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好像有问题,却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让父母生气。导致下次我们可能出现同样的行为。这种给孩子贴标签或评判的语言就是“你-信息”,这种方式回应孩子,都是针对孩子个人,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行为。举例:孩子一直看动画片,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再继续看,我就把电视拔了,以后都别想看了”
孩子不停的要吃零食,我说“你怎么这么烦人,都已经说不能吃多零食。”
但是这些话说出去,孩子的行为没有改变,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哭闹,反抗。
通过给孩子发出我信息,让孩子知道他的具体行为给父母带来的真实影响和感受,孩子会愿意改变他们的行为,还会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如何使用我信息呢?
我信息包含三个部分:行为+感受+影响
在这里有几个技巧和细节我想分享给大家,我用自己的语言稍微总结了一下,便于大家尝试。
1.看---观察孩子的行为(行为是相机可以拍下画面,话筒可以录下的语言)
2.停—停止脑中的评判 (注意不要贴标签,是否使用了评判的语言,小心”你信息“)
3.找---找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影响(影响是对家长造成的某种具体而实际的影响。它可能是妨碍了我做想做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或者是让我耗费了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或者是造成了我的感官或身体不适等等)
找行为给父母的感受(有些家长找不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建议可以在网上搜集感受词汇,逐一对应)
4.说---行为+感受+影响
当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有情绪,有困扰的时候,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用我信息的方式来影响孩子。
也可以试试和同事,家人沟通的时候使用我信息
A1, 接下来我讲一个自己和儿子之间的案例
放学回来,儿子要求吃家里的冰淇淋,我不同意,因为我们之前约定一周吃一次,我们商量好才买了一盒梦龙,结果连续三天都自己拿冰淇淋。我很火大的说“你不守信用,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要被你气死了。”结果没起作用,孩子拿了冰淇淋就跑出去了。
反思:这些话说出去,全都是评判的“你信息”,给孩子贴上不守信用的标签,孩子可能只留意到我生气了,但是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具体行为带来的影响。
那换成我信息,怎么表达呢?买冰淇淋之前我们商量好了,一周吃一次,结果连续三天你都吃了,我感觉很不公平,这让我下次不敢轻易答应你的要求,对于你下次说的话我都要思考纠结很久,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这周我就找机会运用我信息,来处理孩子一直看电视的行为
行动:
当孩子一直看电视,而儿童用眼时间规定20分钟
我就会使用“我-信息”,按照“行为+感受+影响”这样的公式来表达。
儿童用眼时间规定是20分钟,你已经看了30分钟电视,这是行为,我看到的
我很着急,担心,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妈妈没办法安心的做事,我会惦记着你的眼睛。这是我实实在在的影响。
完整的一句我信息就是
儿童用眼时间规定是20分钟,你已经看了30分钟电视,我很着急,担心你的视力受到影响,妈妈没办法安心的去做事。
这样就降低了孩子的抵触和反感,赢得孩子的尊重,他会认识到自己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影响和感受,他会感受到父母的真实,孩子都是善良有爱的,是愿意帮助父母的。
以上是我今天的拆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