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非常荣幸又在这学习的殿堂邂逅爱学习的你们,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透明默默,一级拆书家,今天开始二级升级打怪的历程,我的三个标签是:心理咨询师、HR工作者、终身学习者。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开启新的主题学习或新的内容阅读前将不再漫无目的,而是能运用“K-W-L”工具,梳理思维并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回忆所学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的是《学习的格局》这本书,这本书与另一本名为《父母的格局》是一套书,得到了很多大咖的联名推荐,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非常赞赏这本书,他说:“如果读完了这本书,还不能够把孩子的学习搞好,那就没有别的书好找了。”它的作者黄静洁是国内知名的亲子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她有两个儿子,都教育得非常成功。她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这本书的特色是给我们提供了65个非常实用的提升孩子学习力的工具、208个学习技能提升技巧,这些工具和技能都是亲测有效的,可以满足我们即查即用的需求。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巧妙提升孩子的提问力”,使用了这个“K-W-L”提问工具,即能快速提升我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复述能力,又能激发我们持续探索新领域的热情,拓宽思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来自《学习的格局》这本书的 P100-101 页——“K-W-L”提问工具:巧妙提升孩子的提问力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本拆页内容: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其实都是有方法和工具的。美国学校的老师就经常使用“K-W-L图表”。
表2-1 K-W-L 图表
“K”就是英文里的“know”,代表“我知道的”;“w”就是“want”,
代表“我想知道的”;“L”就是“learned”,代表“我学到的”。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K-W-L”有三个竖的栏目,分别代表了孩子学习进程中的三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猫头鹰。
K栏目:上课前先想一想“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在第一竖栏里列出自己已知的内容。不用担心你写下的是否正确。比如, 猫头鹰是什么动物,长得什么样。引导孩子从低阶的4“W”提问模式入手,把关于猫头鹰的已知知识点全部写出来。
W栏目:预习过程中问自己“我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在第二竖栏里记录下自己想知道的关于猫头鹰的内容。比如, 猫头鹰爱吃什么?最怕什么?晚上是怎么睡觉的?
L栏目:学习完毕后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然后在第三竖栏里总结出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点和新内容。
当图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主题的学习有了一定进展。这时就可以做以下三件事了:
1.把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一个K栏目里的内容做比对,看看自己原来了解的内容有多少是对的,有多少是错误的,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把第二个w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做比较,看看自已想知道的内容是否都已经有了答案。
3.如果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就可以再加第四个s栏目,代表Still,也就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再作为问题,继续提问下去。
虽然这个图表是在学校里有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做练习时使用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在家里和孩子做阅读时与他一起来使用。你还可以组织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让孩子们互相传阅各自完成的“K-W-L图表”,这相当于让孩子借鉴图表小工具,互相回答各自列在图表上的问题,最后,当然别忘了问一句,“请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样的小组学习真的比让孩子一个人独自学习来得有趣而有效多了,还可以鼓励孩子思考更多、互相提问,这个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会让孩子把知识记得更牢,理解更透彻。
所以,训练孩子提出有质量的高阶问题,就是在开阔他们的思维模式, 让大脑展开更深层的思考活动,同时也是在练习表达和聆听的能力。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的是 “K-W-L”这个工具是用来帮助孩子处理学到的信息,看到的内容或者上过的课的,它可以巧妙地提升孩子的提问能力。比如,在学习一个新的主题之前,我们常常要先去了解孩子的知识背景,把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就可以填写到K。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接下来期待学到哪些内容,写到W。当课程结束之后,再去填写L,回顾一下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我们平时自己阅读的时候,通常是拿出一本书来就直接翻开来就读上面的字或者是看图,然后字读完了,书翻完了就没有然后了,书一合,啥也没记住,最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记得有一次我跟儿子去看舞蹈剧,台上演得热烈,我看得津津有味,却发现儿子开始是哈欠连天,后来就不耐烦地动来动去,显然对内容是无感的,观影结束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提问他,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前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学习了“K-W-L”工具后,我知道了我应该在带孩子去看舞蹈剧前,先一起来探讨对于这个舞蹈剧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内容?然后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去看剧找答案,找到答案后再对比学习到的和前面已经知道的是不是一致,想知道的是不是都找到答案了,这样孩子才会对新的知识感兴趣和有收获吧!
如此看来,这个提问的K-W-L工具是不仅适用于阅读,也适用于看剧呢!它也不仅仅是用来提升提问能力的工具,更是一种训练思维的工具。
【A1】
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现在,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因不知如何提问而导致学而不获的情况,比如:你有没有跟孩子阅读后不知道怎么跟他去做回忆和总结的情况;有没有开完会听完课完全忘了自己听了什么看了什么的情况;有没有看了一本书,书一合上不知道怎么去回顾书的内容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先用1分钟写下来,然后在组内分享。给大家2分钟时间,每个人都尽量说说。注意:需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A1+】
(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参与了讨论和分享,那么现在想想假如我们回到刚才你想起的情境中,用我们今晚所学的“K-W-L”工具尝试下如何避免学而无获。先用2分钟把过程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分享,4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曾慧玲)案例记录:
带3岁的小孩去看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再问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朋友回答不上来,也对话剧的内容完全没有印象了。现在尝试用这个“K-W-L工具”来帮助孩子,应该在看剧前先了解孩子知道的动物有没有青蛙和小蝌蚪,把小朋友对小蝌蚪知道的信息先写到K,引导小朋友去想哪些小动物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呢,然后再去看剧,看完剧后再跟小朋友一起回忆剧情,这样孩子应该就能记住剧里的内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