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家Pride,我是一名“会计师”、一个“终身成长者”,同时也是“一级拆书家”。今天我要进行TF2-1的过级,主题是:解决长远目标和具体实施的冲突。
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进行一下分组,由于只有三名小伙伴,那么我们只分成一个小组,小喆老师担任组长。
FAB法图书介绍:
F特征:
我的拆页来自《精进》这本书,是一本自我提升类的图书,作者采铜老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他在本书中解答了大多数人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它不仅告诉你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让你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
A优势:
与其他自我提升类图书相比,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只有深奥的理论,而是先讲为什么,然后告诉你怎么做,把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实用方法。同时,书中还通过很多图画、图表的形式进行更加形象的讲解。
B利益:
(B1本书的好处)对于想成功的你,这本书为大家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这七个角度提供了精进的路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成功。比如,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更好的选择,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
(B2本片段的好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页就是从其中时间的角度,解决当我们的远期目标遇到近期阻碍的时候,怎么办的问题。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使用这两个策略,有效处理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冲突。
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来原文片段,阅读完了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如何解决生活里两种未来的冲突?
“近未来——远未来”的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近未来”和“远未来”的不一致甚至冲突而导致的。
就拿拖延症来举例。产生拖延症的一个原因是,“远未来”中有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例如“完成博士论文然后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未来”则遇上了现实的阻碍,并且还有多个更便利、更诱人的替代选项。例如,在科研活动中,现实阻碍很可能是实验结果不理想,得到的数据不符合预期,这些障碍会促使一些人逃遁到看电影、打游戏这样的便利选择中。
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希望自己继续把科研做下去的,因为他们头脑中的远未来不断地强化着这件事的意义:“完成博士学业是我的全部”,“如果博士退学就真的走投无路了”。远未来的意义强化和近未来的现实阻碍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因此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那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从“远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做出替代选择的成本,也就说让那些原本很便利、很舒服的事情变得不那么便利,不那么舒服。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断网线,或者把显示器颠倒放置,等等。
有人可能会笑话我: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了可以再接,显示器颠倒了还可以翻过来,这些奇葩方法确定不是开玩笑?方法奇葩无所谓,有效果就行。当然,具体的方法你自己可以设计和定夺,但目的是同一个,就是增加替代选择的执行难度。难度增加了,实施的概率自然就降低,再一对比,可能还是觉得做科研更简单直接一点。
除了拖延症这个大难题之外,其他许多事情也反映了两种未来视角的冲突。花长时间来习得一项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采用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等,莫不如此。因为从长期来看,获得出众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护地球环境这些事情的价值和意义都不容置疑,但是将它们放到较近的时间范围里考量,人们又会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或满足一时的欲望而偏离这些长期目标。即便像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这样简单又很有意义的事,人们都可能为了偷一点懒而不积极配合,更何况其他事情呢?
又比如在学习时,独立钻研一道难题虽然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整个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会很大,如果早早放弃、转而从老师、同学那里讨要答案,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但现实中,人们更可能因贪图方便而选择了后者。我们需要警惕这种惰性,有意识地克服近未来视角下的“抄近路”心态,正面迎接挑战。
所以,要想处理好“远未来”和“近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1.让远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添加更多的细节,以增加实施的可能;
2.在近未来降低接触便利选择的可能性,并选择不断接受必要的挑战。
下面我来做一下片段的讲解:
(What:)
片段给我们提供了处理好“远未来”和“近未来”这两种未来的冲突的方式。其中,“远未来”和“近未来”是心理学家根据目标时间长短对未来的划分。通常来说,“远未来”是远景规划相关的也就是长远的目标,而“近未来”是指近在眼前的事情,也就是要实现目标近期要付诸的行动。
(Why:)
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专注、持续地实现长远规划,而不必太在乎短期的结果。
(How:)
这个方法包含以下两个策略:
1、减少对远期未来的重视和强调,把远期目标具体化,分解成多个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怎么做”。
2、在实现近期未来的时候,每一步增加挑战,提高逃避困难的成本,从而让自己的注意力和行为保持在近期目标的实现上。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在做在做一个长远的目标并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情形,对于短期目标或者想要长期坚持的事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通常行动)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做远景规划时,会着重考虑目标的价值和意义,往往缺乏可行性;而对于眼前的事情,也就是在实际行动中,会较多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步骤,倾向于做可行性更高,更容易实现的事,而回避更有意义同时也更具有挑战性的事。这种做法造成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行动之间的冲突。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这种“远未来”和“近未来”产生冲突不能够解决,“近未来”就会遇上了一些现实的阻碍,比如产生拖延症,因为无法应对挑战而放弃,并且还会产生更便利、更诱人的替代选项,而这反而偏离了长期目标,使冲突更加严重。
(反面例子)
在两个月前,我做了一个要学习英语的长远计划,从长期来看,我要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的交流,拓宽自己的职业渠道,短期来看,要每天抽出业余时间学习,比如,看英文电影,参加英语角活动。然而,当我每次一看英文电影的时候,发现只能看中文字幕;参加英语角的时候根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也没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几次下来,发现业余时间更多的是去刷抖音了,不但没有离实现目标越来近,反而逐渐失去信心。
(反面例子加工成正面例子)
后来,当我学会使用今天的方法后,进行了以下的调整:
首先,我将最终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的交流的时间定为两年,然后细分为多个步骤,每三个月实现一个:先能够用英语做基础的表达,然后逐步表达生活中不同的话题,再能够阅读英文书籍,看英文电影,最终能进行学术性的表达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我通过一款不错的英语学习APP来学习,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不断增加学习难度,使每天的学习都具有挑战。另外,对于诱惑性极高的抖音等APP,则直接从手机上卸载。
通过这种已经实行了一个月,发现自己能够每天坚持拿出时间来学习英语,同时,在增加学习难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明显的吃力。
【A1】环节:激活经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远期目标,比如在半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一年内阅读20本书,或者考取某个资格证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困难而放弃,或者产生拖延,或者想着让自己放松一下而把这个远期目标搁置了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具体经历,在小组内相互分享讨论一下,稍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现场分享一下。
(小组讨论)
下面我们有请一名代表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分享代表:小喆
案例:18年底加入拆书帮,把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作为长期目标,但直到现在还在三级的通关路上。由于发展分舵,没有一直专注于目标。
【A1+】环节:反思加工
今天学了处理好两种未来的冲突的策略,那么,对于我们各自刚刚分享的自己的经历,当我们再遇到同等的情境的时候,怎么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解决呢。请大家再次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两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小组讨论)
下面我们有请一名代表来做一下分享。
分享代表:汐曦
长远目标:一年内减肥10斤
步骤:
1、将1年内减肥10斤的目标细分为每个月减1-2斤,通过一周跑步3次实现。
2、早上在群里跑步打卡,否则发红包。不买零食,降低对偏离目标的诱惑的接触。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两种未来的冲突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带来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