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正面管教》
——用启发式问题与孩子交谈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杨柳。
我的三个标签: 。
作为一个妈妈,我深刻的知道,教养一个孩子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今天想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
图书介绍
F: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办人,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主张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法,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自出版以来,该书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和同类书相比,实操性比较强,可以举一反三,根据实际灵活应变,针对孩子成长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具体管教孩子的方法。
B:
【B1】:
看完书可以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的改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长都有过既担心严厉过度又担心放松骄纵的困扰?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有效管教孩子,培养孩子自律意识、责任感,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2】:
当孩子面临可能错误选择的时候,今天学习的拆页片段,给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运用启发式提问的四个步骤,可以帮助引导孩子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在孩子可能做出错误选择的时候,学会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重新做选择,达到父母与孩子之前可以温和的沟通,平和的解决问题。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我今天带来的拆页:
【R原文片段】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看完了,可以先听一下我分享的内容。
【why】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教养问题弄得灰心丧气,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能够让孩子懂得自律、负责、合作以及解决问题,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胁、吼叫、打骂、唠叨,孩子却向着我们希望的反方向生长。如果我们继续通过传统说教的方式,不仅达不到交流的效果,还可能与孩子形成对抗,既解决不了问题,孩子还会出现反叛,抗拒,骄纵。
<人们通常的做法>
家长在孩子面临可能错误选择的时候,通常以说教的方式直接把答案抛给孩子,孩子要么无条件的接受,要么背着你偷偷去做别的尝试。
<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孩子甘于接受选择,长期以往,就会慢慢减弱自己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如果孩子背着你偷偷做其它尝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影响到亲子关系。启发式问题,可以引导孩子逐步培养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what】
这个片段就通过案例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用启发式问题与孩子交谈,帮助孩子积极思考、探讨他自己的选择结果,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how细化行动步骤】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方法
1. 调整心情。整理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数三秒平复情绪,确保双方都能用平和心情进行对话。
2.询问原因。用启发式提问,向对方寻问事件背后的原因。
引导孩子说出作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2.1 先不预设答案。不能把预设好的答案植入到提问中。
2.2再客观提问。要客观提问,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如:“可以和我说说,你做这个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吗?”)
3.了解后果。引导孩子思考选择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引导思考,运用提问让孩子主动思考,不要预设答案,允许对方开放性思考。
3.1 先了解,别人对自己现状评价。(如:“可以说说,其它人对你现在xxx是如何评价呢?”)
3.2 再了解别人对自己如果改变现状后评价。(如:“可以说说,如果你那样做了,其它人对你又会如何评价呢?”)
4. 确认想法。对于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回应,不发表任何意见。再次和孩子确认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你现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并与孩子一起探讨,引导他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
【where】可以用与孩子之间如何正确的交流,停止直接告诉他答案,让他懂得自我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去解决问题。这种沟通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育儿,同样也适用于夫妻、同事、朋友关系等涉及想通过对话、沟通解决问题的交流,有助于处理夫妻、同事、朋友关系。
【举例】我给大家说一个我和孩子的小故事,我儿子6岁了,还在上幼儿园,以前我每天早上都为了孩子起床上学而焦头烂额,不停的提醒、唠叨都没有让他养成想要主动上学的好习惯,被批评以后他就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去往学校,经常导致上学也很糟糕,更讨厌上学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后来我通过学习使用启发式提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一下,我是如何运用启发式提问的。
当我发现孩子从起床开始就很拖延着不上学时,我会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别发脾气,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HOW第一步调整心情)
我:你今天想不想去上学呢?孩子:说不想也还是要去上学。
我:没关系,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第二步询问原因)
孩子:就是想留在家里玩,学校太累了。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在学校感觉那么累呢?(2.1-2 .2不预设答案+客观提问)
孩子:老师总是批评我,说我太调皮了,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
我: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第三步,了解后果)
孩子:没办法,我控制不住自己。
我:你这么调皮,别的小朋友是咋说的呀?(3.1先了解,别人对自己现状的评价)
孩子:他们说在老师说我的时候,乐起来,我的好朋友没有以前多了。
我:那你想好朋友变得多起来还是继续少下去呀?
孩子:多起来,那我以后就在老师提醒我的时候,学着控制一下。
我:如果你纠正了自己的问题,你觉得你的小伙伴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3.2 别人对自己改变现状后的评价)
孩子:我觉得他们也会很高兴吧!
我:好孩子,通过咱俩的沟通,你主动的想到了改变的好办法,那我们就马上改变起来,如果没能马上变得很好,希望你也不要着急,毕竟这是咱们自己决定要做的,对吗?(4.确认想法)
孩子:是的
我:那妈妈等待你的成功哦!我们激个掌吧
结果:我通过运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到了要去上学的原因,没有争吵。这个方法即可以帮助孩子在错误选择时,如何自己发现和承担后果,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当我们需要孩子配合解决问题时也适用。
【I 便签-常见异议】
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如果运用启发式提问和孩子沟通,但孩子就是认死理怎么办?
【I 便签-预防性讲解】
如果孩子认死理,家长也要足够的耐心,只有双方心平气和时候,你才能启发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才能解决问题。
【A3学习者拆为己用】A3促动参与角色扮演/给出解决方案
我们刚刚学习了启发式提问,接下来,结合今天学到的启发式提问四个步骤,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演练。
#今天是周末,你接到加班通知,要求你2小时内修改一份报告,并且电邮给老板,但是孩子的父亲正好不在家,现在只有你和孩子2人,他很调皮,一直捣乱,打扰你工作,于是发生争吵,你希望他能安排自己玩,不要影响你,让你能够快速处理完工作#
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提问四步法,让孩子自己合理安排这两小时的活动呢,现在,请大家可以分配角色一个人扮演妈妈或爸爸,另一个人是孩子进行演练,没有育儿经验的小伙伴,也可以想象对方是自己的爱人,演练的时间为3分钟,然后我们为大家分享,他们是如何启发式提问的。
角色扮演/解决方案:
好,现在开始演练,3分钟后我会邀请小伙伴表演。
好的,时间到,下面有请***表演下。
【现场演练】
妈妈先调整心情,心理想着自己不生气。(1.调整心情)
妈妈:“给我说下,你为什么要在我工作的时候打扰我呢?”(2.询问原因:2.1先不预设答案;2.2再客观提问)
宝贝:“我想要和你玩,凭什么你工作就不能说话,就不能跟我玩呢?”
妈妈:宝贝,你可以安静下来,不来打扰我吗?(3.了解后果)
宝贝:没办法,我控制不住自己。
妈妈:“可是你现在已经严重的打扰到我的办公了,你知道这样的表现我会怎么样评价你吗?” (3.1.了解后果:别人对自己现状评价)
宝贝:“不知道,也许会有点不高兴吧。”
妈妈:那你既然知道会让妈妈不高兴,你为什么不试着做些改变,就像我们当初约定的那样去做呢?
宝贝:沉默。。。/【我就不乐意,那需要重复第一步,调整心情,重复有效问话】
妈妈:“如果你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也让我静静的工作,按时交上我的工作电邮,你觉得妈妈会怎么评价你的表现呢?” (3.2.了解后果:别人对自己如果改变现状后评价)
宝贝:“那妈妈会很开心的表扬我,或者会带我拼乐高、去外面骑车,也有可能让我看动画片。”
妈妈:“那你想要妈妈对你什么样的评价,你会觉得很开心呢?”
宝贝:“想要妈妈喜欢我,然后我就可以做很多自己干的事儿了。”
妈妈:“好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4.确认想法)
宝贝:“嗯,那我就自己去看书吧,或者我实在没意思了,我就在你对面看,我反正不打扰你,我保证。”
妈妈:“嗯,真棒!”
【结束语】
感谢这组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启发式提问五步法的内容,整理情绪、引出原因、引导思考、简单回应以及选择结果,希望大家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对待孩子或其它关系时,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而非发泄情绪,更有利于合作。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