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4C法颠覆培训课堂》 所属活动: 昆明筹备分舵第69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4C法的4个步骤去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最高的学习效果

开场:

大家好,我是贺雅琪,很高兴开始二级拆书家的打怪之旅,我有三个标签,我是金融知识搬运工、是兼职讲师、也是终身学习者,27年的银行工作经历丰富了实践中的经验,而讲师的身份给了我分享的平台,希望和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成长。今天既是拆书家过级,也是我的一次分享。

在开始之前呢,为方便一会讨论,我们先分一下组,人不多,就分为两组,坐在左右两边的伙伴各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你将了解什么是颠覆学习方式的4C法,在学习中能运用4C法的4个步骤去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图书介绍】 分钟

【Feature特征】: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叫《4C法颠覆培训课堂》,由美国的莎朗.波曼编写,她是美国Bowperson出版与培训公司主席,也是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培训师,她的课堂总是与众不同,所有参加学习的人都能全情投入,效果倍增。究竟是什么让她的课堂充满魔力?原因是在课堂中使用了她自己独创一种对大脑特别友好的学习方式-4C法。这是她结合自己多年的培训经验和对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创造的。在本书中,莎朗波曼对自己独创的学习方法做了毫无保留的分享。

【Advantage优势】:

与其他同类学习培训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更加注重实用和操作,它不仅给了我们提升学习效果的“道”,还提供了包括4个步骤65个学习活动的“术”,书中很多方法拿来结合自己的情况稍作修改就能具有广泛的用途,无论自己学习、去做培训、做一场演讲或者教育孩子,都可以用到书中的方法,对任何一个人都非常有帮助。

【Benefit利益、好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困惑,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想学到知识的精髓,记住关键信息,并改变自己,但时间一长,总会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有时候参加培训,老师讲得很好,学得也很认真,可还是会陷入学得热闹,丢得寂寞的问题,这本书中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所有的方法还很简单易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于图书就介绍到这里,现在步入主题,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下我发给大家的拆页,拆页片段来自——莎朗.波曼写的《4C法颠覆培训课堂》P-,看完后请举手示意一下就可以了。

4C教学设计法对于培训师来说,很容易记住并使用,对于学员而言是一种大脑友好型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它跟其他众多教学设计模式的不同在于:它每一个环节都有设计和实操的指导,手把手教你。在你设计课程的同时教学过程也就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二合一法,将设计和教学两个过程天衣无缝地合成一个整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以下内容对4C法的每一步做了简单的描述,并介绍了学员在每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1.联系(Connections)。这是培训的开端或者说开场。这一步也可以包含培训的预习时间。在这个环节,学员把关于主题已知的与自认为知道的内容联系起来。他们还要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想要向培训班同学学习的内容以及老师你联系起来。本书第一部分会详细介绍这一环节,同时准备了15种练习联系的活动。

2.概念(Concepts)。这是培训当中直接教学、讲课和演示的部分。在概念环节,学员通过多重感官的途径吸收新信息,包括听、看、讨论、写、思考、想象、参与以及互教互学。本书第二部分会为你详细介绍概念环节的内容,同时提供了20种学习活动。

3.实用练习(Concrete Practice)。在传授知识之后通常有一个积极的复习活动。在实用练习环节,学员会利用新学的知识积极地练习新技能,参加到复习所学直至的活动中,互相教一教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可以实际运用的技能。本书第三部分会详细介绍这一环节,并提供了15种学习活动。

4.总结(Conclusions)。这是培训的总结和收官环节。它也可以把培训后的扫尾时间含进去。在总结环节,学员会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个评估,并作出自我承诺: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最后会对自己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做个小小的鼓励和庆祝。本书第四部分会详细介绍这一环节,并提供了15中学习活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拆页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学习方法——4C法,4C的四个步骤分别代表学前联系(Connections)、概念学习(Concepts)、实用练习(Concrete Practice)、学习总结(Conclusions),这是一种让大脑容易接受的友好学习方式。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为什么要用4C法来学习呢?我想问大家,在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中,我们对知识的接收方式是主动参与的还是被动接收的?是不是都是被动的?在这种被动状态下去学习,难免会出现大脑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固化未到位、行动难改变的问题。

而使用4C法学习能让我们主动参与并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调用全身的感官去参与学习,让各个部位都帮助大脑创造记忆,及时实用的练习,能在学习过程中就去固化新知识和技能,能让我们巩固所学的同时促进行为发生改变。

【How】(具体怎么做呢)

具体如何应用呢? 我们把学习分为四个阶段:

1.学前联系。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前联系包括:(1)和学习主题的联系。(2)和学习目标联系。

2.概念学习。概念是你希望记住的内容。根据对脑科学的研究,帮助大脑增强理解记忆的器官除了耳朵嘴巴以外,眼睛、鼻子、四肢等都能创造记忆,如果你希望记住更多内容,就要在学习中调用自己的多重感官,让全身一起参与到学习中.

3.实用练习。光学不练是假把式,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后,如果不做点什么去巩固和练习, 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就好像光看书是学不会游泳的。所以在概念学习中后,一定要让自己及时去练习,用游戏、演示、讲给别人听,场景演练如果学习的是技能类的,可以在模拟场景中演练,

4.学习总结。无论是什么体验,人们总是会记住最后的滋味,在每一次学习结束时都去总结自己学到的内容、学习的效果,规划未来的行动,再给自己一个give me five,会让自己自始至终沉浸在学习的美好体验中.

【Where】(适用边界)

4C法在自己学习、组织培训、会议、演讲和教育时都适用。

【不那么做的坏处】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和自己已知的部分发生链接,就难以调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不调用身体的多感官来吸收新信息,单一模式吸收的东西即有限又容易遗忘,学到的如果不通过练习来固化,不转变为行动,那学习就毫无意义可言。根据大脑的遗忘曲线,如果你在学习知识后不抓紧马上强化,一天后记忆只能留存25%,5天后几乎就忘了,所以如果不马上对所学进行总结强化,很快就会遗忘。

【失败案例】

看完拆页想到自己曾今的一次经历。一次去大理给行里的客户经理做培训,为了充实内容,我上网买了课程和书籍,想通过学习去重新梳理市场上的资管业务及分类,那次其实我准备得特别认真,反复看,反复记忆,希望能记住更多的部分去讲给学员听,但当晚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然感觉断片,当我看到一张根据网课内容改编的PPT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忘了该讲什么,最后只好自己圆个场pass了这个部分,当时真是感觉非常尴尬。

反思:

【成功案例】

七月份参加了一个关于沟通的培训课程,整个培训老师都是用4C法的步骤来设计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学习。当我和往常一样准备好了笔记本和手机,准备认真听讲记录内容时,老师没有放PPT,而是在群里发了八张海报,让我们选择一张的自己认可的沟通方式,然后根据我们的选择分了组,在小组里互相介绍后各自分享了选择的原因和理由,在我们彼此熟悉并联系了这部分已知信息后,学习的气氛明显活跃了。接着我们领到了关于沟通的技能点,小组集体讨论并做了海报,每个人都在组内分享后选了一个组员在全班分享,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掌握了解新知并且用互教互学的方式练习了学习内容,课程结束后,大家排成两个纵队,互相分享学习所得并庆祝结业。学习结束后,我们都感觉依然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没有刻意去记住,却对学习到的内容记忆犹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习,尤其是我们成年后希望通过看书、听课来增加知识,提升技能,但是看过一本书或参加完一场培训后,自己获得多少知识和经验呢?学习结束后是不是就能胜任相关的工作了?

大家回忆一下在自己过往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刚开始兴趣盎然,学着学着又感觉效果不佳,索然无味,甚至半途而废?不仅耗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效果还让自己非常失望的学习经历?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并互相分享,时间为2分钟。然后推选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和感受。

好了,时间到,下面请推选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学习者分享】

周同学分享:自己曾今经人介绍参加过一个又一个付费的项目培训,但每个都没学完,刚开始很有兴趣,可一段时间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放弃了。总结自己还是因为缺乏目标,或者感觉收获不大。

【A1+】(反思加工)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看来在过往学习的经历中,大家都有过虎头蛇尾,效果不佳的学习经历,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了4C法的四个学习步骤后,如果用这四个步骤来重新规划学习过程,你们会如何使用这四个步骤去做呢?

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小组讨论一下,一会也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范同学分享: 我觉得学习之后,重新规划应该这么做,首先选择所学内容时选择和自己有联系的内容,找到目标;其次在学习中找到哪些概念对自己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动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和学习;再次对所学的东西一定要找到场景去练习;最后再总结,发到我们的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