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第二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运用STATE方法进行存在困难的交谈 学习目标: 规定时间内拆书帮介绍、当众宣读标签

开场: 大家好!我是老贾,在大连高新区一家小型软件公司任职,负责项目申报工作。从今年初开始,有幸参与到“拆书帮”大连分舵的筹建小组中。目前正在努力晋级1级拆书家。希望能经常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键对话》--STATE技巧.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关键”指的是重要、处理不好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

如果你确信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一定要说,而别人又可能不接受你的观点。比如你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捉弄了,你要跟对方家长谈谈,但对方家长可能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会做这件事。就可以采用下面介绍的STATE方法:

S:说事实。不要先说出你的判断和结论,这里叫做“故事”,但它并非事实。你的“故事”一定是基于你发现的事实做出的判断。讲出事实,可以避免对方一开始就辩解或否认。比如你给那个家长说:昨天我孩子的文具盒不见了,而之前也有其他同学文具盒不见了,最后发现是你家孩子给藏起来的。

T:讲故事。也就是讲出你认为的:“我觉得我家孩子的文具盒可能又是你家孩子给藏起来了”。

A:问对方。请对方讲出他自己的事实和故事。对方家长有他自己的看法和他所基于的事实。比如,他上次已经严厉惩戒过自己孩子,所以认为不可能再犯。

T:不确定。讲故事就是讲故事,不要把故事说的像事实。也就是“软化信息”,以便对方好接受。如果你说:“谁谁他妈妈,你家孩子怎么又这样了,他把我家宝宝文具盒藏起来,让她一天都无法做练习、记笔记、写作业!”就太硬了。如果说成:“因为上次的原因,你说这次是不是又是他闹着玩了?”

E:鼓励。对话是双向的。如果对方选择沉默,对话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只有在对方觉得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愿意讲出自己的事实和故事。如何才能鼓励对方讲话呢?技巧之一就是“假装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比如:或许是我家孩子太马虎,路上给掉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联系过往经验

  2001年夏天,我作为部门的副职,去深圳处理一个执行出现问题的项目。核查项目账务后发现,项目负责人已经从公司提取了项目经费,但合作的供应方却报告说没有收到全部款项而没有按计划进行。我认定,项目负责人一定挪用公款。于是我把他召集过来,给他来个“下马威”,要他如实“交代问题”。项目负责人听了后脸红脖子粗,跟我对着吼:你不了解情况,不能乱给我扣帽子!现场调查暂无结果。我只好把情况汇报给公司。最后项目负责人愤然辞职。项目后续的进度也是一波三折。

    这是我经历的真实的“关键对话”,当时处理问题的不当之处,就是把“故事”当作“事实”,而且从“故事”开始,话又说得太“硬”,使得对话无法进行。

A2 应用规划

 给自己制定STATE训练及应用计划。

  接下来的一周内,首先跟公司本部门同事一起分享一次STATE方法。

  再下一周,接着进行信息“软化”练习,收集20条委婉谈话的句式和词汇,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每天默读5遍。周末时候考自己“软化词句”,请部门同事做“考官”。如未全部背下来,在以3天为周期,重复一遍。

  完成信息“软化”基础训练后,和同事A进行5次STATE方式练习,请同事B做评委,如果没有达到STATE要求,此次练习需重新进行。在训练同时,每次与同事沟通时,刻意运用STATE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