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线下过级拆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责任型授权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我是今天的领拆人何青/禾小青,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标签1、教书育人者。我在职业高中担任一线语文教师,到今年暑假结束,已经有16个年头。不当“永远的老师,要当永远的学生”是我的教学理念;

标签2、终身成长者。我学故我在,以书为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期待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精进。

标签3、学习促进者。少坐而论道,多躬身入局,在成为三级拆书家的过程中及成为三级拆书家后,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向他人赋能,并互相促进成长。

【拆书帮介绍】2分钟

【拆书法】

拆书学习法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在2013年的时候他写了《这样读书就够了》,我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来加入拆书帮的。

拆书,不是把书拆开来,它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论,适用于成人学习,既可以运用到个人读书中,还可以运用到组织学习中,从而帮助我们尽快做到学以致用。

“便签法”是拆书学习法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又称为RIA,是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

Reading

第一个是reading,也叫R便签, 可以理解为阅读原文。就是你带着问题去书里找到问题答案。

interprtion

第二个是Interpretation,即I便签。将原文用自己的话重述,是对书本内容进行“重新理解”的过程。

Appropriation

即A便签即为拆为己用。它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如,A1便签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或者教训,A2便签是描述下一步怎么应用。

【拆书帮】

在理解了什么是拆书法之后,我们现在就不难理解什么是拆书帮了。拆书帮是围绕着拆书法这个核心技能,由一帮学习爱好者,组成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拆书帮在各地都有分舵,以线上线下的课程形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学习促进者,甚至成长为三级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阅读原书拆页】1分钟

R原文片段:

今晚,我选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书籍来过1-1。我挑选了习惯三“要事第一”里的关于“责任型授权”的片段供大家想学习。现在请大家看一下拆页原文,用时大概1分钟。看完的小伙伴们,可以抬头微笑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1、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明确具体的日程安排。
2、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告诉我你想要我做什么,我照做就是了。”
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不要告诉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放手让他们去做。
3、可用资源 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术和组织资源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4、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订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明确奖惩 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包括财物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5、明确奖惩 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包括财物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便签】15分钟

【I.重述原文】

[Why]

这个拆页选自《高效能的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就要避免凡事亲力亲为,而是得学会授权。

[What]

指令型授权,指我们在交办工作时,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详细的指导,希望对方可以严格按照指定的方法执行。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做事的一方竭尽所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事实上我们容易忽略了做事人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杀了他成长的机会。

比指令型授权更高级的授权方式,在书中称之为责任型授权。责任型授权者通常只关注最终结果,不关注执行细节,他会允许对方(被授权方)自行选择实现方法。能更好地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期而言,责任型授权无论在做事和育人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Where]

责任型授权并不是在所有的场景下都适用,比如说在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中指令性授权会更合适,若授权者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同时也具备必要的培训技巧,那就可以用责任型授权的方式,放手让对方去完成目标。

[How]

要做好责任型授权关键在于,授权双方要在事前做好以下沟通,且缺一不可:

1、评估预期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起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包括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

2、确定行动边界

确定行动边界,意味着着告知对方,我的底线在哪里。授权方要明确告知被授权人什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让对方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还可以提醒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让他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无谓的摸索。但不需要事无巨细,否则就变回指令型授权了。

3、调度各方资源

明确告诉对方,我们有什么,比如谁可以帮助我们,哪些物资我们可以借用,甚至有没有财力方面的支持。

4、明确考核标准

明确考核标准,意味着告知对方,有具体的评判规则,用这些规则来衡量你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是合格,良好,还是优秀。

5、告知奖惩结果

明确奖惩措施,告知对方每一个考核结果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其中包括物质的精神的,职务升降的等等。

以上就是责任型授权的沟通需求。授权前,我们要逐条地写下来,一 一跟对方沟通和确认。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回顾经验】

2019年接了新班,“安全平台完成率”的考核在这件事上,我就深刻体会到运用适当的授权方式是多么的重要。有经验的班主任告诉我,你可以确定一个班干部专门去完成安全平台,这样就不怕忘做漏做了。

一个月过去了,完成率是100%,我蛮得意,觉得班干部干得不错。有时他说某某某的密码错了,我就教他怎么重置密码,有时,他说,某某账号丢了,我重新发一份账号给他。但是,完成率逐月下降,甚至常常因为不及时完成而被学校通报批评。

后来,我突然想起了史蒂芬柯维提过的两种授权方式,我发现可能是我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指令型授权方式,导致班干部渐渐放弃了自主思考能力。我决定借鉴责任型授权五步骤,在班级中更新了考核制度,其中,关于“安全平台”的这一项是这样说明的:

首先,强调的总目标:布置安全平台作业一周内,达到100%的完成率。 (第一步,评估预期目标)

接着我说:住校生在学校允许使用手机的时间,完成安全平台作业。通校生在回家后第二天返校前完成。班级中有的学生没有手机,或者有手机没有流量,或者有的同学一开始不会操作的情况。(第二步,确定行动边界)大家组队互帮互助,每队人数不超过3人,不会用安全平台的找好师父负责教会,容易忘记的在语文书上贴上账户和密码,不得随意改密码。(第三步,调度各方资源)

然后我说,安全平台考核指标其实有三个:一是及时,二是有效,三是协作。(第四步,明确考核标准)

最后,我强调,只要按照以上原则自行把握、稳步推进。在安全平台任务公布之日起,每天12点之前统计一次未完成人数,第一次提醒,第二次量化考核降级,第三次评优评先一票否决,第四次处分,第五次处分升级依次类推。于此相应,每次完成的个人和团队,奖励鸡排一份,期末完成率100%的,评优一票优先,并领取50元红包一人一份。(第五步,告知奖惩结果)

经过上述沟通后,我就能感觉到明显向好的变化。一方面,安全平台负责班干部推进工作变得更自信了,而且很多时候他还能提出超出我预期的想法;另一方面,我的时间也变得更可控了,我感觉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权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A2.规划应用】

在思考未来应用时,我突然想到,责任型授权应该也能运用到儿子的围棋学习中。

我们家老二一年级,在围棋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停留2段近一年。目标:用责任型授权的方式,在周日和老二去商定下一步围棋计划——2021年12月底前,围棋升段到3段。

为了更好地落实行动,起草了我与儿子的沟通脚本:

儿子,2021年快结束了,我们的目标是围棋可以完成3段升级。(第一步,评估预期目标)

I6的课程对你来说,有点难度,没有办法完全听懂,很正常的,你也不用全部听懂,甚至题目全部做对;下棋的时候,遇到的对手有强有弱, 你只负责坚持每天一盘就可以;(第二步,确定行动边界)无论下输下赢,如果觉得难受,可以要求得到爸爸妈妈的抱抱,也可以求助老师复个盘(第三步,调度各方资源)

总之,我的期望是,你可以听完闻老师的每一节课,不快进,不在听课的时候做其他的事情,听完课后,当天完成课后的20题作业,就可以了。(第四步,明确考核标准)

只要能完成以上三个任务,就可以在休息30分钟以后看一集动画片,坚持10天,可以选一件一直想买,但是妈妈都不让买的东西,价格控制在10元以内;坚持21天,可以选一件50元以内的礼物;如果坚持30天,可以选择一份100元内的小礼物。中途万一忘记做了,可以有3次补救的机会。(第五步,告知奖惩结果)

我相信,如果按照以上沟通脚本跟我们家老二授权,他会对自己再度学习围棋充满信心的。

以上就是本人今天想分享的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