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线下过级拆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自己感受的四个技巧

开场:

自我介绍

1分钟

大家好!我是其分。首先我用三个标签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把妈妈当职业的普通人,所以我的第一个标签就是全职妈妈----一个不被社会接受但在慢慢变正规的职业。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学习成长者。 渡娃先自渡,想让孩子不作妖得先控制我们自己不变成打骂孩子的魔鬼, 所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多学点带娃技能,遇到困难可以学以致用。 多点办法少些焦虑。

最后我愿把自己所学好用的带娃技能分享给大家,促成我的第三张标签:学习促进者。分享身边事,温暖你我她!我是其分。

拆书帮介绍

2分钟

今天是拆书分享活动,所以也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他有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RIA拆书便签法,R原文阅读I用自己的话讲解一遍,A复盘+规划,目的是拆为己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所创造的价值不会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其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P11页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 “嗯……” “这样啊……”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8分钟

片段字数很少,相信大家都看完了,这个片段主要提供了如何说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what)

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明明好心想帮助孩子排忧解难,但常常话不多说三两句就开始闹翻了,有母子之间斗嘴互掐的,有以强欺弱父母打骂孩子的,有嘭嘭互相摔门各回房间生闷气的。难道是父母说的话没道理吗?不!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说的话是孩子不想听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说才能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呢?从而改善我们之间的亲子沟通,让我们和孩子之间少些互相指责和埋怨,多点快乐和爱心。(why)

具体怎么做呢?原文片段给出了明确的方法。我用自己的话来解读一下: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也就是说,当孩子有点不对劲的时候,作为父母怎么帮到她)(how)

1.全神贯注地倾听。全神:你得放下手上的事,心中的念,一心一意;贯注:身体朝对方,耳朵竖起来,眼睛看着他;倾听用心去孩子想表达的内容。如果我现在就是你的孩子,正在向你倾诉,那么这位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听我讲这种三心二意的状态,是倾听所要摒弃的,你的不认真,我是能够明显感受到的,这位家长就基本达到了倾听的要求。倾听不仅是沟通技巧,更是表达爱的语言,通过倾听把爱传递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从你身上学会倾听,学会爱的表达,彼此受益。

2.第二个技巧:用简单的词汇回应他们的感受。最好用的是这几个“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地回应,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也能巧妙地做到不打断孩子的思绪,从而有可能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就像我们大人自己找人倾诉时,说着说着自己就理出了头绪,找到了应对之策。这个技巧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上手,想要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那就可以尝试操作第三个技巧说出孩子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为什么说它有点难呢?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感受?感受是指外界事物发生以后在内心产生的想法,以及这个想法的引起的情绪。所以说说出孩子的感受,其实包含两块内容:解读孩子的想法和表达孩子当时的情绪。“孩子和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作为父母不要用高高在上想当然的思维去笃定孩子的想法,尽量用猜测或试探性的语气给予反馈。个人小妙招:句子前面加个“你觉得…”,然后加上一般疑问句的语气表达你的观点。举个例子:孩子做作业耍脾气,可以这么说:你觉得这道题很难,浪费了你很多宝贵的时间。这让你感到很难受。

说出孩子的感受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技巧技巧熟能生巧,当你熟练地掌握其精髓时巧力就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当你正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因为有人懂不再孤独,孩子的内心反而会变得强大去应对问题,甚至很多冲突会在你们的谈话中慢慢化解掉。

4.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去解释为什么没有,可越解释孩子越不听,用幻想代替逻辑上的解释,可以帮助孩子在精神层面上实现愿望。比如:孩子想吃糖,家长可以摸一摸口袋,假装变出一颗糖,孩子想买一个机器人,家长可以放大他的愿望,“买一个不仅会唱歌的,还可以帮我做家务的,还可以帮你检查作业的。”这个时候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他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渴望,是被家长理解的。情绪也就自然平复下来了,反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没有的现实。幻想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神话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吧,描绘出美好画面,在精神层面上帮助孩子实现愿望。据科学研究发现,望梅真的可以止渴,画饼也真的可以充饥。

我们总结一下,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简单的词汇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以上技巧适用于孩子找你倾诉、讲述困惑或者带着负面情绪需要被关注时使用。不适用于孩子自言自语,能自己独立解决的小事上。(where)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2分钟

接下来我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3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女儿放学回家跟我说:“妈妈!今天何老师批评我和同桌上课说话了。”

“完了完了,成绩要下降了。”我想当然地在心里嘀咕着,没说出口。

“可我没有。”

“不会吧,老师肯定是看见了才批评的。”这次想当然的脱口而出。

“你不懂,不跟你说了!”然后又是一次带风又带门的“嘭”。我也被莫名其妙的门声震的有些生气。今天一对照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我反思得出:当时如果认真倾听,用“哦……”、“嗯……”、“这样啊……”去回应或者说出女儿的感受,我想事情就不会这样不和谐了。

我们用上4个技巧来模拟一下刚才的场景,“妈妈!何老师今天批评我和同桌上课说话了”

“哦…”

“可我真的没有”

“嗯!你觉得何老师误会你了,你为此感到很难过。”

我想女儿可能接下来会说:“哎,他也听不见,远远看起来是像我和同桌在聊天的样子。”

“哦…”

“下次同桌自言自语我继续不理他,我想何老师总会看清楚的。”

“嗯!是这样的,加油。”这样女儿当时放学后的情绪就被我接纳了,得到疏通后能帮助她从情绪中走出来。同时她自己也能更好的去解决她所要面临的问题。

这件事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情绪如同洪水需要的是疏通理解,堵的话情绪会更汹涌,疏通~情绪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A2

1分钟

知道到做到,我还差一个规划。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一般情况下,女儿放学回到家气氛都会比较紧张,十有八九都会有一点小情绪在那里。我尽量做到耐下心来看着她听她讲,用嗯、哦、是这样啊简单的词汇进行回应,明显感受到他的想法和情绪时,试着说出他的感受。如果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试着用幻想的方式帮她排忧解难。至少一天一次刻意运用,每天尽量达成一次愉快的亲子沟通。以上A2内容我会写好便签,贴在油烟机上,提醒自己去落地执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远比我们想像的更优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同样需要被尊重。请放下偏见,好好地听一听孩子想说什么,真诚地接纳他们的感受,事情就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