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谭亭亭,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首先,我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但我的理想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探寻理想的路上,我拥有了第二个标签:拆书家,结识拆书,不仅使我坚定了职业方向,也开始走上了探寻自我之路,于是,便产生了第三个标签,教练技术的学习者和践行者。
今天的现场学习,我要给大家带来的书是时间管理类的畅销书《小强升职记》
【F】本书被誉为时间管理入门必读书,作者邹鑫是国内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有近15年的时间管理实践经验,书中不仅讲述了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更是道出了高效工作、管理人生的正确姿势。
【A】本书在豆瓣评分8.8分,与其他书最大的不同是它以对话的形式引导读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时间管理的理念及方法,语言轻松幽默可读性强,理念深刻富有哲理,方法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
【B1】在座的各位,你是否也曾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前路漫漫却不知归路的迷茫;或者有过一地鸡毛却无暇顾及的狼狈?这时,你一定希望有一个智者能指引你冲破迷雾,理顺鸡毛。本书中,作者邹鑫化身为经验丰富又富有智慧的职场高手老付,一路指点职场新手小强运用时间管理技术打怪升级,不断成长。相信他的时间管理技巧,同样会给你启发,助你找到目标,解决困惑。
【B2】今天的现场学习主要关注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焦虑,做到“心静如水”;以及如何在无压力的状态下高效开启工作,体验开挂人生。
【学习目标1】首先我们进入拆页一的学习,通过今天对拆页一的学习,伙伴们可以学习一种缓解焦虑的工具——“收集蓝”,并在现场引导下应用“收集篮”重新加工一个曾经让你感到焦虑的场景,体会心静如水的感觉。
【分组】
为了让现场体验感更强,请小伙伴们分一下组,我们一共三个人,就作为一组来讨论。
拆页一:巧用收集篮,让自己“心静如水”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拆页的学习,先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拆页一,看完后请伙伴们示意我。
· R
节选自《小强升职记》P69-70
拆页一:选自《小强升职记》P69-70
所以捕捉这个环节就是把‘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都收集下来,放到头脑以外的地方,让那座冰山浮出水面,看到它的全貌。
拿我自己举例,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准备今天下午2点的会议资料,这是一件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这时王总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要我联系一下供货商,告诉他们支票会在下一周送去,我应该怎么处理?立即去做吗?不,先记录在一张纸上,然后继续集中精力准备会议资料。这时候研发部的Luke跑过来找我,让我提供新版本软件的用户使用调查报告,我应该怎么处理呢?立即去做么?不,记录在刚才那张纸上,然后继续集中精力准备会议资料。突然脑袋里冒出一件事:就最近项目出现的问题和Eric沟通,怎么处理呢?立即去沟通吗?不,先记录在那张纸上,然后继续集中精力准备会议资料。刚工作了10分钟,张经理打来电话,要我在下周五之前拿出新产品的销售策略。挂了电话之后马上准备销售策略吗?不,先记录在那张纸上。20分钟之后,同事在QQ上问你哪天有空一起去打羽毛球,我回复他我在忙碌中,然后呢?马上考虑打羽毛球的事情吗?不,还是记录在那张纸上。又过了40分钟,孙会计过来将上个月的市场推广费用明细报表递给我。我在接到的时候马上研究一下报表吗?不,将它放在一边,同时在那张纸上做好记录。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还没做,这时候要立即去做吗?不,仍然写到那张纸上。其实很多突然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要立即去做。如果我恰好这样度过了忙碌的3个小时的话,我的那张纸上应该和下面类似。
我管这张纸叫做“收集篮”,纸上写的内容叫“杂事”,将这个过程称为“捕捉”,收集篮是需要每天清空的。
· I :
[why]
相信这幅图大家都不陌生吧,对,这是冰山,通常,我们看到的冰山,是水面以上的部分,而冰山最有力量也是最危险的,则是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很多人觉得,我怎么这么忙呀,一天到晚各种事儿!于是他们开始审视工作清单,抱怨领导安排不当。但事实上,所有列入清单的工作,都是冰山以上的部分,这部分工作固然让我们忙碌,但真正让我们焦头烂额的,却往往是没有被列入清单的工作、想法和步骤:试想一下,下班前,你会因为手头有工作没完成而焦虑?还是此时突然想起来要参加女儿的生日宴会而焦虑?相信是后者吧!焦虑是由于被列入工作清单的“承诺”变成了“突发事件”。
【常规的做法】
当我们正专心工作时,如果有杂事来袭,比如同事跟你要材料;死党打电话约你逛街……你会怎么做呢?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呢?还是放着不管?
【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一方面无法专注当下工作,一拖再拖,变成紧急而又重要的事情,徒增焦虑;另一方面,临时插入的工作也会因为要急于完成而去处理原来的工作而应付了事。
如果放着不管呢?虽然当下看似专注,但大脑中却会时不时冒出刚才出现的事情影响效率;另外,被暂时放任不管的事情也很容易被忘记而变成紧急的“突发事件”。
无论以上哪种处理,久而久之,都会让自己会感到精疲力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同时委托你办事的人也会觉得你不靠谱而对你失去信任。
【反面例子】比如昨天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写拆书稿,学生发信息说项目中有个点不明白,于是我放下拆书稿,开始跟学生讲解,讲完用了半个小时,再回到拆书稿上,发现原来的思路又断了,于是从头理一遍,重新来过;然后拆书帮运营团队说要我做下分舵的账目,我又停下手头工作,开始做表格;后来看到辅导员微信群里发的班级通知,我想先不管他,结果在工作过程中总是想着会不会有重要的通知呀,要不要去看看啊,也没办法专心做事,后来还是忍不住去看了,原来是发布中高风险地区的清单,让我们关注学生动向;然后女儿又说让我给她装一个app,我很烦躁的跟她说:等我忙完再说……,5点钟闹钟响了,是提醒女儿晚上7:30的网课……结果忙到晚上6点,才想起来忘记给女儿装app,这时女儿已经去玩儿别的了……
结果,我的拆书稿只写了一半,因为感觉效率不高,中间也没敢休息,结果一下午下来感觉特别累!
[what]
拆页中介绍了一种工具:“收集篮”,通过将随时出现的“杂事”并放入“收集篮”,可以及时清空大脑,保持当下专注,同时对所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暂时失忆而使杂事变成“急事”,引发焦虑。
[how]【细化行动步骤】
“收集篮”可用于捕捉随时出现的杂事,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停下来。每当出现突发的工作或想法时,先让自己从现在的工作状态中停下来,深呼吸,准备好心态迎接这种突发的改变。
第二:写下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具作为自己的“收集篮”,可以是纸质的便签本、手机备忘录、嘀嗒清单等等,重要的是能在5秒内拿出工具,记录下刚刚出现的“杂事”。
第三:装起来。(细化行动步骤)
收集到收集篮中的杂事,并非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在完成当下事情之后进行及时清理。清理的方式是将收集篮中的事情进行逐项分析,分装入不同的清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区分事情是否可行动,将不可行动项视情况放入垃圾箱、参考资料和备忘录
第二步,可行动项中区分需要自己完成的还是委托他人完成的,将后者交代给他人完成,并将需要跟踪的事项写入日程表;
第三步,可行动项中2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立即完成;2分钟以内不可以完成的分别放入待办清单和日程表。前者是指没有具体时间节点的;后者是指有具体时间点的。
比如刚才片段中的收集篮经过分析后可以分装到不同的清单中
【反例转正】
如果能应用收集篮,昨天的我应该是另一种状态:
首先,停下来,遇到打断,我首先让自己做个深呼吸,当作休息,这样我就不会特别烦躁和焦虑;
第二,写下来,将所有的事情写在手边的小本子上。如下所示:
第三,装起来,根据任务性质,在我专心处理完拆书稿后,便可以做如下分装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这个“装起来”的步骤也太繁琐了吧,处理起来会不会更浪费时间?其实这几个步骤只是思考过程的慢动作回放,并不需要真的一项项写下来,大脑会迅速分析并分装入不同的清单中。而且,时常训练,思考过程可能在不到一秒内便可完成。
【where】收集篮是一个缓冲工具,适合于处理工作或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不太紧急的事情或想法;不适合于一些紧急事务的处理,比如突遇急诊、孩子陷入危险等。
激活经验
【A1】现在,我想邀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一周的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这样一个时刻,当你专注于某项工作,感觉工作完全在掌控中的时候,突然想起女儿晚上的的生日晚宴还没有预订(想法),或突然接到了同事的电话来催交材料,或者发生了其他计划外的事情?这时的你,会感觉手忙脚乱?焦虑不安?(显像提问法)
如果有,当时是什么样的场景?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请大家回忆一下,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讨论时间为2分钟,2分钟结束后,我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并说明你的处理方法以及感受。
【学习者分享】
朵朵分享:某天早上同事跟我要催款资料,正当我在专心准备资料的时候,人事那边突然通知要开会,我就非常焦虑,正当这时,老师又打电话来说女儿书忘记带了,让我给她送去,当时我就感觉好焦虑,不知道先做哪个好
依婷分享:上个周末我在参加长三角成长大会的时候,突然老公打电话来说要带儿子回来,然后就要让我下楼帮他搬东西,我没办法,就去拿了,后来儿子又时常过来跟我说各种新鲜事,我一边非常焦躁,一边也没办法,这样下来,成长大会后面的内容也没有听明白!
【拆书家反馈】好的,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刚刚小伙伴们分享了让自己焦虑的时刻,主要是因为原来的专注被计划外的事情打乱了,相信小伙伴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A1+】今天我们学习了“收集篮”这个工具,伙伴们可以试着用这三个步骤来重新回顾一下刚才的场景,你会怎么做呢?
请大家小组内运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停下来——写下来——装起来)将刚才场景中临时出现的杂事或想法收集进工作篮,并进行简单的分装。并讨论一下,如果这样做了,结果会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好的,现在开始讨论,讨论时间为3分钟,时间结束后我邀请伙伴来分享你的做法和收获。
【学习者分享】
请朵朵来分享一下
【拆书家引导】假如回到刚才那个场景,如果运用刚才学到的三个步骤:停下来、写下来、装起来,应该如何处理?如果你受到的计划外打断比较多的话,可以选择其中一件事情来分享。
朵朵分享:如果再回到之前的场景,我会先接收,然后写下来,再做个分类,哪些是紧急需要做的,哪些是委托他人做的或者是可以后面做的。
【拆书家反馈:追问】那么你刚才讲的那三件事情中,你觉得应该分到哪些清单中呢?
朵朵:比如刚才场景中,本来是在做账目,但是开会是紧急的事情,所以我会重新调整,将账目放入待办清单,给女儿送书这个事情我会打电话让别人代办。
【拆书家反馈:确认】嗯,经过这样三个步骤,你会把账目放入待办清单,给女儿送书委托给他人办理,这样做会不会感觉没那么焦虑了!
朵朵:是的!
【拆书家反馈】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每当遇到计划外的事情打断专注时我们就会感到特别焦虑,这时如果用停下来-写下来-装起来三个步骤会让你更加从容。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如何巧用收集篮减少杂事对专注的干扰,也通过“装起来”的步骤将杂事分装入不同的清单内,防止临时失忆造成的“紧急事件”,但有的伙伴们也可能意识到了,被分装进待办清单的工作,往往会被一拖再拖,迟迟无法行动。一是由于待办清单中的事情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容易拖延;更重要的是,看着待办清单,时常会陷入“明知道有事要做,却不知从何做起”的尴尬。这时,拥有高效开启行动,确保待办清单顺利杀青的能力就成为掌控人生、享受人生的关键法宝。
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拆页的学习:“锚定‘下一步行动’,高效开启行动”
【学习目标2】通过今天的RIA现场学习,伙伴们将学会运用分解、厘清、锚定三个步骤快速找到并锚定“下一步行动”,让自己面对复杂的任务清单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高效行动。(具体可测量的行为要求)
请大家先花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拆页二,阅读完成后请示意我。
R:选自《小强升职记》P86-87
拆页二:选自《小强升职记》P86-87
“然后就是让脑袋里只装一件事!”,老付接着说。
“那……我应该取出哪一件事装在脑袋里呢?”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脑袋里只装哪一件事呢?我认为应该是‘下一步行动’。”
“什么是‘下一步行动’?”小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呵呵,我们分成两部分看,‘行动’就是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比如打个电话,而‘下一步行动’就是某一件事情的下一个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比如‘制作项目进度计划’可以分解出若干行动。
这四项都是行动,但下一步行动只有一个:进行项目结构分析,明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工作关系。
通常造成你拖延、效率低下、行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你在做的是杂事、任务或项目,而不是下一步行动。所以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最后一步才是真正制作项目进度计划,这时很多人进入的误区,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啊!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上一刻决定‘现在开始做项目进度计划吧!’,下一刻就会陷入迷茫,感觉千头万绪,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紧接着你会感到烦躁、压力大。但是当你决定做的事情是‘进行项目结构分析,明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工作关系’的时候,你会立刻拿出资料进入分析的状态。我说的对吗?”
“的确很有道理!”
“我们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下一步行动:我每接受一个项目或者从第二象限取出一个任务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会在纸上先将任务分解成若干‘行动’,然后去找‘下一步行动’,最后再去执行它。执行完以后,再执行下一个‘下一步行动’,就这样,整个任务就在‘下一步行动’的驱动下顺利完成了。我强烈建议你养成这个习惯:任何时候都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要知道,任何复杂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行动’组成的,就想一个很大的毛线球,只要你找到它的线头,顺着线头,总会把毛线理顺的。工作上的事情是这样,生活上的事情也是这样。所以可以这样说,‘下一步行动’驱动着你的人生。”
我观察到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请大家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走入这个拆页:
在讲解这个拆页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区分几个概念:行动、任务和项目。
行动,就是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比如剪头发、打电话就是行动,通常是一个动词词组;
任务,是由多个行动组成的,而且这些行动基本由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比如准备拆书稿,是由一系列行动组成:选书、选拆页、写拆书稿
项目,也是由多个行动组成的,但这些行动通常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的,如将生产质量提高10%,涉及到多部门合作。
现在大家明白行动、任务和项目的区别了吧?
我们看一下,拆页当中的“制作项目进度计划”属于行动、任务还是项目呢?
学习者回答:(是任务)
反馈:是的,是任务。
I:
当我们拿到一份任务清单时,可能很多伙伴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去做! ” “拿来就做”的起点当然很好,我们称之为“行动力强”,但不幸的是,“拿来就做”的美好起点却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个事实:很多事情,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于是便在事情面前徘徊,终究还是选择了无止境的拖延或放弃。
那我们来看一下拆页里是如何快速开启行动,完成任务的呢?
首先,将任务拆解成一系列行动;然后,依次完成下一步行动,最后,任务完成
【意译案例】
前几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找我聊天,抱怨说老板最近让他做个招商宣讲的PPT,眼看到deadline了,却还不知从何做起。
我告诉她:“你应该一次只想一件事情!”
学生问:“那我应该想什么事情呢?”
“就是‘下一步你该干什么’!”
“下一步该干什么?”学生很疑惑,
“首先,我们可以把做PPT这个事情分解一下,分解成一系列可以直接去做的行动”(拆解)
“这五项都是行动,但下一步行动只有一个,就是首先分析招商对象,拟定宣讲主题。(锚定行动)造成你拖延、效率低下、行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你在做的是一项任务,而不是下一步行动,所以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完成5个‘下一步行动’才是真正完成了招商宣讲PPT。”
“你有没有感觉,当你决定要‘完成招商宣讲PPT’的那一刻,你马上会陷入迷茫,该做的工作很多,却不知从何做起?瞬间感觉烦躁、亚历山大,但当你决定分析招商对象、拟定主题的时候却很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是这样么?”
“奥,原来是这样!”学生恍然大悟,“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只要关注‘下一步行动’就可以了,完成一个,再去执行下一个‘下一步行动’这样任务在‘下一步行动’的驱动下顺利完成了!”
【how】(细化行动步骤)那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拆页当中对于任务完成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3个步骤:
一、拆解任务。将任务和项目拆解成若干个行动。判断一个好的行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感觉:如果你确定这件事情可以立刻着手去做,那便是一个好的行动,否则,可以继续拆解,直到可以立刻去做为止。
二、理清顺序。拆解完成后,要理清楚各个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先后顺序。排在最前面的那个就是当下要关注的“下一步行动”。
三、锚定“下一步行动”。确定了下一步行动后,就开干吧,所谓锚定,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完成这项行动,再进行下一项行动。为了更好的锚定,可以给第一个“下一步行动”确定一个时间限。
比如,刚才的例子中,如果给每一项行动确定一个时间限的话,就变成了如下的表格:
更具体地,以上3个步骤可以用3个魔法问题来一一推进:
一、拆解任务:“完成这件事情,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可以直接去做么?还有呢?”
二、理清顺序:完成这件事情,首先需要完成什么?下一步呢?”“然后呢?”
三、锚定“下一步行动”: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什么时候截止呢?
【where】当然,这三步骤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如果当下的工作可以直接行动,比如给妈妈打电话、看书20分钟等就不适用,这样的工作只要定好时间去做就可以了;而当你计划开启一项任务,却发现不知从何做起时,可以试试用拆解-厘清-锚定三步骤来提高效率,比如准备一顿大餐、筹备一个会议、帮女儿准备生日礼物等等。
A3:
【给出具体的场景】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拆解-厘清-锚定三个步骤确定“下一步行动”,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方法。
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小周是一位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虽然上学期间小周是一名出色的学习者,但他也深知职场与学校的区别,于是,从第一天上班,他便抱着学习心态,他随身携带了一个记事本,将当天的工作和想法一一记录,希望有机会向前辈请教,以下是小周记事本上记录的工作和完成情况。
一天下来,真正完成的只有2件事情,其他事情都只开了个头或者想做却不知从何做起。小周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以前行动力还可以,结果上班了发现自己的行动力好像消失了一样?他希望通过咨询时间管理专家来解决他的困惑。
【角色扮演】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时间管理专家,另一人扮演小周,请扮演时间管理专家的一方应用刚才学到的三个步骤,运用3个魔法问题引导小周对于未完成的工作找到相应的“下一步行动”。
一、拆解任务:“完成这件事情,需要完成哪些准备?还有呢?”
二、理清顺序:完成这件事情,首先需要完成什么?下一步呢?”“然后呢?”
三、锚定“下一步行动”: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什么时候截止呢?
每个角色的演练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可以互换角色,5分钟时会有提示,双方可以交换角色。
【学习者分享】
小周(朵朵):崔老师,领导现在让我准备一个生产会议,但是我发现根本无从下手,我想向你请教一下,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专家(崔勇):我刚刚参加过一场拆书课,讲的是《小强升职记》里面的一种处理任务的拆解-厘清和锚定三步法,提到了三个魔法问题,我们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小周(朵朵):好的
专家(崔勇):第一个魔法问题:我们来看看完成这个生产会议你要做哪些准备呢?
小周(朵朵):通知与会人员、准备资料、需要改进的东西,应该是会议内容
专家(崔勇):这三件哪件是可以直接去做的呢?
小周(朵朵):通知与会人员和确定会议主题是可以的,准备资料不能自己做
专家(崔勇):准备资料需要哪些部门的协助呢?
小周(朵朵):销售部、生产部、研发部
专家(崔勇):第二个魔法问题,那我们来理一下顺序。完成这件事情,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小周(朵朵):发通知,然后是确定主题,最后是准备资料
专家(崔勇):那么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可以直接去做的,第三步是需要别人协作的,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第一步行动呢?
小周(朵朵):接到通知后,马上做
专家(崔勇):那你准备什么结束收集材料呢?
小周(朵朵):10分钟后
专家(崔勇):嗯,那我们来理一下,首先我们确定了需要准备的工作,然后理清了顺序,最后确定了每一个下一步行动,并确定了时间节点,列出这样的表格:
【拆书家反馈·赞美】哇,好棒,经过崔老师一番指点,相信小周的工作会变得非常高效啦,让我们为两位的学习能力鼓掌!
【回应·追问确认】请朵朵分享一下,6假如这样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朵朵:我会感觉没那么焦躁了,会气定神闲完成工作。
A2:分步催化
【分步催化1: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
伙伴们已经学习了锚定“下一步行动”,高效开启行动的方法。可以用在招商PPT的制作、筹备生产会议、准备生日礼物等场景下,现在邀请大家来设想一下,周一的早晨,你激情满满的看着自己的任务清单,刚要投入工作,却发现无从下手,万分迷茫,请想象一下,你可能在哪些场景下用到刚才讲到的拆解-厘清-锚定三步法?
请大家闭上眼睛思考1分钟,在小组内分享,这个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呢?分享时间为1分钟;
【拆书家引导】场景是未来一两周之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学以致用的场景,可以描述一下前因后果。
【学习者分享】
依婷:下周我闺蜜过生日,我会给她准备一个生日惊喜,这是一个任务,可以用三个步骤来拆解。
【分步催化2: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
现在你怎样运用刚才学到的“拆解——理清——锚定”以及三个魔法问题找到你的“下一步行动”,并设定时间限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请伙伴们用5分钟时间思考,并选择其中一项任务绘制下一步行动表格。
5分钟结束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好,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分享】
依婷分享:
第一步拆解:需要做的准备有:定餐厅、约女友、买礼物、给惊喜;
第二步:理清顺序:首先我要先约她、然后定餐厅、买礼物、给惊喜
第三步:锚定:我会订上时间点:9点先约她,如果可以的话9:10定餐厅、9:30买礼物;下午6点去吃饭,然后送礼物,给惊喜;
【拆书家回应:追问】这样安排下来,你会有什么感觉?
依婷:我会感觉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确的日程,我就按照流程来做就可以了。
【拆书家反馈·总结】好的,感谢伙伴们的分享!刚才从伙伴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大家已经掌握了拆解、理清、锚定三个步骤如何高效开启行动,也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使用。
结语:
【强有力的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的拆解就已经接近尾声了。最后,做一个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工具——“收集篮”,一种方法——找到“下一步行动”,“收集篮”是人生的缓冲器,有了它,可以让你摆脱“杂事”带来的焦虑感,坐看云卷云舒;“下一步行动”是人生的驱动器,有了它,可以让你犹如打不死的小强,人生一路开挂,笑看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