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1年7月8日(周四) 拆书帮山城分舵第241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米薇,是一位终身学习的信奉者,也是一名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拆书家,今天挑战的等级是2-1。

二、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小伙伴能够将近期一次自己内心抵触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运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步骤进行梳理,现场完成用“我选择做”的语言来表达。

三、分组

为保证学习效果,我们分成几个小组(2人一组),一会儿会有研讨分享的环节。

四、图书介绍

Feature(特征):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全世界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有超过50年的非暴力沟通实践经验。这本书给了一个万能的沟通公式: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Advantage(优势):在沟通中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消除人们的误解和争议,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畅销书这本书和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有大量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运用。

Benefit(利益):你有没有过非常生气,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时候,那这本书可以教会你如何更好的去表达愤怒;你有没有遇到过非常感激一个人,而只是说了一声谢谢的时候,那这本书里感谢三步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早上不想起床,但是又必须要起床上班的时候,那今天要拆的这个“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可以帮助你解决这样的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具体步骤。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事情是我们不想做又不得不面对的。比如:辛苦了一天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吃完饭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周末突然接到电话要求加班……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的内心是抗拒的,或是排斥、回避、敷衍。如果长期以这些心态来处理事情,很难将事情做的更好,长此以往,还会逐步淡化个人的责任感,甚至因这种心态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上上个星期非常忙,加班回家又不得不哄孩子睡觉,内心就很烦躁,觉得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搞得彼此都不愉快,我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很生气,孩子基本都是大哭一场才会睡觉。在上个星期,我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发现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我以积极愉悦的心情去陪伴孩子睡觉,孩子会安心的入睡,我也享受了亲子时光。

where:当你做一件事情,内心有抵触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做一个心理的自我引导,不能用这个片段去帮助他人做决定。

那具体怎么做呢?

how:

(1)列出清单。列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你一想起要做着事情内心就难受、愤怒、抱怨。比如:我们刚才读的这个片段,作者列出的清单是:写临床报告;开车送小孩上学。

(2)寻找需求。找出做这件事情背后最深层次的需求或者是你的价值观。比如:片段中作者思考的需求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作者想从中得到收入;送小孩上学是因为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

(3)确定选择。当找到自己内在需求后,接下来确定选择,做or不做。比如:作者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因此放弃写报告;作者看重孩子们的教育,所以选择做。

(4)转变心态。在选择做这件事情后,就在所列的清单前,加上“我选择做”和自己内在的需求。例:作者选择开车送小孩是因为他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

例子:在7月3日—7月6日,我们要求参加全员培训,按号入座,这就是我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3号、4号整个心情很烦躁。

4号晚上准备拆书页的时候,我就按照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步骤:

(1)列出清单:参加全员培训;

(2)寻找需求:在专业上有成长,最好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3)这个培训是教研员主讲,话题比较前言,质量比较高,关键还免费。性价比最高,因此我选择参加培训。

(4)转变心态:我选择去参加全员培训是因为我想自己在专业上有所成长,了解当前教育的方向。5号、6号我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培训中,发现接受效率高了很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周,你有没有遇到感觉到很抵触、抱怨、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呢?例如:(1)不得不参加的聚会或相亲;(2)临时加班/临时工作委派;(3)不得不做的家务活等;(4)不得不陪的孩子功课。。。请小组内每个伙伴都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伶俐:为了拿到合同,上周六,我需要陪客户吃饭喝酒,内心十分抗拒,认为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A1反思加工】

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分享的案例,请每一位伙伴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用我选择做的语言来表达,并在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时间。我将邀请1位伙伴分享。

学习者康康:

A1:今天上午,按照客户要求,需要拟定一个中英合同,以前没有要求拟定过中英合同,一想到耗时非常多,内心就很拒绝,这是我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A1+】:

列清单:拟定中英合同

找需求:做培训的目标是服务好客户,才能有更多的业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选择做,转变心态:我选择完成中英双合同是因为我想要有更多的业务,并且能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