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谭亭亭,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首先,我是一名高校教师,非常享受与学生畅聊人生,思想碰撞的时刻;第二,我是一名一级拆书家,目标是9月份以前晋级为3级拆书家;第三,我是一名教练技术的学习者和践行者,初涉教练,受益颇多,期待日后能更加精进。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为《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F】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作者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知乎大V采铜,原名崔翔宇,为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作者非常善于使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的思维。在本书中,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7个影响个人成长方面要素进行剖析,为读者呈现出了一条系统的精进之路。
【A】本书与其他个人成长类的书想必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是只有深奥的理论,而是先讲为什么,然后告诉你怎么做,把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实用方法。
【B1】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读完后可以变得很厉害,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不厉害,让你对照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B2】今天的片段关注的问题是,当面对复杂的多线程任务时,如何运用“图层处理法”设计工作流程,让行动更高效。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座的小伙伴可以掌握运用“图层处理法”推进项目进展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小伙伴们可以现场运用“图层处理法”的三步骤为特定场景下的项目推进设计解决方案。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成请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选自《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当我们不得不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段处理时,我们不需要机械的按照任务的一般顺序来切分(“今天上午9点至10点写完文档第一节,明天下午1点至3点写完文档第二节”),而是按照这个任务所涉及的认知复杂度和认知类型来切分。
那么如何理解按认知类型来划分呢?
认知类型指的是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类型。当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损耗会比较大。比如在本书的写作中,很多章节是配图的,那么如果按照一般的顺序写作方法,在写到需要用图的地方,我应该把文字停下来,着手画图。但我的做法是,写文字的时候就一路往下写,对于需要插图的地方,只是记下位置标记和特征要点,待一整章写完后,我才返回去加上插图。这样做的效率显然比一会儿写东西一会儿画图更高。
这也像用Photoshop来画图。在用Photoshop绘图的过程中,可以把一幅画分成多个图层,每个图层在绘制时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绘制者在同一个时间只要专注于“某一层”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同时顾及太多的其他要素,这样既减少了任务切换的复杂性,也节约了切换成本,而作品最终表现出来的仍旧是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的整体效果。
所以我把这种多线程工作的方法称为“图层工作法”。
比如写小说时。作为一个读者,你总是从小说的第一句依次看到最后一句。而对一个创作者而言,小说写作的次序存在多种可能性。比如有些作家喜欢先把小说的结尾写好,有些作家喜欢先把小说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写好。如果从图层的角度来看,一部小说通常有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和对话,其中叙述主要是负责情节的推进,描写主要用于氛围的营造,对话则用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冲突。那么一个作家,完全有可能先把小说从头到尾的叙述部分写好,再营造气氛,最后精心雕琢对话。
不仅如此,图层工作法还可应用于并行处理多项任务的场景中,比如你现在由两个任务要做,一个是写一个word文档,另一个是做一个PPT,常规的做法是先把其中一个做完再做另一个,或者其中过一个先做一部分再做另一个。而图层工作法可以这么做,把Word任务分解为word文字、word图片、word排版三部分,把PPT分解为PPT文字、PPT图片、PPT排版三部分。然后将相同类型的工作组合在一起,于是你工作的次序就可以如图显示的这样:
图层工作法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不同“图层”的工作由于性质不同,所以需要的资源是不同的,当你可以依次完成各个图层的工作时,你就可以依次调用不同的对应资源,而不需要在不同的资源间穿插切换,这样你的工作效率就可能更高。同时,它的另一个好处是,提示和方便我们为作品附上更多的图层,以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
【分组】
那么,为了讨论更加充分,首先我们先进行分组,3人一组,分为2组。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观察到大家已经读完了拆页,接下来我将对拆页进行解读)
l I
【why】大家都知道大脑是分区域进行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如文字、图像、数字、逻辑等信息分别由大脑的不同区域进行处理,当需要处理的任务由类型A转换为类型B时,大脑处理层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时,由于对A的认知惯性会影响大脑对B的处理,同时,任务类型转换时,大脑需要重新调用B任务的背景和信息,从而影响B的绩效,这叫做“转换损耗”。这种转换损耗在低认知层次向高认知层次工作的转换中尤为明显,比如你刚看完一场电影,就让你去写一篇报告;或者刚刚吃完大餐,马上就要去上课;看电影、吃大餐需要调用的脑资源较少,属于低认知层次,而写报告、上课则需要调用较多的脑资源,属于高认知层次,这时你一定很难迅速进入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时间管理类书都建议“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但是,在当今项目为王的时代,许多工作都呈现出项目制的特征,一个项目既包括高认知层次的工作,也包含低认知层次的工作,如何减少任务转换带来的损耗,并保证在时间有效的情况下还能高效完成项目就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what】片段中提到的“图层工作法” ,其命名来源于photoshop的作图方法,即首先将复杂的项目按照认知层次分成不同的子任务,然后将同层次的子任务集中完成。图层工作法的作用有2:一是可以集中处理同类型的任务,减少不同类型任务之间的“转换损耗”;二是可以优先选择一些转换损耗高的任务放在大段的专注时间优先完成。
【how】如何运用“图层工作法”来推动项目进展呢?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细化行动步骤】
(1) 列出所有子任务。这一步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列举出项目目标达成所需要完成的全部子任务。可以试着回答这样的问题来进行检验:如果这些都实现了,项目就能完成了么?
(2) 子任务分类组合
将子任务按照复杂程度和对目标完成的贡献程度分为骨架、血肉和装饰三个层次。
骨架层是任务的框架,需要的认知复杂度最高,对目标完成的贡献度也最大;
血肉层是任务的内容,需要的认知复杂度程度较高,对框架起支持作用;
装饰层是任务的特色,需要的认知复杂程度较低,可以让项目更加出彩。
(3) 顺序推进。
子任务推进的顺序为:骨架层——血肉层——装饰层
骨架层优先完成,一般安排在专注的整块时间完成,不宜被中途打断;
血肉层在骨架的基础上填充,可以一次完成框架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
装饰层可以在零星的时间完成。
【where】图层工作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打电话给老板询问工资待遇”则不适用,像此类工作的原则是:直接去做就ok了!另外,有些工作虽然包含不同的任务,如一边刷牙一边哼歌,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音乐,包含的两项任务都属于较低的认知层次,也不适用于图层工作法。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项目,项目中通常需要分别处理不同认知层次的任务,或者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各项工作中分别包含不同认知层次的任务,此时运用图层工作法会更有效。
【案例】
举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图层工作法推进项目,如果老板要你帮他完成一份面向全国经销商的招商PPT,按照“图层工作法”应该如何推进呢?
(1)列出子任务。 完成PPT需要完成以下工作:确定结构、收集数据、文本撰写、制图制表、颜色搭配、动画展示等。
(2) 分析子任务。以上子任务中,
因此确定
框架层为:确定结构
血肉层为:收集数据、文本撰写
装饰层为:制图制表、颜色搭配、动画展示
(3) 顺序推进:选择大块的时间与相关领导讨论确定PPT结构,然后利用相对集中的收集数据和文本撰写,最后利用分散时间完成制图制表,确定颜色搭配和动画展示方案。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我如何判断子任务的认知层次和目标贡献度呢?这里可以有一些小技巧,对于认知层次,可以根据完成该任务需要调用的脑资源确定,脑补一下,完成这件事情会不会让你脑壳疼,脑壳疼,证明调用的脑资源更多;对于目标贡献度,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不完成这项工作,会对项目的最终结果有什么影响?影响越大,说明目标贡献度越高。
A3:
【给出具体场景】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按照“图层工作法”的3个步骤推进复杂的项目。现在我想邀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副场景,明天在座的各位要到你家聚餐,需要你来根据人数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这时你应当如何规划?
【角色扮演】
请大家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即将招待客人的主人,一人扮演被征求意见的友人,请扮演友人的一方试着用“图层工作法”的三个步骤引导主人规划一下如何准备明天的午餐。
【给出清晰指令】
请大家两两搭配角色,讨论时间为4分钟,一组扮演结束后可以互换角色扮演讨论结束后,我们将一组邀请小伙伴来呈现你们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分享】
下面我们有请婷玉和漫路来分享一下,婷玉扮演友人,漫路扮演征求意见的主人:
漫路:明天有很重要的客人到我们家吃饭,我需要规划一下怎样准备午餐,你有好的建议么?
婷玉:今天拆书帮活动我学到了一种图层法:首先,列出子任务。做饭需要准备的工作有:确定大家想吃的(拆书家引导:确定菜单),去买东西、去哪里买(拆书家引导:准备食材)、怎么做(拆书家引导:安排流程)、还有看一下是否准备点小氛围(氛围渲染)。第二,根据子任务的重要程度划分类型:确定菜单属于框架层;准备食材和做菜流程属于血肉层;氛围渲染属于装饰层;第三,顺序推进,首先确定菜单;然后确定需要准备的食材和做菜流程,最后确定是否要准备气球和花等渲染氛围的东西。
【拆书家反馈】好的,感谢婷玉和漫路按照图层工作法进行了午餐的规划,看来小伙伴们已经学会了,也请小伙伴们回去后可以学以致用,试着运用图层工作法来推进项目进展。
今天的拆书活动就到此为止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最后请小伙伴们对我今天的表现提出苹果和洋葱,苹果是做的好的地方,洋葱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