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大家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和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分一下组,咱们就按照大家的座次分为两组吧,桌子左边的这几个小伙伴为一组,右边的这几个小伙伴为另一组。
【图书介绍】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刚出炉的新手拆书家刘慢慢,也是喜欢学习,践行慢成长理念的全职妈妈,非常高兴能再次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拆书。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拆页主题是“如何赢得孩子”,这个片段来源于简.尼尔森博士的著作《正面管教》,这本书可以说是亲子育儿领域的经典作品,它提倡我们用和善而坚定的信念,平等而尊重的态度来教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可以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品格。
请大家先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一下原文片段,重点部分已标注下划线,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文]“赢得”孩子
[片段来源]《正面管教》 P26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二,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考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方案。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时,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
好,谢谢大家的反馈,大家都读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
【why】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时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说教、责骂、威胁,甚至是采取暴力,在表面上“赢了”孩子,迫使孩子屈服。
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我们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积极的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赢得孩子的心。
【what】这段文字介绍了如何在理解、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简单的步骤,让孩子和我们达成合作。
【how】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呢?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句式可以给到大家。
第一步:准确说出孩子的感受。参考句式:你是因为某些原因,所以觉得有情绪,是吗?
第二步:共情,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参考句式:妈妈特别理解你的心情,之前因为某件事情,妈妈也是跟你一样的感觉。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一定要真诚,客观的描述。参考句式:但是你现在这样做呢,让妈妈感觉到......
第四步:聚焦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参考句式:你想一下能不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呢?
【where】当我们想要赢得与他人的合作时,比如亲人,朋友以及同事之间,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跟孩子的沟通。
分享一个用这个方法的小案例,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女儿一进门放下书包就冲到院子里踩水,雨衣也不穿,玩的特别嗨。我好几次喊她回家,她都当听不见。
放在以前我肯定就要河东狮吼了,不过这次没有,我是一个慈祥的妈妈(手动笑哭),于是我开始套上面那几个句式了:
宝贝儿,下雨天玩水太爽了是吧,所以你不想回来?(说出孩子的感受)
妈妈小时候也喜欢下雨,特别喜欢穿着雨鞋上街玩。看你玩的这么嗨,我都想跟你一起玩了。(共情,讲述类似经历)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就有变化了,开始有兴趣听我说话。
只不过现在天还有点冷,你又没有穿雨衣,妈妈担心你淋感冒了,上次感冒发烧,难受了一个多星期,妈妈心疼坏了,你还记得吧?(客观描述我的感受)
你想想怎么既能出去玩一会儿还不会感冒呢?(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这时候孩子说的是:那我穿上雨衣再出去玩一会儿可以吗? 我说当然可以啊,要不妈妈陪你再玩十分钟怎么样? 孩子高高兴兴的同意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A1]激活经验提问设计:听完这个案例分享,大家是不是在脑海中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场景呢?想让孩子赶紧写作业,他却磨磨蹭蹭,想让老公多分担一下家务,他却一直在玩手机......现在我要用时光机带大家穿越到过去,回想刚过去的一两个星期,你有没有过想要亲人,朋友或者同事接受你建议,跟你达成共识的经历呢?请你具体的描述一下,这件事发生在你跟谁的交流过程中,事情的起因经过是怎样的,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呢?
大家可以每人用一分钟左右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三分钟之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用1分钟的时间分享她的经历。
学习者大辉分享案例记录:说到过去的经历,我想到了一件特别困扰我的事情,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想发火。
我的儿子今年小学二年级了,但是每次写作业都不专心,总想着出去玩。上周末我们两个人又争吵起来,原因是我让他先把作业写完了再出去玩,但是他就不听话,就想玩完以后再写作业。因为这件事情我们耽误了去他姥姥家的行程,也让我们全家都不开心。现在回想一下,就是因为我没有按照这个片段提供的方法处理问题。
比如说出孩子的感受和共情,我总是关注自己的想法很少注意孩子的想法,因此我们的谈话总是以失败告终。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谢谢大辉的案例分享,我们不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相信通过刚才的分享和讨论,大家对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表示理解,共情,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引导解决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要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你打算怎么做呢?
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一个你接下来打算运用这个方法的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具体,在什么时间,你要和谁一起解决哪件事情,解决到什么程度,怎样具体运用这四个步骤来帮你实现,当然也可以直接套用我提供的几个句式。
我看大家还没有写完,咱们课上的时间有限,没写完的小伙伴咱们可以课下接着讨论。
拆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拆为己用,当别人跟我们沟通时,能感觉到被尊重,被倾听和被理解,这样的沟通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才称得上是有效沟通。我是刘慢慢,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学习者大辉案例记录:下周末我还准备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在出去玩之前,我想通过这个片段提供的方法,和儿子好好的交流一下。
(1)准确说出孩子的感受:儿子,一个周的学习有点累了,所以周末你想好好放松一下,先不写作业是吗?
(2)共情,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爸爸特别理解你的想法,爸爸小时候经常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就出去玩了,有几次作业都没完成,你能坚持完成作业就比爸爸小时候厉害多了。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每个孩子都爱玩,不过爸爸根据过来人的经验理解,如果不写完作业就出去玩,玩也玩得不痛快,总是想着作业还没完成,如果玩的太晚了耽误写作业,心里会特别发慌,后悔白天光玩去了。
(4)引导解决问题:你不是一直想去水上乐园吗?我打算周日陪你去痛痛快快的玩一天,避避暑,你想想这个作业问题咱们怎么安排比较好,既不耽误学习,还能玩的尽兴?然后逐步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下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