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逻辑分析笔记的三个步骤,将情绪稳定冷静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环节1:图书介绍(2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田妮,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喜欢孩子,喜欢阅读,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助人达己。
【图书介绍(FAB法)】:
今天我拆解的片段选自《麦肯锡情绪管理法》中“将自己的情绪写出来”部分。在阅读前,我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Feature】:
这本书是麦肯锡系列书籍之一,由麦肯锡资深合伙人、日本畅销书作家大岛祥誉书写。
【Advantage】:
与同类书相比较,这本书和通常情绪管理的书最大的不同是它不让你陷于情绪困扰本身,而是直击情绪产生背后的本质,将问题解决,从而消除情绪的产生根源。类似中医病根去了,症状就没了!
【Benefit】:
在职场中,面对各种压力,你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利用情绪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本书能帮你解密。它通过简单易学的4个步骤、8个技巧和6种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详实的例子,帮助大家将情绪“可视化”,把情绪问题变成具体问题来解决,从而达成管理情绪,让自己成为职场精英的目的。
环节2:R阅读原文(2分钟):
请大家打开刚才下发的拆页,这个片段摘自书中的第92-95页(有图),讲的是逻辑分析笔记的三个步骤,给大家2分钟左右时间阅读,看完的请抬头或举手示意我。好,请开始阅读。
片段:将自己的情绪写出来——“逻辑分析笔记”
来源:日本作家 大岛祥誉《麦肯锡情绪管理法》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p92-95(有图,实际只有2页)
冷静分析情绪的“逻辑分析笔记”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A4大小的笔记本。在左侧页面写上日期和发生的事情。比如“今天被上司训斥‘我交给你的任务怎么还没完成’”。
再在下面写出当时的情绪,“太过分了”“令人生气”“很难过”……
将情绪写出来之后,再将自己感到“难过”、感到“生气”的原因写在下面。
“眼看那项工作任务就要完成了,结果却被这样说,真令人生气”“我明明很努力地在做了,上司一点也不理解我,真让人难过”。
然后,再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对看不到自己辛苦付出的上司感到愤怒和失望”“对上司不认可自己的成绩感到不安”“长此以往自己恐怕没有升职的可能,这种担心和不安变成了愤怒”。这样就能发现自己的情绪其实不仅仅是愤怒,其中还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最后,用“ So what”(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和“Why so”(为什么这样做)对情绪进行深入的思考。
当对情绪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 So what”(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和“ Why so”(为什么这样做)是非常有效的两个框架。
这也是麦肯锡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通过不断地自问自答,使逻辑变得更加缜密和牢固。
假设现在的问题是“必须通过营销来获得新顾客”。那么通过思考“ So what”(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就会发现“通过获得新顾客来提高销售额”,然后再思考“Why so”(为什么这样做),就会发现“通过提高销售额来保证公司的利润”。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更加接近本质的课题:“如果提高公司整体的利润是最终目的,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改善点呢?”
在逻辑分析笔记的左侧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分析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利用“So what”(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和“Why so”(为什么这样做)在右侧页面上写出解决办法。比如“在接到工作任务时向上司说明自己的状况"“接受工作任务后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起责任”。
将自己在职场产生的情绪都如实地记录下来,在思考导致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的同时思考解决办法。这也相当于一种将情绪变为有待解决的问题的训练。
通过将情绪可视化,可以使自己把握情绪的内在情况,然后利用逻辑思考来找出对情绪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办法。逻辑分析笔记也是对自己情绪和问题解决的宝贵记录,日后可以当作情绪管理的实践记录来使用。
环节3:I拆书家讲解引导(6分钟)
好,我看到大家基本都看完了。
【What】
这个片段是告诉了我们一种---如何利用的三个步骤把负面情绪变成“可视化”的问题来解决的逻辑分析笔记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达成管理情绪的目的。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约1.5分钟)
在聊具体的步骤前,我想先来说说我自己经历的情绪管理失败的例子。
(自己的例子)
我们六一亲子活动当天的早上,正忙着清点家长孩子数量,准备乘车出发时,朱园长过来跟我反映,中班的小李老师哭着不要参加活动了,原因是她晕车还要主持活动却不能坐在车前面,她不能理解也拒绝接受忍辱负重的现实,老师们已经都去劝过了,还是不行,希望我能出面劝说。我一听这事就有些恼火,没有责任心,不顾全大局,再说也没有时间沟通了,就直接生气地说:“既然接受不了,非要回家那你就回家吧!”
(大多数人常见做法)
跟我一样,在碰到问题或冲突引发矛盾时,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
1.被负面情绪所控制。比如:伤心、发怒等
2.被事件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按拆页做的坏处)
1.大部分人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控制,陷入负面情绪里而不能自拔。这将容易造成贻误时机,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还会影响后续的工作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同事朋友之间的和睦相处。
2.被事件表面现象所迷惑,会忽略事件产生的本质问题,解决起来也是治标不治本,以后还会有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How】(约4分钟)
而使用情绪管理法的“逻辑分析笔记”这个方法,能让我们避免出现上述不利情况,快速找出问题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矛盾及负面情绪的产生。还是用我刚才的例子,我们一起采用逻辑分析笔记法,看看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第1步:写。写出引起自己生气、难过、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比如:刚才,在大门口,小李老师因为晕车要求坐在车前面,没同意她的无理要求就拒绝继续参加活动,为此,我很生气、烦躁、失望、焦虑、愤怒。
第2步:辩。需要有两辩。
1.分辨事件发生的起因;
2.换位思考双方尽可能多的负面情绪,找到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原因。
(感受负面情绪时,可以考虑出自己知道的所有负面情绪的词汇,然后一个个的对应考虑自己当时是否存在上述情绪。)
1.事件的起因是小李老师晕车(前期大家都不知道这事)却发现自己不能坐在车前面而生气难过,甚至说出了不参与活动的话。
2.换位思考,分辩双方负面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原因。
李老师:a.难过:自己晕车不被接纳,让别的老师以为自己自私,不顾大局。b.委屈:同样都是人,为啥老师就得忍,不被尊重。c.担心:担心晕车后不能完美的主持节目,会被家长和同事笑话,影响整个活动质量。d.逃避:那还不如不参加也不会丢人。
我:a.生气:李老师不提前告知,现在也不可能让家长再给她让座;b.失望:不能以大局为重,临阵脱逃;c.烦躁:没时间了可事情必须解决,否则李老师真不去,以后可能存在没面子继续在我园工作的情况,那更麻烦;d.懊恼:自己提前没有考虑到老师也存在身体不适的问题。
第3步:解。根据第二步辨别出的起因,找出根源所在,解决问题。当然,有些原因比较清晰,可以很容易找到。如果原因不很清晰,那么你可以尝试代入一下,用你现在找到的原因代入场景中,看是不是矛盾就不会产生,如果是那恭喜你找了是根源;如果不是,请多问自己几个Why so,相信问题根源一定会找到。
找到上述事件发生的起因后,我认为本次事件的根源在于解决小李老师晕车不能坐在车后面的问题,同时也应该承认自己工作的疏忽。我又再次跟她沟通,承认在开始设计活动前忽视了调查老师的情况和感受,以后活动会注意;同时也再次肯定她一直以来的责任心,并摆出她不参加将给大家带来的困难和影响;小李老师听后表示自己当时确实情绪过于激动不冷静,自己也存在没提前告诉大家晕车情况的问题,并表示还是希望能参加活动。后经协商家长,由一位自驾的家长带小李老师一同到达景区。问题解决,一切自然都顺畅起来,负面情绪自然也就不再存在。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一定更清晰地明白了这个方法的使用步骤了。
【Where】
这个方法很好用,适用的面也比较广。可以用于工作中与同事或领导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负面情绪时;也可用于家庭成员之间因为意见相左发生矛盾时;当自己想客观地了解自己,解决现状问题时也可使用这个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同事之间已经有私人恩怨的矛盾冲突中,也不适用于心理疾病患者(自闭症焦虑症等)的消极情绪处理。
环节4:A1激活学习者经验(显像提问)(2分钟)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最近的一次比较强烈的消极情绪经历。是在工作中跟同事领导?还是在家里跟孩子或家人?他们是不是让你产生了气愤、紧张、焦虑、担忧、郁闷、失望、挫败、抑郁、伤心、恐惧、自责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情绪? 那么请你回忆一下造成你产生了这些负面消极情绪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人、因为什么事?请想一想,1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A1学习者案例记录】
袁晓莉分享内容:昨天我跟我儿子一同去足球班参加第二次试课,课后儿子表示很喜欢,于是报名缴费后,办理领装备等手续时,看到装备和队服,儿子一会儿这队服不好,一会儿装备有问题等,我听来听去,感觉就是儿子又想反悔了。我很生气,也批了孩子一通,一路互不搭理回家了。到现在想起来我还很生气呢。
环节5:A1+学习者反思加工(7分钟)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次片段教给大家的三步法,把自己的案例进行反思和加工,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应对,从而解决问题。
按照原来的分组方法,请大家小组内分享。每人1-2分钟的时间,总计5分钟,最后我们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下面请各组开始。
【A2学习者案例记录】
袁晓莉主动要求分享:通过刚才对这个片段的学习和讲解,我分析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我认为当时孩子出现后悔的情绪可能有两点:1.昨天天气特别热,儿子训练了一个多小时,应该是非常疲惫的,所以在看到问题后情绪也不稳定,我应该不急于评判,等回家休息后再谈,可能就没事了。2.孩子比较内向,感觉应该是还没有做好跟正式队员一样的思想准备,看到要穿队服,感觉自己水平还不足,怕丢人的情绪存在。这个我回家后可以通过鼓励等方式解决。这个方法很有效,帮到了我,谢谢!
谢谢小伙伴们的分享。(根据分享情况简短点评)
最后,请大家将写好的便签交给我,感谢大家的配合,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