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毕晓丹,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到今天的学习现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片段的学习,都来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
【分组】为了方便今天的学习讨论,我们两两一组,组成讨论CP。
【学习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两个片段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焦虑、恐惧问题时,能够区分问题中的关注圈与影响圈,能够运用关注影响圈三步法来推进事情的发展。并且消极被动的人能够学会积极语言,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行为,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
【图书介绍】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本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书中详细介绍了提高效能的七个习惯,坚持践行这七个习惯,就能够让我们在自我管理、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
接下来我会用60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详细拆解里边所有习惯的根基——积极主动。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国家爆发了一场疫情。疫情之下,很多人都产生了焦虑情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拿我来说吧,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刷手机看新闻。每次看到山东又有多少人感染上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到达了多少等,看着这些心里就非常恐惧,害怕下一秒我的家人和朋友倒下,我也可能会进医院,不能出门也特别焦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复工。
【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在面对我们无法掌控的情况时,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里?
【影响】:在问题面前,越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不能掌控的事上,越是焦虑和恐惧,产生不了行动力,结果是不但对事情没有推进作用。反而让自己更加神经质,总是害怕这个、担忧那个,猜测那个。
【解决】: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习惯一“积极主动”里提到一个思维工具“关注圈与影响圈”,作者说通过聚焦影响圈,并且在影响圈里行动,可以减少焦虑和恐惧,推进事情向前发展,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思维意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首先就会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上,也就是从语言上让我们变得积极主动。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个拆页:关注圈与影响圈。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学习完第一个拆页之后,学习者在遇到焦虑的问题时,能够辨认(行为)出在这个问题里,哪些属于影响圈,哪些属于关注圈,(界定)并且能够运用关注影响圈3步法(澄清),来减少焦虑,推进事情发展(界定)。
首先,在开始之前,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这个测试能够帮助你快速的检定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是消极被动的人。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不假思索的给自己打分。
自测量表内容: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打分完成后,将以上五项自测分数的合计数加总起来,写在“合计”一栏。算好分数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好,我们现在开始,1分钟之后,我将解读这个自测量表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检定自测量表》
解释自测题
【与学习者互动】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做完了,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分数,听我解读这个自测量表
得分在15分以下的小伙伴请举手。 小伙伴举手。厉害了,说明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你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被困难吓倒,或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得分在15分到20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 非常棒哟,说明你经常具备了积极主动的思维,但是行动上偶尔会消极被动,希望在完成今天的RIA学习后,可以增加你的行动力。
得分在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得分在20以上的需要注意了,你的消极语言会让你变成一个消极被动的人,不过好消息是,你来参加今天的RIA拆书活动算是来对了,今天的内容能够帮助你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接下来,请大家先看一下第一个拆页,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那些事物,也能大概判断他是否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一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见图3一4)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一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妨,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见图3一6)
消极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找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阅读完毕了,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作者把事物按照是否关注这一标准分为:关注的事物和不关注的事物。其中关注的事物又按照自己能否掌控,划分为:关注圈和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里,消极被动的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圈。
【概念折返及案例】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好奇,究竟什么是关注圈,什么是影响圈,关注圈与影响圈到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通过举例子的方式,给大家辨析二者的不同。
反例1:我对明星八卦事件十分的走心,每次有新闻爆料哪位明星搞外遇了,哪位明星离婚了,我都要品头论足一翻。
请问,这是影响圈吗?不是,这不是影响圈。这是关注圈。明星是否有外遇,是离婚还是结婚,我说了不算,明星也不会听我的。影响圈的事情首先要有掌控权。
反例2:拆书过级,我祈祷评审老师手下留情,让我通过,而没有放在自己认真准备上,这属于影响圈?不是的,这是关注圈。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只会感到无助和担忧,不如把把注意力收回,放在改变自己身上。所以影响圈的的焦点在于对内,改变自己。
反例3:孩子考试没考好,我看了成绩之后训斥了他一顿,恨铁不成钢。这属于影响圈吗?不是的,这时关注圈,孩子没考好我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计划,关于如何提高成绩,然后去行动。所以影响圈要积极的行动。
以上案例都是关注圈,我们把不是影响圈的都否掉了,那究竟啥是影响圈呢?
【正例】
二战期间,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
你们知道,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那几乎就意味着死刑。弗兰克当然很痛苦。很多犹太人都从“为什么”的愤怒和恐惧,逐渐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最终精神彻底崩溃,死在集中营里。
在必死面前,应该算是没有选择了吧?
其实并不是。弗兰克看到,还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来,而且变得更坚强。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高贵地面对苦难。他深受感染,决定“选择”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唱歌搞活动,和集中营中的囚徒们一起,渡过难关。
战争终于结束了,弗兰克也最终走出了地狱,他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意义的呼唤》,他在书中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对比出影响圈和关注圈区别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有掌控权,是否把注意力放在对内改变自己上,是否采取了行动。
【WHY】专心做自己力作能及的事情,积极又能不断扩大影响圈,反之,紧盯着别人的弱点、以及自己管不了的事情,结果就是越来越怨天尤人,忽略自己力作能及能做啥,你的影响圈就会日益缩小。
【HOW】那么,在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做到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呢?根据原文片段,我概括出3个步骤。
1、列问题,区分哪个圈。把遇到的挑战或者问题,一件件写下来,对应的问题后边写出是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2、关注影响圈。处于影响圈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我想要的,我能做什么? 专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采取行动。根据关注影响圈的计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行动起来。
【举例子】:回到咱们一开始的场景,疫情之下,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产生了恐惧、焦虑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想要这样继续担忧,浪费时间吗?之前我总希望有大把的时间,现在有了,你想怎么过呢?
第一步:列问题,区分哪个圈。拿出纸和笔画一下,列出问题和挑战,区分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1. 疫情人数在增加。 关注圈
2.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复工。关注圈
3.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关注圈
第二步:关注影响圈。疫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不能出门这些现状改变不了,力所能及做点啥?自己可以学习、练瑜伽、陪伴家人、学学做饭,为复工做点准备工作。
第三步:采取行动,积极改变我能掌控的部分。如下:
每天动手做一日三餐,上午看书学习2个小时,瑜伽1小时,下午看直播学习为复工做准备工作,晚上陪家人看电影聊天。
【预防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是在影响圈做事,也花费了好的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我该怎么做呢?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故事,一个爸爸想要积极主动修复与儿子的关系,儿子放学,他笑嘻嘻的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儿子冷冷的一句,“关你什么事!”儿子坐在沙发上,他靠近坐过去,儿子“离我远点”。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他坚持了3天被打击的不行,对老师说“我够积极主动了吧?可这得需要对方积极的回应才行,不然没用!”这个老师也给他讲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事情。这个爸爸回去把儿子小时候微笑的照片随身带着,想着一天能够开心的聊天,继续着“热脸贴冷屁股”,过了大半个月,儿子终于对他笑着说“爸,你变了。” 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适用边界】适用于想从调整自己开始,需要我们积极解决的事情,工作、婚姻、亲子等。比如:你去邻居家借斧子,担心对方不借给你;比如婚姻出现裂痕,只顾着揭发对方的过错;比如领导独断专行,下属聚在一起大发牢骚等等类似的问题。不适用于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比如:你吃早饭了吗?我吃了,这类问题。也不适用于总想让别人先改变的情况。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相信大家已经对“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接下来请每位小伙伴编一个小剧本。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会遇到什么事情会让你或者朋友变得消极?注意:剧本要有对话,对话部分要用到今天的扩大影响圈3步法。比如朋友找你抱怨孩子高考/中考成绩考砸了,比如朋友忧心忡忡地跟你说,和老婆过不下去了,他猜他们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对话可以是你给他的建议,也可以是你传授给他的经验。写明这个剧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对话经过建议写关键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框架模板,来辅助大家编写,人手一份。
时间: 地点:
人物A: 人物B:
经过:
结果:
好,以小组内讨论一下,写下你的剧本,5分钟之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小组讨论中】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了,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剧本?好,我看到果盘同学举手了,我们掌声由请2组,果盘和娜娜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时间:6月30日, 地点:单位
人物A:果盘 人物B:娜娜
经过:
果盘:最近遇到一个事情, 很焦虑。
娜娜:怎么了?
果盘:就是单位最近在竞聘,竞聘上去能升职,我就特别怕我竞聘不上去。(列问题/挑战,区分哪个圈)
娜娜:那这是你能掌控了的吗?
果盘:好像掌控不了
娜娜:这好像是影响圈?还是关注圈的事情来着?
果盘:这是关注圈的事情。如果失败了我很失落的。
娜娜:那你想要啥?为了实现,自己力所能及做点什么?
果盘:我就是想要竞聘上得去。这个事情最大的决策者是我们领导。(扩大影响圈)
娜娜:那跟领导搞好关系就变得很重要了!你做点什么能和领导搞好关系?
果盘:嗯,没事多出现在领导面前,让领导先要记住我,然后好好工作,积极主动的工作。(采取行动)
娜娜:首先,你要遇到领导要积极的打招呼,尊重领导。
果盘:对, 我还要天天有事去趟领导办公室总结一下工作。勤跟领导沟通。按时出勤,认真工作,遇到问题积极承担责任,让领导觉得我有担当。
娜娜:还有呢?
果盘:遇到问题不能推诿扯皮,积极解决。
娜娜:你觉得这个计划切实可行吗?
果盘:可行。
结果:娜娜出的策略有效帮果盘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
【拆书家反馈与回应】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他的剧本成功的运用了关注影响圈3步法来帮助对方摆脱焦虑,开始从自我做起,行动起来,分享的非常好,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过渡语】史蒂芬.柯维说:思维意识决定行为和态度,而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通常可以从他的语言模式中检定出来,那么消极被动的语言和积极主动的语言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刚才我们学习了从积极主动的思维影响我们的行为,那我们接下来看看怎么用积极的语言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学习第二个片段“聆听自己的语言”。
【学习目标2】希望跟随我完成下面的第二个RIA片段学习后,消极被动的人,能够找到(行为)积极语言改变的方法(澄清),通过改变自己的语言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积极主动起来(界定)
好,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个拆页“聆听自己的语言”,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下面的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R2】
聆听自己的语言
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如果有意识仔细检查,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人格地图上体现出来。比如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中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意味这收迫于环境或他人)
【引导提问】
提问:好的,我看到大家基本上已经阅读完毕了,我现在问大家几个问题。
1、拆书家提问:根据原文片段,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否在积极处世是可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
学习者回答:语言。
拆书家反馈:是的呢。非常正确。
2、拆书家提问:消极被动的人,语言中会暴露出什么意图?
学习者回答:推卸责任的意图。
拆书家反馈:大家回答非常的棒呀。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解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模式,一个是消极被动的语言,另一个是积极主动的语言。消极被动的人,语言中常常带有推卸责任的意图,把原因归结于他人和外在环境。积极主动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说:“我能,我可以”,然后从我做起,去行动。
一起来听听下边这几句话:
“要是我的房贷付清了,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我可以更耐心、更冷静……”
拆书家提问:哪句是消极的?哪句是积极的?
学习者:最后一句是积极的。
拆书家反馈:是的,没错。因为最后一句符合积极语言中“我可以……”的句式。
我想问问大家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好,没有的话,我们继续。
【WHY】樊登老师(后来小伙伴给我更正说这是撒切尔夫人说过的)曾说:“要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最根本的是改变这个人的思维,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因此,消极被动的人,可以刻意捕捉自己平时的语言,把消极被动的语言换为积极主动的语言,然后“做我所说”,付诸行动,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听起来很神奇吧,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这个拆页里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可是我觉得这个内容太有价值了?大家认可吗?
学习者:对!
【A3】促动参与
【一、明确问题】
提问:好的,通过上面这个片段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了通过改变自己的语言来改变自己的思维,进而改变行为。那么,我想请问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怎么改变我们的语言呢?怎么运用?大家觉得什么是需要我们需要我们一起解决的?
学习者-李姐:这么一看我在生活中,经常说出的是消极的语言,根本意识不到,说完了才意识到。怎么能把我消极语言转成积极语言呢?
其他学习者:是,我也经常这样,这确实很难。
拆书家提问:好的,现在大家都一致认为怎么转化积极语言比较困难,那么曾经发生过哪件事让你们觉得这很难呢?能具体说一下吗?这或许你想到了什么,让你觉得转化积极语言很难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等一下请小伙伴来分享。
(小组讨论中……)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李姐:我来分享一下,我女儿今年高考,之前说她也特别多,特别操心她的事情,比如看到她在玩手机,我就着急,总说她:有这些时间,赶紧去学习,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每次说完她,看着她不高兴,我也自责干嘛非得说这些消极的话呢,怎么就不会说点积极的话呢?
拆书家控场及时截断:好,谢谢分享,在这里只需要分享以前发生的让你觉得行动跟不上的事情就可以了,关于原因部分,我们在后面的时间再讨论和分享。所以我跟你确认一下,你的问题是:如何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反馈:既然大家都表示认同,都有同样的困惑,说明下面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二、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既然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惑,我们就先停下来,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如何转化积极语言,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的深挖出问题的本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直到问不出来“为什么”为止。时间暂定为5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小组讨论中。。。。。。)
【三、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时间到,我看看我们大家都得到哪些好消息了?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我们有请第一组的小伙伴分享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组学习者秀梅: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不知道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的积极语言的步骤。
拆书家反馈:好,第一组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缺少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的积极语言的步骤”,其他组呢?你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补充的吗?
二组学习者果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缺少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的步骤。
三组学习者伟哥:缺少语言的方法和话术,其实就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应该是: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的积极语言的步骤。
学习者李姐(问题提出者):我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有道理,我的问题的本质应该是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的步骤。
拆书家反馈:所以你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也是“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的步骤”,对吗?
学习者:是的
好,现在,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的步骤 ”。
【四、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那我们就围绕着如何解决“ 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的步骤 ”,这个问题,组内展开讨论,我们看看都有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在讨论之前,先跟李姐确定一下,你认为刚才你所提出的那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算可以了呢?
拆书家引导:任何的学习后,立即百分百改变确实不现实的,比如100句消极语言,这个方法帮你转化多少句积极语言,你觉得可以呢?
学习者李姐:我觉得转化成30句就可以了,当然能转化成50句更好啦。
拆书家:好的,当事人说,当讨论到100句消极语言转化30%的程度,就算可以了,那么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组内讨论可解决的方案。时间为3分钟,我们来一个头脑风暴,看看大家能给出多少思路来,请大家把小组讨论出来的可行的做法和思路写在纸上。
(小组讨论中……)
【六、总结方案】各组都头脑风暴了很多方法,我归纳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方法:
第一步:觉察。改变之前,先要觉察到自己平时说话中的消极语言,比如说:“我没有办法、我不得不这么做、都是他逼的我、我就这样了改不了、要是有钱就好了,要是。。。。。。就好了”这类推卸自我责任的话。
第二步:改变。把消极被动的语言换成积极主动的语言。比如“我可以”,“我选择”,“我能够”,“我尝试换一种方法去改变。。。。。。”,“当面对。。。。。情况,我有更多的选择”等这类具有掌控感、灵活而有弹性的语言。
第三步:行动。也就是按照自己的语言模式,持续行动起来,真正的让改变发生。
拆书家:大家看这样的总结可以吗?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那请问刚才提出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 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学习者:暂时能够解决。
拆书家期待你行动后的感悟分享哦!也可以发到群里,给我们呈现一下你的实践心得。
经过大家的共同思考,我们把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清晰的展现出来了,相信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这个方法将扎根于我们的头脑,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给自己一些掌声好不好?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A2找人分享】有句老话是说,教是最好的学。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今天的内容,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回去在一周里,找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积极语言,跟他聊一聊,如何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语言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想想有哪些要点可以分享,你分享的要点越多,你掌握的内容就牢。完成作业的小伙伴可以在6月30日之前把作业微信私发给我。
结语:好,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着“习惯一积极主动”讲了关注圈与影响圈,分享了积极语言三步法,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语言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我相信只要你刻意的运用今天的方法,你的生活将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感谢大家1个小时的积极参与与陪伴,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课后作业学习者分享:
(分享人:伟哥)
1.积极的语言是:我可以……,我选择……,我能够……
消极的语言是:我没办法……,我不得不……,都怪XX,我这辈子就这样改不了了……
2.应用
2021年06月20日晚上8点42分,儿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儿子沟通学习成绩情况。使用昨天学到的积极语言帮助儿子树立信心。
第一步觉察。
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考题太难吗?”
儿子很沮丧地说:“特别难”
我:“是哪些特别难?应用题不会,还是没有做过?”
儿子:“没有做过。”
我:“为什么考试前不多做呢?”
儿子:“不想做。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学会 ,要是题目简单一点就好了。”【觉察到消极情绪】
第二步,改变。
我:“你看,试卷都是一样的,我们改变不了,对吧。”
儿子:“可是真的太难了,例题我都没有做会。”
我:“爸爸在工作中也会碰到很大难题。工作中的难题必须得解决,如何解决不了爸爸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换一种方式再试试;我可以,我一定能解决’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就去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你在遇到困难时,也这样告诉自己试试”【把消极的语言转化成积极的语言】
儿子:“我可以想到办法提升自己的成绩。”
第三步:行动。
我:“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不对?你现在知道怎么办了吧。试试说说你的计划。”
儿子:“碰不到会题,我就问你,如果你不在家,我就问妈妈,如果妈妈不会我就从电脑上查。如果还不会……估计到时候我一定能会的,哈哈。”
我:“你看,你可能没有发觉,你一开始非常消极,抱怨题目太难,咱们转换了一个句型,用我再想想办法开头想事情,你就得到了许多答案。以后碰上困难多想想办法,不要消极抱怨呀。”
儿子:“我一定能进级部前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