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田妮,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喜欢孩子,喜欢阅读,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助人达己。
【分组】
我们今天共有6位小伙伴参与拆书活动,为了便于更好地学习和讨论,我们从中间分为两组,坐在桌子左侧的伙伴为一组,右侧为二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拆解的片段选自日本作家高杉尚孝书写的《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本书是专为商务人士设计的,是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书籍,书中举例范围广泛,简明易懂,用五个方法教你快速找到问题,五个步骤让你高效解决问题,短时间内交出有价值的成果,做职场的赢家。
环节2:R阅读原文(2分钟):
请大家打开刚才下发的拆页,这个片段摘自书中的第74-75页,讲的是SCQA 法的五个步骤。给大家2分钟左右时间阅读,看完的请抬头示意我。好,请开始阅读。
片段:SCQA分析,帮你发现问题、设定课题
来源:日本作家 高杉尚孝《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p74-75
所谓SCQA分析,是通过描述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各步骤请参见第76页的图表5-1)。
SCQA分析的第一个步骤,是预先确认当事者的具体形象,无论当事者是人或公司。
第二个步骤,是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目前稳定的状态和心中的理想,以及未来的目标。这是SCQA中的S,也就是“状况”( Situation)。在S当中,以穿插对于当事者的描述。
第三个步骤,是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目前稳定状态的事件。假设事情的进展变得非常不顺利,或是在目前稳定的状态中,发生了严重的不良状态或障碍。这个步骤是C,也就是“障碍”( Complication),可以说是问题。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问题的存在,也就是现状与期待的状况已产生落差。C不一定是指不良状态,它代表某事件颠覆了目前稳定的状态。因此,或许危机就是转机,C也可能是千载难逢能实现理想的契机。在这个阶段,必须分辨出自己的问题是属于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下一步,是在SC的过程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假设各种课题。这是第四个步骤的Q,也就是“疑问”( Question),可说是课题。Q本身能反映出对当事者而言的重要课题。对于所有的问题类型而言,在分析原因、紧急处理、根本解决、预防策略、防止复发策略、选定理想等重要的课题领域当中,Q都是设定具体课题的步骤。
最后的第五个步骤,即是思考出Q的解答。这是A,也就是“回答”( Answer)当事者的核心疑问,可说是解答。这里的A,指的是思考假设性的解答方案,其中还伴随了筛选及评价替代方案。
环节3: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好,我看到大家基本都看完了。
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这个片段就是通过介绍怎样利用五个步骤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从而解决问题的SCQA法。使用这套SCQA分析法,就能积极的发掘出问题所在。
结合例子我们具体说明一下。家里每天都需要打扫整理卫生,而我本人并不喜欢整洁卫生这件事。最近因为工作学习比较忙累,所以整洁卫生就格外不情愿。环境卫生就成了我最近比较焦虑的问题。
结合SCQA法的五个步骤,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方法的使用。
1、确认当事者:很显然,当事者是我本人。
2、描述处境:即S(Situation)。我面临的现状就是行为上不想频繁的打扫卫生,而思想上又不允许,非常矛盾纠结。
3、辨别冲突:即C(complication)。仔细辨别冲突的根本原因或者冲突的两个方面问题到底是什么。我面临的冲突其实就是精神思想与行为举止的冲突。思想上认为保持整洁是必须的,可行为上却不喜欢不想干。
4、提出问题:即Q(question)。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冲突呢?冲突的发生就是冲突的两个或几个方面不一致,想办法达成统一就解决了冲突。从我冲突的两个方面来看,要么降低整洁标准,要么找办法解决自己不想动的问题。我自问,我能接受降低整洁的标准吗?肯定不行。那只能是想办法解决不想动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呢?找老公帮忙?找家政?买机器人替代?想办法保持?还是……
5、思考对策:即A(answer),针对提出的问题,思考全面的方法或对策。所以,经过筛选,我认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联合进行。a加强保持,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去;b买洗碗机、买扫拖地机器人等平时替代,这样,自己就可以只做简单的擦拭工作;c定期找家政彻底清洁。
ok,问题解决,达到了心中理想的事物状态。由此,我又想到了我前段时间减肥的事。4月初开始的30天内我成功减重12斤。现在反思一下,发现其实自己之所以成功就是暗合了SCQA法。我(当事者)发现了自己总减肥不成功的现状(s),找到了减肥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变好和想舒服之间的冲突(c)不易克服所造成,那为什么总不成功?是因为我总觉着不吃难受,那怎么把不吃变成幸福的事呢(q)?正巧我在练习拆页时,学习了用“时间视角”转换思想的思维方法,我把它用在了瘦身上,就是把吃是件幸福的事转换思想,变成不吃少吃是件幸福的事(a)后,减肥变得非常轻松快乐。当冲突双方不再冲突,问题自然解决。
环节4:A1激活学习者经验(5分钟)
刚才我分享了对于scqa法的理解和应用。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阅读,也了解了遇到问题时可以采用scqa法来解决,即通过确认当事者,描述现状,辨别冲突,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来实现。下面请大家想想自己在过往遇到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成功解决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故事,无论是哪一种,请你只选一件,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经历中需要你描述一个带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的完整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启示。每人给1-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最后,我们再请一名代表,当众分享。下面请各组开始。
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推选一名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
【A1学习者案例记录】
杜立军伙伴分享:前天出差回家后,发现家里比较混乱,就立刻发火了,与老婆沟通了半天发现是因为老婆没时间整理,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方法,最终也没解决问题,最后不欢而散。
环节5:A2催化学习者应用(1分钟)
感谢这位伙伴,分享地非常精彩,很不错。下面我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便签纸上,写一个你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或者你想解决的问题。注意:计划一定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如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完成这个计划;具体的做法(结合scqa五步法,你怎么做),和明确的具体目标,目标一定是可观测的,不能时决心式的哦。如果时间允许,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一下自己的目标。
【A2学习者案例记录】
蒲国华伙伴分享了自己的案例。对于孩子老是不关橱门的问题,通过scqa的方法,分辨出问题发生的根本矛盾就是自己的整洁要求与橱柜门是否关闭之间的冲突。所以,计划在下面的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里,主要解决这个关橱门的问题。可以有如下手段:1.在橱门上做上便签,提醒打开橱门后及时关闭;2.也可以按上自动关门器,解决及时关门的问题;3.跟孩子一起整理环境,培养孩子整洁环境的习惯。从而最终达成解决橱门不关的问题。
谢谢大家!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