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Katherine。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TF2-1的便签。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讨论,我们先进行分组。
大家跟随我完成本场RIA现场学习,可以学会使用GROW模型来影响他人做出行为改变。
【F】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一本神奇的书《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下面简称“潜力量”),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我们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从而专注地朝目标前行,同时也教我们如何通过使用GROW模型来帮助自我或他人找到提升表现方法。
【A】本书的作者艾伦范恩既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也是教练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GROW模型的开发者之一,他提出GROW模型被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所采用,包括IBM、可口可乐等。与此同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也为本书作了推荐序。柯维在序言中指出他喜欢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两种渴望,一是全力以赴成就最好的自己;二是影响他人发生改变望。与同类型书籍相比,《潜力量》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大量其亲身实践使用GROW模型引导他人的鲜活案例,让我们透过案例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B】然而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收获什么呢?
B1:大家有没遇到过学了很多知识或者指导他人时给了很多方法技巧,但是依然进步不大的情况?《潜力量》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原因,并给予了我们解决方法。
B2:此外,大家是否也遇到需要影响他人做出行为改变,但却不奏效的情形?这本书的GROW模型可以帮到你很好地影响他人,如果我们能熟练使用GROW模型四步骤,不但能让你有效地促使对方改变意愿,也能很好帮助对方做到排斥干扰、聚焦目标、专注于行动。
下面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拆页的内容,看完之后向我示意。
【R】原文片段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GROW模型。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做决策最终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四个关键方面:
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 (ReaI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或我们认为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的策略。行动(Way Forward):我们想采取具体行动方式。
但是, 如果我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专注在这四个阶段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干扰,增加我们决策的速度和精准度,从而提升表现。
和西克森米哈伊的“心流模型”的原理是相通的,GROW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按照“目标+现状+方案+行动”的顺序逐一专注在这四个方面, 从而把挑战分解成难度较小并可完成的任务。
首先,我们专注在“目标”上:我想实现或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其次,把注意力放在“现状”上:澄清当前的状况,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努力和得到的结果,识别出面临的阻碍,并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是否现实。
再次,我们专注于“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似的思想活动想出各种能达成目标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做评判,让各种方法都涌现出来之后,我们再评估这些方案,判断哪些方案可行,哪些方案能激发我们的信念(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和热情(我们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激动)。
最后,我们专注于“行动”:判断哪些方案是最佳行动方案,并推进以实现我们的目标。通过逐-有序地集中精力在GROW的每个阶段,就帮助我们增强了信念、热情和专注。
我看到小伙伴们已经看完了,下面我我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what】
这个拆页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GROW模型。
【why】
然而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中,或多或少我们都需要影响他人做出行为改变,例如让他人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但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往往不奏效。这主要是因为直接告知会让对方觉得这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我想要的。一般情况下人只有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我想要或者承认这是我的选择才会真正的全力以赴。
若使用GROW模型引导对方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意愿问题,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激励对方主动为目标找方法,从而真正地帮到我们影响他人。
【how】
既然GROW模型效果如此好,那如何使用呢?
第一步先让对方【明确目标】,这里的目标必须要清晰、可衡量、可控的,若对方回答得模糊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细问深挖;
第二步引导对方【整理现状】,同时让对方评估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差异,通过梳理让对方再次明确目标的可行性;
第三步引导对方【寻找策略】,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等工具,待对方输出后选出他/她认为目前状态下最优的方法。
第四步鼓励对方【落实行动】,同时为了确保不会中途而废,可以建议对方把行动划分为几个小阶段或设置里程碑,在小阶段结束或到达里程碑的节点时进行评估或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励对方继续往前迈进。
【where】
以上是GROW模型引导的四步骤,这个工具比较适合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希望影响他人做出行为方面的改变,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分享一下我的应用。
【案例】
我家小朋友经常出现上学迟到的现象,关键是每次迟到后小朋友也满不在乎的,同时由于我婆婆一直认为小孩迟到是大人没管好,如此一来小朋友更加觉得迟到不是她自己的责任了。
终于在上两周前我忍不住了,最近刚好在学GROW模型,于是使用了这个工具跟小朋友进行了一次对话,神奇的是,两周过去了,小朋友的迟到行为居然得到了修正。那次的对话是这样子的:
首先跟她【明确目标】
我:宝宝,能告诉妈妈你想今年拿到优秀宝宝的称号吗?
女儿:想的呀。
我:那经常迟到可拿不到的噢,并且我们大人不需要这个称号,所以明天起你自己决定是准时上学还是照常迟到吧。
女儿:那我还是准时上学吧。
我:那你觉得每天几点出门比较合适?
女儿:8点吧,因为8点半上课了。
接着跟她【整理现状】
我:你觉得为什么会迟到呢?
女儿:有时候起晚了,有时候我的动作太慢了。
我:现在你都是7点半起床,要是提前半小时来得及赶在8点出门吗?
女儿:这样来得及的。
再次引导她【寻找策略】
我:要做到七点起床,你觉得要做什么呢?
女儿:定闹钟吧,闹钟7点把我闹醒,还有晚上我得早一点睡觉。
我: 可以啊。
最后鼓励她【落实行动】
我:那行,那你看看能坚持多久。
女儿:一周吧。
我:那好,一周后要是你能坚持做到,我奖励你两张漂亮的贴纸。
其实以上的对话就是利用我了GROW模型进行了一次引导性的对话,其实当孩子知道事情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实际他内心已经做出了一次责任的承诺。
听了我的案例分享后,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遇到类似的情景,你作为一位家长,曾经做过很多的方法让小孩努力学习,但是对方依旧觉得学习是你要求他们的或者觉得学不好就直接放弃了;或者你想让经常打游戏的先生主动分担家务或陪伴一下小孩,但是每次他都有千百个借口,并且觉得你是女性理应承担做家务和照顾小孩的责任;或者是你跟下属讨论目标未达成,今后该如何做时,他/她会说自己已非常努力了,结果没达标他/她也没办法。
请大家思考一下,以上类似的经历你是否有过呢?请小伙伴在组内讨论一下,尽量让每一位学习者在组内参与,然后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讨论两分分钟,分享一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瞌睡的猫:正好前段时间跟女儿谈论关于手机使用的问题,由于担心她影响学习,特别是在学习的休息期间,所以周五至周日就准备不让她玩手机了。但是她觉得玩手机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后来她为此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关于学习的事给我,后来我也因此同意了她周五至周日使用手机了。为了确保不影响学习,我给她制定一个使用计划,但到了上周,结果执行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A1+】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请大家通过刚才分享的案例,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如何使用GROW模型来进行引导他们,从而影响他们改变行为呢?好,请刚才的分享者瞌睡的猫来说说。
瞌睡的猫:学习了GROW模型后,上次出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方案的问题,方案仅是我单方面制定而不是彼此确认同意的,因为她说了关于行动计划她还在适应中,正由于此导致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接下来使用GROW模型,我会这样做:
【明确目标】首先会引导女儿确认清楚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可以玩手机但不影响学习;
【整理现状】目前的现状是周五至周日女儿可以使用手机的,一般情况下她玩手机主要是在听歌,但有时候她在房间学习过程中不声响时,我就没办法判断她是在看书或者玩手机了。事实上有时候她在学习休息的过程玩手机会导致大脑得不到很好的放松,实际上还是会影响学习效果的。以上这些会导致偏离目标的情况也是需要引导女儿梳理清楚的。
【寻找策略】接下来的策略要双方商量,至少这两点需要让女儿进行确认的:写完作业之前不要玩手机及休息前也不要玩手机。
【落实行动】最后对于之前的行动方案要引导女儿根据这次她认可的策略进行优化,大家再商量一下,哪些需要调整,并把确定的行动计划打印出来贴墙上,到了本周末再检查一下女儿是否执行到位,要是执行效果可以,那么接下来我就允许她后续周五至周日使用手机。
【结语】
感谢各位学习者的分享,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也掌握了如何使用GROW模型来影响他人的心法和方法,也希望大家能真正地把方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从而让改变来得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