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保定分舵5月份第二次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黄金思维圈

开场: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练级拆书家姚远,为了方便大家讨论学习,我们现场根据位置分为2组。

我们目前处在了一个信息十分畅通的时代,因此我们的认知信息的方式和深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快速看破本质,也决定了我么是否能够卓越。

本次的分享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通过本次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一种有效思考的工具,让自己清晰做事的动机,面对选择更加笃定,从而做出有效决策。

本此分享的图书《好好学习》,作者是“得到”App知名节目“成甲说书”的主理人成甲老师,他被“逻辑思维”节目评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其课程也占据了平台TOP10销量的三成份额。

本书介绍了作者作为一个优秀的跨界知识分享者背后成功的方法逻辑,从执行能力、专业能力、结构能力3个维度来区分自我成长的能力层级,让读者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方向更加清晰。并且首次开创了“临界知识”的概念,并解释了“临界知识”如何通过底层逻辑来使得自己变卓越。

相对于其他知识管理类书籍,本书介绍了很多底层逻辑的思维模型,并对每个模型做了详细的注解和举例,让读者更加容易吸收内化。

人和人最大差距就在于认知的差别,认知能力高的人,自然会随着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卓越,如果你也想加入高认知水平的群体中,那么本书可以为你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本次的拆页的内容教给我们如何从底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事物,从而明确了自己的动机,让我们可以避免无效的勤奋,更加有效地去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好好学习》P193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 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 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 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 这样的事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本次的拆页介绍了一个看透问题本质的思考工具——黄金思维圈,它将思考分为了What(表象)、How(步骤)、Why(动机)3个层面,同时建议我们再开始行动前,追问自己行动的底层动机来更好的实现目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思考问题都是从What(表象)或How(步骤)出发,因为这样更符合大脑运行偏好,而“黄金思维圈”则建议我们从Why(动机)层面出发,调用不擅长的大脑皮层区思考,通过追问底层动机来更有效地思考行动。

因此它建议思考第一步是追问动机(why),行动前问自己本次行动真正的目标是什么,自己信奉什么样的理念,问清了自己这个问题后,再根据自己的初衷去计划行动。

《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提到自己曾经因为孩子的排名落后而焦急,这反而使得孩子成绩更加糟糕,经过反思,他明确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初衷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并非只是单纯取得好成绩,于是他开始接纳孩子的现状,并鼓励他的努力,孩子逐渐变得自信,不久便取得了优异成绩。

前不久我决定戒烟,开始几天后,尼古丁的戒断反应让我身体和心理都感觉十分不适,当我一度纠结坚持或放弃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自己开始戒烟的动机是什么呢?当我意识到了初衷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后,心理的抗拒消失了,内心也变得更加笃定,终于成功戒掉了13年的烟瘾。

尼采说过:知晓了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追寻意义会让我们更加明确我们到底要什么,从而更有效地去实现。

或许大家会疑问人生众事纷杂,所有的事情都去追问原因,真的很有必要吗?比如周末去看场电影、下班去逛街等琐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可能我们看电影、逛街等行为的初衷,只是想换个环境让身体休息一下而已,看电影、逛街只会增加身体的疲惫,可能泡澡或者冥想更加适合让自己休息。

因此,省掉追问Why的环节,反而会增加我们的烦恼,导致结果南辕北辙。

或许对问题动机的追问,不能在当下得到明确的答案。不必过于在意,其实我们大家的认知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在追问自己为什么的同时,就给自己的答案奠定了基础,有了这个意识,我们才可以逐步地提升自己的认知,逐步向答案进阶,因此当下的追问就是最好的答案,不要奢求每次都能一眼看透本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试想一下,你想要开创副业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做起、面对孩子糟糕的考试成绩焦急万分、想要打造优质团队却苦于人员受限,在不久的将来你有可能遇见了以上的哪个情景呢?我们用2分钟时间来思考一下具体的场景。

下面时间里,我们利用今天所学的“黄金思维圈”工具,追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我们用3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在组内与大家分享吧。

【学习者案例分享】

敏儿小伙伴分享说,自己在写作或者思考遇到拖延、瓶颈的时候,会连续问自己4个“WHY”,像一个钻头似的往下钻,去挖掘事物的本质,当你挖到这个事物的本质时,就知道了自己为什么 要做这件事,底层的动机往往是人类共同的需求,例如安全感、依恋感、爱等因素去支撑你做这些事情。

一珂小伙伴分享说,自己遇见过一个水果店的营销案例,某天店主在思考更换一个套宣传文案时,咨询老顾客为什么要来这里买水果,顾客说因为新鲜,那他继续追问:为什么新鲜重要,答:因为味道好,因为味道好孩子喜欢吃,孩子多吃新鲜水果健康。为什么孩子健康重要?因为我想当一个好妈妈,我想让家人更加健康。然后店主把文案改成了:让我们共同守护家人的健康,从而获得了非常成功的营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