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提前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
大家好,我叫六弦,目前从事生涯规划工作。
这份工作主要是帮助即将入职的朋友和准备转型的朋友提供咨询和测评服务。
大家如果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动力,或者有职业选择的困惑,都可以联系我,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谢谢!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探讨,我现在先提前给大家分一下小组。
今天来现场一共5人,我们将分成2小组,每组2人......
用FAB法介绍图书
今天我和大家拆的这本书叫做《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作者是日本顶级沟通专家佐佐木圭一。这本书主要教我们“怎么说话”。
说话并不难,难的是把话说好。这本书的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掌握的语言措辞技巧,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列说话技巧与方法,很适合被语言困扰的每一个人。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情商偏低;如果你总是一说话就得罪人;如果你总是很难说服别人;如果你具有社交恐惧,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教人说话”的书。
把“No”的回答变成“Yes”的“措辞菜谱”,有3个步骤。
步骤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人都容易不假思索地把脑中的想法直接说出来。然而,这样不仅常常事与愿违,而且很容易招致反感。请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步骤1。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保证所有事都不直接说出来,但至少请记住,不要直接说出“这是很重要的请求!”之类的话。
例如:有人从老家寄来很多柑橘,家人甚至都吃腻了,而你不想让剩下的柑橘白白烂掉。
在这种时候,请不要直接说:
“大家继续吃啊!”
步骤2:“揣摩对方的心理”
请揣摩对方的心理,并根据其平日表现,猜测对方会对你的请求作何想法。
直接说出请求,对方会作何反应?如果对方回答“Yes”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可以直接说……
如果对方回答“No”的可能性很大,就不能直接说了。请暂时忘记自己的请求,揣测对方的喜恶、性格等因素。把“No”变成“Yes”的答案就在其中。
请试着揣测吃腻了柑橘的家人的心理。
“不能光吃柑橘。”这应该就是家人的想法。此时,请再次忘记自己的请求,想想家人的喜恶。例如:“不想感冒。”没人愿意生病。
到了容易感冒的季节,身边就会出现感冒患者,家人都很在意这一点。
步骤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提出的请求,要让“对方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趋于一致。想达到这一点,就要基于对方的心理来考虑措辞。
关键在于,要创造符合对方利益的上下文关系。即使措辞有所改变,只要最终达成目的就行。
既然家人不想感冒,就可以对他们说:
“多吃柑橘就不会感冒了。”
这样的措辞符合对方的利益,家人就会变得乐意吃柑橘,而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why———
这世上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受着语言的困扰——
因为不会说话,总找不到合适的伴侣;
因为不会说话,工资、职位总是难以提升;
因为不会说话,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因为不会说话,创业了产品却总是卖不出去......
这世上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与人相处时总能收放自如、说服别人时总能如愿以偿。
我们羡慕着他们能说会道的本领、情商极高的天赋,却不知道,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并非拥有什么超能力或者高情商,而只是因为掌握了一套说话的技巧而已。
what———
其实说话就像做菜一样,是有谱可循的,这种说话技巧的“菜谱”,我们把它叫做“措辞菜谱”。
how———
让对方把“No”的回答变成“Yes”的措辞菜谱,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直观的想法
比如,你是一名服装店售货员,客人挑到的衣服只剩下一件时,如果按照直观的想法你肯定会说:“抱歉,这种衬衫就只剩下一件了。”
表面上是实话实说,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所以一定不要直接说出来你想说的话,而应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揣摩对方的心理
对方在知道这是剩下的最后一件时,一定会想到“是别人挑剩下的吧!”、“恐怕有很多人试穿过吧!”这些想法肯定不利于销售,所以我们一定要打消顾客的这些顾虑。
第三步: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当我们想要打消顾客的顾虑时,要知道每个人都喜欢流行畅销的产品、每个人都不希望挑别人剩下的东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眼光好。当有了这些突破口之后,就可以说:“这种衬衫卖得特别快,这是最后一件了。”
“你挑的这件衣服卖得特别快”,说明了衣服流行畅销、顾客眼光好;
因为流行畅销才剩下最后一件,可以打消对“挑剩”的厌恶。
有了这些“措辞”,顾客定会欣然接受。
where———
“措辞菜单”适用于销售产品时、亲子教育时、人际交往时、开会演讲时、说服对方时。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大家读完了这个拆页、听过了我个人对片段的理解之后,应该了解了把“No”的回答变成“Yes”的“措辞菜谱”。
请想想自己在没学习这个概念之前,是如何销售产品?是如何教育孩子?是如何下达命令?是如何说服他人的呢?
有没有“一上来就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有没有“揣摩过对方的心理”?有没有“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呢?
比如,如果孩子不愿意拉家长的手过马路,那能不能说“我一个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着我的手一起过马路呢?”孩子被认可了,必然责任感爆棚,必然会拉着家长过马路了......大家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一下,分享自己的故事、经验时,尽量加上时间、起因、经过、结果和反思。
本次分享时间为2分钟,每人1分钟,时间到了,我将邀请一名小伙伴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现在开始计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兔子:两个人去吃饭,我想吃菜煎饼,同事想吃牛肉面。
这个时候,我如果直接要求他去和我一起吃菜煎饼,他肯定不乐意。如果我用上其它措辞,比如说:“这两天吃的大鱼大肉太多了,要不要咱今天一起去吃点纤维含量高的菜煎饼刮刮油?”这样同事就会更容易接受———从因为我的喜欢而被动接受到他的主动愿意了。
我:你用的措辞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欢的东西引导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非常棒!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非常感谢兔小灰小伙伴的分享(鼓掌)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分享的故事经验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案例。
你想到的故事经验如果是个反向案例,那么“再遇到这样情况,你会怎样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说话呢?”
你想到的故事经验如果是个正向案例,那么“想想看,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呢?”
大家把自己的“反思加工”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一下,本次时间为6分钟,每人3分钟,时间到了,我将邀请一名小伙伴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它的“反思加工”,现在开始计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兔子:我还听说那个菜煎饼店里最近在搞活动,咱一块过去看看吧!
那家牛肉面好像换了个厨师,口味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好吃了。
我:又加上了“儆其所恶”的措辞,这样的说服力就更强了!很好!
非常感谢兔小灰小伙伴的分享。
这期的RIA拆书课就此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新的收获呢?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参与,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