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南昌分舵第38次线下学习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更好地从书本中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要输出,要与人分享学习心得

开场: 大家好,我叫向军,我是拆书帮南昌分舵的发起人,我有三个爱好:围棋、摄影、阅读。今天是我的《拆书家成长手册》第三版的第1次拆书练习,我将完成一级拆书家TF1-1的训练项目。我是2014年的9月份,在上海出差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拆书帮上海申活分舵的一次现场拆书学习活动,从而和拆书帮结缘的。我非常认同我们拆书帮的核心价值观-----把知识分享给别人,利人利己。
我很喜欢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一定有他的优势或特长,我希望在拆书帮这个充满温馨和正能量的团队里,和小伙伴们互相学习,不断的自我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2个新现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

1.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2.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

我相信心态不同,阅读的成效就会两样。比方你知道将要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 Principle ),你的阅读成效定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可以假定今天或明天,要趁记忆犹新之际,把本章最后一节的主旨告诉家人、朋友或同事。然后试着比较一下,感觉有何差别。

我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本书所讲述的原则。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可以改变形象,赢得友谊,甚至为你带来一群实践七个习惯的同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中,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向读者提出了能让大家更有效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的2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去实践,在用中学。第二个建议是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不仅要输入,更要输出,与人分享或讨论学习心得。
柯维博士建议的这两种学习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赢得友谊,结识一群有相同爱好的同伴,扩展人脉关系,好处多多!
教是最好的学。当我们认真阅读书籍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讲述自己读过的内容,这个过程会加深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内化。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方法尤其适合系统的方法论以及一些较难掌握的技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在加入拆书帮以前,我看过不少的书,可是从来没有对别人较为系统的分享过,时间一长,书里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忘了个精光。在加入拆书帮成为拆书家以后,我陆续拆解了《非暴力沟通》、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等书籍,在我把学到的知识用拆书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收获很大,对书中的知识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体会也更深。当把一个问题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时,我发现自己能从别人的视角那里看到之前看不到的盲点,有时候大家在这个知识点的应用上会有非常好的经验,这些都是独自我一个人学习时无法做到的。
但是,我发现我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自从去年7月初成为三级拆书家后,平均每个月只有一场左右的拆书分享,次数少了些。
还有作者说的第二个好处,我也深有体会,通过在绿色心门、新华书店不断的拆书分享,我认识了丁丁、章华、阿辉、佳佳、丹丹、阿波罗、昭君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识了大量的朋友。
而且,不光是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发现拆书帮的小伙伴们也都有类似的体会。去年11月底我在北京参加拆书帮首届年会时,我记得是11月28号的晚上,当时我们在上海申活分舵孟刚舵主和教育长老海边渔民的房间里,开了一场工作坊,主题是:我们拆书是为了什么?大家在一起讨论,有人说,拆书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人说,拆书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人说,拆书帮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可以认识所在城市里各行各业的朋友,以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伙伴,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走到哪个城市,都能找到朋友,找到组织。

A2:
从今天起,我准备:
1.一个月至少要开展2场拆书分享活动,我在2月4号、2月16号将有2场拆书帮总舵安排的微信线上拆书。
2.和大家一起练《拆书家成长手册V3》,力争在半年以内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