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施云健。我的三个标签:升级打怪拆书家、项目咨询顾问、终身学习者。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稍后小组讨论,我们先分下组,左边三位,中间三位,右边三位,各为一组。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使用(行为)聚焦影响圈的三步法(澄清),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界定),并有效处理关注圈不可控的问题。
【技能点】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事件场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位朋友在聊天时感慨:“疫情反反复复,各地对疫情管控又很严格,公司业绩比以往下降很多,公司已着手裁员计划,我现在有被裁员风险,但家里还有读书的孩子,还有房贷车贷要还,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提问】
各位小伙伴,我们在面对类似疫情这样的天灾人祸时,是不是有时也会有这种无力感?感觉自己无法掌控,只能甘心接受结果?或许有的朋友会抱怨,我的运气为什么这么差?甚至有的朋友遇到不顺,会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影响】
其实遇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抱怨、敷衍、逃避,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还会让自己逐步丧失自信心,会更害怕去面对挑战。而且自己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相信这些都是自己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解决】
如何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告诉我们7个习惯是战胜问题的制胜法宝。尤其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重中之重,在这个篇章中着重提到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本书不仅教我们如何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更教我们如何淡化关注圈,聚焦影响圈。
【技能点】原书R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片段来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主题】:淡化关注圈,聚焦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斯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人“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技能点】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技能点】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钩)
通过这个拆页我们了解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包含影响圈,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共同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二者区别在于,关注圈里可以掌控的部分称之为影响圈,不可掌控的部分称之为关注圈。为了能更明确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下面我们举三组例子,对比说明下:
【对比说明】
第一组例子:
A:女儿平时喜欢看手机,不太喜欢看书,说了多次也没用,做家长的只能干着急。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现场学习者:关注圈
B:女儿平时喜欢看手机,不太喜欢看书,说了多次也没用,作为家长只能从自己开始,少看手机多看书,慢慢女儿受影响也能沉下心看书。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现场学习者:影响圈
拆书家解释:A是关注圈,B是影响圈。A中,女儿喜不喜欢看书不是家长能决定的。B中,家长以身作则,多看书营造氛围,逐步影响女儿喜欢上看书。所以这两个的区别在于虽然有的事情掌控不了,但可以去影响改变他人。
第二组例子:
A:因为一条马路之隔,小李家所在地小区的学位,被划归到普通初中,而小李家马路对面的小区学位,就被划归到重点初中,小李儿子的成绩一般只能遗憾的上普通初中。
现场学习者: 关注圈
B:因为一条马路之隔,小李家所在地小区的学位,被划归到普通初中,而小李家马路对面的小区学位,就被划归到重点初中,但小李儿子通过自己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重点中学录取。
现场学习者: 影响圈
拆书家解释:A属于关注圈,B属于影响圈。A中,小李儿子成绩一般,由于运气差,所在小区学位是普通初中,所以只能上普通初中。B中,虽然小区学位是普通初中,但小李儿子通过努力成绩优秀,被重点初中录取。所以这两个的区别在于努力做之后可以改变结果。
第三组例子:
A:部门制定下半年业绩目标,比上半年业绩要高20%,小王觉得领导业绩目标定的不合理,现在疫情这种状况,能和上半年业绩持平就不错了。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现场学习者:有说关注圈,也有说影响圈
B:部门制定下半年业绩目标,比上半年业绩要高20%,小王觉得领导定的业绩目标虽然有难度,如果能继续拓宽西北的薄弱市场,实现业绩还是有可能的。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现场学习者:影响圈
拆书家解释:A是关注圈,B是影响圈。A中,小王觉得部门业绩目标制定不合理,但业绩目标是领导定的,他很难改变。B中,小王觉得领导定的业绩目标虽然有难度,但通过拓宽销售渠道,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两个的区别在于看问题的态度不同,一个是消极态度,一个是积极态度。
【行动步骤】
了解关注圈和影响圈区别之后,如何能淡化关注圈,聚焦影响圈呢?结合原文,我们提炼总结出聚焦影响圈三步法。
1、 辨别归类,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识别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如:个人学习知识、工作经验等,个人可控的事情属于影响圈;但是,如:他人评价、他人习惯爱好等,个人不可控的事情属于关注圈。
2、 转变思维,关注圈的事情,虽然不能掌控,但可以从正向积极的角度考虑,如何去改变和影响,参考句式:“虽然我不能 ,但我可以 ,去影响改变 。”
3、 行动改变,转变思维后,要立刻促使自己开始行动,通过一步步行动,逐步接近目标。
举个自己的案例:
女儿不喜欢体育运动,虽然我也提醒过她可以周末跑跑步,但收效甚微。结合聚焦影响圈的三步法,我再来对照运用下:
1、 (辨别归类)让女儿喜欢跑步这件事是我掌控不了的,属于关注圈。
2、 (转变思维)虽然我不能掌控女儿喜欢跑步,但我可以从正向积极角度考虑,我可以这么想:“虽然我不能掌控女儿是否喜欢跑步这件事,但我可以自己多去跑步,用跑步带来的成效,去影响改变女儿也能逐步喜欢跑步。”
3、 (行动改变)转变思维后,开始行动,自己平时及周末有空多去跑步,通过跑步让自己减肥并能保持健康状态,让女儿看到跑步成效,从而逐步影响改变女儿喜欢跑步。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聚焦影响圈,可以逐步影响关注圈。
但不适用于:关注圈的紧急事情,如:别人溺水,你虽然有心去救助,但自己不会游泳,所以你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呼救,但自己不适合下水救人,否则不仅救不了别人,还会让事情更麻烦。
【技能点】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下,未来一个月内,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有哪些虽然是关注圈的事情,但通过运用“聚焦影响圈的三步法”,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关注圈不可控事情。请大家自己编一段小故事,编写要求: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可采用对话形式。给大家4分钟时间,之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
好的,时间到,下面有请伟杰上来给大家分享下你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伟杰分享的案例是采用内心自我对话的形式。
伟杰(A):我在拆书的时候,有的小伙伴会给我些建议(洋葱),这些是不可控的。
伟杰(B):我可以转变思维,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这样也可以自我成长的。
伟杰(A):嗯,要保持进步,更加勤奋努力,花更多时间在这个事情上。
伟杰(B):这样就会更好。
好的,感谢伟杰的分享,他通过自己拆书的案例,告诉我们别人的建议如何是他不可控的,但他可以转变思维,通过自己努力提高拆书技能,这样以后别人的评价会越来越好。
通过今天主题“淡化关注圈、聚焦影响圈”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聚焦影响圈三步法:辨别归类、转变思维、行动改变,希望这个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就是我今天的拆书内容,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