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2021年合肥霸都分舵第20场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对比说明法和对比消除误会法让沟通更有效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Emma,今天由我给大家做拆页分享。

我今天要分享两个拆页片段,都来自于《关键对话》这本书。

下面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关键对话》

F

这是一本帮助大家进行高效沟通的实用书籍。本书作者们通过对一些对话高手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他们的沟通技巧,在书中介绍给读者并辅以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

A

与其他沟通类的书相比,这不仅是一本教导大家如何沟通的书籍,这更是一本教导大家如何通过沟通去解决问题的书籍。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被作者们教授给他们的学员,并获取了学员们的正面反馈。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通过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具有高度的实操性和很高的使用价值。

【B1】书利益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都面临过各种不同的关键对话场景。比如你向领导提出加工资;又比如你的孩子学习成绩糟糕,你决定与他好好谈谈;再比如你觉得你朋友的一些小毛病很让你受不了,你想告诉他却又不想伤害彼此感情。

如何通过对话解决日常问题?如何防止对话中的情绪失控?如何避免分歧冲突造成对话的失败?如何通过高效沟通达沟通成目的?我想这本书可以帮助你。

B2片段利益

接下来,我们即将走进《关键对话》这本书,本场拆书,一共会带来两个拆页,两个拆页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

通过第一个拆页片段,你将学习如何使用“对比说明法”去牢记自己的沟通目标,防止自己在对话过程中被对方的语言情绪所影响,实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保证对话始终围绕沟通目标。

第二个学习片段,是在学习“对比说明法”控制好自己、保证对话始终围绕对话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对比误会消除法”去消除别人在对话中对你的言行产生的误会,保证对话可以在一个安全的氛围内开展。

今天我们拆页分享的学习目标有以下两个:

目标1:控制好自己:通过学习对比说明法,牢记自己的沟通目标,保证对话始终围绕沟通目标

目标2:消除别人的误会:学习对比消除误会法,防止别人误会自己

分组:在我们开始今天的拆页前,请大家先分成两组,左右各一组,后面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让我们先开始第一个拆页学习吧,这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

控制好自己:通过学习对比说明法,牢记自己的沟通目标,保证对话始终围绕沟通目标

下面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拆页,阅读完后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1】

摘自《关键对话》第3章—对比说明法

原文: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审视自我可以让你在对话中占据领先优势,如果能明确对话可为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例如:

“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例如:

“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人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

“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会破坏情绪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大多数情况,我们在与别人展开沟通时,都是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然而随着对话的展开,当对话双方彼此不能理解或认同对方时,当对方的言语刺激到自己时,最初的沟通目的往往会被我们抛掷脑后,我们瞬间成为了一个捍卫自己尊严的斗士或者成为一个沉默不言的忍者。

如果我们不能将沟通控制在沟通目的的框架内,沟通将演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将完全背离我们的初衷,甚至伤害到沟通双方的感情,给沟通双方造成困扰。

如何防止自己在沟通中情绪失控?如何保证沟通始终围绕沟通目的?如何防止沟通变成无谓的争吵?对比说明法可以帮助你。

What:

对比说明法是一种沟通的技巧。这种沟通技巧通过对比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让我们在沟通中明确沟通目标,使沟通不会因个人情感而偏离目标。

How:

对比说明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想要:阐明自己的沟通目标。问自己:我这次沟通想要达成什么结果。

2. 不想要:阐明自己不想要的结果。问自己:我不是为了什么而进行这场沟通的。

3. 对比选择:通过对比想要和不想要,明确自己如何去实现想要避免不想要。问自己:我将如何做,一方面能够..,另一方面不会...?

反例: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下属A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工作表现不好。我决定找她谈话,鼓励她努力学习,尽快熟悉新的工作。

我当时对A说:最近新的工作内容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你需要多花些时间去学习。

A说:我家离公司很远,家里小孩又小。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

我当时一听A那么多借口,一点也不积极,就生气了。接下去把A一顿数落,把一场谈话变成了批斗大会。A后来的工作表现也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比之前更为消极。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使用对比说明法,我可以这么做:

1. 想要:我想要的是A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

2. 不想要:我不想要A认为我对她不满,要批评她。

3. 对比选择:我要怎么与A沟通,一方面能够让A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不会让A觉得我对她不满要批评她?

经过对比选择,我会想对A表达理解,并且询问她在新的工作中有什么困难,我可以给她提供什么帮助。

Where:

对比说明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明确目标的沟通,不适用于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聊天。对比说明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容易起冲突的对话,它能够帮助对话人以对话目的为根本,在对话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预防异议】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时候在实际的对话中,脾气一上来,根本来不及去思考自己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尝试在比较重要的谈话前,先用对比说明法做好准备。把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的写在纸上,以便在对话中时刻提醒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显像提问激活应用场景:

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自己最近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想要找人沟通去解决某个问题。(比如你有个很烦人的室友,总是把东西放你的床上。)你当时是怎么和他进行沟通去解决问题的?沟通过程中你的情绪如何?对方有没有说些让你受不了的话?你又是如何反应的?最后的沟通结果又如何?

【指令】

请大家把关键词写在便签上,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2分钟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给大家分享下他想到的场景。

小伙伴分享:在去年的一次拆书训练营活动中,有一个小伙伴中途想退出。

于是我找了那位小伙伴,我问他:你为什么想退出?

他说:时间不够用,作业又写不好。

我当时就觉得他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以一副教育的口吻对他说:训练营怎么能不上呢?你都付了钱,也付出了一些努力,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结果那位学员很沉默,后来也没理我了。

【回应反馈】

你的意思是当你觉得学员在找借口时,你其实是生气了,所以你在生气时选择教训你的学员。

学习者:是的。

好的,感谢分享,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A1+反思加工【指令】

如果刚刚分享的场景再次发生,我们如何使用学到的对比说明法改变沟通结果?

小伙伴分享:如果回到当时的场景,我可以使用对比说明法这么做:

1.想要:我想要训练营的小伙伴能够顺利的毕业

2.不想要:我不想要让对方觉得我对他有评判,认为他学习能力不行

3.对比选择: 我怎么样能够一方面让这个小伙伴顺利从训练营毕业,另一方面又让他觉得我在评判他。

通过上面的三步后,我会选择去了解他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尝试帮助他解决,而不是教育批评他。

【回应反馈】

好的,现在你已经明确了你的沟通目标,也想到了如何去沟通以实现想要的防止不想要的。希望你与学员再次沟通后,可以帮助他顺利从训练营毕业。

感谢分享,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使用对比说明法,在沟通中保证自己不偏离对话目的,那么我们如何防止别人对我们的话产生误会呢?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对比消除误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2个拆页。

这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

消除别人的误会:学习对比消除误会法,防止别人误会自己

阅读完后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1】

摘自《关键对话》第5章—对比消除误会法

原文: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例如: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对话经历,自己在说某些话时其实并没有伤害别人或不尊重别人的意思,但是一说出来就会遭到对方强烈的反感,导致对方的沉默或反击。

如果不能使用对比消除误会法,去消除对话人的误会,那么对话人将始终处于一种防卫和抵抗的状态,沟通将很难展开,有时候还会演变成争吵。

如何消除别人对你言语的抵触情绪,为对话营造良好的氛围?对比消除误会法可以帮助你。

What:对比消除误会法是一种沟通技巧,它通过是非陈述,即表达你的沟通是为了什么而不是为了什么,来打消别人对你的误解,理解你的沟通目的。

How【细化行动步骤

对比误会消除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观察氛围:观察谈话氛围,当对方沉默或言辞激烈时,说明谈话氛围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沟通之前的话题了。

2. 回忆误解:停止沟通,回忆自己说得话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

3. 否定误解:否定让人误解的部分。对于自己说的话可能给对方造成的误会进行否定。

4. 明确目的:表达自己的沟通目的。

【意译案例】

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工作以后,大家都会有一些和其他人协作的经历。每当协作中出现问题,而我们需要与别人沟通寻找问题时,往往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场相互推诿责任的争辩。

前几天,我们有一个项目延期了。原因是两位同事在沟通时由于相互误解了对方的意思,最终导致项目交付时间理解错误。同事A说:“B告诉我20天后交付,谁知道是不算周末。”,同事B说:“明明是A理解有问题,我说的是20人天,肯定是不算周末的。人天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吗?!什么水平!”接下来,A和B便开始争吵了起来。

A和B之间沟通其实是为了寻找项目延期的原因,如果A能够使用对比误会消除法和B进行沟通,就不会引起争吵。

使用对比误会消除法, A可以这么做:

1. 观察氛围:发现B的话具有攻击性

2. 回忆误解:不对B攻击的话做回应,回想B为什么要那么说,我之前的话让他产生了什么误会。然后得出结论,B可能觉得我认为他能力不行并借此推卸责任给他。

3. 否定误解:否定B的误解,告诉B

“我不认为你工作能力有问题;也不想推卸责任,把项目延期怪到你头上。相反,我觉得你工作表现非常优秀。”

4. 明确目的:告诉B,我与他沟通的真实意图

“我只想找出项目延期的原因,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Where:

对比误会消除法适用于一些有可能让对话者产生误会或有不安全感的沟通中。不适合用于对话双方彼此理解,没有误会的沟通场景。也不适用于没有任何对话目的的闲聊。

【预防异议】

大家可能会想:我怎么知道我哪句话让人误会了?我怎么知道对方到底因为什么误会了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试探对方反应去发现,或者干脆直接询问对方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或说了什么话让对方产生误会了。注意询问对方的时候语气要真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参与

【场景设计】

Lucy是一位母亲,她14岁的孩子Momo最近考试成绩直线下降,Lucy很担心他。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成绩下降。但是最近只要Lucy一和孩子提学习,他就很抵触,觉得Lucy要责怪他。

【角色扮演】

请每组合起来加工出两个剧本,把对话写在两张白纸板上。剧本以上面的场景为背景,Lucy找Momo谈话聊Momo的成绩,主要体现Lucy如何使用对比误会消除法化解Momo的误会,并顺利完成谈话。

讨论和编写剧本的时间为15分钟。15分钟后,请一组出2个小伙伴来扮演Lucy和Momo,把剧本的内容表演出来。

小伙伴分享:

Lucy: Momo 数学期中考试得了多少分阿?

Momo: 65分,及格了。

Lucy: Momo,你最近数学成绩退步得很厉害阿!上次期中考还80分呢!

Momo 低着头,不说话了!

【观察氛围】旁白:Luck观察到Momo的抵触,觉得此时谈话氛围不对。决定停止聊Momo的成绩

Lucy: 妈妈做了些蛋挞,去拿给你吃

【回忆误解】Lucy一边拿蛋挞,一边回想之前对话的内容。觉得自己刚才指责Momo成绩退步让Momo误会了。Momo可能误会自己要教训他了,责怪他学习不努力了。

【否定误解】Lucy把蛋挞拿给Momo,温柔地对Momo说:妈妈不是怪你考试没考好。妈妈小时候考试也有考不好的时候。

【明确目的】Lucy又对Momo说:妈妈只是想知道宝贝最近功课上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所以才会成绩退步。妈妈是想帮助Momo找到原因,一起解决问题。

Momo:谢谢妈妈,蛋挞很好吃。最近来了新的数学老师,我有点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所以这次没考好。

......

【回应反馈】

呀!很棒哦,感谢两位的生动表演。妈妈在观察宝贝的情绪不对后,立即停止了当前的对话,转而给宝贝准备他喜爱的蛋挞,转移宝贝的注意力,缓和了气氛。做得非常不错!后来妈妈回忆起自己引起宝贝误会的话,并通过否定误会明确目的,化解了误会,拉近了母子之间的关系。做得非常好!最后宝贝感受到了妈妈的关心和爱,向妈妈打开了心扉,说出了数学没考好的真正原因。大家给两个小伙伴掌声鼓励!

A2 催化应用

根据场景催化应用步骤

通过上面的场景演练,我想大家对对比消除误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自己想一些应用场景。

(分步催化1)

大家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半年内,你会不会遇到需要和别人进行一些对话去解决问题,而要说得话又容易一起别人得误会。比如很好的朋友借了你一大笔钱,过了很久也没有还。你想通过与他沟通把钱要回来等等。你需要沟通的场景是什么呢?注意这里只需要说明场景即可。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一会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小伙伴分享:

我有一个闺蜜,最近乔迁新居。前几天她打电话邀请我去她新家玩。我当时因为有事就拒绝了,说等有时间再去。我想她可能下周还要打电话邀请我去,可是我下周依旧很忙。我怕到时候我再拒绝她时,会引起她的误会。

【回应反馈】感谢分享,看来前面的拒绝已经让两位好闺蜜间产生了嫌隙。下一次再出口拒绝确实难以启齿阿!

(分步催化2)

今天我们学习了对比消除误会法:否定让人误会的部分,肯定自己的目的,如果运用对比消除误会法的四步,小伙伴们会怎么去进行这些艰难的谈话呢?我给大家3-4分钟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一会儿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小伙伴分享:

如果使用对比误会消除法,我到时候会这么做:

【观察氛围】对话中观察她的回应。看看她是否有沉默或语带讽刺的反应

【回忆误解】回忆是自己哪句话让她反应异常,思考自己哪里让她误解了,误解了什么

【否定误解】告诉她,我不是怕破费,才总找借口不去她家。恭贺她乔迁的礼物我都已经买好了,是上次我们一起逛街,她说喜欢的一个摆饰。就等着去她新家,带给她。

【明确目的】我屡次说没时间去,是真的没时间。最近公司有个新项目,要我负责。我已经连续加班好几个周末了。我每次拒绝你,我比你还难受呢。我是很想去你新家看看的。

【回应反馈】这位小伙伴的例子比较特殊,对话的发起方其实是好友。好友会先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她家玩。小伙伴的拒绝是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的,这种误会的可预见性还是很强的,因为之前已经拒绝过好友一次了。因而小伙伴这次对话的目的就是不让好友误会。

我们的小伙伴通过对比消除误会法及时的察觉对话中氛围不对的时间点,并积极否定误解,让朋友感受到她的真诚。做得非常好!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结语:

今天的学习从自己和别人两方面着手,通过明确自己的目的和消除别人的误会,让沟通更顺畅。

让我们最后再回忆一下今天学到的两个方法。用对比说明法,明确自己想要与不想要的,让对话始终围绕目的;用对比消除误会法,消除别人可能的误会,保证谈话的始终处于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