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2021年大连知行分舵 第八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达成共识三步法

开场: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双方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达成共识三步法【澄清】解决【行为】僵局【界定】让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我上周末和妈妈因为去哪儿吃饭的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家新开的日料店正在做打折促销,因为考虑到妈妈也很喜欢吃日料,就想着一起去,中午也就不用做饭了。可妈妈说还是想在家简单做些饭菜,也怕打折的话会有很多人,可能会排很久的队。本来大家都是好心,结果却因为意见不统一而闹得不开心。

【提问】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是毫不让步,还是委屈自己向对方妥协?大家有没有试着与对方好好讨论一下呢?

【影响】

相信大家平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这些生活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不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亲密关系变得紧张,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无法挽回。

【解决】

那么如何让双方建立共同的目的呢?《关键对话》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通过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来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问题。看似水火不容的观点,通过倾听了解对方的想法,找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建立共同目的,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分组:那么在开始前,我们先来分组。在座的各位,我们以2个人为一个小组。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手里的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想要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只是令人激动的第一步,不过光有这个念头还不够。调整到正确的心态之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应对策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期望实现的是一个目标,而对方希望实现的是另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例如,下班回家后我说我想去看电影,你说你想待在家里休息,于是我们便开始争论起来:“看电影”,“看电视”,“看电影”,“看书”等。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是因为外出和待在家里是完全水火不容的对立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我们会和对方陷入争论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双方对话的目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低手”不是忽略问题就是一意孤行。他们的选择不是竞争就是屈服。这两种策略最后都会导致一方胜出另一方失败,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双赢的方法。

【WHAT】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这个片段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是期望目标,什么是实际目的。如果我们想要和对方达成共识,需要与对方寻找共同目的,认清期望目标背后的实际目的,并调节我们实际目的之间的差异,从而达成共识。

那么,什么是期望目标,什么是实际目的呢?

举个例子

比如晚上我想走路去附近的便利店购物,而妈妈想开车去较远的大超市购物。

那这两个不同的目的地就是双方的期望目标,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去不同的超市购物是对立的关系。

而实际目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我想去便利店的实际目的是因为离家近,晚上吃完饭后可以当作是饭后散步,顺便买点食材;而妈妈想去大超市的实际目的是因为爸爸单位发的大超市的购物卡快过期了要尽快使用,我们的实际目的不同,而这个实际目的大部分处于隐藏的状态。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期望目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体,它能指导我们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比如,“跑10公里”和“做20个俯卧撑”就是“期望目标”。

Q1:那么问题来了,“减肥”是“期望目标”吗?

A1:减肥不是期望目标,因为它不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它不够具体,它属于后者——“实际目的”。

Q2那么,“我想看电影”是“期望目标”吗?

A2:是的,它是期望目标,它能指导我们的具体行为。

Q3那大家可以思考下我想看电影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A3:我想要身心放松,缓解今天的劳累。

所以 “实际目的”一般没有那么具体,比如减肥、休息或者升职加薪。

“期望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实际目的”。通俗来说,“期望目标”是方式;“实际目的”是需求。

【HOW】

那么在大家沟通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就要找到对方的实际目的,具体如何做才能达成共识呢?

有具体以下三步:

1. 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

首先调整心态,停止争议的话题,可以说:“让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就刚才的例子,我和妈妈关于逛街购物的不同意见,我会调整自己一定要去便利店的心态,针对去较远的大超市,我会问她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 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其次去探索背后隐藏的目的,通过询问“为什么”去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

比如,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去大超市时,她可能会回答说:“年前你爸单位发了购物卡,最近快到期了,正好买东西可以用它”。期望目标是去大超市,实际目的是刷掉购物卡。

接着我会解释我想去便利店的原因是晚上想散步。期望目标是去便利店,实际目的是饭后散步消食。

3. 寻找建立共同目的

最后,建立共同目的,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后,建立一个都能满足需求的共同目的。

我的需求是就近散心,妈妈的需求是尽快用掉购物卡,我会说,你看这样可不可以,我周末陪你一起去大超市消耗购物卡,因为去大超市较远,而且为了用掉购物卡就会买比较多的东西,也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最好开车前往,今天晚上去的话会回来得比较晚,再收拾东西就会比较累了。

实际上,妈妈也只是因为我提起买东西想到了要用掉购物卡,对于是否今晚必须要去并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就这样我们把消耗购物卡的时间也落实好了,就不会有意见分歧。

当我们成功区分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之后,放松对行动策略的关注,强调你真正的目的,接着通过沟通协调,做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案例】

其实上周末和妈妈因为吃日料发生分歧的事情,现在想想,如果回到当时,我可以用达成共识三步法来对话:

1. 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

首先调整心态,停止争议的话题,可以说:“让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就周末吃饭的不同意见,我会调整自己一定要去吃日料的想法,解释说自己想去吃日料的原因是因为疫情我们很久没有外出就餐了,而且知道妈妈也很喜欢吃日料,同时我会问妈妈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 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的与实际目的

其次去探索背后隐藏的目的,通过询问“为什么”去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

比如,我会问一定要在家吃饭的原因。妈妈应该会说,因为新店开业有优惠,必定会有很多人前往,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等位的情况,现在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还是应该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而且家里也有菜,简单做点也不麻烦,速度也快。

3. 寻找建立共同目的

最后,建立共同目的,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后,建立一个都能满足需求的具体目的。

我的需求是外出放松一下,妈妈的需求是担心人多的地方不安全,那么我会说你看这样可不可以,我们就去楼下的寿司店简单吃点,等过一阵人不多的时候再去那家新开的店尝尝鲜。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就会想,一旦真遇到棘手复杂的情况,我可能就没办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这么多。首先,当我们遇到关键对话时,容易因为意见的冲突而产生情绪上的冲动,今天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放慢对话节奏;其次,多熟悉一种技巧,我们就能在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多一种应对的方法。只需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减少与他人在琐碎事情上的冲突,减少分歧和矛盾,也会给彼此的关系带来巨大好处。

【WHERE】

当然,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适用边界的,比如在工作中收到领导的一些指令,你可能没有商量的余地,按照领导的要求来做就好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就到了实践的部分。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场景会用到“达成共识三步法”的方法呢?比如与男友约会,他想看电影,你却想逛街的时候;或者与朋友相约打游戏,他想吃鸡但是你想玩王者荣耀的时候,等等,有没有类似的场景可以用到今天学习的“达成共识三步法”的呢?

请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然后利用5分钟时间编写个小剧本,内容可以参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设计出人物,以及双方之间的对话。

要求:

1. 剧本中的场景是大家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

2. 剧本情节中须用到 “达成共识三步法”。

3. 编写后,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最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或表演一下剧本。

【学习者分享】

晓丹:

时间是下个周末,地点大约是朋友家里,人物就是我和我朋友。

我朋友想在端午节出去旅游,去网红地打卡,而我不想出远门,考虑到过节估计人会很多,就近散散心还可以。

我俩可能会因为端午节去哪的问题发生分歧,这时候我会用“达成共识三步法”:

1. 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

我先调整心态,停止争议的话题,可以说:“让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会调整一定要去周边地区的心态,针对她想去旅游网红地打卡,我会问她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 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的与实际目的

其次去探索背后隐藏的目的,通过询问“为什么”去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

我可能会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去旅游网红地打卡,她可能会说:“一到过节,朋友圈里大家都会发一些旅游网红地的打卡照,我也很晒一晒”之类的。期望目标是旅游网红地打卡,实际目的是朋友圈晒美照。

接着我会解释说我想去周边的原因是因为旅游网红地往往会在节假日期间有很多人,就近出游可以大概率避开人群,而且看看自然风景也很赏心悦目。

3. 寻找建立共同目的

最后,建立共同目的,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后,建立一个都能满足需求的共同目的。

朋友的需求是拍美照打卡,我的需求是避开人群散心。那我可能会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就找一个附近的地点,人少景美的地方去看看,既可以拍美照发朋友圈,又可以散散心。等过了高峰期,咱俩再请年假去你想去的旅游网红地,这样人少更容易拍到好看的照片。

【结语】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非常好的运用了我们今天的学习的“达成共识三步法”,最终创建了共同目的。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虎添翼。其实一切的愤怒和争吵,都源于你内心深处未得到满足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透过期望目的了解到实际目的,会让我们更有效的与对方达成共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