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张晓虹,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尤其是对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在家庭教育方面给您提供帮助。
【确定总目标】(技能点:包含可被观察到的行为,且有递进关系)
今天分享是一个如何修复自己在冲动的情绪中,给家庭(团队)其他成员带来伤害的问题。通过今天的RIA学习,大家能够在发现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运用“积极的暂停”先平复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使用“矫正错误的3个R”来修正自己的错误
【分组】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今天结成2个小组。
【介绍图书】(技能点:选择的图书是实用类的图书)
“积极的暂停”和“矫正错误的3个R”出自一本能学以致用的图书《正面管教》。
(技能点:在FAB介绍法中清晰辨别FAB)
F(特征):《正面管教》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这本书里她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彻底改变了很多家庭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A(优势):做为7个孩子的母亲和18个孩子的外祖母,尼尔森博士把她丰富的育儿经验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写出了这本书。与其他同类型书相比,书中不仅介绍了52种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方法,还细致的讲解了相关的心理、行为、认知、教育方面的经典理论。所以本书高居当当网亲子类畅销榜第1名。
B1(利益):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各种难题,还能让我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想法。既“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家长就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更深层次的理解孩子,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B2: 如果孩子的行为背离了我们的愿望,家长很容易冲孩子发脾气,但是这样并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利用本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可以让自己先从情绪中撤出,然后利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可以让自己与孩子和解,维护受损的亲子关系。
【R】阅读原文
原文片段:
冷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等到能接通你的“理性大脑”,以避免你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所以,某种形式的撤出是有益的。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做一会儿“暂停”,父母首先撤出冲突会更有帮助。
在你撤出之前,要先向孩子解释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以告诉孩子们:“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去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我的心情好起来并能和你们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这对你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学习目标】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和孩子(或其他团队成员)有矛盾的时候,运用“积极的暂停”可以让自己先冷静下来,避免冲突的加剧,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What:
“积极的暂停”是正面管教的52个技巧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个技巧。告诉我们从冲突中撤离,恢复“理性大脑”方法。“三重脑”理论认为,人的“爬行脑”负责心跳、呼吸等躯体自身的运转;“情绪脑”负责情绪的产生;“理智脑”是意识理智产生的区域。当人受到刺激的时候,理性大脑就会停止工作,就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会不理智的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Why
可见,在双方都不理智的状态下,是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只有从先撤出冲突,让自己平静下来,心情好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激动的情绪中,我们往往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很容易陷入发泄情绪的误区,说出伤害的语言甚至做出伤害性的举动,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损害双方关系。
(举反例)
我曾经接过一个纪律不良的班级,上任第一天我就说:“以后自习课谁也不能说话。”结果当天下午的自习课正好是排在年级篮球比赛之后,等我处理完各项事务,一进班就听见班里乱成一片。当时我就愤怒的说:“你们还有点自觉性没有,学习比不过别的班,篮球也打不过别的班,就是这说话的本事比别人强是吧?!”当时孩子们倒是都不说话了,可是后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很难融入这个集体,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How:(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
今天拆页中介绍的方法“积极的暂停”,告诉我们在发现自己不冷静的时候,用三个步骤,走出发泄情绪的误区,沟通自己的理性大脑,为真正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1、提前告知:
①告知原因:孩子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在争吵中解决问题,对家长(或老师)在冲突中撤离会很迷茫,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告诉他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这样才能联通自己的理智大脑。”
②告知方法:想让自己感觉舒服,就需要从不良的环境中离开,到一个让自己能感觉舒服的地方,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
2、撤离冲突:
①语言撤离:表达自己现在的状态和想法,告诉对方当下你的情绪有问题,需要从现在的环境中离开。
②行动撤离:可以离开冲突爆发地,如果人不能离开也要让自己视线离开,比如转眼看窗外等等。
3、调整情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①室内:看书、听音乐、冲澡等
②室外:散步、去商场等
【举正例】
如果应用“积极的暂停”解决自习课上的说话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
1、提前告知:在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除了制定班规,还要告诉大家在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难免有摩擦,而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性,说出一些不合适的话,而且不愿意听别人的观点。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这样才能联通自己的理智大脑。
让自己情绪好起来就需要先从冲突中撤离,到自己平时感到舒适的区域。老师觉得办公室是一个能让我安静下来的地方,同学们也可以提前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自己的舒适区。
2、撤离冲突:(发现自习课违纪情况后)告诉学生:“对于大家没有遵守自习课的要求,我感到很生气。在这种状态下我没办法处理班级的事务。我需要去办公室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在此期间也请同学们想想咱们的自习课约定。等你们准备好上课时,可以去办公室找我。”然后从教室回到办公室。
3、调整情绪:看书或者备课,转移注意力,调整心态。在自己感觉好起来之后再去处理问题。
Where
“积极的暂停”是一种控制情绪的好方法,适用于亲子沟通,夫妻交流,师生互动中出现矛盾的时候,在成年人的职场冲突中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预防异议】(技能点:在I讲解预防性讲解)
有人可能会说“先撤离岂不是意味着认输吗?”其实,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赢得战争”?积极的暂停是一种有助于双方解决问题的手段,而解决问题是要达到“双赢”,并不是意味着单方面的“赢”,所以积极的暂停并不意味着“认输”。
你是否因为伴侣没有一起和你收拾家务而生气?或者因为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而恼火,再或者因为项目的拖拖拉拉而和同事发生矛盾?请你回想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时刻,当时的场景是什么?起因结果又是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你和谁发生了冲突?请大家在接下来的2分钟把事件发生的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在便签上。
请李跃来分享自己的经历。
李跃:上周,在公司,同事突然提前一天找我要报表,我本来就忙不过来,就回答说:“你突然就把时间提前了,这不是故意难为人吗?”同事说:“上级找我要,我也没办法,你什么态度!”结果,我们就各自生了一大顿气。事也没办成,我俩都被领导批评了。
【回应和反馈】
看来在冲动的情绪中,我们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个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很容易伤害的自己。
A1+
再回到当时的情景,用今天讲到的“积极的暂停”三步骤,提前告知、撤离冲突、调整情绪。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分享】
李跃:当感觉自己的语言不是特别和善的时候,应该主动和同事说:“情绪不好咱们也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彼此都冷静下来再讨论吧”,然后我会说“那我先回我的工位拿点资料”,最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吃个小糖果,平复情绪。
【强有力的结语】
看来使用“积极的暂停”确实有助于我们控制愤怒的情绪,让自己回归理性,这样不仅能避免冲突的加剧,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过渡】
“积极的暂停”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使我们恢复理智的工具,但是我们很多人往往在矛盾刚发生的时候已经说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话,给对方造成了伤害。那么,在完成“暂停”之后,我们需要先和对方和解,沟通感情,然后再解决问题就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合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带来的第二个拆页“纠正错误的3个R”。
【学习目标】
缓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错误往往让我们感到很尴尬,“矫正错误的3个R”告诉我们如何改变自己对待错误的观念,真诚的与别人和解,从而顺利的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R】阅读原文
【主题】:矫正错误的三个R
【来源】《正面管教》33-34页
【R】: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我自己就有一个“标志”性的案例。有一次,我对当时只有8岁的女儿说:“玛丽,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淘气鬼。”(这听上去像是和善、坚定、尊严和尊重吗?)
玛丽对“矫正错误的三个R”已经很熟悉了,她反驳我:“哼,待会儿你可别来说对不起。”
我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玛丽跑回自己房间把门摔上了。我很快恢复到了理性大脑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到她房间去道歉。她还在生气,没准备好接受我的歉意。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用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我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她已经在书白上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我离开她的房间时想:“哦,老天,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另外一本《我最亲爱的妈咪》畅销书上市。”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大错误。
大约五分钟后,玛丽朝我走来,怯怯地抱住了我,说:“妈妈,对不起。”
我说:“宝贝儿,我也对不起你。事实上,当我说你是被宠坏了的淘气鬼时,我自己就是。我因为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生气,可我自己也没管住我的行为,真的非常对不起。”
玛丽说:“没什么的,妈妈,我刚才的行为是像一个淘气鬼。”我说:“哦,我知道是我的行为激怒了你,气得你那样做的。”玛丽说:“哦,我知道我做了什么。”
我一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Why: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冤枉、打击孩子……在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又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是碍于面子,又羞于承认,那对孩子的伤害又该怎样去弥补呢?这时候我们非常需要一个方法告诉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What:“矫正错误的三个R”告诉我们错误其实并不可怕,相反它还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正确的对待错误能让我们从“不完美”中获得成长。应用3个R告诉我们在发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脱、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在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不承认,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在我们批评他的时候心里不服气“你不也是不承认错误吗?”,从而听不进我们的劝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How:矫正错误的三个R:
1、诚心认错: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端正态度,犯错误是人之常情,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也同样是学习、完善和提高的好机会。承认错误不会有损我们的形象,反而会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同时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如何对待错误行为的榜样。
2、缓和关系:既然给孩子造成了伤害,那就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坦诚的向孩子说:“我向你道歉。”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是请求孩子孩子的原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要求孩子“别哭了”。双方和好才能为真正的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气氛。
3、承担责任:眼前的危机虽然度过了,但是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况我们会不会又重蹈覆辙呢?这就是矫正错误的第三个R——解决。闹矛盾的双方需要总结自己在这次的冲突中负有哪些责任,领悟到以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意译案例】: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亲身的体会。夏天,孩子要在公园吃冷饮,我说只能喝矿泉水,不能吃冰糕。结果孩子跺着脚非要吃冰糕,我对当时只有6岁的女儿说:“涵涵,你简直像个小霸王。”(这个语气显然既不尊重也不和善)。
我忘了前一天晚上刚和女儿练习过“矫正错误的三个R”,所以她立即对我说:“你还学正面管教呢,你都犯错误了,你要向我道歉。”
我本能的回答道:“我说你不对吗?我凭什么和你道歉。”
涵涵气鼓鼓自己往家走。我也在后面跟着她。走着走着我冷静下来,想起刚学习正面管教的理念,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我赶上去,拉她的手,她还是很生气,把我甩开了,一边走一边踢脚下的小石子,嘴里嘟囔着:“不讲理,一点也不讲理。”
我只好松开手,紧紧跟着她:“这下子再想让她和我一起学习正面管教可太困难了。”我意识到,这下我犯错误了。
进家之后,我到厨房开始准备午餐,过了一会,涵涵拿着一个橘子塞到我嘴里,说:“妈妈,你尝尝可甜了。”我吃了一颗,听见涵涵小声说“我不应该不理你。对不起。”
我说:“涵涵,妈妈也很抱歉。事实上,我说你是个小霸王的时候,我自己就是个霸王,我不想让你霸道,可是我自己很霸道,真的很对不起。”(诚心认错)
涵涵说:“没关系,我当着那么多人和你喊确实像个小霸王。”(缓和关系)
我说:“你当时一定是太热了,想快点凉快一下,可我就是不让你吃爱吃的雪糕,你才生气的。”涵涵说:“我知道你是怕我又嗓子疼才不让我吃,可是我还当着那么多人发脾气,很没有礼貌”(承担责任)
当我们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承担责任不意味着错误和失败,而是意味着学习和成长。
这样做的好处: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时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Where: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夫妻,朋友,同事之间交往的时候,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承认错误,解决问题。但如果对方是故意找茬或怀有敌意就不适用。
【预防异议】
也有的人说,我已经说过“我错了”,他怎么还是不肯和解呢?这就要对照第一条诚心认错,反思一下自己是真的意识到不对,还是仅仅走个形式?随便的一句对不起肯定是不能赢得对方的原谅的。而且,我们也要给对方缓冲的时间,不能要求对方一听到自己道歉立即就得原谅你,一次不行就过一段时间再说一遍,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是本着合作的态度的双方,最终都会达成一致。
【结语】“矫正错误的3个R”最关键的步骤是诚心认错,自己真诚的释放善意,才能为解决问题打开大门,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A3】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现场的演练。
【场景设计】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设定的场景:
周末,你领着孩子在小区广场上玩,邻居赵大爷过来和你们打招呼:“轩轩,今天你买了一个新玩具啊。”哪知道,孩子居然拿新买的水枪滋了大爷一身水。你特别尴尬,大声地训斥说:“熊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还敢滋爷爷。”说着,你还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哇的就哭了,邻居大爷连连说“没事”就赶紧走了。
【小组讨论】
请大家对这个场景“大庭广众之下体罚了没礼貌的孩子”,用刚才学到的“矫正错误的3个R”来应对这个情况。
【角色扮演】
请大家两两一对(一个扮演轩轩,一个扮演轩妈(或轩爸),演练一下这个场景。
第一步:你们先决定谁演轩轩、谁演家长。
第二步:应用“矫正错误3个R”三个步骤:诚心认错,缓和关系,承担责任,一起对刚才的情景编写一个剧本。
第三步:写完剧本后,再在小组内演练一下。
注意我们的目的是如何对待自己体罚孩子这个错误,关注点不在于是否能解决轩轩所犯的错误。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应用。
陈娜和小吴
陈娜扮演妈妈,小吴扮演孩子
妈妈:对不起啊,我不该当着那么多人打你。
孩子:哭
妈妈:妈妈真的很抱歉,是我当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能原谅我吗?
孩子:你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就原谅你。
妈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你愿意和我和好吗?
孩子:好吧
妈妈:当着那么多小朋友,你一定感到非常没面子。
孩子:我也不对,不应该往爷爷身上滋水,这样不礼貌。
【回应和反馈】
感谢两位的精彩演出,特别是孩子的表现,特别符合小男孩的特点。让我们掌声鼓励。
【A2分步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大家通过实际演练,对于运用“矫正错误3个R”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那我想请小伙伴一起来想一想,在未来一个月内,你可能因为什么事而情绪失控导致言语或行为上犯错?场景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看着直线下降的名次狠狠的骂了他?或者厨房里一大堆没刷的锅碗瓢盆,而伴侣却还在玩手机?又或者团队的某个成员的失误使大家都被扣了奖金……
请将可能发生的场景写在便签上,注意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在小组内讨论。2分钟后,我们请李跃来分享一下。
李跃:我特别烦家里乱糟糟的,最可能和女儿发生冲突。
回家就看见床上堆着一堆衣服,就可能直接骂孩子“跟你说了多少遍,老是乱放,你就不能体谅我一下?这么大了还这么懒。”
孩子很可能直接回怼我,结果两个人吵一架。
【回应】这个例子确实在有青春期孩子的母女中经常出现,很有代表性,我们也都感同身受。
(分步催化2):其他伙伴也都写出了自己的预期事件,如果在未来一个月内真的发生了你预期的事情,用我们今天讲到的“矫正错误的3个R”你又会怎么处理呢?请把把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写在便签上,并在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邀请一位小伙伴儿分享一下。
李跃:
1、诚心认错:
妈妈:我一进家就吼你,是我不对。你能原谅我吗?
2、缓和关系:抱一下好吗?
3、承担责任:我应该先问一下情况,你把衣服放到床上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嚷你,挺不尊重你的。
孩子:我也不对,应该早点把衣服挂到衣服架上。
【回应及反馈】:感谢李跃的分享,非常完美的运用了矫正错误的3个R方法,特别是对缓和关系的处理,简单又有效。
【强有力的结语】
通过今天的两个拆页,“积极的暂停”和“矫正错误的3个R”,我们再一次体验了《正面管教》里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感受好才能做的好”。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小伙伴们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