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所属活动: 【NO.007】拆书帮贵阳第二筹备分舵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会情绪管理

开场:

【自我介绍】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贵阳第二筹备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小妖灵灵,一名成长中的拆书家,今天是我2-4的拆书分享。


【分组】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学习,我们分一下组,以我为中间轴,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拆页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让我们情绪波动的事情。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没有人不会动怒、失控,这没什么奇怪的。所以,不要觉得情绪的爆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地识别它们,然后用恰当的方式释放它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两个拆页就与此相关。


【总学习目标】

第1个拆页是“正确地释放长期情绪”,比如自卑、内疚、压力等;第2个拆页是“正确地释放短期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紧张等。

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个拆页的RIA便签现场学习后:能够提高自己和情绪相处、应对情绪以及转化情绪的能力。


【FAB图书介绍】

【F】这两个拆页片段都选自《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潜能开发专家高原。在书中,作者用翔实的案例、专业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向读者分析了将坏情绪转化为正能量的具体方法。


【A】相比其它情绪管理类书籍来说,这本书给出的建议简单而实用,非常适合迫切需要情绪管理方法论的、想提升情商的学习者。因为它效果显著,书中的A/B情绪管理方法刚面市就风靡全球,成为了十年前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MBA自我管理课程,也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领导者重点培训科目。


【B1】什么是A/B情绪管理呢?作者认为,一切情绪都有极端的两面——A面和B面,也就是过好的情绪和过坏的情绪。它们总是相伴而生,就像硬币的两面。在书中,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我们的情绪回归平衡,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将坏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愤怒至极时,能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在感到压力时,能化压力为动力;在自卑无助时,能客观看清自己的优势。

【B2】我们学习今天的这两个片段,让大家学会正确地识别情绪,用恰当的方式释放它们,将坏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1的学习目标】

下面进入第1个拆页的学习,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个拆页的RIA便签现场学习后:能够积极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来源及其背后的观念,用平稳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大家手里的资料就是拆页1的片段内容,给大家3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阅读完后大家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 正确地释放长期情绪 >


有一位来访者,大概二十五六岁,工作非常忙碌,收入也比较丰厚,但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那份工作,情绪非常糟糕。他是家里的老大,他的父亲在他大概六七岁时意外去世,家里除了母亲,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他的母亲要求他每个月都要给家里一定的经济支持,而这也已经成为他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所以虽然这份工作让他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也并没有辞职。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而且也没有权力摆脱这样的生活,他对此感到十分绝望。


他第一次到我的咨询室进行咨询时,我们有过一次讨论,当时的讨论内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问他:“如果现在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剩最后的三个月,你会怎么做?”

他回答说:“如果只剩三个月的话,我就会辞职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接着问他:“那如果你的生命还有一年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他犹豫了一下说:“那就继续工作,工作到还剩三个月的时候再辞职。”


他的答案让我意外和吃惊。也就是说,在他的价值观里,在他的生命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这让我很触动。


他在我这里的咨询持续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也见证着他走完了觉察情绪、接纳情绪、释放情绪的三个阶段。


首先,在第一个阶段(觉察情绪),他经常会提起小时候的故事,提起他的母亲怎么要求他。

在这个阶段,我让他尝试体会他在说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感受。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在事情产生的情绪与感受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阶段,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哭,或者说在表达情绪。


慢慢地,在第二个阶段(接纳情绪),他意识到让自己难受的不是已经发生的那些事情,而是自己对那些事情的看法和反应,也就是他对那些事情产生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我尝试使他真正放下那些以前的事情。此时他的情绪已经相对平稳了,咨询时也就很少哭了。


然后他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释放情绪)。他发现自己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属于他自己,他一直想要自主,但他的母亲不断地向他灌输这样一套理论: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理所应当照顾弟弟妹妹,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如果你不这么做,那你就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甚至还对不起已经去世的父亲。


在这个阶段,我尝试让他慢慢发现自己的情绪反应系统。在了解了这些观念及其来源之后,他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辞职换了一个行业,做了旅游行业相关的工作。因为他喜欢旅游,每到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他就会非常喜悦。


自此以后,他与亲人的关系也改善了许多。为什么?


首先,因为他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变好了,压力也就减小了。其次,虽然他划清了自己和家人的心理边界,但并没有不再担负家庭责任。只不过他担负的责任已经不是母亲强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承担的,他愿意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付出。而他的家人也接受他的改变和状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刚才这个拆页片段,用一个案例告诉我们正确释放生活中长期情绪的3个阶段。


什么是长期情绪呢?就是在你过去的人生经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情绪状态,比如林妹妹爱哭、鲁智深很虎。造成这样情绪差异的本质,是因为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情绪反应系统”不同。要想彻底释放长期情绪,就需要找到这个系统,然后改变由它产生的、根深蒂固的情绪习惯。


【意译案例】

下面,我再举一个正确释放工作中长期情绪的例子。希望大家能结合这两个例子,一起来用心感受下这3个阶段。


我是一个心理医生,去年我接到一个来访者。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在工作中由于疏忽犯了一个错误,被停职了一段时间。被停职后,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于是向我求助。


他在第一个阶段(觉察情绪)向我倾诉时,时而呈现非常悲观抑郁的状态,时而又出现非常焦虑的情况,时而给人躁狂之感,总是沉浸在“那件事情要是不发生就好了”的状态里。


我告诉他:“既然那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你今后做什么,那件事情都已经永远地定格在那里,无法改变。但你依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改变你现在对被辞职的看法。”


经过沟通,我们在第二个阶段(接纳情绪)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在的问题并不是那件事情本身造成的,而是他对那件事情的反应造成的。那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单位也已经对事情做出了处理,所以这件事情在事实层面已经过去。


但他并没让这件事情在自己的感受层面过去。停职结束后,长时间的失眠让他的精神状态很糟糕,他根本不能上班,只能休病假。所以我对他说:“你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那件事情,而是因那件事情产生的情绪。”


他渐渐地接受了我的说法,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释放情绪)。他意识到自己不接受被停职只是最外层的表象,本质是始终不愿承认“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让他工作失误了,进而发展到怀疑自己做事的能力。


我反问他:“再完美的人,能保证一辈子都不会犯错吗?”他摇摇头,然后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在了解了这些观念及“病根”来源后,他的状况终于开始好转——由自我抗拒走向了自我接纳。

【How】

相信通过2个案例的示范,大家已经了解了正确释放长期情绪的3个阶段:


第1阶段,觉察情绪

  1. 从你出现频率最多的情绪中,找到一件近期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
  2. 回想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
  3. 为这些感受命名;


第2阶段,接纳情绪

④ 心里默想:“不!我不要你们这些情绪控制我!”去感受自己身体在“拒绝”时的体验;

⑤ 深呼吸三次;

⑥ 现在,放下心里对情绪的抵抗,对它们说“好吧!你来吧!让我看看你究竟能把我怎样!”去感受自己身体在“接纳”时的体验。


此时,你的身体不再像之前抵抗时那样紧张,你已经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加深接纳的程度,你的情绪就能更快地平复下来。


第3阶段,释放情绪

⑦ 把刚才的体验过程写出来;

⑧ 在记忆中搜索同类情绪体验,看到它们在你的生命中是如何重复出现的,这便是你的“情绪反应系统”;

⑨ 向内探求这个系统的根源,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3个问题:

  • 为什么你会遭遇这类事情,做出这样的选择?
  • 为什么你当时看不见别人都能看到的真相?
  • 为什么你任由对方(人或事皆可)这样待你?


以上9步的练习并非一蹴而就的,你可以先找一个简单的事情来练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Why】(一般做法)(不那么做的坏处)

因为面对一些不想接受的事实,人本能的反应往往是拒绝。我们为了不损伤人际关系,常常以自己受伤为代价让别人舒服。我们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逼着自己显得坚强、从容。但事实上,这样把真实的自己孤立在情绪之外的行为,会让未经处理的情绪胜过理性,做出许多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行为、事与愿违的决定。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系统呢?只要情绪出现我们能应对就好啦。”


其实不然,自己内在的“情绪反应系统”就像是导航系统。导航没更新,就会一直在生命中制造麻烦,类似的情境还是会发生——以不同的形式、强度,卷土重来挑战你。所以,与其和情绪天天打打杀杀,不如向内探求寻得一劳永逸的办法,让自己在人生的这个领域、这种遭遇中从此免疫。很神奇的是,如果真的达到免疫状态,同样的事情就再也无法困扰你,并且会就此在你的生命中消失。


【where】

通过刚才的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像易怒、平和、易冲动、冷漠等长期潜伏的情绪、反复出现的情绪,我们都可以使用这3个阶段去觉察、接纳、释放。


但当你出现抑郁症的情况:毫无征兆的哭泣;觉得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感觉脱离了现实,只能感觉到日子在流动,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你无法和任何事物建立联系;完全没有动力去做自己本来喜欢的事情……请记住,你的第一要务是及时就医(心理医生)。也就是说,当情绪长期处于对万事万物无感的精神状态或过度应激的状态时,不能单靠自我引导,需要借助药物与专业心理治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与家人又因为同一件事发生了争执。对方说的话顿时让你瞠目结舌,你十分生气,却一时间根本不知道怎么反驳她,只好重重地甩上了房间的门。如果这时我坐在你的身边,请想一想,你会告诉我什么事呢?你会向我倾诉这件事的哪些情绪呢?

如果你实在想不出上面的场景,还可以试试其他你能想到的事情,比如因为好面子“受罪”、控制欲太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时常对号入座、因为拒绝他人而心里愧疚……

给大家1.5分钟时间思考讨论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曾燕


因为经济问题和老公沟通不畅,常常向小孩发脾气。这类场景会给我带来【愤怒和焦虑】的感觉。就比如,不管小孩有没有做错事情,如果当天有其他事发生,比如和老公吵架、经济压力、工作能力、家务琐事让我感到焦虑,我就会特别容易愤怒生气,对孩子发脾气。

【拆书家回应 / 反馈】


谢谢燕子姐~刚才燕子姐分享的内容算是易怒的情绪,这个情绪常常出现在工作能力、经济状况、与爱人沟通、与孩子相处、家务琐事这些场景上。


【A1+】反思加工

听完大家的回忆,假如今天你回到了当时的某一个情景中,你将怎样运用前面的3个阶段正确地释放自己的长期情绪?


【学习者案例分享】


(情景)幼儿园老师天天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学校打人、说脏话、还有很多其他已经改正过的问题。然后我就生气了,觉得很多话白说了,很多自己的努力白做了。


(觉察情绪)我在发脾气的时候,自己是能觉察到的,孩子也能觉察到,所以他称我的这种情绪状态叫做恐龙。

如果这个时候小孩没犯太大错误、或者我自己没觉得焦虑的话(接纳情绪),那我会蹲下来和他好好说话,提醒他什么事情没做好(释放情绪)。

但如果孩子反复在犯错,我就会先向孩子发泄情绪(错误释放情绪),虽然我这样做不好,但我舒服后会马上去向孩子道歉(真正接纳情绪):“宝贝,对不起,妈妈不是圣人,刚才给你做了一个不好的情绪管理示范,把我自己的情绪无限放大了。如果以后你发现妈妈又出现这样的情绪后,你一定要开口给妈妈说你害怕,我就会停止发脾气。”(正确释放情绪)

【拆书家回应/反馈】


非常谢谢燕子姐的分享~在刚才她的分享中,就已经含盖了释放长期情绪的3个阶段。这个分享非常精彩的地方在于,燕子姐灵活地调整了三个阶段的顺序。

比如说,当她的孩子犯错,她生气想发脾气的情绪是能觉察到的,她的心中会有一团火。

当孩子停止犯错,她的火就消下去了,她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她会蹲下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当然,燕子姐没有办法做到永远觉察到情绪后立马接纳情绪,有时也会马上错误地释放情绪——向孩子发火。当她心理舒坦后,她才真正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主动沟通如何一起应对类似状况,最后母子达成了长期解决同类事情的解决方案,也因此真正正确释放了长期情绪。再次谢谢燕子姐精彩的分享~

【拆页1小结】

想要培养出正确的情绪反应系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一旦你能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去不断更新,每次进步一小点,你就能容纳和承载更多情绪,慢慢地你就会发生改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过渡】

上个片段学习了如何正确地释放长期情绪,我想肯定有小伙伴会好奇,我们要怎么正确地释放短期情绪呢?答案就在我为大家准备的第2个拆页中。

【拆页2的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个拆页的RIA便签现场学习后:能够在某种情绪刚出现时,自己便能有所察觉,做到即时监控,及时控制住情绪所引发的冲动行为。

下面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大家手里的拆页2,阅读完后大家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 正确地释放短期情绪 >


第一,及时识别情绪。

情绪和生命是一体的,只要有生命,就会有不同的情绪。我们找不到情绪起点的踪迹,也看不到结束的征兆。但是,我们可以记录它的发生过程,建立可控的情绪机制。及时识别情绪,才能帮助我们尽快地发现问题。

第二,先分析情绪源。

当你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时,不要急着下结论,先看看是什么影响了你的情绪,找到它的源头。是你自己的看法导致的,还是别人的行为?查清源头,你就能发现不同的结论,就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采取理性的处理方法。因为情绪是由事件产生的,我们的情绪蕴藏于事件之中,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情绪,最后影响我们对于事件的处理。

第三,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行为是可控的,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没有犯错误,并让自身行为处于完全可控的程度,这是建立情绪识别机制的基础。否则,如果你连自己的行为都控制不了,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又如何能识别自己的情绪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一下这个拆页,说说我自己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

原文片段告诉我们正确释放短期情绪的3个步骤。


【Why】

为什么要学会正确地释放短期情绪呢?


(一般做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也气急,到处逃窜,撞上了这位父亲,伸爪挠了他一脸。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情绪理论“踢猫效应”,也是大多数人产生情绪时的处理方法。


(不那么做的坏处)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有效地释放短期情绪,“踢猫效应”在自己的生活中就会随处可见。不同的是,我们有时候是踢猫的那个人,有时则是被踢的那个人。

无法正确释放自己的短期情绪,可能会上一秒在积极地面对困难,发誓要制定一个宏伟的人生计划,下一秒就突然沮丧地一言不发,扔下工作、自暴自弃。


无法正确释放自己的短期情绪,可能会越来越感觉自己被情绪操控,或是高兴、或是伤心、或是狂躁,这些糟糕的情绪将会支配自己做出种种怪异的、不可理喻的非理性举动。


无法正确释放自己的短期情绪,可能会把内心的坏情绪扩大化。不但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与自己也会不断“作战”,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How】(细化行动步骤)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释放自己的短期情绪,提前判断出此情绪可能会引发的行为,在情绪失控前的关键5秒内采取有力的思想行动,为自己修正方向,而不是任由情绪发作、行为失控。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1步,及时识别情绪(细化行动步骤),具体可以试试这3种方法:

  • 用直觉判断。根据内心的直觉,第一时间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 记录自己每日情绪。把自己每天的情绪和事后的感悟、理解,每天用文字记录下来,具体呈现有点类似时间管理。
  • 识别不同的情绪。开心、愤怒、悲伤等情绪易于识别,而像厌恶、恐惧、冷漠等情绪则难以识别,往往需要揭开其面纱才能判断出来。


第2步,分析情绪源(细化行动步骤),可以尝试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我为什么觉得不舒服?
  • 事情哪里与我预期不一致?
  • 那样的预期满足了我怎样的心理需求?
  • 我的思考方式正确吗?是非对即错吗?
  • 这件事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第3步,控制自己的行为(细化行动步骤),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物理上暂时远离让你觉得烦恼的人或环境,比如分手了就把前任的东西丢掉。
  • 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忘却那件事,比如跑步、听音乐、读书。
  • 用冷水洗脸,直到愤怒的感觉消失,然后对着镜子告诫自己:“发火没用”!
  • 想一想冲动的后果,设想出能让你感觉到惧怕的最坏结果,从而让自己迅速地平复情绪。
  • 第一时间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不会也这么做呢?”


【反例-正例】

今年年初,专业成绩出分,班上80%的同学挂科。为了帮助大家复习专业课,我主动在班级群里分享了自己用半个月复习专业课险过的经历。一位同学竟在群里说我为自己造人设,究竟是不是只用半个月复习的谁知道。我的负面情绪瞬间爆发了,直接在群里开怼:“好心当成驴肝肺,爱信不信!”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心里很不舒服,但又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现在学了这个拆页后,如果回到当时,面对同学的质疑,我会这样处理:

第1步,用直觉判断出我的情绪。在好心帮助被误解时,我首先觉得内心委屈;委屈之后便是觉得自己被挑衅,心中升起了一股怒火。

第2步,分析情绪源:

  • 我为什么觉得不舒服?——好心分享复习技巧被说成造人设。
  • 事情哪里与我预期不一致?——技巧分享给别人,别人就应该感谢。
  • 那样的预期满足了我怎样的心理需求?——满足自己大部分的成就感,小部分的虚荣心。
  • 我的思考方式正确吗?是非对即错吗?——我的思考方式不正确,药治有缘人,方法也因人而异。我不能因为帮助了别人,就强求别人感恩,就像我不能做公益后要求受助者对我感激涕零一样。

第3步,经过以上情绪分析,我不会直接在群里开怼。如果我责任感爆棚,我会试图详细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给她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如果我觉得与己无关,我可以忽略她的言语,只与同行者交流。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所有坏情绪都必须这么做吗?

其实不然,因为“坏情绪”未必就是需要消除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些道理想必大家都烂熟于心。当你感到有压力时,并不完全是坏事。当你感到十分乐观时,也未必一定是好事。判断的标准是——我们是否实现了情绪的均衡,让它始终保持基本平衡,不至于像跷跷板一样完全偏向某一方面。


【Where】

最后再特别说明一点,“坏情绪”的表现方式有3种,第1种是当面表现出来的,第2种是背后表现出来的,第3种是从不表现的。刚才说到的这3个步骤适用于第1、2种情况,也就是对解决突发情况产生的短期情绪(如愤怒)十分有效。但对于第3种情况,拆页1的3阶段才更有长远的作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之场景设计提问】技能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演练。你与伴侣大吵一架,原因是他与“假想情敌”联系被你发现,你觉得即难过有愤怒,于是想找闺蜜倾诉。

下面,请一个人当闺蜜,一个人当当事人。大家可以进行角色演练下。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我们演练的目的是练习刚才学到的“3步恰当释放自己的情绪”,所以扮演闺蜜的人要学会引导当事人释放自己的情绪,扮演当事人的人也要主动释放自己的情绪。

现在开始,时间为8分钟,等一会儿我会邀请1组小伙伴上来分享。

【A3角色扮演——学习者案例分享】


【当事人 · 阿志】最近我遇到一个让我感觉很难受(识别情绪)的事情,我发现我女朋友和其他男生搞暧昧。我当时无意看到她手机聊天记录,居然同时和好几个男生搞暧昧,瞬间我就气炸了。而且,她现在都不和我分享她的心情和日常生活了。

【好兄弟 · 锋哥】可能我们男生天然占有欲强,或许他们只是好朋友聊了一会儿天呢?所以我想知道你自己对暧昧的定义是怎样的?(分析情绪源

【当事人 · 阿志】因为她和他们聊天很频繁,还有些亲密的称呼。

【好兄弟 · 锋哥】你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感觉那么地不舒服?(分析情绪源

【当事人 · 阿志】因为她没给我说过这些事,我就在想他是不是在耍我。

【好兄弟 · 锋哥】我看你们俩平时挺好呀。

【当事人 · 阿志】是啊,我都给她买东西、带她出去玩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要是真没什么,是小事情,那她就要给我提一提嘛。


【好兄弟 · 锋哥】或许她不说,是因为有她自己的想法,你有尝试过和她沟通吗?你有了解过她这样做的原因吗?(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事人 · 阿志】这确实,我还没找她好好聊过这件事。


【好兄弟 · 锋哥】我其实有过类似的情况,但当时我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主动和妻子沟通后,我告诉她我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很多猜疑就解决了。(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事人 · 阿志】是啊,的确是。

【好兄弟 · 锋哥】那没什么大事,我们先去洗把冷水脸。(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事人 · 阿志】对对对,我先去清醒一下。

【拆书家回应/ 反馈】


好哒,谢谢我们的男孩子组~作为闺蜜(好兄弟)这一方,已经把当事人的情绪和感觉挖出来了,有不开心、难受、怀疑、不自信。

其次,男闺蜜(好兄弟)也为当事人分析了产生情绪源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是自己(当事人)一厢情愿地这么想,没有和女朋友沟通过这件事情。其实还能再做一下引导的,比如:“你的意思是她不能和任何一个男孩子聊天吗?”“她的哪句话让你觉得她想给你戴帽子呢?”

至于控制行为上,选择了洗一把冷水脸冷静冷静,还可以再深入一些,从男孩子的安全感上去思考,看看女孩子怎么做会让男孩子更有安全感些。再次谢谢男孩子这组的分享~非常棒~


【A2分步催化1:场景】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遇到什么事情会让你情绪波动大呢?是工作上的、是感情上的、还是孩子教育上的?请大家思考并幻想出一个场景。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关键词写在纸上并在小组内讨论。稍后请小伙伴跟我们做一个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杨朵】晚上回家,爷爷奶奶看电视,老公玩手机,孩子嚷着要看《宝宝巴士》,这时候我就容易冒火,这情境经常在我身上发生。因为我想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看绘本。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朵儿姐的分享,朵儿姐主要围绕孩子的教育,还有家庭学习氛围的场景。我们看看下一位~

【锋哥】我也是关于孩子教育上的。就是关于孩子上课外班不愿做作业时,我的妻子就会想让孩子暂停学习这个课外班,我却不认同。我觉得孩子现在的情绪是变动的,现在学习的内容也是打基础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作为父母应该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不想学就不学。我们家会经常因为这类话题产生矛盾,都不参与对方的教育方式。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锋哥的分享,虽然锋哥写的也是家庭教育,但明显区别是在于和妻子的教育理念不一样产生的矛盾。


【曾燕】我说一个不一样的,和我朋友的。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迟到,我已经受够了,我们约了下周见面,我估计她还会迟到,我觉得我会发脾气。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燕子姐的分享。她说这个的时候,感觉在说我一样,因为我刚才也迟到了。遵守时间也是重要的社交规则,需要紧紧遵守呀。


【A2分步催化2: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

好,刚刚看大家都把未来的场景写在便签上了,请大家根据你所设想到的场景,再加工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今后你在遇到这个情况后,会如何使用刚才的3步方法恰当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最后我们会请小伙伴们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杨朵


杨朵】对我而言,每当看见这个时候(上面的场景)我就会特别生气,还有一种焦虑感(及时识别情绪)。因为我希望全家人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以身作则(分析情绪源)。

我最期望每天晚上爷爷奶奶看电视的时候,我和丈夫能陪着孩子在房间里共处一段阅读时光,从而养成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可是我的期望很难得到满足,丈夫回家要么很累、要么就有剩余工作。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自己独自陪着孩子阅读,我也能满足(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拆书家回应/反馈】就是说,只要你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你的焦虑情绪就能释放出去了。(帮助学习者识别情绪


杨朵】对。


【拆书家回应/反馈】但好像你和丈夫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分歧,比如你觉得孩子教育要多读书、读绘本,可能丈夫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但因为一些原因,他从来没有表达出来过?(帮助学习者分析情绪源


杨朵】有可能是,可能他表面认同,但心底是不认同的。我得回去和他聊聊看,和他商量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比如带孩子读绘本,一周不做五次了,一周做三次可以不,一人带一次可以不。(学习者找到更合理的释放行为

【拆书家回应/反馈】对对对,你需要和丈夫去沟通这件事,如果完全由你一个人去带孩子的话,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你就会觉得“孩子都是我在带,他就是个甩手掌柜”,你心里其实会有很多矛盾慢慢去积累着。(帮助学习者识别情绪

杨朵】丈夫也陪孩子玩,但就是纯玩,我希望他们在玩中能够寓教于乐。

【拆书家回应/反馈】那可能还是要回去好好聊聊看,或许丈夫想的是:“妻子做了那么多教育输入,那我就陪孩子放松下”。或者丈夫觉得玩中也能学东西,比如从游戏中掌握与人协调合作这类社会生存需要的东西。需要好好聊聊,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事情。

【结语】

好啦,我今天的分享结束。祝愿大家都能拨开情绪的迷雾,聆听情绪背后的信息,开启内在的智慧,做成熟、淡定、从容的自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