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下午好,欢迎来到拆书帮徐州筹备分舵的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兔子先生。也是地铁行业的一名现场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摸鱼时间在简书上更新工作技巧的作者。
【分组】
为了方便今天的讨论环节互动,我们先分一下组,位于我侧的小伙伴是1组,位于我右侧的小伙伴是2组,之后的讨论分享环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图书介绍】
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检视阅读法——如何有系统地略读一本书?”,拆页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提默 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两人因参与编写《大英百科全书》为世人熟知。这本出版于1940年的经典可谓历久弥新,书中教你如何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现在分发给大家的复印拆页选自第一篇第四章的“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主要教给大家系统地快速了解一本书内容和思想的方法,从而决定它是否有值得你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片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R:【原文片段】《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 J 艾德勒;
p240-241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过渡语】好的,我看大家已经都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片段的内容。
我们先通过3W1H方法拆解一下片段内容,即
【WHAT】
这个片段教给我们一个快速略读一本书内容的方法——检视阅读法
这个方法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五个步骤走完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
【WHY】
1、中国每年出版上市的图书有几十万种数十亿册,分辨一本书值不值得阅读相信是每一个爱书人都想掌握的技能。检视阅读法恰好给出了一些的指标来了解一本书。
2、检视阅读法从全貌的角度了解一本书,基本涵盖了作者重点关注的各个部分,简单却精准靠谱。缺少其中一个环节也容易让我们产生误判错过好书或者误信差书。
【HOW】
检视阅读大致有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其中任何一步不能使你满意都可以作为判断这本书的理由,我们总结下这几个步骤分别是:
1、先看书名和序言,书名序言和副标题绝对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判断一本书的最基础依据。
2、研究目录,目录是书籍的骨架不可不了解。
3、探索索引,索引除了判断一本书的议题范围也能了解其内容的专业性。
4、了解出版者介绍,这一点往往能看穿一本书是在夸夸其谈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5、试读片段和后记, 这是了解作者文风和脉络的一个步骤。
【where】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在逛书店选书的时候可以使用。
如果我们对别人安利的一本书有些疑惑,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快速了解。
对于有些只需要我们大致了解梗概的书,这种方法能为我们节约不少时间。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选择书的时候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书店或者网购,你是否会有面对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所措?你一般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
如果有踩坑的经历,也可以分享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踩坑?现在可以小组内讨论,时间三分钟,结束的的小组可以举手示意。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静客
静客的朋友给他安利一本书《人间失格》,在大致查看标题、序言和目录后觉得挺吸引自己的,但当深入阅读后发现实在接受不了作者的文风,以至于根本读不下去。他在选书的过程中恰恰是缺少了“检视阅读法”中最后两个环节,没有试读片段和了解作者。又如他喜欢的一些杨绛先生的书,就是经过自己在网上试读片段,而且之前对作者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便可以快速略读了解书籍大意。可见,“检视阅读”虽然快速高效,但其中环节缺一不可。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既然大家已经注意到我们之前选择书籍和略读书籍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大家拿出纸和笔,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计划,即如何在下一次的选书过程中应用“检视阅读法”。便签内容包含目标和行动两部分。
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明确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ound
【举例】:目标:我在下周的拆书晋级的时候应用检视阅读法选
行动:1、查看书名和序言,确定是知名度和评价不错的书
2、研究目录,看是否有包含HOW 的内容
3、索引内容确定其专业性
4、了解作者
5、试读其中可能存在可执行方法的片段
【总结】
好的,我们今天的学习分享活动就进行到这里了,希望“检视阅读”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大家找好书、读好书。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