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郑志体,我今天的拆书级别是3-2。我的个人标签是亲子英语、拆书、亲子阅读策略践行者。
【分组讨论】今天现场学习会有分组讨论环节,我们先把组分好。 坐左边桌子的小伙伴是一组,坐中间这边桌子的小伙伴是另外一组。
我今天的拆书片段节选于《非暴力沟通》。
学习场景发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件小事。上周一下午去参加公司内部会议,在会议室看见办公室小助理穿的裙子很好看,忍不住夸赞她:“呀,这身裙子显得你好瘦。”没想到小助理很尴尬的撇撇嘴。我很纳闷,怎么这表情。旁边同事看玩笑说:“听你这话,她平时穿的衣服显得很胖?”我赶忙辩解:“我就是想夸她的裙子好看嘛!”同事努努嘴说:“看来她没有听到你的夸赞。”
提问:这件事让我有点不解,明明是想夸对方,为啥还被对方误解呢?大家平常都是怎么赞扬别人的呢?别人对你的赞扬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影响:有一句常说的俗语叫做拍马屁拍在了马屁股上,这句话虽然有点糙,但是却反映了在夸赞对方时,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和对方的理解并不划等号。不正确的赞扬方式不但让对方感受不到赞扬,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导致双方的关系疏远,甚至给彼此带来伤害。
解决:《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剖析了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因为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在沟通过程中要重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按照书中方法,通过转换说话方式就能让双方完全理解对话内容,避免沟通过程中的隔阂、冲突,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和谐、顺畅。
B2, 接下来要拆解的片段是关于如何赞扬别人。日常沟通过程中,我们几乎时时都要赞扬别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赞扬都能到达对方心坎上。这个片段和大家分享如何赞扬别人,让对方一听心领神会,感受到赞扬的正能量。
本次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表达出让对方一听就理解的赞扬,能恰如其分的赞扬别人,促进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
【A1:大家自测】自测表
在拆解片段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题,看看自己平常是不是能恰当的赞扬别人。以下表格中有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仔细阅读下面表格里的每一句话,按照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并算出总分。做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
【I:解析自测】
好的,我看大家都已经填完了。
【解释】这个表是帮助我们确认自己平常是不是能恰当赞扬别人,并能让对方感受到,表格总分是30分。
【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评分标准。
1-1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
1-10分 表示你在赞扬对方时,倾向于关注表达赞扬这件事,很少考虑对方是否接完全感受到了你的赞扬.
11-2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
11-20分 表示你知道一些如何让别人真正感受到你的赞扬的表达方式,但仍有提升空间.
21-3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
21-30分 表示你非常清晰的知道要赞扬对方的哪方面,被赞扬的人也能真心感受到你的认可.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自己平常是否做到了真诚的赞扬,以及对方是否真正感受到了你的赞扬。下面我们就通过片段拆解来学习如何恰当的赞扬对方,并让对方真切的感受到。
请大家先阅读原文片段,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
参加者:(在研讨班结束后走进我)“马歇尔你真了不起!”
马歇尔:“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参加者:“为什么呢?”
马歇尔:“在我的一生中,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话来评价我,这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理解你的评价。”
参加者:“什么样的信息?”
马歇尔:“首先我想知道我做了什么,你认为对你生活有帮助。”
参加者:“哦,你聪明过人。”
马歇尔:“也许这又是一个评价,我还是不清楚我做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事情”。
她想了想,然后拿出笔记本。指着其中的两段话说:“就是这两点,你今天在研讨班中提到它们。”
马歇尔:“哦,你很欣赏这两个观点。”
参加者:“是的。”
马歇尔:“听到这个观点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参加者:“我感觉一阵轻松,对将来更有信心了。”
马歇尔:“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个观点使你什么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参加者:“我没法和儿子沟通,他今年18岁了,我一直盼着能有办法和他沟通,你今天的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这样,我就知道了我所做的事情、她的感受以及她的需要。我很高兴自己帮到了她。
好了,我看大家都读完了。我们现在来进行片段拆解。
和学习者简短互动:
提问:在上面的案例中,参加者和马歇尔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呢?是随便聊天还是想赞扬马歇尔?
回答:赞扬马歇尔。
提问:马歇尔一直在引导参加者使用恰当的赞扬方式,最后参加者做到用恰当的方式赞扬马歇尔了吗?
回答:做到了。
是的,马歇尔最后成功的引导参加者用恰当的方式说出了赞扬内容。
(what)当我们对某些人或其行为表示认可时,会通过赞扬对方表达我们的态度或立场,并且也希望对方能感受到这些赞扬和肯定。
(why)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把赞扬传递给对方,对方接受了赞扬,会促进双方之间的好感和信任,同时对方也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自信。(好处)
而不恰当的方式赞扬对方时,对方会觉得自己处于被控制或者感受到赞扬者的动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引发双方关系不和。(坏处)
(how) 那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出恰当的赞扬方式,并能让对方真切的感受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方法,叫做“请虚心。”
第一步:请,谐音同情,事情。告诉对方做的哪些具体的事情对自己有帮助。这里强调的是对方具体的行为。
第二步:虚,谐音同需,需求。告诉对方做的事情满足了自己怎样的需求或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三步:心,心情或感受。向对方表达自己因为对方的行为产生的感受或心情。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例子看看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请虚心”去赞扬别人。
5月初时,我女儿刚刚加入了少先队。入队对她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她觉得自己有了更多责任,于是保证每天都会在家里扫地。一周过去了,我看她的劲头有点退减,有时会忘记打扫。为了让她坚持扫地,我想通过赞扬让她继续加油。上周五下班回到家,我看地还没扫,就对她说:“哎呀,女儿,你看这段时间你给咱家扫地,咱家多整洁。你扫的可比爸爸干净多了,爸爸每次扫完一遍,我还得扫第二遍。” 女儿撅了撅嘴说:“妈妈,你是想让我继续扫地才这么说吧,我每天还要写作业,你们就不能帮帮我吗?” 女儿的话让我觉得有点愧疚,我没法再演下去,只得自己接过了扫地的任务。
但我也确实想赞扬女儿扫地行为,学过“请虚心”赞扬法,我找机会重新表达了对女儿的赞扬:
第一步:告诉对方做的哪些具体的事情对自己有帮助,
“女儿,你每天回家都扫地,把咱们家收拾的很整洁。”
第二步:对方做的事情满足了自己怎样的需求或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扫地让我腾出一些时间,这点时间正好让妈妈做个颈椎操,我现在颈椎疼痛缓解很多呢。”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心情
“你的这些努力,让妈妈内心感觉非常欣慰和满足。”
听完这些话,女儿使劲点头,我想女儿感受到了我发自内心的对她的认可和赞扬。
(where)当你想向对方发出由衷的认可时,都可以使用“请虚心”赞扬对方。如果对方只是随手一个动作,比如帮你开个门,就不需要使用这种赞扬方式了,一句简单“谢谢”即可。
预付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咱们中国人不善于对很亲近的人表达赞扬,如果跟父母或老公用这种赞扬方式,会觉得不好意思,张不开口。确实,因为习惯问题,我们和家人之间会简单直接,甚至省去赞扬。“请虚心”这种赞扬方式会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家人之间使用这种认可和赞扬,会促使彼此关系亲密。开始不习惯,只要多说,慢慢的,我们和家人都会习惯,并且喜欢用这样方式相互赞扬了。
【A3 促动演练】
【提问设计】
刚刚我们分享了如何赞扬别人,接下来,给大家一个演练场景,看看大家对这个方法掌握的如何。
请大家仔细听好我们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公司同事小张特别擅长做PPT,本周五下午,应人事部门邀请,小张给大家做一次PPT制作培训。小王的PPT基础很差,他也报名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过程中,小张深入浅出的演示与讲解,让小王受益匪浅。恰巧,小王正在给部门领导准备一份数据报告, 领导催了几次,但因PPT没做出来,报告一直拖着没交。培训结束后,小王请小张指导自己的PPT报告。在小张的指导下,小王完成了报告并交给领导。领导看后,对小王的报告很满意。
于是,小王找到小张,想对他表示感谢和赞扬。
【小组讨论】下面呢,假设你就是小王,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请虚心”方法,你怎么表达出你对小张的赞扬呢。大家可以现在组内讨论分享,讨论时间为5分钟,稍后我们请小伙们来分享演练。
好的,时间到了, 哪位小伙伴愿意来分享呢?
好的,福库和明明爸爸来演练分享。
【学习者案例】
小王(福库扮演):小张,你好。
小张(明明爸扮演):你好,小王。
小王(福库扮演):你的PPT太厉害了。感谢你培训中的细致讲解和对我PPT报告的指导(第一步,告诉对方他做了哪些事情)。
跟你学习后,我才学会一些PPT知识,完成了拖了很久的PPT 报告,这份报告还获得了领导的认可(第二步,告诉对方解决了我什么问题)。我现在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太感谢你啦(第三步:告诉对方现在的内心感受)。
小张(明明爸扮演):客气啦,对你有帮助就好。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
好的,谢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刚才的演练,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恰到好处的赞扬别人。学习学习,学了就要习。不停的应用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赞扬别人的机会。请大家在接下来一周内用咱们刚刚学过的“请虚心”三步赞扬法去赞扬你身边的人吧。
欢迎大家把自己的实践案例分享到群里。
结束语:
今天的拆解环节,给大家分享了“请虚心”三步赞扬别人。也希望大家使用这种方法多去赞扬身边的人,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真诚的赞赏,拉近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好了,今天的拆书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一、靳老师案例分享:
二、小样老师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