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可嘉,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你们能够了解并掌握了用正确的中断点控制来进行高效管理多线程任务。
今天我介绍的是采铜的《精进》,之所以想要引用它,是因为它介绍如何学习成长的书里面最好用的一本。我自己就受益匪浅。
由于采铜是学心理学的原因,文中的叙述方法能从人心里出发,很容易激发读者迫切使用他的方法。第二可能是采铜一直混迹知乎的原因。他的论述结构思维很强,一点一点提出问题,然后一点一点回答读者由此产生的疑惑。无论是想让自己摆脱学渣状态,还是自己想突破现有的学习思维,这都是值得看一看的一本书。
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为此我提出了一般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见图3-2)
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心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我称为“核心思考区间。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了(即“支持性思考区域”和“操作性动作区域”)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吗?不是。是马上去百度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思考,非常专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你需要把你的灵感快速地记下来)。等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的内容(“支持性思考区间)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之后,等你再为这个ppt选择模板、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操作性动作区间”)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因为你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不瞒你说,为了写作这一节,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一张A4纸和—支笔,让自己进入纯粹的、专注的思考状态,来设计它的“架构”。设计完成后,我吃了—顿晚饭,看了—集美剧,这个写作的中断并没有让我担心,因为我知道,尽管我还没有在电脑上敲入一个字,但过这部分,其实已经写完了。
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至“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一半小时。
为了提高做任务的效率。作者祭出了一个很强大的方法: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而关键就是要找到任务的【认知复杂度高的核心思考区】。文中作者为了说明清楚,用了三明治模型与自己编写ppt的任务加以说明。
模型当中就是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思考时间的核心思考区,比如书中的例子搭建ppt的框架;核心外围的部分是辅助思考的部分,比如ppt的配图和模版选择;而三明治最外围是操作性动作区,类似于每一页的敲字。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找到核心思考区的部分】具体来讲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围绕这个任务,完成以下步骤:
1.给自己【找到整块无打扰的时间】,让自己能够确保一鼓作气地把这个核心完成。比如,由于本人工作的关系,上班期间都是碎片化的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所以思考类的核心任务只能放在前一天晚上。
2.【断网】找个安静的咖啡厅或者有条件在自己的独立书房。家里有小孩的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
3.【纸笔及心智图】思考类的工作最适合简单而直接的笔尖流露。我本人就喜欢从清单上移出一条任务,写在A4纸中央。然后围绕它搭建框架。
4.思考和回答三个问题:
4.1 我们的受众是谁?
4.2 他们期望这个任务的结果是什么?
4.3 支持这个结果的逻辑框架是怎样的?
我拿开网咖这个主题做了个例子
4.1 受众是谁?比如受众是1-3年的刚入职新人,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
4.2 期望结果?:通过时尚咖啡+新进职场辅导与分享为上面的受众提供服务,传递价值。
4.3 逻辑步骤?:完成商业化画布的9个模块。
【A3】现场演练
好的,我们刚刚学习了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也就是要找到任务的【认知复杂度高的核心思考区】。在座好学刻苦的各位都让多线程任务填的满满的,这套方法对大家来说正好用得上。现在需要大家一起做个演练。
想象一下,你最近面临这样的重要事项:你接到任务需要组织一个线下拆书活动,另外你的网课班需要你写篇学习心得的文章,而你的另一半需要你策划下带上双方父母家庭游。假设我们给大家找到了一整块的时间,也就是接下来的10分钟,我们怎么利用这个时间攻克难题呢?
请二人一组,选其中一个任务,讨论并利用纸笔,勾勒出该任务的【核心思考区】内容。
随后需要各组有一人分享下你们的三明治模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猴举得例子:为家庭游谋划
4.1 家庭游受众:老人和“领导” (画外音:我是nobody>_<)
4.2 期望的结果:考虑老人,不能有太多体力消耗,但是仍要玩的尽兴,吃的还要满意。(画外音:可能钱包会瘪下去很多。)
4.3 逻辑框架:比对几个网上旅游机构的方案,路线与交通工具,沿途核心景点,美食风土人情。
小猴不错,如果1-2个小时内把这个核心思考区的内容彻底捋清楚,你的计划不会有大差错。不过,还是个人建议做完方案尤其是要给领导过目,因为“领导”总是希望最后拍板的。。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