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哈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我叫吴韬。下面开始我2-2的晋级。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针对自己的某个兴趣爱好,现场制定出一个具备刻意练习四要素的练习方案。
分组
下面我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这边两位小伙伴一组,这边两位小伙伴一组。
自我介绍
我现在三十多岁了。以前我特别的佩服那些讲话很精妙的人,他们好像总能说出一些让我受用终身的道理。可现在我有点改变,我越来越佩服那些从来不讲大道理,但总能给你提出各种各样务实解决方案的聪明人。因为只会说大道理都是别人的道理,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只有学会一个一个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我们真正过的更好。那我有没有可能成为这样的聪明人呢?我觉得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也许可以让我在成为聪明人的路上更进一步。
图书介绍
Feature: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请停止无效努力》。书的作者叫孙圈圈,他曾经是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的咨询总监。在创业的同时,也是一个专栏作家。虽然算不上特别有名气,但因为她的经历,她擅长于从多维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样的人写的书,是很值得读一读的。这本书17年出版,现在的豆瓣评分还高达8.1,算是一本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
Advantage:
这本书乍一听名字特别像是成功学的鸡汤书籍,但它确实是本成长类的书籍,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在于这本书干货很多,它特别注重方法论,注重中我们如何实践到生活。所以这本书一点都不鸡汤。
Benefit:
【B1】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如何与人愉快聊天的方法,还有教授人们搭建系统思维模型的思路 以及如何让我们快速成长一名斜杠青年的方法。(B2)当然也有今天拆页分享的,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实现快速成长的方法。总之方法很多,我相信你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实用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成为务实解决问题的聪明人。
介绍完了这本书,下面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R】包含how的部分,内容不超过2页
阅读原文拆页
原文片段: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呢?它必须符合四大特征:
第一,在学习区练习
我们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区域:一个是舒适区,就是你非常熟练,几乎是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中间是学习区,就是有一些挑战,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最外层是恐慌区,远远超出你的能力,当前很难掌握。如果用比喻的话,舒适区就像是右手随意写字,学习区是用右手学写某种字体的字,而恐慌区是让你直接用左手写那种字体出来。
因此,你需要反思,你现在的8小时工作内容中,分布在各个区域的比例有多少?如果在学习区的都不到1小时,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了。因为,长此以往,你工作八年,只相当于别人工作一年。
第二,大量重复
这里所说的重复,是指在学习区内重复。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其实是打破思维惯性、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要建立起重构后的稳定神经结构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是一个将有意识变成无意识的过程。你看到很多人,面对问题快速梳理出思路,那是因为,你需要有意识、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他早已通过刻意练习形成无意识反应了。
第三,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因为如果一样事情你从未做错过,证明你根本不需要学习它。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人类学习的特征是从错误中学习,所以我们才会说“专家是在一个狭小领域内犯过最多错误的人”。我们都考过试,刷过题库,最有效的做题方式是,每做一遍,记下错误的题目,下一遍只做错题,而不是一遍遍从头开始做。
第四,专注
同样在学习区里练习,练习时间也一样,而且也有反馈,最后的结果就没有差异吗?不是,差异很大。比如,同样是学写楷体字个在写字的时候听摇滚、想心事,而另一个则是沉浸其中,最后的结果是差异很大的。
所以,想要提升你的时间性价比,开始盘点你的天赋和劣势,将时间做个切换,并掌握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吧!
WHAT:
拆页内容告诉我们有效的刻意练习的方法。
WHY: (你需要讲刻意练习的概念是什么?让大家知识刻意练习的好处。 )
1万小时的理论说时间足够长会成为专家,但是如果缺少刻意练习,可能也是白搭。
HOW:
那么有效的刻意练习怎么做呢?我用自己的练习演讲案例来说明。
第一。找到你在学习区里要做的事。
我的学习区是给熟悉的人正常说话和面对上百陌生人进行演讲之间的区域。找到学习区还要量化,于是我制定出每2周参加一次社群演讲活动和每天对着手机录一个即兴演讲。练习目标是1年内,获得两次演讲活动的最佳演讲。
第二,重复练习,达到下意识的程度。为了让我的演讲能力得提升,我需要重复练习比如手势、表情、语气的抑扬顿挫等。
第三,获得反馈。为了练习演讲,我参加了每日打卡练习群,每天上传打卡的录像。根据群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演讲技能点。
第四,保持专注的状态。我每天会等孩子睡觉了以后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在在房间里练习,这就是设置专属的时间和场地。
WHERE:
当然这个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作为基础。如果我们要练习的项目恰好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可能会半途而废。
可能存在的异议:
说到这里啊,你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刻意练习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获得反馈。道理对呀,但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哪儿去找那么多反馈呢?我想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找到匹配的社群来获得反馈。比如拆书帮,比如各种兴趣打卡群。
可能你还会有一个疑问。有些简单练习也不一定需要专注。比如练习跑步。不就有人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我认为这就不算有效刻意练习,比如跑步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有很多细节,比如呼吸的节奏、腿部的动作、腰部的动作、脚掌的受力,都需要我们专注练习。
【A2】
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好了,说了那么多,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近期有没有什么是想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的,比方兴趣技能方面,练字、画画、唱歌、跑步、足球、篮球、台球等等;工作方面,演讲、制作PPT、写作等等。请用两分钟时间在组内讨论一下,讨论完毕,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未来有什么想要刻意练习的事情。
学习者隆兄分享,自己希望刻意练习的事情是羽毛球。
【A2】
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
刚刚我们已经有小伙伴分享了到想应用到的场景,接下来是学以致用的环节,针对刚才我们想到的我们未来想要练习的场景,使用我刚讲到的“刻意练习四要素”制定一个具体的练习计划。包括:你想达成的目标,不能是空洞的,要是可实现的、有时间期限,具体的一个目标。以及你练习的内容、频率、时段、地点、获得反馈的方式等。请大家在组内讨论,时间6分钟。
最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刻意练习应用规划。
学习者隆兄分享:自己刻意练习的计划,目标是获得公司羽毛球比赛的前五名,练习周期1个月,从下周1开始。练习的内容是分解为挥拍、力道、姿势。 练习频率是每天1次,每个动作50次。练习的时段,每天晚上9点-9:30。地点是家里客厅。反馈的方式是周四单位与同事练习,互相点评。并且在练习的时候录视频看自己的动作。
好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和配合。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