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所属活动: 通过第3选择与他人产生协同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通过第3选择与他人产生协同

开场: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陈燕,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现场。用3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即将升初中孩子的妈妈、二级拆书家。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的3-2拆书课,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环节,我们先来进行分组,两两分组。

逐字稿:

书籍介绍:

【场景】上周五的晚上,女儿吃完饭,在客厅边休息边看电视综艺节目,20分钟过去了,我看女儿还没有去写作业的打算,于是提醒她该做作业了。可是女儿告诉我说,今晚特别想看这个节目,看完再写作业。我立即表示不同意,一来希望她要先完成作业,不要坏了好习惯,二来今天作业写不完,又要拖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安排。我们各自坚持己见,互不退让,最后还是孩子在我的坚持下郁闷的写作业去了。而我看到孩子的状态,心里也不好过。

【提问】伙伴们,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你是会和孩子杠到底,必须让他按你的要求去做呢?还是会考虑以互相协同的思维来想出彼此都满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呢?

【影响】在冲突发生时,如果我们只考虑各自的需求,不会协同思维只会对抗,那双方的沟通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输的人心中有怨气,赢的人心中也未必开心,长此以往彼此的人际关系和感情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冷淡。

【解决】那么,在与人发生冲突或陷入两难时,如何与他人建立协同思维呢?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他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如何建立协同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与他人产生协同,寻找适合彼此的解决办法。今天的拆页就介绍了学习建立协同的思维模式与他人建立协同。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遇到两难或冲突问题时,学习运用四步骤建立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与他人产生协同,寻找适合彼此的解决办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拆页的反面)以下共5个题目,请与自己平时的行为或态度进行对照,然后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请大家仔细阅读表格里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给自己打分。打完分以后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获得的总分。

下面我来解释下量表的意义。

这个量表是检测自己在面对冲突或否定时,是否具有第三选择的协同思维。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总得分,请得分在25分及以上的小伙伴举手,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协同思维模式的人,你在面对冲突时,更愿意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得分在10-25分之间的小伙伴,说明在多数情况你愿意与他人协同。

得分在10分以下的小伙伴,那你就来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如何与他人协同,学习建立协同思维方式。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对协同思维的表现有了初浅的认识,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拆页,一起学习如何建立第3选择的思维,与他们产生协同,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好,大部分小伙伴都看完了,我来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拆书家:在这个片段中,你们觉得父亲直视自己内心的动机是什么?是培养一名橄榄球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秀的儿子?(审视自我)

学习者: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橄榄球其实不重要。

拆书家:父亲通过与儿子的沟通,是否接受了儿子的想法?(接受对方)

学习者:是的。接受了儿子不想打球的想法。

拆书家:父亲通过与儿子的沟通,是否对儿子有了全新的了解?(聆听理解)

学习者:是的。儿子个子矮小,没有安全感,很脆弱。

拆书家:父亲最后是采取对抗态度,坚持让孩子继续打橄榄球,还是以协同的思维去理解与支持儿子的决定?(建立协同)

学习者:协同思维去支持儿子。

拆书家:所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在与人发生冲突时,是可以通过协同的思维去创造更多解决办法,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中都会遇到各种冲突或两难的情况,我们不再是只考虑你的方法好还是我的方法更好;而是采取与人协同的思维,把冲突看作是一个理解彼此的机会,愿意通过合作思维来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不但能超越冲突获得双赢,还会建立彼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协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它能够产生更多的创造与创新。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那么不采取协同思维会有什么坏处呢?当冲突或两难情况发生时,我们采取对抗或逃避的思维方式,只论输赢,眼里只有竞争,久而久之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更甚者还会不利于一个组织的发展。

【how】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协同的思维呢?有以下4个步骤可以做到:

1、审视自我:在沟通之前先问问自己的动机和内心想法,做好坦诚相对的准备。告诉自己,我的内心想法是什么?

2、接受对方:接受对方及对方的想法,并且用语言称赞与欣赏对方。

3、聆听理解:愿意倾听对方,并理解他的想法。比如说:“你的意见虽然和我不一样,但是很棒,我想好好听听。”

4、建立协同:比如说:“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愿意寻找一种比我们各自能想到的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举例说明】

就拿我前面遇到的孩子看电视的事例来说。孩子周五晚想看电视再写作业,与我的要求有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冲突,我可以使用建立协同思维的4个步骤,寻找更好的办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一,审视自我。我觉察到我的想法是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不要影响了学习的好习惯;但我更希望她不要带着情绪写作业,能够快乐地学习,所以我想听听她的想法;

第二,接受对方。我告诉女儿,“你平时在学习上很少让妈妈操心,对学习认真,总是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这件事我可以接受你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聆听理解。“那你能告诉妈妈,今天是有什么想法吗?”孩子告诉我说,今天学校的学习有点累,想先看电视放松一会,而且在学校已经完成了部分作业,剩下的作业能保证很快完成。

第四,建立协同。听到孩子这么说后,我顿时理解了孩子。只是周末2天我们还有其他安排,写作业的时间不多,最好是今天能写完,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吧。于是,经过我们的商量,孩子同意再花15分钟看完一个片段就去写作业,我也同意了她的请求。

这个例子就围绕我和孩子之间先看电视还是先写作业的冲突问题,我采取协同的思维与孩子沟通,最终达到了满意的结果,而且也不会影响彼此的亲子关系。

【预防异议】

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对于如何建立协同思维应该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请大家注意,我们今天学习的协同思维是朝着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创造更适合彼此的机会或办法;而不是一方为了避免冲突,去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虽然缓和了当时的冲突,但没有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协同,只要不是双方满意的就不是协同。

【where适用边界】

另外,在面对冲突沟通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对方不是具有协同思维的人,或者对方的思维方式是不信任、不尊重时,彼此无法达到共频,那么我们不用气馁。只要我们自己表达出愿意协同的想法,选择坚持使用协同思维,总有同频的人会与你共同寻找第3选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建立协同思维的4个步骤(1、审视自我;2、接受对方;3、聆听理解;4、建立协同)。现在我们把刚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做一个角色扮演的练习。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讨论的场景:

【场景设计】这个周末你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你的孩子借了喜欢看的漫画和侦探类的书籍,而你希望孩子多阅读能够增涨知识层面的书,比如历史、文学之类的书籍,孩子不愿意,你又想劝说,眼看着两人又要争论了,你会如何用协同思维的方法与孩子沟通,解决冲突呢?

【小组讨论】5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建立协同思维的方法进行分组演练,分别扮演家长和孩子,大家在小组内先演练讨论,5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给大家分享一下。

【角色扮演】5分钟

好,讨论时间到。现在我们邀请唐老师和戴老师这个小组,把刚才的角色扮演,向全体学习者做一遍展示。

记录现场演练记录:戴老师扮演妈妈,唐老师扮演儿子。

妈妈:(审视自我)我希望孩子能多读一些历史或文学之类的书籍,和他做个沟通,希望他能接受我的想法,不要有负面情绪。

妈妈:(接受对方)孩子,你这么喜欢看书,妈妈很高兴你通过阅读增长了不少见识呢。看看这次你借了哪些书啊?

儿子:妈妈,你看,这些漫画书很好看。

妈妈:孩子,我们现在高年级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多看点历史和文学之类的书呢,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帮助。

儿子:妈妈,我喜欢看漫画书,多有趣啊。

妈妈:(聆听理解)你看,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涉及到历史和文学方面的很多知识,多阅读这些书籍对你的知识面会有提升哦。我接受你有不同的想法,你告诉我是怎么想的吗?

儿子:这个系列的漫画书很有趣,语言幽默,看着很放松啊,不像看文学书,看的太累了,有的还看不懂。

妈妈:原来是这样啊,你觉得看历史文学类的书籍太枯燥了,没有漫画书有趣,是吧?那我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达成我们两人的想法呢?毕竟你也是想通过看书增涨更多的见识的吧。(建立协同)

儿子:那我也借一本历史书看看,漫画书也借几本,一起看看可以吗?

妈妈:可以啊,我们可以借点文字简单的历史书籍先看起来,也许你会发现也很有意思呢。两种书互换着看看,都会有帮助的。

儿子:好,那我去找找。

【回应】

两位表演的非常好!很好的诠释了建立协同思维的方法,每个步骤都运用的很到位。谢谢两位老师的分享。

我们刚才演练了建立协同思维的四个步骤。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大家学以致用,请你在未来一周找机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当你遇到冲突和两难时,你是如何运用今天学习到的建立协同思维的四步技巧来化解冲突并寻求解决办法的。分享的案例中要有明确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对话。请记录下这件事,并发微信分享给我。

【课后收集学习者分享记录】

分享人员:王老师

我女儿一直在某机构上素描课,上的好好的,前段时间发现上课不积极,有点厌学的表现。问她原因,就是不想学了,我当时觉得学习要有坚持,于是跟她讲道理,告诉她学了这么长时间放弃太可惜了,让她好好上课。孩子在我的要求下仍然继续上着。学习到这个片段后,我决定和孩子做个沟通,尝试使用建立协同思维的4个步骤,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一,审视自我。在沟通前,我觉察到内心想法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好这门课,学有所用,但我更希望她能快快乐地去学,所以我想听听她的想法;

第二,接受对方。我愿意接受她的想法,并且告诉女儿,“你在妈妈眼里一直是个做事认真,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也能够坚持不懈的好孩子。我接受你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聆听理解。“妈妈想听听你的想法,为什么不愿意去学了呢?”

孩子:妈妈,我不喜欢授课老师,他在课堂上不尊重我们,有时还会取笑我们画的不好,我不喜欢。

第四,建立协同。当我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后,我理解她,但又不希望因此而放弃学习。于是,我和她沟通:“你还是喜欢画画的,对吧?那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吧。”

于是,我们共同讨论出两个都满意的解决办法,要么换个机构,要么申请换个班。由于没有合适的班级,我们最终只能考试换机构,不过由于课程还没有全部结束,于是我和孩子沟通坚持一个月,我们再进行换机构,孩子也很配合的答应了。

【回应】

谢谢你的分享,你把这个协同思维的沟通技巧运用的非常好,恭喜你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棒,谢谢你的分享。

【强有力的结语】

好,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在遇到冲突或两难问题时,运用建立协同思维的4个步骤来化解冲突,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4个步骤:1、审视自我;2、接受对方;3、聆听理解;4、建立协同。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建立这种协同思维,不对抗不逃避冲突,通过寻找第3选择来获得双赢,建立彼此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