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介绍】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学习现场,我是拆书分享者尹燕,先用三个标签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新精英认证的职业生涯咨询师(若您有职场或者家庭方面的困惑,可以找我咨询,现在还是公益阶段);第二个是培训管理者,我在公司主要做培训;第三个是未来三级拆书家,晋级中。
【分组】先分一下组。老规矩三人为一组,左边为一组,右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他人不配合自己的时候(界定),不再使用命令、威胁、指责等容易引起抵触的方式,而是运用(行为)今天所学的鼓励他人合作的三个方法(澄清),在尊重的基础上赢得对方的合作(界定)。
。
【场景法介绍图书】
首先请大家跟我想象以下几个场景,不知道大家在养育熊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出去吃饭,已经跟孩子说过了,孩子不停跑来跑去。我们想让孩子停下来。“停下来,别跑了,我脑壳疼。” “再不坐下不要你了”“我数一二三,你给回来。”
到了快上学的时候,我们想让孩子跟我们合作,速度快点。但是孩子,各种的穿袜子,花式穿鞋,各种墨迹,各种忘记带书,带纸,带笔。直到你生气,“你怎么每次都这样,懒驴上磨屎尿多。再不走我不等你了。”“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孩子在家写作业,我们想让孩子跟我们合作,快速完成作业。可是,孩子每次写作业都像打仗一样,一会看电视,一会儿喝水,就是坐不住。这样让你很抓狂,直到你忍不住河东狮吼:“快去写作业。” “给你说多少遍了,就是不听,你看人家齐齐,人家早就写完了。”
开车送孩子,想让孩子老老实实的坐在车里,可是,孩子还是一会儿要开窗户,一会儿要拉门把手。“让你别动,怎么就是不听话。”
【提问】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养娃日常呢?
(学习者:有)
如果是你,会不会也这样命令孩子写作业,或者指责他屡教不改,再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儿呢?
(学习者:恩,会)
【影响】
那在孩子不和我们合作的时候,我们往往本能反应是采取指责、抱怨、比较、批评等让人不舒服的方式。这样孩子或者会产生逆反心理,越说越和你对着干;或者长期被父母强硬压制而被迫顺从,导致长大变成懦弱胆小、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甚至重大决策上也茫然不知所措。
【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使用怎么样的方式和技巧,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降低孩子的逆反,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的处理,孩子也变得愿意和我们合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的解决方案。
【A1量表自测】
在学习今天的拆页内容之前,大家先一起来做个小测试吧。
下面的每句话,如果完全符合你的情况,你总是这样的,请打6分;如果完全不符合,你从未这样,打1分;偶尔符合,打2分。
也就是说,一共5道题,每道题都有1-6分的不同选项,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第一反应打分,然后把分值相加。给大家一点时间,做完可以举手示意我哦。
【自测量表题目】
【I】解释自测题
满分30分,你们得了多少分?
1.得分小于等于1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没有?这个分值的父母是很棒的父母,已经懂得应用很多教育技巧,大概率孩子是会和你一直合作的哦。
2.总分在10-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好吗?哇,看到大家几乎都是处在这个分值的哦,这个分值说明你在鼓励孩子沟通方面呢,有一定的能力,离成功只差一点点了。期待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更大进步哈!
3.那25分以上的小伙伴呢,在和孩子的合作方面是最具有提升空间的,那今天的学习只要用心投入了,收获也是最丰富的,有助于改变现状哦。目前看来我们也没有这个区间的小伙伴。
那我们的测试结果呢,仅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原文拆页,那么拆页片段已经发给大家了,请大家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读完的小伙伴呢,可以举手示意我。
技能点要求3: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技能点要求6:原书拆页【R】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源自于我们和孩子在需求上的矛盾。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孩子可不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的去洗澡、去说“请”或者“谢谢”、去换内衣。有许多孩子甚至根本不愿意穿内衣。家长花很多精力调教孩子,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但是,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
有好几次,我的孩子把我看成他们的“敌人”,总是让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洗手去……用纸巾擦……小点声……把衣服挂起来……作业写了吗?……你确认刷过牙了?……过来,把马桶冲了……穿上睡衣……上床去……快睡觉……”
同时,我总是不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别咬手指头……别踢桌子……别乱扔垃圾……别在沙发上跳……别揪猫尾巴……别把豆子塞到鼻孔里!……”
孩子的态度变成:“我就要干我想干的。”而我的态度变成:“按我说的去做。”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每次都让我心烦意乱,最后,即使要求孩子去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也会让我头疼。
。。。。。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 提示。
“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 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 写便条(贴在毛巾架上)
“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
谢谢!
毛巾”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家看完了,通过阅读片段,大家回答我:
1、父母希望孩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但孩子们理解吗?
(学习者:不理解。)
2、那么,父母教导孩子时,态度越强烈,孩子越听话吗?
(学习者:不是,越反抗。)
3、我们让孩子做不愿意的事情,不让他们做愿意的事情,最后孩子把我们当朋友了吗?
(学习者:没有,当敌人了)
对,小伙伴都很棒,对片段理解很到位。
【What】
片段讲述了亲子之间的教导中,因为需求矛盾而产生引导不畅,孩子越来越逆反,越来越不肯合作问题。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而孩子却认为父母在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不让自己做喜欢的事情,不尊重自己。在孩子不理解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使用命令、抱怨、指责、批评、比较、挖苦等语言来逼迫和训斥孩子,只会让孩子逆反抵触,最后不可避免地与父母发生争吵和矛盾。
【How】
那么让孩子和我们合作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我在以上的5个技巧里,选择了三个步骤: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陈述事实: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我们只需要不带情绪的描述问题,或者描述所看见的事实。比如开头孩子吃饭乱跑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宝贝,我们现在在公共场合,妈妈看到你跑来跑去,这样会撞到人”;
第二步,提示做法。提示对的行为或提示需求,不唠叨和说教。比如我们只需要说“吃饭应该坐下来好好吃。”
第三步,表达感受。只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词:快乐,悲伤,恐惧,害怕,惊慌,惶恐,担忧,伤感,愉快,震惊,怒气冲天,心花怒放,满心欢喜,归心似箭,心旷神怡,心潮起伏,心悦诚服,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去评价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且真实的感受可以赢得信任。例如,“这里不停有阿姨上菜,你跑来跑去,我感觉到很焦虑,很担心,我担心你被撞倒或者被烫到”。
一般的孩子,经过这三步,就足够让他们合作了。
【举例】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们再举个成年人的例子。我们可以综合起来灵活应用这些方法,比如我老公洗脚的时候,用水冲完,不擦脚就要上床。第一步,我们可以先尽量平静地陈述事实,说“亲爱的,我看到你洗脚后还没擦干。”如果不见效,我们可以继续使用第二步,提高一点音量地提示他做法“洗完脚,应该擦干再上床。”如果还不行,我还可以使用第三步,也就是表达此刻的生气感受:“你洗完脚没擦就上床,我感觉到很郁闷,我不想睡到又冷又湿的床上”!三步之后,老公就愣了下,然后去浴室找擦脚毛巾去了。
【适用边界where】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法,是同时适用于赢得孩子和成人合作的。但它并不适用于紧急情况,比如孩子要去摸电门,我们要首先阻止危险发生,事后再告诉孩子原因。
【预防异议】
那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比如——
1、这些方法每次都要按顺序用完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只要达到目的即可。比如你可以直接陈述事实,然后表达感受,再给提示。或者事实已经陈述很多次了,你可以直接表达感受。
2、那如果这些方法都用了还是不行,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万能的方法,如果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寻求其他片段或书中的方法。还要注意你自己的语音语调,是不是真的能保持冷静,是不是指责到对方了。而且也要真实表达我们的感受,不是生气时候还要强装平静,否则可能引发反效果。 0
【拆书家提问设计】-A3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鼓励他人合作的三个技巧:也就是陈述事实、提示做法、表达感受。
那么现在我们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场景,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来演练一下,来帮助大家掌握。场景是这样的,小朋友丁丁上完厕所总是不冲,爸爸妈妈抱怨了他很多次,他还是不当回事,甚至越说越不冲水。今天你打算应用鼓励孩子合作的三个方法,看看能否成功地让他主动去冲厕所。
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和准备一下。然后组内选出扮演大人和孩子的学习者,通过对话演示一下刚才的场景,一定要应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哦。
好,时间差不多了,大家讨论很热烈,我们请第一组来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晁儿扮演妈妈,浩浩妈扮演丁丁。
妈妈:丁丁,妈妈看到你上完厕所没有冲。(1、陈述事实)
丁丁:没有动,继续玩玩具。
妈妈:上完厕所要冲水哦,要不然房间就会臭臭了。(2、提示做法)
丁丁没有动,回答:哦。
妈妈:上完厕所不冲水,妈妈感觉生气,因为妈妈很注重房间的卫生。(3、表达感受)并且,你在外面别人看到你没冲水,对你也会有不好的评价呀。
丁丁看了看妈妈,把厕所冲了,说:好的妈妈,我下次注意。
【回应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不仅应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而且还在最后加入了别人怎么看孩子的,让孩子反思。在表演的过程中声情并茂,十分有感染力。我们给小伙伴们鼓个掌。
【 A2特定任务】
好,那我们的分享即将接近尾声了,在分享的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请大家在活动结束的一周内,留意一下他人不配合你的一些事情,比如,孩子吃饭前不洗手,孩子总是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等等。然后应用我们今天的鼓励合作的三个方法,去对孩子做一个针对性的引导。
之后可以将实践应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呢,通过微信的方式反馈给我,提前感谢大家的配合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晁儿和女儿。
起因:要吃饭了,闺女没洗手。
经过:
(1、陈述事实)晁儿,对女儿说“宝贝,我看到你刚才玩泥巴了,现在我们要吃饭了,你还没有洗手”。
女儿好像没有听到,继续想去拿吃的。
(2、提示做法)晁儿走近女儿,继续说:“宝贝,吃饭前要洗手”。
女儿停下来,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妈妈。
(3、表达感受)晁儿抱了抱女儿,温柔地说“宝贝,看到你没洗手吃东西,妈妈很担心你会把脏东西吃到肚子里”。
女儿点点头,说“妈妈,我去洗手”
结果:女儿洗手后快乐的吃饭。
【总结 】
那么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学习了鼓励他人合作的三个方法,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与孩子互动合作的技巧,让你的带娃更轻松!请记住,你跟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是亲子的链接,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收获跟孩子合作的关系。非常感谢大家的用心投入,希望本次分享让你们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