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及分组】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者维尼,今天是我第二次TF3-3的拆书分享,特别感谢伙伴们一路以来的支持与陪伴。
分组:为了方便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学习,我们分一下组,以桌子为中间轴,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学习总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现场应用(行为)1次“对比沟通3步法”(界定),消除对方的误解(澄清),让对方的对话顺利进行。能够现场应用(行为)1次“创建共同目的3步法”(界定),巧妙化解意见不统一的情形(澄清),让双方找到共同目的。
【学习目标1】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现场应用(行为)1次“对比沟通3步法”(界定),消除对方的误解(澄清),让对方的对话顺利进行。
【学习目标2】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现场应用(行为)1次“创建共同目的3步法”(界定),巧妙化解意见不统一的情形(澄清),让双方找到共同目的。
【书籍介绍】(事件场景法)
【事件】
我前段时间出差后,回公司整理桌子上的文件,结果发现桌上的文件不见了,就随口问了旁桌的同事,你有没有拿我的文件?同事就不高兴地说:“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动你桌子上的东西。”当时我一听也很生气,而且着急找到文件,就说到:“我就问下你,你怎么这个态度。”结果因为这事,文件没有找到,双方还闹得不愉快。
【提问】
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形?比如:和室友因为空间使用问题而产生矛盾,对方误解你干预她的生活方式。和小孩相处,因为玩游戏的事情而产生争执,孩子觉得没有给他休息的时间等等。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形时,你都习惯性怎么处理呢?
【影响】
当我们在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你所表达的和对方理解的观点存在差距,就会很容易产生会一些负面情绪,而这样的情绪会容易让我们产生暴力的方式沟通,那么对话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难以达到我们的预期。
【解决】
那么在这样的对话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呢,既机智又友善?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这样的沟通方法,通过运用对比消除误解的方法,缓解对方的抵抗情绪,从而建立对话安全感,最终表明自己真实的目的或意图,这样就能达到顺利沟通的效果。咱们接下来就来看下这个拆页片段,选自《关键对话》这本书。本书将帮助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各种沟通技巧,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各种难题,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完后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关键对话》-用对比法消除误解(第五章)
对比法既是有效的问题预防技巧,也是很好的问题补救措施。目前为止,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这种技巧都是用来挽救对话危机的。当对方做出错误理解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说明自己的真实目的或意图。
当我们意识到某些观点会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时,可以使用对比法巩固安全感,以免对方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形。例如:“希望你不要认为我对你在财务工作中的表现不满意,我很欣赏你的表现,没有你的帮助我肯定无法完成任务。不过,对于如何使用电子银行系统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和你讨论一下。”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时,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们争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利用对比法消除误解。说明你不希望如何,恢复对方的安全感,然后继续展开对话。记住,安全感永远是第一位。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们也都示意我阅读完毕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个拆页片段。
【简短互动】
拆页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回答:安全感永远是第一位的。
拆书家:是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安全感这么重要呢?
回答:安全感是在沟通中一方的表现带给另一方的感觉;但它会让人放心甚至依靠。
拆书家:是的,安全感确实很重要,它是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
【what】
这个拆页片段告诉我们,在与他人沟通过程中,当我们某些观点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时,通过对比法来建立对话安全感,消除对方的抵抗情绪,从而达到沟通的效果。
【why】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当你会觉得对方的观点听起来不舒服,就会不自觉的产生抵触心理,而这时候你就无法在继续与对方沟通,不愿意接受对方的任何反馈。同一句话,你这事办的真漂亮,语气不同,给对方产生的感觉也完全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去学会营造安全的氛围,以便开展我们的对话,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用对比法消除误解”的方法,让我们的对话顺利的进行下去。
【举例】
举个例子,部门新来一位同事,工作很认真也很细致,上周没有及时汇总资料,我与她沟通的时候,就不自觉指责她工作拖拉不按时完成,严重影响进度。新同事听完后,支支吾吾的说了一些自身的原因,最后导致我和她的交流也没有很好的进行下去。这周在和其他同事的沟通中,得知新同事误解我对她工作能力不认可、不满意。
【互动】
其实对于这位新同事,总体的表现我是很认可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我当时和她沟通工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工作拖拉不按时完成,严重影响进度”。大家想想,我用这种方式和她沟通时,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吗?导致了她对我产生这样的误解?
(现场反馈)感觉你在指责她、批评她、对她不满意……
对,这样的语气会让对方觉得在指责她。通过这个拆页学习,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沟通中,习惯性指责对方,容易把问题夸大化,会让对方觉得事情很严重,从而产生对她工作的否定。其实我真实目的是希望她能及时用软件把手头的资料汇总,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how】
那么面对这样沟通中出现误解的情况,我该如何去做呢?我将这个方法细分为3个步骤。
1.消误解:指出对方可能误解我的地方,我应该这样说:“希望你不要认为我对你工作表现不满意。”
2.表认可:表达出我们对对方的肯定和尊重,建立对话的安全氛围。我应该这样说:“你在工作中非常认真,比我还要细致。”指出对方做到好的地方,并表达自己的肯定,没有你前期的工作梳理,肯定无法完成后期工作。
3.明目的:不过对于使用软件及时汇总资料这个问题,咱们应该讨论下看如何能够提升效率。明确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意图。
通过这种对比法沟通,我想与同事之间的误解会减少很多。消除了误解之后,再和她沟通避免类似拖拉问题的出现,从而找到解决方法,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
【where】
对比法既可以用于事前预防,也可以进行事后补救。利用这种方法说明自己的真实目的或意图,消除对方的误解。但是当对方并没有误解我们的目的,意见已经出现了分歧,比如我要吃粤菜,我要吃吃湘菜等其他事情上,显然就不适用这种对比法。
【预防异议】
有些人说,这不是让我道歉吗?咱们的这个对比说明和道歉并不是一回事,这种方式并不是用来收回我们说过的伤害对方的话,而是用于确认我们所说的话不会让对方产生误会。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显像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家会不会遇到需要沟通的场景呢?比如,当你和室友因为冰箱使用空间问题而产生矛盾,觉得你随意乱动他的东西而且不尊重他;比如和同事因为工作的事情而产生矛盾,觉得你没有积极帮助他一起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大家可以讨论思考下未来发生的场景。
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编写一个用今天学到的“消除误解3步法”编写一个剧本。剧本中包含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整个对话过程。我待会请小伙伴来分享下。
时间5分钟左右,之后会邀请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场景。
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下面哪位小伙伴愿意来分享?好的,那一农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应用剧本吧。
【学习者案例分享】
场景:未来一周与企业人员对接交流技术工作,因为当天手头有紧急的事情,一天都没有及时解答企业人员的微信问题而与对方产生误解。
人物:一农(技术人员)与企业人员
企业人员:你一天都没有回复我的问题,是不是不重视我们公司的工作。
一农:那么面对这样在未来沟通中出现误解的情况,我运用今天学习的3个步骤去沟通,第1步消误解,希望你不要认为咱们客户不重要而没有及时回复你,今天确实在外面处理其他的事情。第2步,表认可,你这个客户对我们公司很重要,而且你每次和我对接技术问题的时候,相关的资料都提供的很详细,比我其他的客户做的都更到位;第3步,明目的,现在咱们就通过手头的资料来及时解决目前的问题。
【结语】
好的,谢谢一农的分享,非常好的应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消除误解3步法,消误解、表认可、明目的,期待大家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
《关键对话》-创建共同目的
想要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只是令人激动的第一步,不过光有这个念头还不够。调整到正确的心态之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应对策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期望实现的是一个目标,而对方希望实现的是另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过渡语:递进关系】
第一个片段我们聚焦的是在对话沟通中,对方误解了我们的目的,如何运用对比法将对话重新拉回正轨。但有时候,我们会和对方陷入争论是因为双方对话的目的是不同的,并没有误会在里面,因此对比法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那么接下来第二个片段,就是学会创建共同目的这个有效的应对技巧。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在正式开始咱们第二个拆页分享之前,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看一下手里的测试表,根据自身情况来打分。1分表示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分表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中间是过渡。做完以后把分数汇总一下, 看看我们总数是多少?大家测试完毕核算完分数后可举手示意我哦。
【A1自测题】
自测题
1.在双方沟通过程中,我能保持专注 1 2 3 4 5 6
2.我能够在沟通中出现冲突时控制好自己情绪 1 2 3 4 5 6
3.沟通中双方意见不同时,我会询问对方的想法 1 2 3 4 5 6
4.沟通中双方意见不同时,我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1 2 3 4 5 6
5.我愿意与双方协商共同解决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1 2 3 4 5 6
汇总得分
备注:“1”代表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代表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自测表解释】
拆书家:好的,看大家都做完了,那接下来我给大家揭晓谜底。
10分及以下的小伙伴,暂时没有。10分以下的伙伴可以思考下自己在沟通对话中哪里出现了问题;总分在11-19分之间的小伙伴其实也很不错,不过在沟通中还有一些提升空间。总分在20分及以上的小伙伴有哪些?好的,有3位。我想和你在沟通中应该非常愉快,相信也能彼此达成共同的意见。根据自测题,我们大概了解了自己目当前的状态,那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原文拆页2,创建我们的共同目的,让对话顺利进行,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我看到小伙伴们阅读的非常认真,大家也都示意我阅读完毕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下这个拆页片段。
【why】
我们会和对方陷入争论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双方对话的目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低手”不是忽略问题就是一意孤行。他们的选择不是竞争就是屈服。这两种策略最后都会导致一方胜出另一方失败,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what】
这个拆页片段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是期望目标,什么是实际目的。
如果我们想要和对方达成共识,需要与对方寻找共同目的,认清期望目标背后的实际目的,并调节我们实际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达成共识。那么什么是期望目标,什么是实际目的?
【概念对比】
原文中的我想看电影,而对方想看电视。
那这两个不同的目标就是双方的期望目标,我们认为习惯性认为我想看电影和看电视这两者之间是对立关系。
而实际目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真正结果,我想看电视是因为在家追剧,这是实际目的,而对方想看电影的实际目的是想外出享受二人世界的乐趣。我们的实际目的不同,而这个实际目的大部分处于隐匿的状态。
“期望目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体,它能指导我们具体去做一些事。比如,“跑10公里”和“做20个俯卧撑”就是“期望目标”。
Q:大家思考下,“减肥”是“期望目标”吗?
A:减肥不是期望目标,因为它不能指导我们行为,它不够具体,它属于实际目的。
Q:那原文中的“我想看电影”是“期望目标”?
A:我想看电影是期望目标,它可以指导我们具体的行为。
A:我想在家休息是实际目的,它没有那么具体。
Q: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下,我想看电影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A:想通过看电影去缓解今天工作的疲惫,放松身心。
通过这一组概念对比,我们发现期望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实际目的,通俗来说,期望目标是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体,它能指导我们具体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看电影、跑10公里,做20个俯卧撑;实际目的是需求,它没有那么具体,比如减肥、休息、加薪。
【How】
那么在大家沟通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找到对方的实际目的,具体如何做才能达成共识呢?
有具体以下三步:
1.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
首先调整心态,停止争议的话题,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其次转而探索策略背后隐藏的目的。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通过询问“为什么”去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
3.寻找建立共同目标
最后,建立共同的目标,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后,建立一个都能满足需求的具体目标。
【举例】
其实上周末与男朋友因周末吃日料发生分歧的事情,现在想想,如果回到当时,我可以用达成共识的三步法来和男朋友对话:
首先调整心态,停止争议的话题,那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就周末吃饭的不同意见,我会调整自己一定不让男朋友去吃日料自助的想法,针对我想周末怕在外面吃多可能会导致胃不舒服,我会问他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其次转而探索策略背后隐藏的目的。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通过询问为什么去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
比如,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去日料自助时,他会回答说:“想去尝个鲜,周末正好放松体验一下”。期望目标是去吃日料自助,实际目的是放松体验下新事物。
接着我会解释下,我不愿意去吃自助,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自助餐冷热混合吃,我会担心胃不舒服。期望目标是在家简单吃点,实际目的是怕后期胃不舒服。
3.寻找建立共同目标
最后,建立共同的目标,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后,建立一个都能满足需求的具体目标。
我的需求是害怕胃后期不舒服,他的需求是放松尝鲜,我会说,你看这样可不可以,自助餐的话你可以让你同事优惠时间段内陪你去吃,我们可以去附近新开的日料店简单吃些寿司之类的,更经济也实惠。
实际上,男朋友就是想让我陪他去体验新的日料店,对于是否必须要去日料自助餐厅并没有太大影响,后期他可以安排同事陪他去吃日料自助,这样两件事情都不耽误,相信这样我们也不会有意见分歧了。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些小伙伴在想,但真遇到棘手复杂的情况,我可没法站在对方角度想这样多。首先,当我们发生意见分歧时,容易因情绪冲动而产生冲突,今天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放慢对话节奏;其次,多熟悉一种技巧,这样也能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更有头绪一些,或是提前做好一些应对准备。只需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改变和效果,所以减少与他人平时琐碎事情的冲突,这样减少分歧矛盾,也会给彼此关系带来巨大好处。
【适用边界】
当然,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适用边界,比如在工作时收到领导的指令,你可能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按照对方的具体要求来做。
A3环节(微行动学习)(30分钟)
拆书家提问(逐字稿)
【互动】(1分钟)
1.【明确问题】(5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分钟)
刚刚是我对拆页2的讲解,就刚才提到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创建共同目的,让关键对话顺利进行。第一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第二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最后寻找建立共同目标。
拆书家引导:大家觉得这三步当中,哪个步骤觉得最难?大家觉得哪个步骤是最难的?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选出最难的步骤,并说明原因。
学习者讨论中…….
学习者A:我觉得最难的是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这个步骤最难,有的时候就很难迈出第一步,不能积极变主动。
学习者B:我觉得第二步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这个步骤最难。因为它是探究一些原因,背后策略所隐藏的原因其实相对比较难发现。
学习者C:我也觉得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最难。
拆书家回应:我听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就针对第一步和第二步,我们再明确下哪个步骤比较难,后期再进入深入探讨。
学习者A:第一步调整积极心态是个人的一种想法的调整,接下来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解决,可能解决问题更难一些。
拆书家回应:好的,那么现在大家都已经确定了第二步骤最难,也就是解决分析问题,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4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接下来,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这一步最难?
大家可以思考讨论下,并把原因写在纸上,我待会来请小组成员代表分享。
学习者讨论中…….
拆书家提问:我看大家都已经讨论完了,那大家来叙述一下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最难呢?
学习者A:我觉得是因为双方没有深入思考过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所以无法给出答案。
学习者B:平常在争论中,容易放大自己的期望目标,不去思考自己的实际目的,也没有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学习者C:双方在讨论的过程中,容易情绪化,或者偏离本身讨论的事情。
拆书家回应: 好,大家讨论出不愿意转变心态的2个原因,第一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容易情绪化偏离主题,第二不愿意深入思考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那大家再思考一下,这2个原因中哪个是导致了解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的本质问题呢?大家再来讨论一下。
学习者A: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是第2个,因为做事以及沟通的时候,不愿意深度思考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3.【明确问题本质】(8分钟 = 4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拆书家提问:好,那其他小伙伴对这个根本原因同意吗?
学习者B:我也觉得这个是本质的原因。
学习者C:是的,我也同意。
拆书家回应:好,现在看到大家都一致认为,不能转变心态的本质问题是因为不愿意深度思考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5分钟)
拆书家提问:那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为了解决我们这种怠于思考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的事情,接下来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大家再讨论一下,然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再分享一下这个行动的步骤。
学习者讨论中……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6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分钟)
拆书家提问:好,我看大家都已经讨论完了,那有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行动步骤。
学习者A:我们觉得可以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先明确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第二:引导对方梳理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第三:通过双方达成共识,高效的解决问题,从而有力的突破怠于思考的这个瓶颈。
【拆书家引导总结解决方案】
我们今天使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讨论出大家认为最难的是第2步,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明确问题本质是双方不愿意深度思考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讨论出了解决方案,第1建立积极思维,明确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第2引导对方梳理自己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第3通过双方达成共识,高效的解决问题,从而有力的突破怠于思考的这个瓶颈。
A2环节(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任务)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么接下来,再回到我们今天创建共同目的的这个话题,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未来的场景),会不会与家人同事朋友等出现意见不一致,大家可以简单想一下自己需要应用的场景。
比如:五一假期要到了,家人想计划出去游玩,可是你想宅在家里。大家可以运用今天学习的达成共识3步法来化解冲突,达成共识。大家可以在本次活动后将作业发在微信群里。
(A2反馈:学习者分享)
人物:M和男朋友
背景:即将五一放假,男朋友想邀约对方去家乡爬山,她想邀约对方想去生态园采摘,两人有分歧。
对话:
M:“你是想五一爬山,对吗?”
男友:“是的,我想和你一起五一爬山。
M:“为什么一定要爬山呢?可不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
男友:“五一期间,正好这次景点免费开放,从来没有去过,想去看下。”(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M:“爬山确实挺好的,我以前也没有去过这个景点,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我怕爬山后体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可能会影响后面的上班状态。”(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
M:你看这样可不可以,生态园咱们也没有去过,五一去体验下采摘是不是也挺好的?爬山的话,等下次咱们时间充裕点再去,五一时间咱们也只有一天时间游玩,时间有点仓促。(寻找建立共同目标)
男友:“好的,我也就是想去体验下新鲜的事物,那就计划去生态园吧。”
”
【结语】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下今天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片段我们聚焦的是对话沟通中,对方误解了我们的目的,如何运用对比法将对话重新拉回正轨。第二个段是通过学会创建共同目的去解决沟通中存在的争议,分别给大家总结了具体的三个步骤,对比法三步骤—消误解、表认可、明目的;达成共识三步骤—调整积极心态,改变应对策略;了解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寻找建立共同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学会灵活应用三步法,及时解决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感谢大家一个小时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希望大家都能从自我做起,不断探索,成为生活中的对话高手,在以后的人际相处中如鱼得水。谢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