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一、 自我介绍/学习目标(1分钟)
大家好,我叫方婷玉。三个标签的自我介绍:1.阅苏分舵会员发展,2.个体经营者,3.立志成为因材施教的妈妈。欢迎课后跟大家有更多交流。这里是二级拆书家的练级现场,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为了方便大家讨论,现在分组,我们请这边3位小伙伴为第一组,这边3位小伙伴为第二组。
学习目标:
课前通过问卷知道大家都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在跟随我完成本次2-1现场学习后, 父母能够在孩子遇到消极情绪时,通过认可并说出情绪,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化消极为力量,从而有信心解决问题。
二、图书介绍(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阿戴尔和伊莱恩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书中有大量场景,正反案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图模拟,角色互换练习。每章最后的简短提示卡,也可以复印下来,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强化实操运用。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2:本书探讨了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寻求建立友爱、互敬关系的沟通技巧。激励孩子合作的情感世界,让他用这种方式跟我们交谈,不仅现在,包括未来。
B2:孩子跟你倾述烦恼,你却是各种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为他好却让他敬而远之。本片段能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理解,从而有力量解决问题。
若你想跟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更好的人际,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三、【R】阅读原书拆页
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4-5
主题: 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书籍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4-5
主题: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当我感到伤心或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种谈话只会使我感觉更槽。怜悯只会使我感到自己可怜,发问只会使我为自己辩护,而最令人气愤的是听到说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所以,对于上述各种说话方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算了吧还有什么好谈的?”
但是,如果有人真正在聆听,如果有人认同我内心的伤痛并给我一个机会来聊一聊我的因扰,那么我会感到我的伤痛在减轻,我的困惑在消除,我会更有能力面对我的感受与问题。我甚至还会对自己说:“我的老板通常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也许我的确应该立刻把那份报告处理好……但我还是觉得他做得有些过分…算了吧!明天我早点儿去,第一件事就把报告写好……等我把报告拿给他的时候,我会让他知道他这样对我讲话使我多么难过……而且我还要告诉他,从今以后,如果他想批评我的话,我希望他私下跟我谈。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受也是同样的。如果他们感到有人在聆听,如果他们得到了别人的理解,那么他们同样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这种富有同情心的话语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感受通常都是遭到否定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与练习,熟练地掌握这一接纳性的新语言。
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1.孩子的感受需要得到认可与尊重。
用“噢”、“嗯”、“ 我知道了”等词语来 认可孩子的感受。
2. 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那一定令人感到很沮丧!”
3.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真希望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做香蕉船!”
4.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可以看得出你非常生你弟弟的气。请你用语言告诉他你想要什么,不能用拳头。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2分钟)(说意义: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what: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孩子感觉好,自然会通情达理,那么我们怎么帮助孩子感觉好呢?通过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
Where:有时孩子只是随意的交谈,我们并不需要严正以待,只有孩子需要我们了解其感受时才用这样。比如,孩子下学回来,高兴地大喊我考了98分时,我们很容易产生共鸣,说一句,你一定很开心吧。如果孩子下学回来,垂头胀气,我们说一句,你一定很难过吧,就不太习惯了。所以我们需要技巧,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被旧的冲动带偏。
How:(不这么做的坏处)
每年入冬我都会和孩子有如下对话:
我:天冷,多穿一点
孩子:妈妈,我好热
我: 天冷,别把毛衣脱下来,这么冷的天。
孩子:我要脱,我热!
我:我跟你说了,别把毛衣脱下来!
孩子:我要脱,我热!
你看出来了吗?一方面谈话会变质成争吵,谁都不开心。一方面我会不断告诉孩子听我的,不要相信自己,让孩子不得不依赖,等孩子大点又抱怨他啥都不会,我怎么这样难呢?如果不想结果这样,我们就要从现在起学习聆听认可消极情绪,让他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现在回到小时候,自己的爸爸妈妈 这样说是什么感受?
入秋穿衣服时你说,我很热,父母说:“哦,我知道了,虽然我冷,但是你热”
在学校把作业本,弄丢了,父母说:“嗯,我知道了,后来呢?喔,一定很难过吧,以后该怎么办会更好?”
走了几分钟路要抱的时候,父母说:“噢,你现在走累了,如果我能马上变一个有轮子,会自己跑的鞋就好了”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全神贯注的聆听孩子把问题说出,有时孩子只想要我们深表同情的沉默即可满足。不要过多提问与建议,打断孩子的思路。简单的“噢”、“嗯”、“我知道了”认同孩子的感受。人在心情不好时,不是需要别人同意他的看法,而是承认他的感受。
第二步:不是具体的反馈,孩子会觉得表面敷衍,会很失望不愿跟你交心。所以我们要花些心思,说得具体一点,用关心的态度问你是这样的感受吗?你一定很难过吧?就算理解错误,孩子也会感激父母的努力。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可能会进一步帮孩子理出解决方法。不好的情绪不要压抑它,把孩子的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认可才能带来释然。
第三步:孩子的愿望有时没法满足,越多逻辑性的解释越带来反抗,至少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一场对错或原因的争执,和一句“我知道你希望你有……”哪个更容易?有人理解你多么想要某个东西,也就容易接受现实。
第四步:这里有个注意点,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认可它,但错误的行为必须受到指正。我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如果能换一种方式的话,我或许可以帮你。
五、【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显像提问,让学习者联系特定情境,激活经验,
有一次我孩子一直打喷嚏,以为他感冒了,就赶紧带他去医院看,医生说我孩子对花粉过敏,需要一周打一次针才能不打喷嚏。那次打针时他很不配合,大喊大叫,说疼不要打了。人多都在看,我当时很尴尬,脸板得铁青,大声的吼他“你闭嘴忍着”。出来时他揉了揉胳膊,对我说:“这针好疼呀!”我很不耐烦,心想赶快通过否定感受来让他停止抱怨吧,因为这针每周都要打,肯定疼一会就过去的,而他一直抱怨个不停。
“你是男子汉,一会不就好了,能有多疼呀?”
“人家孩子打针怎么不跟你一样?”
“每周都要来打的,谁让你花粉过敏的,我怎么不过敏?”
然后他把水壶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样的对话,他本来只是生打针的气,后来转而生我的气,充满敌意地摔东西。我也觉得“不懂事”的孩子真是心烦!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景?当时你感到了疲惫、懊恼、挫败、敌对、紧张、焦虑、愤怒……为啥是这种感受,是什么时候,具体发生了什么?你当时做了什么?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时间4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在请第一组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他的故事,有请这位小伙伴。
婷婷:有一次和儿子爬山,儿子说鞋子小了脚疼,我就以为他不肯爬山要偷懒,这当然不能允许,我就说你不能忍一忍吗?男子汉坚持一下吧。他就说我疼的走不了。我很生气不理他,就走了。朋友问孩子怎么不走,我就说了情况,朋友说可能孩子鞋真的不舒服。我就倒过去看他脚,他在哭很不情愿,我把鞋脱掉脚指甲有点紫,是我错怪他了,这才想起来鞋子是春天买的,现在秋天他喜欢也还穿的上今天就穿了。
好的,谢谢你的分享。
六、【A1+】(反思加工)(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学了片段之后,对我自己来说帮助也很大,刚刚的场景,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认真倾听孩子,说出我听到了,“听起来好像真的很疼”,“一周接着一周的打针实在不容易,我敢打赌针打完你一定很高兴”承认感受.
“我真希望有个金手指,指你手臂一下,你就一点也不疼了”帮助孩子了解内心世界的现实情况,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问题。
妈妈没有理解你的感受,是我不对,你摔东西对吗?也不对!对吧?我们一起改。
请大家联系自己的A1,如果能够再来一次,用拆页的方法你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4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在请第一组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他的故事,有请这位小伙伴。
婷婷:这个拆页对我帮助很大,很有感触,如果时光倒流,回到我儿子爬山的例子上,我一定按拆页中的方法,先认可孩子的感受,哦,我知道了,这鞋小,挤脚一定很疼吧,我真希望我现在就可以给你找一双大一点的鞋子穿。我们走慢点吧,或者我背你一段路……最后我们一起手牵手到家,我很是欣慰儿子的表现。
好的,谢谢你的分享。
总结: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通过承认和接受孩子的感受,并通过借助想象满足当下不能实现的愿望,让孩子感觉良好,变得通情达理并愿意与父母配合。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以上是我的分享,请大家给我洋葱苹果的反馈,最后谢谢大家20分钟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