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婧初。
一样的惯例,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三个标签是:5岁男孩的宝妈、视觉呈现爱好者、拆书路上的新人。
关注拆书已久,终于在这个春天开始了升级打怪之旅,我期望今年能够完成二级拆书家的认证。
正式拆书之前呢,想先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让我惦念了好几年的“拆书帮”和它的独门武功秘籍“拆书法”
【介绍拆书法】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这个拆字特别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把一本书里的知识拆开揉碎,真正理解掌握、吸收内化。这种学习方法是基于学习者为中心,把知识联系到个人的经验,进而规划具体的应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拆书法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个人学习,也可以组织一群人一起学习。
个人学习应用的是RIA便签法。R代表阅读原文片段,I表示提炼原文中的核心知识点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A表示激活自己以往的经验,并规划未来的行动。
组织学习应用则是由一位拆书家现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种学习效果不亚于参与了一场专业的主题培训。
【介绍拆书帮】什么是拆书帮呢?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公益性社群。目前拆书帮已经成立8年,在全国28个省份47座城市,建立了47家正式分舵,15家筹备分舵。
拆书帮给所有的拆书家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通过社群的形式将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传递给更多人。
【过渡语】好啦,现在开始正式的拆书环节。
今天我将要拆解的书是《费曼学习法》。费曼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这套独有的学习方法,让他备受推崇,被称为是学霸都在用的方法。
今天我带来的拆书片段取自《费曼学习法》的P67-P69。现在我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读完后请大家举手或者看向我并点头示意。
【原文片段】
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感官实现,眼睛是获取知识最主要 的一条通道。为知识画一张思维导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扩大眼睛的作用,让知 识变得立体化,使它的整体结构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精力。
那么,为何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还会本能地排斥思维导图的形式呢?有人觉得 画一张图太过麻烦,要准备纸,准备笔、还要启动大脑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知识 的结构,标注知识的要点。这让他觉得有难度。问题是,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 松的事情。你不可能像喝咖啡一样随随便便就能掌握一本书,或者不费吹灰之力 就记住一门语言,并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自如地使用它。如果你不想认真对待, 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维导图的第一个作用,是把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实质与最关键的信息,加深 我们对于知识的印象。这不仅有利于把握本质,也有助于记忆。比如,你可以先 对自己要读的一本书画一张概念图,把主题、用途等要素图形化,突出这本书的 理论和观点;再画一结构图,掲示目录、大章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把书的不同 板块分类,形成一个简明的层次结构,有利于针对性的阅读;还可以画一张因果 图,列出书中的观点的前因后果,论据与推理逻辑之间的关系,这能为你提供一 个独立思考的窗口。你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是 否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论据来支撑他的观点。这就让我们的学习拥有了一种富有广 度和深度的宏观视野。
【过渡语】好的,我看大家已经都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自己的理解复述原文中的核心知识点】
【WHY】片段中提到: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主要通过不同的感官实现的。感官是我们接受外部刺激的器官,眼、耳、鼻、舌、体分别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受,而大脑是这一切的中枢系统。当我们在接触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调动越多的感官参与,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强,同时就更有利于我们记忆和吸收。费曼曾经说过:视觉是最高效的感官通道,因为它承担了大脑80%的信息输入任务。
【WHAT】学习恰恰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如果想更好的提高信息输入的有效性,我们就要想办法增强刺激。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就可以实现。
思维导图近几年特别火,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思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使用这个工具。我觉得思维导图最神奇之处就是可以把一个知识或一个任务,以一种结构性的方式呈现在纸上,所有的要点一目了然,帮助大脑进行发散,把文字无法呈现出来的隐性思维“可视化”,仿佛给了我们一个“直升机视角”帮助我们去全局思考和理解。
【HOW】在座的各位都是拆书家,一定都是爱看书的伙伴。在原文片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在一个看书时把知识“可视化”的方法。
这个方法一共有三步:我把它概括为九字真言:抓概念——建结构——找因果
首先,抓概念是指 我们在看一本的书的时候,可以画一个能够凸显结论和观点的概念图;
其次,建结构是指 可以把书中各章节的内容组合起来画一张结构图,来体现彼此之间的关联或者逻辑关系
最后,找因果是指 我们可以把书中的论据以及推理逻辑整理出来,画一张因果图
相信通过以上三张图,相信这本书的精华之处已经跃然于纸上了。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看一本书或者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它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也可以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推敲。让我们的学习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广度。
【激活自己以往的经历】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验。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我的三个标签中,有一个标签是“视觉呈现爱好者”。在我以往的学习中,我喜欢通过视觉手绘、视觉卡片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我看书的内容或者听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常常能够发现一些我还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然后我会再翻书或者查阅资料进行补充。
虽然做一张图经常会耗费不少的时间,每当完成一个作品的时候,也是一次查漏补缺强化理解的过程。
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上个月做的一张图,这个知识点取自《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中的第二个法则——设计完整的体验。属于一个小的片段。那么对应我做的这张图是一张因果图。
第一部分表现了在培训转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培训结果,第二部分表现了站在“客户”(也就是学员)的角度,在不同的项目阶段我们能够采取的相关行动。
因为第一部分的诸多影响,才有了第二部分的行动建议。
有了这样一张图,不仅形象的让我记住了这个章节的内容,也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这内在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行动计划】
接下来,我将如何使用这个把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呢?
我计划在本月底,将《费曼学习法》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做一次“可视化”的整理。具体怎么做呢,三个步骤——九字真言
第一步:抓概念。我要用一张概念图帮助我强化对《费曼学习法》核心理念的理解
第二步,建结构。我要用一张结构图梳理费曼学习法的完整闭环
第三步,找因果。我要用因果图追本溯源,把《费曼学习法》真正学透。
完成后会在群里跟大家分享,也请大家期待这次“视觉盛宴”。
好的,关于我今天的拆书分享就正式结束啦,希望这个方法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在未来看书或者学习某个新知的时候通过【抓概念——建结构——找因果】三个步骤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谢谢大家